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關中西周墓葬罕見發現金製品
出土了金箔飾等金製品,在關中西周墓葬中極為罕見。旭光墓地出土文物。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 攝2018年,當地高新區東沙河西岸旭光村發現一件西周青銅提梁卣。經調查,發現該銅卣出自一座墓葬,隨後在其周圍進行勘探又發現了7座古墓葬。出土銅鼎。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青銅器
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
出土於惠州博羅橫嶺山的文物——西周水晶塊
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共發掘面積約8500平方米,共清理302座商周時期墓,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水晶玦出土時質地純淨、光澤誘人,形態優美,雖有一件斷兩截,另一件外環也略有殘缺,但整體保存狀況較好,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西周中晚期水晶玦,現藏惠州市博物館。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那麼,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璽印精品都有哪些呢?您了解嗎?
-
西周.青銅器瑰寶---大克鼎
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銘文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範。洋洋灑灑,無論在布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體大小統一不失靈動,圓潤古拙不失勁健,呈出一種舒展,端雅的風尚。 清大克鼎銘文內容主要敘述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隸的賞賜,是研究西周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
文物薈萃丨盤點靈臺出土的館藏精品!
銅 鼎出土地點:靈臺百裡公社洞山隊墓葬銅鼎,西周,一級文物。高60釐米,口徑45.7釐米。大口內斂,折沿平唇,唇口較厚,頸微束,器壁較直,深圓腹,圜底。雙方立耳厚大,雙耳頂部略外撇。三粗柱足,足上下粗,中部略細。腹上部間以六條五齒短扉稜,以扉稜為鼻脊,細雲雷紋為襯地,飾卷角獸面紋六組。
-
老人從「垃圾堆」裡撿出3000件文物,政府獎勵4000元,他一分不要
一次偶然的機會,雷毓祺讀到了一篇《上海冶煉廠爐前揀選文物》的文章,文中寫道,由於工作人員缺乏文物相關的知識,在處理器物前也沒有進行檢查,導致很多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
【大興·名人】中國文物雜項鑑賞專家——朱克城
回憶起與文物結緣的經歷,朱克城向記者坦言:「我原本是在報社工作,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些文博界的名師,通過老師的指點,開始接觸古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收藏。」他把自己關在屋裡,瘋狂地背文史資料、讀考古論文、查專業書籍 ,一本耿寶昌編著的《宋元明清與鑑賞》,洋洋灑灑,五萬餘字,爛熟於心。三年閉關,潛心研讀,漫漫求索,朱克城的眼界漸開。
-
這3件青銅文物證明西周馬車的先進工藝,原來中國古人已造車4千年
而這僅僅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的普通文物,秦始皇陵墓內部可能存在更精美和珍貴的車製品。下面,讓我們從3件不起眼的西周文物,來了解中國古代的造車史,看看古人的車輛製造工藝如何。1.西周鑾鈴這件文物是一枚1999年陝西扶風縣出土的,西周時期馬車上的鑾鈴,目前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鑾鈴是西周時期馬車上裝飾品,近似於後來的鈴鐺,到戰國時期的幾百年間都比較流行。
-
西周北邊還有一個國家,竟然敢與周天子並稱王,他們是什麼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在西周時期「膽敢稱王」的國家。 一、夨王簋蓋的發現 1969年,陝西省寶雞市賈村公社上官村的一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一批文物。這位農民起初還不怎麼在意,因為這批文物中也沒什麼完整的或者是大件的青銅器。
-
「文物鑑賞」蓮鶴方壺:駕鶴成仙的夢想與追求
春秋時期蓮鶴方壺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的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有兩個,一個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個收藏於河南博物院。近期熱文:「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唐朝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明清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近期熱點:「每日文物鑑賞」承上啟下的兩漢貨幣「每日文物鑑賞」古錢史上的精品——王莽幣「每日文物鑑賞」先秦刀幣,由刀演變而成「每日文物鑑賞」國最早的統一貨幣——秦半兩錢「每日文物鑑賞」稀有貨幣品種,平肩弧足空首布
-
西周古玉—— 美學的巔峰!
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強盛一時,但國政後來逐漸被範、中行、智、趙、魏、韓等卿大夫掌控,最後被趙、魏、韓三家瓜分。鴞形玉佩,西周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從西周到春秋早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系列。有趣的是,大多數精美的玉器,均出自幾位晉侯夫人之墓,而次夫人墓中的玉器,更是比夫人墓中的玉器還要精美。
-
西周大盂鼎為什麼能當選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先是清道光時期的歧山首富宋金鑑把銅鼎買下,因器形巨大,十分引人注目,鼎很快被歧山縣令周庚盛佔有,周庚盛又把鼎轉賣給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鑑在考中翰林後出價3000兩白銀又購得了寶鼎,在他去世後,宋氏後人以700兩白銀賣給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恆。
-
1件西周文物上刻9個字給出答案
但嚴謹的歷史研究態度,向來是本著文字材料與相關歷史文物互相印證的基本態度,僅有口頭傳說或者文字資料,都顯得說服力不夠。但遺憾的是,由於大禹治水的年代過於久遠,還在夏商周之前,使得相關文物的留存十分罕見。幸運的是,最終考古學界終於找到一件無比珍貴的文物,使得這個謎團迎刃而解。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宋時期錢幣「文物鑑賞」大泉五千:據說僅存兩枚「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漢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
現場|在蘇博走進「鮮虞」:百件文物呈現古中山國的神秘
6月12日,「鮮虞風雲—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分為「鮮虞東徙·肇建中山」、「車轔馬嘯·逐鹿中原」、「鐘鳴鼎食·生死同歡」三個單元,展出88組,共164件/套珍貴文物,包括「錯銀銅雙翼神獸」與中山三器中的「銅圓壺」等珍貴文物,展現古中山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
「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每日文物鑑賞」雲紋銅禁告訴我們,古人的禁酒意識有多麼強烈「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每日文物鑑賞」慈航之寶——金觀音菩薩立像「每日文物鑑賞」武曌金簡,現存唯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每日文物鑑賞」商婦好鴞尊,記錄了一個女將軍的赫赫戰功
-
他居然從地攤上:為國家淘來了千餘件文物
為了避免中國文物落入不法之徒手中,曾斥巨資購藏了大量中國歷史文物。新中國解放後,章乃器定居北京,公餘之暇開始光顧文物市場,主要是隆福寺和琉璃廠的店鋪,還有東大地(今紅橋附近)的地攤。用他的話來說,當時北京的文物「泛濫街頭」,其中真偽混雜,良莠不齊。他並非科班出身的文物鑑賞家,既搜集到很多好東西,也上過不少當,等於是交了學費。
-
看曾世家文物特展,速來湖北省博物館!
9月12日,「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這是湖北省博物館經歷疫情重新恢復開放後第一個大型文物特展。展覽匯集了周王朝重要諸侯國——曾國系列遺址近10年來出土的精美文物,呈現西周早期到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