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匯消息:5月18日,蜂巢能源舉行了《無鈷·芯未來》線上發布會,發布會上推出了一款更加重磅的產品——薄片式無鈷電池,續航能夠達到880km。
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作用,也將是促進未來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3年的20.2萬輛 上升至2019年的221萬輛。在百年未遇的大變革下,全球政府都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使用,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50%。
無鈷電池需求的迫切性
新能源汽車日益向純電動方向傾斜,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不斷推出品質更高的純電動汽車,安全性、續航、壽命……都在追求進一步提升,純電動市場規模在快速擴大,前景似乎十分美好,但有限的鈷資源難以支撐新能源產業無限的未來。鈷在地殼中的含量較低,豐度僅為 0.0025%,全球陸地鈷的儲量約為710 萬噸,區域分布卻十分集中,剛果(金)在全球鈷儲量的佔比為 52%,其他國家和地區儲量佔比則較低。在全球目前的鈷元素消耗中,約50%左右用在鋰電池上,包括車用鋰電池以及消費類電子用的鋰電池。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鈷的需求量也在持續激增。如果不考慮回收,2026年以後,鈷就將供不應求;有限的鈷元素資源,無法支撐新能源汽車無限的發展空間。
作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鈷不但可以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特斯拉CEO馬斯克多次提到降低電池中鈷的使用比例,甚至是無鈷的電池方案,也正是表達了汽車企業需求端對於擺脫資源約束的迫切性。全球電池供應商和車企都在想各種辦法減少鈷在三元電池中的含量。
解決這個鈷的使用,是不能犧牲高能量密度的技術路線為代價的。對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需要更多的續航。從300公裡、400公裡到500公裡,想要緩解用戶的裡程焦慮,就需要有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技術為支持。在電池的成本的下降通道中,在同等的成本下組件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電動汽車第一步與燃油車的競爭是在全壽命周期成本相當,逐步建立對燃油車的優勢。
蜂巢的技術路線特性,無鈷、安全和880公裡長續航
蜂巢能源基於材料體系的前瞻性研發,在全球首先發布了基於無鈷材料的電芯產品,這種NMX的無鈷材料,這種方案具有高循環壽命、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核心優勢。蜂巢能源科技公司在5月18日的《無鈷·芯未來》線上發布會上亮相了兩款無鈷電池。這兩款電芯的發布,標誌著無鈷電池正式進入落地階段,可以實現最高達880公裡的續航裡程,是電動汽車實現對燃油車終極超越的戰略武器。
第一款產品是是基於590模組的電芯設計,容量為115Ah,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245wh/kg;這款產品的特點,是在通用化電芯尺寸設計基礎上完成的。它能夠搭載到目前大部分新的純電平臺上,出色的循環壽命和日曆壽命特性,使得這款電芯在整車端能夠實現15年120萬公裡的質保,在2021年6月份推向市場。
第二款是L6薄片無鈷長電芯,容量226Ah, 這款產品正在與汽車企業合作開發,在先進的矩陣式PACK設計支持下,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實現880公裡的續航裡程的車型,預計可以在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880公裡的續航裡程,使得電動汽車徹底解決了裡程焦慮的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在日常使用中充電的頻次也能控制住。按照日常通勤80公裡來估算,880公裡的續航可以讓消費者每月僅依靠充電三次實現每個月通勤的目標。在新基建建設中,隨著公共充電網絡鋪開,能夠讓消費者擺脫家用充電的束縛,更加自由選擇電動汽車。
在實現高續航的同時,NMX無鈷電池產品已經通過了國標和歐標的全部安全性測試,在安全性能優於三元電池,以熱穩定方面為例,輕鬆通過150℃的熱箱實驗。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產品開創了動力電池的新品類,具備容量更高、壽命更長、安全性更好的特性,解決了電動汽車續航、電池衰減和安全三大痛點。它的核心技術支撐是通過三項關鍵技術陽離子摻雜技術、單晶技術、納米網絡化包覆,顯著改善了無鈷層狀材料的鎳鋰離子混排問題以及循環壽命的問題,使無鈷材料終於跨過這些關鍵障礙,走到規模化應用的階段。
蜂巢的發展和展望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2012年切入電芯研究工作,2018年從長城汽車完全剝離成為一家獨立的動力電池供應商。蜂巢能源科技的總部和生產基地位於江蘇省常州市,規劃總產能18GWh,從全球範圍內來看,蜂巢能源科技是第一家在方形鋁殼電芯上採用 「高速疊片工藝」的電芯智能製造工廠,通過嚴格製程管理打造真正的汽車級的動力電池,並著力於全球化布局和進入全球的動力電池供應鏈。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200518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