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送禮絕招,一次送禮終身受益,智慧的人,有用不完的方法
曾國藩能平步青雲,除了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外,和他巴結高官密不可分。如果沒人推薦,在皇帝面前說好話,曾國藩也不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曾國藩的家庭並不寬裕,在清朝腐敗的官場中,要想通過送銀兩的方式謀取官位,對他來說,顯然不現實。
智慧的人,永遠有用不完的方法。曾國藩雖然沒有太多銀兩,但絕對不坐以待斃。他送禮的手段,充分展示了他的智商,連左宗棠都自愧不如。
送禮的藝術
曾國藩的送禮之道看似十分簡單,讓人學起來也並不困難,但是,我們從中看到的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和做人做事卻也令人深思。
曾國藩不是很聰明也沒有什麼天賦,出身也沒啥背景。在讀數科舉考試的路上也走到艱難,做官到了將近四十歲才有點聲名。但是這麼一個人卻和孔子、範仲淹、王陽明等聖賢並列,被稱為"古今一完人"。
而曾國藩送禮也是他為人處世中一個很大的加分項,送禮沒有什麼貴重和便宜之分,最重要的是送到對方的心坎上,讓對方能夠記住自己並使自己在將來得到益處,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禮物。
曾國藩為考生們送水,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卻收穫到了學子們的感恩之心;曾國藩助黃忠辦案,既保住了他人的性命,又得到了黃忠的一個人情;曾國藩送恩師香妃寶扇,得到恩師的人脈又博得了好名聲;曾國藩冒死為道光皇帝送藥方,險中求富貴,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
這麼看來,曾國藩似乎過於功利,曾國藩的每一次送禮,都得到了不小的回報。可是,送禮有送禮人也有收禮人,這是兩廂情願的事情。送禮物不是自己送出去就結束了,主要看收禮人的態度是否滿意才算結束,曾國藩將每一次的"送禮"都放在心上,每一份禮物都出自他的真心實意。
內清而外濁可以很好的形容曾國藩,他不是清官但也和貪官關係不大,身處官場總是有幾分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但是"清廉"自在人心。
低調處事,面面俱到
身在官場,人情往來,互相走動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曾國藩開支最大的地方。在官場應酬方面,曾國藩並沒有特立獨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雖然在剛剛就任總督時,他曾拒絕吃公款,但是後來他發現這種要求實在是過於嚴格,並且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到後來他也就不管了。
但是不管也不等於可以肆無忌憚,他主張儘量小規模,動靜小點,低調一點。比如有一次去上海,正好他生日,地方官員想請他看戲喝酒。但曾國藩卻不想大家破費太多,竭力辭退,自己花錢請了幾桌。
所以曾國藩在處理這些人情世故時是儘量能在自己可控的範圍之內,這也從側面看出了曾國藩穩健厚重的個人性格。雖然現狀並不是很合理,但是如果運用得當,便可當成官場的跳板,達到心中的目標,這是海瑞這類清官所體驗不到的,當然海瑞也不虧,至少名字是留在了青史之上。
曾國藩的一生能夠受到後人的敬仰,能夠在旦夕禍福的官場站穩腳跟,能夠安享晚年,這都得益於他的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並不是天生的,因為他本來能力不夠,也是個笨人,但是後來卻成為了千古第一完人,靠的就是智慧!
這就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區別,我們都是人,但唯一的區別就是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從哪裡來呢?這可不是天生的,畢竟曾國藩本來是一個笨人!他的智慧源於一本書,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曾國藩自己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神奇?能讓這麼多人拜讀?
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難怪有人說,這本書只要學到其中的一兩個智慧,就能安身立命!
裡面不是枯燥的大道理,而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有民間的,有官場的,還有戰場的,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老顧我看的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看不懂!
上下兩冊智慧只需要75元,也就是兩包煙錢,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無論是自己買來看,還是送給別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方平臺給的商品卡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