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曲沃埋葬著19位晉國的君主和他們的夫人,這些墓葬由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與山西博物院聯合發掘,歷時10年,成果極為豐富。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強盛一時,但國政後來逐漸被範、中行、智、趙、魏、韓等卿大夫掌控,最後被趙、魏、韓三家瓜分。
鴞形玉佩,西周
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從西周到春秋早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系列。有趣的是,大多數精美的玉器,均出自幾位晉侯夫人之墓,而次夫人墓中的玉器,更是比夫人墓中的玉器還要精美。
西周,玉牛
周是一個非常講究等級的國家,於是國君佩戴的禮玉,雖然既多又豪華,但反不如夫人們所用的玩器,異樣地體現出趣味和生機,這一點,以前從商代的婦好墓中也可以看出來。
玉立人,西周
玉立人,西周
玉立人,西周
玉馬,西周
玉牛牲,西周
玉羊,西周
鳳形玉飾,西周
鹿形玉佩,西周
牛形玉飾,西周
人形玉飾,西周
熊形玉飾,西周
玉環,西周
玉螳螂,西周
玉觹,西周,長7.8釐米。
鼓形玉飾,西周,高5.7釐米、寬6.2釐米。
鷹形玉飾,西周,高10.3釐米、寬4.3釐米。
玉戈,西周,長36.2 釐米。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玉龜殼,西周,長5.4釐米、寬4釐米。
玉罐,西周,高6.2釐米。
玉戈,西周,長54.4釐米。
位於三門峽市春秋路北側,虢國博物館是依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關注古玉蟲、多功能博物館。虢國車馬坑博物館始建於1984年,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屬仿古歇山式建築。館內有三個基本陳列,即虢國簡史、三門峽歷代碑碣石刻藝術、虢國車馬坑和複製的古戰車。
玉器
此展品為紅山文化遺物。高4.8釐米、寬3釐米、厚2.1釐米。和田玉質,碧綠色,大部分受沁呈灰白色。近方形,扁平體,龍透雕作盤曲狀,尾含於口內。兩面均飾陰線龍紋。首上唇外卷,下唇下勾,臣字形目,眼角帶勾,長角貼脊。身飾捲雲紋,角部飾雲紋。中部一穿,角上亦有一小斜穿。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通長5.7釐米、寬2.1釐米、高3.0釐米。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呈黃褐色。玉質較細膩,微透明。圓雕。作站立狀,長鼻上捲成一小圓穿,口微張,臣字眼微凸,關注公眾號古玉蟲大耳聳立於頭部兩側,四肢作扁平狀,尾下垂,背部有一穿。身、足飾雲紋,背、尾飾節狀紋。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長5.1釐米、高3.3釐米、厚2釐米。青玉,淺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紋或斑點。圓雕,呈臥姿,羊首昂起,圓目,羊角彎起盤起。前肢向前爬伏,後肢收於臀部下。身飾勾雲紋。尾下垂貼於臀部。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高2.05釐米、長4.75釐米。深綠色,有少許黃、白色斑點。圓雕,曲腿而臥。臣字形目,尖角後卷靠著背部。腿和蹄部有輪廓線,長尾下垂,嘴部有一穿孔。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高5.1釐米、厚2.1釐米。青白色,因受沁呈黃褐色,呈站立狀。圓眼,長角內卷,鼻上翹,身飾細線捲雲紋。腿和蹄部有輪廓線。蹄略殘。頭、嘴各一穿孔。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通高4.2釐米、寬3.2釐米、厚1.6釐米。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或黃白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微透明。曲頸回首,低頭勾喙,圓眼,短尾下垂分叉,腹部有一未鑽穿的孔洞,頸下部有一細小對穿。雙翅表面陰刻細線紋。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通高3.5釐米、寬5.2釐米、孔徑2-1.9釐米。青玉。淺豆青色,有黃白色的斑點,玉琮呈矮圓形,內方外圓,器身對稱是兩個虎頭紋飾。該虎怒目圓瞪,臣字眼,張口,陰刻線條流暢,雕刻精細。從該器的這些特徵看這件器物又不象琮,究竟是何器物現在專家仍還沒有定論。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朝文物。長18.9釐米、刃端寬16.3釐米、厚0.6釐米。豆青色。柄端較窄,刃端闊而呈弧形,兩側斜邊有牙齒形裝飾,中部有圓形穿孔。器身有少量黃白色斑紋與斑點。半透明,刃端正背面各磨出四個內連弧形斜平面,背面大部有硃砂及織物痕跡。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古玉蟲
致力於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