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以及相關層面給予購買、使用電動車產品的優惠傾斜越來越大,從短期內來看,在沒有其他顛覆性的技術或者能源出來之前,電動車可能會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實現的主要形式。不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除了一些有能力購買第二輛車,將電動車作為城市代步,或者壓根不出遠門的消費者會主動選擇購買電動車產品。對於大多數消費者,尤其是國內汽車消費的主力人群,也就是10—20萬元預算的消費者,由於很大程度上汽車本身是剛需,而且絕大多數消費者只能買得起一輛車,這輛車還要承擔長途駕駛的「重任」。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駕駛電動車的焦慮就成為很多潛在消費者的心理共性。
實際上人們對於電動車續航不足的擔憂,從電動車續航普遍在兩三百公裡到如今的六七百公裡,似乎都沒有消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減弱。如今我們看到,很多在國內銷售的電動車,在續航方面超過600公裡的車型比比皆是,比如特斯拉Model 3的長續航車型,小鵬P7長續航車型的最大續航裡程甚至已經超過了700公裡,達到了706公裡。但是人們的焦慮消除了嗎?似乎並沒有!
我們看到,特斯拉Model 3連續數月銷量過萬,蔚來汽車10月份的銷量高達5055輛,連最高續航170km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月銷量都超過了2萬輛。這些車主就沒有續航焦慮嗎?當然有,但是這些車主的續航焦慮是在非剛需的情況下,能夠買得起Model 3、蔚來相關車型的車主,一般家裡都不止一輛車,所以長途駕駛對於電動車的依賴不高,在城市駕駛,500公裡以上的續航肯定沒問題,而且充電也方便;對於五菱宏光MINI EV這樣的車型而言,價格低、續航短,沒人指望能把它開上高速,這款車的使用場景,大多數都是短距離通勤,所以續航焦慮本身未必存在。
我們看到,現在國內電動車銷量比較尷尬的,就是10-20萬級別的電動車,這些電動車目標人群,正好就是那些家裡大多只能買一輛車,有長途駕駛需求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對當下的電動車產品才是真正有續航焦慮的那部分人。
事實上,從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小鵬P7這樣的車型可以將續航裡程做到超過700km,那麼用不了多久,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可能就會超過800km,這在技術上難度並不是特別大。800km對於一般的車主來說,幾乎是單次駕駛的極限了。也就是說,這樣的續航,足夠車主找到下一個充電樁、充電站了,按理說,這樣的續航裡程下,人們對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會有所消除,但情況真是這樣嗎?
在我們看來,情況遠非如此!目前市場上的燃油車,續航裡程其實大多只有500多公裡,也就是從滿油到沒油能夠跑的距離,但是為什麼人們對於燃油車沒油續航焦慮,原因很簡單,加油站足夠多,加油速度足夠快,所以人們對電動車續航的焦慮已經未必是續航本身了。而目前電動車的續航的確在迅速增加,但是電動車的充電樁布局和電動車充電速度並沒有相應增加,或者說完全是不成正比的,這是非常現實的情況,結果就是電動車本身續航很長,但是快要沒電的時候,找不到充電樁、充電站,而充電需要等待的時間又過長,對於很多趕路的人們來說,的確還是會有很大的焦慮感。
當然續航裡程會不會「打折」也是一個問題,電動車續航裡程計算的標準不一,導致幾乎所有的電動車都沒法在正常駕駛情況下,達到廠商標稱的續航裡程,有些車型的出入甚至比較大,這對於很多車主來說,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北方的冬季對於大多數電動車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很多車型的實際續航會出現嚴重削減甚至是「對半砍」的情況,這對於大多數只能買得起一輛車的消費者來說,就不僅僅是焦慮那麼簡單了。同樣,隨著氣溫降低,很多電動車的充電速率也會相應下降,甚至無法充滿,這些都讓電動車在低溫下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進而增加電動車車主的續航焦慮。
所以,從本質上來講,要想電動車沒有續航焦慮,最重要的還是要補足「短板」,主要是充電樁、充電站的布局要更加密集,同時充電效率要更高,而大幅增加續航裡程只是短期內的「權宜之計」,並不足以消除電動車車主和潛在車主的續航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