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戰國犧尊丨文物鑑賞

2021-02-22 齊文化研究院

犧尊也被稱作「犧樽」、「犧罇」、「犧鐏」,是一種動物造型的盛酒器,多見於春秋戰國和商周時期。《說文解字》中記載:「犧,宗廟之牲也」,「牲,牛完全。」也就是說,完整的牛稱為「牲」,用做宗廟祭祀的完整的牛,被稱為「犧」。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禮器。所以犧尊就是「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的酒器。不過,也有學者有不同意見。孔安國在為《尚書·微子》所作的注中是這樣解釋的:「色純曰犧」。比如「犧牛」「犧羊」分別指祭祀所用的純色牛和純色羊。

鄭玄在為《周禮》「庖人」作注時說:「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古人最早馴化的六種動物稱為「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豬)。這些動物在被飼養的時候稱為「畜」,「將用之」即要把他們作為祭祀品的時候稱「牲」。按這樣解釋來說,「犧」就是用來祭祀的完整的牛、羊、豬等。那麼犧尊的造型也不應該僅僅是牛的造型,羊、豬、家禽造型的尊也可以被稱之為犧尊。

《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天子和諸侯都要祭祀這兩種神,因此用作國家的代稱。天子祭祀社稷的時候使用大牢,「大牢」即太牢,是指牛、羊、豬三種祭牲全都具備;諸侯祭祀社稷的時候使用少牢,是指只用羊和豬這兩種祭牲。

由此可見,牛作為祭祀象徵著身份,只有天子才能夠使用。目前出土的春秋末期戰國早期的牛造型犧尊也跟諸侯墓中出土的九鼎一樣,代表著周王室的衰落。

犧尊作為齊地的「特產」之一,不但製作華美,而且「產量」豐富。自秦漢魏晉到今天,齊國犧尊的發現,見於記載的已有四件:曹魏時期(220-260年),在魯郡 (今曲阜、滕州、泗水一帶) 地中發現齊大夫子尾陪嫁其女兒的犧牛形酒尊一件。西晉永嘉 (307-312年)中,曹嶷(yí)在青州發掘齊景公冢時得二尊,也作犧牛形。再就是齊中華等人在商王村原臨淄區磚窯廠發現的這尊戰國時期金銀錯鑲嵌銅犧尊。

1982年7月17日,在臨淄區稷下街道商王村磚窯廠,西齊村村民齊中華帶著5名村民和自己十六七歲的兒子正在挖取做磚坯用的沙土。取土的地方已經挖到地下近3米深,這裡的土沒有雜質,很適合用來燒磚。挖著挖著,齊中華等人突然挖出了厚達20釐米的石子層,幾名村民很不高興,因為他們得把這些帶有雜質的土運走,用這樣的土燒出來的磚是要「粉」的。村民齊中波生氣地砸了一钁頭。這一钁頭下去,奇蹟出現了。齊中波立即扒拉開周圍的沙土,露出了一塊金屬樣的東西,形狀像是動物的腿。待全部出土,大家發現,此物件通體灰綠色,造型奇異。生活在齊國故都的人對地下挖掘的東西都有著異乎尋常的敏銳判斷,「這是文物!」齊中華說道。他用手抹去上面的泥土,發現這是個牛形的器物,身上鑲嵌了許多金絲、銀絲,左眼球是塊「黑寶石」,但右眼的寶石缺失。齊中華等人判斷這件文物非同一般,要趕緊獻給國家。臨淄文物管理所接收了齊中華送來的「牛」。

恰巧當時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臨淄設了工作站,工作站的文物專家羅勳章看到銅牛後,立刻說出了這件文物的名稱——犧尊。經過多位專家鑑定,這件文物被確認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鑲嵌銅犧尊,系國家一級文物。此時,犧尊經過專家的處理,更像是一位光彩四射的明星——原來的灰綠色現在亮了許多,鑲嵌的綠松石和金銀絲也更光彩照人。在這裡,齊中華和他的兒子代表無償捐獻文物的村民,受到了政府的表彰,當時臨淄文管所主任趙洪祥親自給他們頒發了紀念證書。現在,這個錯金銀鑲嵌戰國銅犧尊就陳列在齊國歷史博物館齊國歷史陳列廳裡。

相關焦點

  • 【中山國】 戰國傳承--錯金銀
    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考古發現戰國漢代的金銀錯青銅器以千百計。但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中國的青銅時代來說,它只不過是一抹絢麗的晚霞。在現存的戰國秦漢金銀錯銅器中,多數是用這種「金銀塗」方法製成的。我們發現,許多被考古和文物專家稱頌的一些精美金銀錯青銅器,它的金銀錯紋飾脫落處,沒有任何凹痕,一眼就可看出,其金銀錯紋飾不是嵌上去的,而是塗上去的。
  • 最萌犧尊
    在長達8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淄博臨淄都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這裡物產十分豐富,各種文化都十分發達,而齊國的酒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臨淄出土的大量酒器,品種之多、造型之美、工藝之精,也讓人嘆為觀止。  在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齊國歷史博物館,就有一件獨特的盛酒器——戰國時期金銀錯鑲嵌銅犧尊。
  • 青銅器之酒器——犧尊
    犧尊亦作「 犧樽 」、「 犧罇 」、「 犧鐏 」。是一種動物造型的盛酒器,多見於春秋戰國和商周時期。犧尊是六尊之一。《周禮》中記載六尊為: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鄭康成引鄭司農說六尊為獻尊、象尊、壺尊、著尊、太尊、山尊。「犧」、「獻」同音讀為suo,即「婆娑」的「娑」,今讀作xi。《說文解字》中記載:「犧,宗廟之牲也」,「牲,牛完全。」
  • 寶雞石鼓山出土的一對犧尊
    2013年12月29日,在寶雞石鼓山M4號墓中清理出一件青銅犧尊。要說石鼓山墓葬中哪件文物最受關注,無疑是這件犧尊了。
  • 戰國陶文鑑賞
    更多精美陶文唐存才 | 戰國陶文鑑賞(一)唐存才 | 戰國陶文鑑賞(二)唐存才 | 戰國陶文鑑賞(三)唐存才 | 戰國陶文鑑賞(四)唐存才 | 戰國陶文鑑賞(五)原載《書法》雜誌2019年第7期訂閱雜誌請點擊閱讀原文
  • 錯金銀-中國青銅時代先進工藝
    一、錯金銀-基本概念錯金銀,又稱之為「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比較先進的精細工藝。最早的錯金銀工藝出現在商周時期,多用作青銅器皿和車馬器具及兵器上的裝飾圖案。錯金銀工藝於春秋中晚期才逐漸興盛起來,漢代是其最盛行的年代。
  • 河北農民挖到古墓,摔一跤發現5000件文物,出土國寶被禁止出境
    ,這些文物到底有何來頭?雖然全國的重心放在耕田整改運動上,但對於古代文物已經有了相當的重視程度。河北一村民在勞作的過程中,挖到了很多年代久遠的用具,老人們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知道這是古代時期的文物,村裡幹部立即聯繫文物局。專家來到現場後,立刻展開勘探。通過現場出土的文物以及勘探的結果確定這個這座墓葬主人乃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君主。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
  • 老長沙丨湖南省博物館的幾大「鎮館之寶」,這個文物絕對難以想到
    御龍帛畫戰國(公元前475至前221年)時期文物,長37.5釐米,寬28釐米,被稱為中國早期肖像畫的傑出代表,人們將其與「人物龍鳳帛畫」一起並稱為先秦繪畫藝術中的雙璧。黑地彩繪漆棺漢代文物,該棺內髹朱漆,外塗黑漆,並且用朱、白、黑、黃、綠等顏色畫出了雲氣,雲氣間有一百多個形態各異的動物和神怪,組成了五十七幅內容不同的畫面,是漢代雲氣紋漆畫的典型作品。
  • 戰國雄風——中山國狩獵、軍事文物
    戰國中山國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許多具有遊牧民族色彩,也有許多表現狩獵及弱肉強食題材的文物,明顯彰示了中山國的獵獵雄風。狩獵宴樂圖銅蓋豆在中山國遺址還分別出土了一件狩獵紋銅鑑和一件狩獵紋銅蓋豆,兩件文物上的紋飾生動刻畫了中山國的狩獵場面。狩獵紋銅鑑出土於平山縣穆家莊,口外徑46.5釐米,鑑的內壁裝飾有線刻的備宴圖和狩獵圖。
  • 【館長說文物】觀劍談史——戰國對鳥首繩紋銅劍
    原標題:【館長說文物】  觀劍談史 ——戰國對鳥首繩紋銅劍
  • 文物鑑賞|西周·「洸作父戊」銅鼎
    文物鑑賞|西周·「洸作父戊」銅鼎 2020-11-11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珍寶檔案」錯金銀鐵帶鉤
    錯金銀鐵帶鉤錯金銀鐵帶鉤1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全器長46.2釐米,寬6.5釐米,高0.5釐米。整件器物呈弧形,鉤作龍首狀,背面有兩個圓形的凸鈕。這樣寬大而製作精美的錯金銀鐵帶鉤為迄今所僅見,應是楚國貴族在重大的祭祀或宴饗場合使用的禮器。
  • 犧尊的秘密|歸故鄉!獨一無二的青銅國寶,在大同最後10天!
    犧尊是一種盛酒的器,主要用於古代祭祀禮儀之中,《周禮·春官·司尊彝》中就具體記載了犧尊在祭祀中的用途。犧尊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詩經·魯頌·閟宮》中的「白牡騂剛、犧尊將將」這句詩中。但自漢代以來,經學家們對犧尊的註解多有不同。《閟宮》「犧尊將將」,毛亨《傳》雲:「犧尊,有沙飾也。」
  • 【大興·名人】中國文物雜項鑑賞專家——朱克城
    回憶起與文物結緣的經歷,朱克城向記者坦言:「我原本是在報社工作,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些文博界的名師,通過老師的指點,開始接觸古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收藏。」他把自己關在屋裡,瘋狂地背文史資料、讀考古論文、查專業書籍 ,一本耿寶昌編著的《宋元明清與鑑賞》,洋洋灑灑,五萬餘字,爛熟於心。三年閉關,潛心研讀,漫漫求索,朱克城的眼界漸開。
  • 「文物鑑賞」蓮鶴方壺:駕鶴成仙的夢想與追求
    春秋時期蓮鶴方壺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的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有兩個,一個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個收藏於河南博物院。近期熱文:「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唐朝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明清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
  • 歷年來學習古玩收集的兩百多冊古玩類收藏鑑賞古籍
    《84件中國皇家文房》《上海博物館中國明清家具館館藏陳列》《上海博物館藏印選》《上海博物館藏古代封泥之一戰國封泥》《世界鑑賞圖譜].金波.掃描版》《世界硬幣趣談·.魏隱儒.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古董》《古董文物精品鑑賞》《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 吉林大學文物陳列室》《周叔先生捐獻璽印選》《唐三彩收藏知識三十講》《唐代金銀器研究
  • 中山國遺址文物壓變形,經修復後驚豔世界,專家:複雜到難以複製
    中山國遺址文物被壓變形,修復後驚豔世界,專家:複雜到難以複製春秋時期中原大地上許多小國家星羅棋布、戰亂不斷,公元前414年,燕國和趙國間一股力量異軍突起,他們的領袖便是白狄,後來自成一國、稱霸一方,因城中有座山所以叫「中山國」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近期熱點:「每日文物鑑賞」承上啟下的兩漢貨幣「每日文物鑑賞」古錢史上的精品——王莽幣「每日文物鑑賞」先秦刀幣,由刀演變而成「每日文物鑑賞」國最早的統一貨幣——秦半兩錢「每日文物鑑賞」稀有貨幣品種,平肩弧足空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