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周天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史家對西周的最好概括。意思是說,在周王朝的統治範圍內,所有被周天子威服的人都得俯首稱臣。按這個道理來說,一般情況下,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再稱「王」。
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就在陝西省隴縣離西周都城不足100公裡的地方,就出土了鑄有「夨[ze4]王」銘文的銅器。這大大出乎人們預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在西周時期「膽敢稱王」的國家。
一、夨王簋蓋的發現
1969年,陝西省寶雞市賈村公社上官村的一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一批文物。這位農民起初還不怎麼在意,因為這批文物中也沒什麼完整的或者是大件的青銅器。
賈村遺址航拍
他隨意翻弄著那些「老東西」,這時候一個圓圓的像蓋子一樣的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將這個圓東西拿在手裡看了又看,突然發現在蓋子上影影綽綽的有那麼幾行字!警覺的農民馬上將此事匯報給了文物部門。
夨王簋蓋
考古工作者看到了這件「圓圓的」東西說,這是一件青銅簋的蓋子,而簋身子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蓋子留了下來,同樣留下的還有這三行17個字的銘文:
「夨王乍(作)奠(鄭)姜尊簋,子子孫孫其萬年永寶用。」意思是說,夨王為自己來自「鄭」地的姜姓妻子做了這件寶器,希望子子孫孫代代傳用下去。
夨王簋蓋上的銘文
這一重要的發現引起了考古工作者對這一區域的注意。從1975年開始,考古人員先後兩次對這一地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這裡地勢整體西北高,東南低,發現有許多西周時期的窖穴、灰坑、陶窯和建築遺址等遺蹟現象。在遺址東部臨近汧水的河谷地帶,還發現有許多豎穴墓。
除了夨王簋蓋,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石磬、青銅車馬器等零星文物,且在一種名為「當盧」的青銅車馬器上,也發現了「夨」字銘文。
考古人員基本確定,在寶雞賈村、上官村、靈隴村一帶,可能是一處西北為居址區、東部為墓葬區的聚落遺址,而這很有可能與一個叫「夨」的古國有關。
夨伯鬲
二、古夨國銅器與古夨國的故事
由夨王簋蓋引出的「古夨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長期以來,人們並未在文獻中關注到這個小國的存在。不過在傳世的周代銅器中,有不少銘文提及了這個神秘的古國。與「夨國」有關的銅器,目前可見13件,有卣、盤、戈、方彝、簋等許多。
由銅器銘文及器物本身的時代可知,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經稱自己為「王」,且一直延續到西周晚期。在銘文中又有「夨姬」的記載,說明夨國姬姓與周人同姓,這是十分有趣的現象。可見夨國的地位在西周時十分尊貴,與周天子同姓,可能與周王室存在密切的關係。同時,從銘文信息中,我們還可知道夨人與姜姓的國家聯姻,結成了同盟。
三、考古發掘勾勒夨國方位
不光在寶雞市賈村一帶,在寶雞市區以西同樣發現了夨國的蹤跡。在臨近甘肅的隴縣一帶,有一條發源於甘肅省華亭縣的河流,叫「汧水」。沿著汧水向東南分布著隴縣、千陽縣、寶雞縣等許多人類活動聚落,而這一帶也分布著許多與「夨國」有關係的遺址。
汧水秋水
1974年,考古隊員在隴縣同樣清理了4座西周時期的墓葬,其中較大的一座還出土了60多件銅器。出土的部分銅器上可見「夨」字銘文。這說明隴縣一帶同樣是西周時期夨國勢力可以控制的地區。
在隴縣曹家灣南坡村,編號為LNM6的墓葬規模最大,出土的器物也最多。6號墓長約4米,寬約8米,是一座典型的豎穴土坑墓。墓內出土了許多珍貴的隨葬品,如銅尊、銅鼎、銅簋、銅甗等,它們都被安放在靠近墓主人頭部的二層臺上。
汧水是發源於甘肅的重要水系,向東南出馮家山後,河道瞬然變得寬闊了,進入關中平原。這片平原西邊又瀕臨金陵河,是一處背靠雄山,三面臨河的理想居住生活遺址。在這裡綿延20多公裡,散落著多處西周時期的居址和墓地,讓人對3000年前這裡生生不息的繁忙景象產生無限聯想。
夨國的大致範圍
四、《散氏盤》中的明確記載
根據《陝西金石志》記載,著名的青銅器「散氏盤」於乾隆年間出土於鳳翔地區。明清時期,鳳翔府治位於今天陝西千陽、隴縣地區,這裡恰是諸多「夨」國器物的出土地點。
散氏盤
散氏盤的銘文記載了西周歷史上一場重要的土地糾紛事件,涉及了夨國與散國這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土地關係。銘文中記載了夨人給散人土地,並且用地表的一些參照劃定了土地的範圍。而結合散氏盤的出土地點與夨國銅器的出土遺址,今天陝西千陽、隴縣一帶很有可能就是歷史上夨國的領土。
五、為何稱王?
那麼現在大家對夨國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我們就來談談,為何夨國的國君可以自稱「夨王」。其實西周時期,如果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他的國君按照禮法是沒有資格稱王的,一般可稱「公、侯、伯、子」等。但在西周王朝的邊界地區,依然存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政權組織。他們或大或小,有的服從周人的統治,對周天子言聽計從;有的時而服從周天子,時而叛變周天子;還有的根本不聽天子的號令,周天子多次派軍對其進行徵伐。這些政權,有的學者將其稱為「方國」。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夨國」就是這樣一個位於周人西方的方國。從目前的資料看,他對周朝也是時叛時服的,所以他並不在周人的王朝體系之內,故可以自稱「夨王」。
文史君說
夨國,雖未見於典籍記載,但在考古發掘的銅器銘文中多次發現。夨國與周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夨王,作為與周天子同姓的國君,地位極高,曾與周人發生過戰爭,在歸順後又為周人鎮守著北部疆土,可謂是「居於要衝」。
但夨國仍然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謎團,夨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的族屬是什麼?他與周同姓是因為族出同宗,還是因為功勞顯赫被天子賞賜姬姓?這麼多疑問,有待新的考古發掘給我們答案。
周人西北方的要衝——隴山
參考文獻
盧連成、尹盛平:《古夨國遺址、墓地調查記》,《文物》1982年第2期。
孫元成:《夨國有銘銅器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學士學位論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召燕不讀書)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