風流還看傳承篇——中山國·2019回顧(上篇)

2020-12-12 中山國

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

平山縣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處

中山國王陵陳列館

共同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

祝大家新的一年裡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山千年曾無言,

重來風華催新顏。

城外滹沱波濤靜,

宮內明燈十五連。

戰史二百無窮盡,

長袖善舞風度翩。

試問厝王知多少,

風流還看傳承篇。

——賀中山國新春 張志平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覺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回顧2019年中山國事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中山國文化的影響更廣更深、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的發展朝氣蓬勃,這是每一個中山國的共同拼搏。本期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2019上半年的時光吧!今天明天將分別推送上下篇,敬請關注。

一月

1月11日,紀錄片《中山國》在央視第三輪播出,觀眾達3.4億人,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了「中山國熱」。充分展示了紀錄片《中山國》的藝術魅力和學術價值。

1月19日,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2018年度年會召開。研究會會長張志平,副會長梁勇、程雪莉,秘書長安康美,以及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影視處處長張軍鋒,省社科聯副主席焦新旗,省社科聯黨建處處長柴東風,市政協科教文體委員會主任焦永良,平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郝春豔等出席了會議。會議對2018年的工作進行總結,並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進行表彰,16個單位和個人分別獲得表彰。

1月25日,《中山國研究》總第5期出版,分為政策聚焦、中山國文化發展定位研討會、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研討會、學術交流、中山藝苑、新書推薦、工作動態七個專題,摘選67篇文章,共計19萬字,中山國學術研究達到新的高峰。

1月27日,中山窯藝術館、四大名陶藝術館在石家莊市舉行揭牌儀式。兩館的揭牌,為河北省工藝美術領域增添了新的內容,增加了新的展示平臺。揭牌當日,共展出陶瓷大師精品100餘件。

二月

2月11~15日,中山國微信公眾號陸續推出中山國新人物專題,對在文化、藝術、文學、書籍出版等方面為中山國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突出人物進行了專題介紹。包括《中山國》主題歌作曲劉禮民、主題歌演唱者趙蕾、國家一級美術師王茁、《中山古詩文》主編王律等。

2月24日,破譯守丘刻石的李學勤先生在北京逝世,26日,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平山縣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處、中山國王陵陳列館代表組團赴京緬懷悼念並送輓聯。

詞作者:張志平

書法作者:米勤練

學界泰鬥,識金石研甲骨閱秦篆,解開守丘刻石之迷;

滿腹經綸,鑑文物壘專著書青史,縱論戰國中山春秋。

三月

3月5日,中山國博物館概念設計方案專家研討會在中山國遺址召開。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河北省住建廳城鄉設計中心主任朱忠帥、平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郝春豔、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處主任王振海等相關人員出席了研討會。河北建築大師、北方綠野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建築師郝衛東匯報了中山國博物館的四項概念設計方案。出席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討論,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3月12日,全國植樹節到來之際,中山國遺址組織中小學生參與植樹活動,掀起了持續十幾天的植樹熱潮,種下了三千多棵樹苗,總綠化面積超過三十畝。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新種下的幾千棵樹苗也將與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一同成長,為中山國遺址增綠添彩,耕種希望,收穫美好。

3月15日,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召開了雜技劇《夢回中山國》復排研討會。這部以中山國文物和故事為主題的雜技劇在全國尚屬首例,將雜技和歷史文化完美結合,將中山國人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3月30日晚,《夢回中山國》2019春季演出於河北省雜技團天緣劇場正式拉開了序幕。之後4月5、6、7日,12、13、14日,19、20日演出,場場爆滿,真正實現了帶觀眾《夢回中山國》!6月14日、15日,《夢回中山國》走進平山中山故地,在溫塘白鹿劇場演出。

春來汛水潺涓涓,

中山妙舞千年傳。

與君相逢說前賢,

共憶慷慨是當年。

燕趙人物何曾乏,

中山雄風一脈傳。

婉約盡在風情裡,

好評那惜滿華箋。

——祝賀大型雜技劇《夢回中山國》復排演出 張志平

四月

4月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中心、工人日報、法制日報等媒體記者赴石家莊平山縣中山國遺址採風,並就中山國歷史文化、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文創產品開發、研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問題對中山國古城遺址管理處王振海主任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負責人黃子爵館長進行專訪。

4月15日,為籌備中山國文化沙龍(第二季)走進平山,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一行到中山國遺址管理處調研,就活動舉辦的有關事宜與管理處領導和有關人員進行了協商。

4月28日至30日,中山國王陵陳列館設計團隊一行,到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文化街區、秦始皇陵兵馬俑、袁家村等地,針對中山國遺址區的陳列展覽、文創街區、景觀雕塑、餐飲休閒等項目建設進行考察。

五月

5月3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那書晨一行到中山國王陵遺址調研指導工作。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中山國王陵陳列館負責人匯報了有關第四屆省旅發大會重點觀摩項目建設情況。那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宣傳中山國深厚的文化內涵,突出中山國特色,並通過應用AR等科技手段對中山文化進行全方位展示,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的觸摸和感受歷史。

5月17日,省文旅廳廳長張妹芝一行在縣長董曉航、副縣長郝春豔的陪同下到中山國遺址調研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中山國文化體驗館規劃項目。調研結束後張妹芝廳長對文創體驗館研發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指導性建議。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山國王陵陳列館為中小學生免費開放,並推出文化主題活動,包括傳拓技藝體驗、中山篆書法藝術體驗、參觀中山國王陵陳列館、找尋館內隱藏的:「動物世界」等活動。

5月30日,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帶領省文物局項目管理處有關同志,圍繞第四屆省旅發大會中的中山古城遺址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工作進行實地考察和專題調研。

六月

6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夏延軍一行到中山國遺址調研省旅發大會籌備工作,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那書晨、縣委書記李旭陽、縣長董曉航等領導陪同調研。夏延軍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文創產品的研發製作,讓中山國文物活起來。

6月18日下午,由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平山縣教育局、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共同舉辦的"中山國文化研學教育專題研討會"在中山國遺址舉辦。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石家莊市教育局、石家莊學院、平山縣教育局、平山中學等單位代表,中山國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學生家長代表等3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會議達成一致觀點,中山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遺產,深入研究、挖掘中山國文化,提煉中山民族精神,是研學旅行教育開展的基礎和出發點,建設高標準的中山國研學基地,研發高質量的中山國文化課程,是對中山國文化的深入普及與宣傳。

6月23日,中山國文創產品應邀在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介會暨省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海外展示活動上展出。「至美中山」文化創意品牌立足於中山文化,在充分挖掘中山歷史文化精髓、傳承中山國精湛工藝的基礎上,以精細的做工、高超的技藝,將中山文化產品展示給大眾。錯銀雙翼神獸、四龍四鳳銅方案、中山三器衍生產品等精美藝術品一經展出,就吸引了大量關注並獲得華僑的肯定。

6月24-26日,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入選法國陽光紀錄片節(2019年)中國聯合展臺。中國廣播電視總臺還將《中山國》翻譯成英文,通過央視英文頻道向全球播出。

明天敬請關注中山國·2019回顧(下篇)

編輯:柴婷婷 許欣月

相關焦點

  • 河北地域的中山國:國王傳承100年
    河青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的故事。西漢時期的中山國最早設置是在公元前154年,當時漢景帝劉啟封自己12歲的兒子劉勝為中山王。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晉國的內亂讓中山武公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遷到了顧,中山國從趙魏的控制中脫離開來,在顧這個地方重新建國。 中山武公是一個有野心的國君,他引進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禮制來包裝中山國,加強軍備建設,中山國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但天不假年,武公的抱負和野心還沒有來得及施展,就提前告別了人生這場戲。武公的提前退場,給了他外祖父魏文侯一個絕佳的機會。
  • 河北省文物局一行到中山國調研指導工作
    2020年12月14日,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姚飛、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室提案處處長常煒、石家莊市文旅局博物館處處長陳浩志、平山縣文旅局黨組成員李世平一行到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調研並指導工作,參觀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王厝墓遺址和中山國文化體驗館,重點了解了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出土文物、展廳布局、文創產品等情況,對中山國的保護發展工作和未來規劃給予充分的肯定
  • 數風流美酒,還看今朝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936年2月的陝北清澗縣,毛澤東在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塬上,望向白雪皚皚的遼闊遠方,思緒萬千,回來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這首詞只有簡單的139字,卻將一部浩瀚的中國古代帝王英雄史一筆寫盡,字裡行間透露出毛澤東對時局的透徹洞悉和對革命勝利的堅毅信念,領袖氣質在這首詞裡展露無遺。
  • 崔述生國家級傳承工作室舉行2019年學術傳承報告會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崔述生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近日舉行了2019年年終總結暨學術傳承報告會舉行。會議對2019年的收穫進行總結回顧,並共享了2019年取得的成果。《環球中醫藥雜誌》副總編輯、編輯部主任張磊教授就中醫論文寫作與投稿,介紹了在投稿選刊時需要注意的要點,並以多篇論文為例,指出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鼓勵大家為中醫藥領域的學術期刊提供具有真實性、先進性、科學性和可讀性的好文章。
  • 【中山國】 戰國傳承--錯金銀
    「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要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樣,然後根據紋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第三步是鑲嵌。第四步是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塗畫法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歷史中的小強還是戰鬥民族?
    ,後來因國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 鮮虞前身是北狄的一個分支叫白狄,在華夏傳承中我們知道戎狄通常是蠻夷的代名詞,是遊牧民族,一般都是野蠻弒殺的。 說起戎狄就不得不說和戎狄並列的南蠻、東夷,而戎狄是西戎和北戎的總稱,西周時期,他們分散在周朝四周,那為什麼在四周都是蠻夷時周朝還可以高枕無憂?
  • 2020《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篇精彩回顧|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連莊小學...
    《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篇河北邢臺站精彩回顧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連莊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為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清河縣連莊小學將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作為學校課間操引進校園,在校內全面推廣普及
  • 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看地圖一目了然
    戰國時期,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圖-春秋時期晉國與中山國形勢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鮮虞人建立中山國,他們仿效中原諸國的禮制,骨子裡他們是希望融入周人大家庭的,希望得到東周諸侯的尊重。中山國位於晉國的東北部,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春秋時期中山國最大的敵人就是晉國。兩國激戰數百年,中原大國晉國略佔上風,中山國被壓制在晉國以北。圖-三家分晉後的趙國與中山國三家分晉之後,與中山國接壤的晉國變成趙國。
  • 暢論太極拳之「一式手揮琵琶」含意高遠風流蘊籍千古絕唱「上篇」
    作為太極拳的象其形、會其意的「手揮琵琶式」,自然是含意高遠,風流蘊籍,千古絕唱了。下圖就是太極拳「手揮琵琶」一式的通俗、常見樣式。再看另一位名家的「手揮琵琶式」。在郝為真晚年改拳之前,留下了孫祿堂太極拳一脈。在《孫祿堂武學錄》一書中:「手揮琵琶學」也只是做了半拍的動作,少的另一半寫在「進步搬攔捶學」的前半部分。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手揮琵琶」,一個完整的「整拍節奏」。
  • 中山國隨記
    尋著遺芳的孤美,感受著古韻沉淪;伴隨那薰陶中的成長,沉醉後的洗禮,一次次流連於自然,痴迷於人文,嘆過,驚過,看了很多,也懂了許多……每當我餡於美景,心中便會盛下滿滿一盅美酒,待它醞釀發酵後,就是從未有過的滿足。
  • 驍勇善戰 中山國的軍事
    在社會動蕩、諸侯林立的夾縫中,嵌在燕趙兩大強國間的中山國,佔地雖小,卻迅速發展,幾百年的國史就是鮮虞中山國跌宕起伏的戰爭史。今天就來說一說驍勇善戰的中山國的軍事與戰爭。 據史料記載,作為千乘之國的中山國,面積狹小,但地理位置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代史學家郭嵩燾評價說:「戰國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而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如中山者,抑亦當時得失之林也。」由此可見中山國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的重要性。
  • 中山國尋珍
    中山國,原本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由當時北方鮮虞部落的狄族人建立。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定都於顧(今定州),公元前380年,又遷都靈壽。公元前296年,中山被趙國所滅。秦統一中國後,定州仍稱中山國,先屬巨鹿郡,後屬恆山郡。漢襲秦制,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封其第九子劉勝為中山靖王,建立中山國,是為第一代中山王,亦為漢中山之始。
  • 中山國研究之史料
    中山國是由白狄在春秋末期所創建,起初國名為鮮虞,後改為中山,所以當時的一些文獻資料均是將中山和鮮虞並稱。戰國時期初期階段,中山國為魏國所破,經歷過滅國之災,然而不久之後便又再次復國,同時以「千乘之國」的身份在政治舞臺上異常活躍。中山國於戰國中期達到鼎盛,後於公元前296年被趙所滅,最終亡國。
  • 戰國雄風——中山國狩獵、軍事文物
    戰國中山國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許多具有遊牧民族色彩,也有許多表現狩獵及弱肉強食題材的文物,明顯彰示了中山國的獵獵雄風。狩獵宴樂圖銅蓋豆在中山國遺址還分別出土了一件狩獵紋銅鑑和一件狩獵紋銅蓋豆,兩件文物上的紋飾生動刻畫了中山國的狩獵場面。狩獵紋銅鑑出土於平山縣穆家莊,口外徑46.5釐米,鑑的內壁裝飾有線刻的備宴圖和狩獵圖。
  • 【靈山秀水】念奴嬌•中山國古都懷古
    【靈山秀水】念奴嬌•中山國古都懷古 2020-07-2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雜技劇《夢回中山國》再返場
    記者從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獲悉,應廣大觀眾要求,該團將在 10 月 23 日、10 月 24 日加演兩場雜技劇《夢回中山國》。由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創排大型歷史雜技劇《夢回中山國》,以《戰國策》中記載的中山國故事為原型,通過中山王與陰姬之間令人扼腕的愛情悲劇,展現了中山國在群雄環伺中頑強拼搏的精神。
  • 中山國在春秋戰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之外,還有一個諸侯國也留下了一段特殊的歷史——中山國。中山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這一段時間內,中山國努力融入華夏文化,雖然最後沒有能夠在戰國爭雄的年代存活下來,但是卻依然給魏、趙等帶來了很多的麻煩,也造成了很多的困擾,那麼中山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 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興衰史
    第二種說法認為,中山國是由陝西北部榆林一帶東遷而來。這種觀點是從大量典籍和考古資料中推斷認定的。按照學者的考證,中山人在春秋早期生活在秦晉兩國的北部,今陝西榆林、綏德一帶,作為晉國的附庸,中山國亦隨之攻邢國、伐衛國,為晉國的稱霸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 中山國景區免費參觀啦!
    中山國景區文化惠民活動好消息!中山國免費啦!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開啟文化惠民活動,平山人免費進園參觀!中山國是23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延續200多年,三次被滅,三次崛起,被稱為"戰國第八雄"。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地域的文化根基和靈魂,是家鄉文化的優秀代表,也是平山人的驕傲。為宣傳家鄉文化,普及中山國歷史知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中山國王陵陳列館擇農閒時期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參觀服務,並安排義務講解。以此提高鄉親們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樹立家鄉文化自信,激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凡平山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參加現場活動即可免費進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