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檔案」錯金銀鐵帶鉤

2020-12-12 湖北省博物館
錯金銀鐵帶鉤

錯金銀鐵帶鉤1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全器長46.2釐米,寬6.5釐米,高0.5釐米。整件器物呈弧形,鉤作龍首狀,背面有兩個圓形的凸鈕。龍首的眼、耳、鼻、嘴均用金片和金絲鑲嵌,龍頸兩側用金絲嵌飾卷紋,頸背用金片和金絲鑲有圓圈紋等紋樣。器身用金絲嵌成雲紋圖案。鉤頭採用了生鐵鍒化處理技術,經煅打而成。

青銅器表面以金銀鑲嵌出精美的花紋,這種工藝叫金錯、銀錯。方法是首先在青銅器的表面鑄出花紋的淺槽,淺槽必須呈燕尾狀即梯形,只有外小內大才能將金絲、銀絲或金片、銀片嵌入表面的花紋淺槽中,再經過打磨使表面光滑而不易脫落。有的刻槽細如毫髮,為鏨刻,為使鑲嵌物牢固,工匠會在淺槽中塗一層起粘合作用的漆,然後將金銀絲嵌入。其藝術特徵是用隱嵌的技法形成金銀線圖案或文字,改變模鑄紋飾的呆板和拘束,突破了傳統的圖形對稱形式。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的裝飾工藝,它是青銅工藝發展了一千多年以後,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藝術。

這樣寬大而製作精美的錯金銀鐵帶鉤為迄今所僅見,應是楚國貴族在重大的祭祀或宴饗場合使用的禮器。

相關焦點

  • 《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在河北省邯鄲市開展
    由晉中市博物館和榆次區文物所共同主辦的《束帶矜莊、犀比玎璫——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於12月1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2月8日。此次展覽是晉中市博物館與邯鄲市博物館的首次合作,旨在加強館際間的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我國傳統工藝和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之路。
  • 《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亮相河北邯鄲市博物館
    由晉中市博物館主辦的《束帶矜莊犀比玎璫——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在邯鄲市博物館開展。這是市博新館開館以來引進的第一個文物交流展,展品細緻精巧,多姿多彩,引人入勝。該展覽持續至2021年2月8日。帶鉤是我國古代扣接束腰革帶及佩掛武器、飾品等的掛鈎,是貴族、官僚以及文人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類似於今日腰帶上的卡扣,不僅實用性強,還是一種裝飾品,亦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本次展覽分《鉤寫春秋》《鉤韻風尚》《鉤雲掠彩》三部分,展出晉中市出土的精美帶鉤328件。
  • 它曾改變了歷史,是古人腰間的奢侈品,閒談帶鉤發展史
    對那個救了公子小白一命的衣帶鉤,我很有感觸。1、帶鉤的材質—金屬為主,以銅居多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帶鉤還是革帶的最佳搭檔。材質大多是金屬,如金、銀、銅、鐵,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戰國中期到戰國晚期,是帶鉤的鼎盛時期,分布範圍廣,數量形式多,工藝製作精。這一時期出土的琵琶形和曲棒形帶鉤數量最多。這一時期的帶鉤有一個特點---長,有些帶鉤甚至超過20釐米。
  • 【弘揚傳統文化】器物文化之帶鉤
    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 流行於各地。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多採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斑駁陸離,多姿多彩。在戰國中晚期的使用相當普遍,出土及傳世皆很多,很多帶鉤製作考究,鑲金嵌玉,雕刻銘文,美不勝收。帶鉤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帶卡,主要用於鉤系束腰的革帶,多為男性使用。
  • 漢朝黃玉帶鉤2520萬成交價為...
    佳士得倫敦「重要中國藝術精品」拍賣於 11 月 3 日 18:30 舉槌 ,本次拍賣涵蓋三千年中國文明長河中來源有緒、品相上乘之藝術佳品,由一系列貴族私人珍藏的古代玉雕領銜,焦點拍品包括一件馮·奧爾岑爵士及爵士夫人舊藏的西漢黃玉帶鉤等;本場拍賣競拍時間長達 7 小時,多件拍品溢價成交,兩件拍品超過千萬元成交,總成交額達 11,937,250
  • 【王陵大墓】輝縣固圍村魏國大墓出土的絕世珍寶!
    「「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請置頂本公眾號,以免錯過精彩內容
  • 藏緣醫話 | 那些你不知道的,古藏藥方之「四大珍寶·原方劑」
    西藏地處高原,物產奇特,有許許多多藥效神奇的動、植、礦物,今天藏一堂帶您追溯西藏藥源的足跡,前往雪山高原的淨土,感受「四大珍寶·原方劑」獨有的魅力……青藏高原是藏醫學發展的搖籃,獨特的自然條件,複雜的地理地貌,豐富的天然資源,孕育了許許多多耐寒、抗缺氧、無汙染的動物藥、植物藥和得天獨厚的礦物藥。
  • 錯金銀-中國青銅時代先進工藝
    一、錯金銀-基本概念錯金銀,又稱之為「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比較先進的精細工藝。最早的錯金銀工藝出現在商周時期,多用作青銅器皿和車馬器具及兵器上的裝飾圖案。錯金銀工藝於春秋中晚期才逐漸興盛起來,漢代是其最盛行的年代。
  • 青銅帶鉤系列收藏!
    現在科學發掘出土最早的,當屬洛陽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帶鉤,這個帶鉤長7.4釐米,迄今已三千年。帶鉤是人們生活必需之物,倉廩足,知禮儀,哪怕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而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其實,這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帶鉤沿襲下來的。但十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帶鉤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當然,帶鉤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是時代審美觀的錯位。
  • 【中山國】 戰國傳承--錯金銀
    無論古代說的「金銀錯」,還是今天說的「錯金銀」,金銀二字容易明白,但「錯」字對一般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了。漢字是世界上含義最豐富的文字,而「錯」字又比一般漢字的含義,還要豐富得多。還有,傳為河南省洛陽金村戰國墓出土的錯金銀鬥獸紋鏡,也是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仔細觀察,發現錯金脫落處,也無任何凹痕,一看便知是用的「金塗」法。又如現存美國沙可樂美術館的鳥紋壺,是一件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其金銀錯脫落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凹痕,一望便知為「金塗法」產品。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不勝枚舉。
  • 古玩「玉帶鉤」是什麼?古代達官貴人真的用它系褲腰帶嗎
    其實,玉帶鉤只是「帶鉤」中的一個品種,帶鉤古稱「犀比」,最早出現在西周,是貴族、士大夫階層象徵身份的標誌,材質除了玉之外,還有黃金、白銀、銅、鐵等金屬帶鉤,並且應用了鎏金、錯金、嵌寶等工藝,可以說極盡機巧之能事。
  • 《尼爾機械紀元》全檔案收集攻略 檔案獲得方法
    全檔案獲得方法總覽 在收集檔案前,你必須裝一個物品掃描晶片。 ... 《尼爾機械紀元》中有很多檔案需要玩家去收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尼爾機械紀元》全檔案收集攻略,一起來看看檔案獲得方法吧。
  • 「珍寶檔案」大玉戈
  • 淺談清代龍首玉帶鉤
    縱觀清代的龍首玉帶鉤,發現它們的造型紛繁,數量龐大,這給清代龍首玉帶鉤的鑑定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根據筆者經驗,清代龍首玉帶鉤的鑑定,除了通過一些傳統的經驗外,還可以抓住幾個要點。首先,清代龍首玉帶鉤的用料比以前更加精良。
  • 古玉風採之「玉帶鉤」
    陝西寶雞益門村出土春秋蛇首形玉帶鉤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帶鉤的大量普及使用,玉帶鉤的形制也終於確立。戰國玉帶鉤從鉤首、鉤體到鉤鈕,一般都仿照銅帶鉤的樣式。戰國早期玉帶鉤主要以小型為主,同時也新出現了曲棒形玉帶鉤,但是最多的是琵琶形。戰國早期玉帶鉤的類型多為素方體形和飾有勾雲紋等幾何形紋飾的琵琶形,鉤體較小,長度在5~6釐米上下,很少有超過10釐米的。
  • 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 首度佛館大覺堂舉行
    佛光山2019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3月7日在佛陀紀念館盛大展開,當日由於天候緣故,有別於以往在戶外菩提廣場舉辦的場景,首度移至大覺堂舉行,為佛館開館以來舉辦的10次地宮珍寶入宮,自2016年與信徒香會結合以來,又寫下殊勝的一頁,近3000人參與盛會。今年珍寶共有410件,將進行存放於4個地宮。
  • 「帶鉤」古人比現代人會玩
    02 大牌的「皮帶扣」在和古人的「帶鉤」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儘管如此,現代成功男士的皮帶扣與古代王侯將相有身份地位人的「帶鉤」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不信,大家來看看一看!「犀比」是「帶鉤」的別稱。
  • 「珍寶檔案」越王勾踐劍
  • 龍首玉帶鉤護身(圖)
    龍首玉帶鉤護身(圖) 2012年01月17日 16:38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例如帶鉤,自戰國時代始,已作龍首狀;不過那時的龍形與近代迥異,近於「馬首」。據說戰國趙武靈王父子喜歡胡服,而胡服多使用帶鉤,綴於腰帶上,可鉤掛佩物。初時並非雕鑄龍首,後來才盛行;物料由銅、木以至玉、石不等。戰國時琢制的青玉龍首帶鉤與漢代白玉龍首帶鉤,除了實用,一般人就視為護身符般。直至晚清,才用緬甸翠玉雕制。像附圖即為典例,鉤作龍首,而且鉤身上更雕了生動的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