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現有古樹名木7萬多株 「家底」如何摸清?保護遇到哪些難題?

2020-12-1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

古柏(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按照規定:樹齡超百年即為古樹,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即為名木。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被譽為「活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生態、經濟、文化和科研價值。

保護古樹名木,四川一直在行動。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

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查:

多輪、持續普查,給古樹「上戶口」、辦「身份證」

認識了解,是保護的前提。類似人口普查,四川對古樹名木也進行普查。

「老鄉,你家屋旁這根柏樹好多歲了?」

「我出生這根樹就長起多高了,好多歲要問我父親。」

「您父親在哪兒嘛,我們問問他。」

……

劍閣縣舉辦「我為蜀道植棵柏」活動(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給古樹安裝了支架。(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攝)

近日,劍閣縣翠雲廊古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唐天勇和同事,帶著捲尺、相機、調查表,來到劍門關鎮天橋村,對零星生長的古樹進行普查登記。

「古樹普查是一項持續性、長期性的工作。」省古樹名木鑑定和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李守劍說,我省已分別於2001年、2016年開展了兩輪古樹名木普查,但仍然存在少數樹齡不準,普查不到位的情況。今年以來,各地組織力量,對已普查古樹名木相關信息進行了再次核實,對符合條件的古樹名木進行了補充調查,以補充更新古樹名木名錄。

普查中,確定樹齡最為關鍵。李守劍介紹,一般而言,樹齡上千年的大多有史料記載,而沒有記載的樹,則主要是與周邊村民進行訪談調查,從生產生活與這株樹的生活經歷、見聞,估算出大致樹齡。

有媒體報導,可以使用一種採用生長錐,將空心鑽頭鑽入樹體抽取木條標本,進而從年輪上確定樹齡。「一般不會這麼幹。」唐天勇說,由於古樹年齡較大,年輪早已擠在一起難以辨認,且樹幹較粗不好判斷是否已鑽至樹心,同時還會對樹造成傷害。

《條例》規定,樹齡100年至299年為三級古樹,由縣級認定;樹齡300年至499年為二級古樹,由市州級認定,樹齡500年以上為一級古樹,由省級認定。根據此次公布的名錄,全省有一級古樹10720株、二級古樹6289株、三級古樹53768株。

李守劍介紹,普查要認定登記「上戶口」之外,還要掛牌,記錄樹種、編號、樹齡、保護等級等信息,相當於給每株古樹都辦了一張身份證。

劍閣縣劍門關鎮被保護起來的兩株古柏。(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攝)

工作人員給古樹實施保護措施。(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劍閣縣境內現存蜀道古柏7803株。記者看到,劍閣縣不僅為每株古柏量身定製了身份證,還建立二維碼電子身份檔案,詳細記錄了GPS位置、樹高、胸徑、樹齡、生長狀況等信息。

為了更智能地管理古樹名木,我省正與企業合作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圍繞實用性、先進性、標準化、適應性、安全性原則,建設一個數據中心,開發3個應用子系統,應用終端連接網頁、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實現對全省古樹名木的信息化管理。

省林草局生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中心主要對所有數據進行儲存、智能分析,實現各子系統間數據的交互使用,管理子系統幫助管理人員實現對全省所有古樹名木的信息化管理。互動子系統通過APP和微信公眾號等推廣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相關圖文和活動。

近日,記者登錄「天府古樹」微信公眾號看到,樹王展示、古樹分類、古樹圖譜、古樹地圖、認養捐贈等功能日趨完善。

救:

量身定製救護方案,建專家庫做技術指導

和人一樣,樹也會生病,百年、千年古樹的自然修復能力更弱,更需要及時、科學救治。

在古樹普查的同時,我省各地還對其生存狀況、病害情況也作了詳細調查記錄。今年以來,我省支持劍閣、南部兩縣開展一級瀕危古樹搶救性保護復壯試點。

幾乎每天,劍門關鎮天橋村村民王世銀,都要從漢陽鎮郵電所到天橋村的路上轉悠。作為一名生態護林員,這段路上330棵古柏樹歸他「管」。

四川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省級培訓(省林草局供圖)

工作人員給古樹掛牌(省林草局供圖)

為保護好150餘公裡的蜀道古柏樹群,劍閣縣設立了15個古柏保護管護站,安排39名生態護林員,負責日常巡護,察看是否有枝條損壞、需要修復的情況。

唐天勇拿出一本500多頁的《劍閣縣古驛道瀕危古柏樹復壯救護設計方案》,列出100餘株古柏樹的救護方案。每株樹都有一張基本情況調查表,對有無圍欄、枝幹數量、幹皮損傷、立地環境描述等作了詳實記錄,並量身定製了救護方案。

例如,對原掛牌號為「北00066號」的古柏樹就制定了樹冠整理、樹體清腐及防護、樹體輸液、全樹殺菌殺蟲、樹幹青苔防除、根系分布探根檢查、土壤改良、根系復壯、樹盤整理等10餘項措施,還明確了詳細的操作流程及規範。

在劍閣縣劍門關鎮志公村,記者看到,兩株700歲的古樹被圍上了鐵欄杆,防止人和動物進入破壞。工作人員還通過挖土將樹根露出,以便古樹更好吸收營養;對枯枝進行修剪,對修剪傷口作了防腐處理,防止繼續腐爛;樹根周邊還實施了營養土回填。

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楓楊古樹公園(省林草局供圖)

不止劍閣縣,在南充、廣安等古樹名木保護地區,類似的修復工作也在持續進行。記者看到,森林中,為了避免一些幾層樓高的古樹倒塌,工作人員給古樹安裝了幾十米高的鋼筋支架,對2300歲的名木「劍閣柏」還單獨制定了一套搶救復壯方案。

搶救復壯,技術是關鍵。目前,《四川省古樹名木管理養護和復壯技術規程》已編寫完成,即將發布實施。我省還建立了16人的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庫,為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移栽等方案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難:

項目資金需求大,古樹「致病」因素多,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

「別小看這麼一道支架,耗材、運輸、安裝都要花錢。」採訪中,省林草局生態處處長張革成告訴記者,有的古樹一年保護修復費用需要數萬元,項目資金需求大是保護工作的一大難點。為此,我省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也注意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古樹名木保護。

「叮咚。」12月4日下午,省綠化基金會募捐帳戶上又收到一筆關於古樹名木的捐款。此前,省綠化基金會建立了古樹名木保護專項基金,用於接受捐贈,定向用於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並向民政部門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

此外,明年1月1日起,《四川省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將開始施行,繼續為古樹名木保護拓展資金渠道。《辦法》規定,個人認養最低200元每株每年,認養方不得借認養古樹名木從事商業活動。

給古樹實施固定保護措施。(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保護工作的另一大難題,是古樹「致病」原因多。多位生態護林員說,一些古樹生長在懸崖邊、山坡上,經常性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及大風大雪都可能導致古樹折枝、倒塌。而生長在人口密集區域的古樹,則更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破壞。

在具體保護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古樹名木的權屬問題上存在疑惑。「按照目前法律規定,老百姓房前屋後的樹木歸老百姓所有,可以進行處置。但如果被認定為古樹,掛了牌子他就不能自行處理了。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補償政策,所以在普查的時候問到樹齡時不願意說實話。」一位基層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說。

林業部門還發現,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古樹保護自覺性、積極性不夠,這對相關工作推進增加了難度。

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針對這些難題,我們正在研究解決辦法。」張革成說,未來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更廣泛的宣傳提升公眾護樹意識,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保護,通過打造古樹公園等措施,讓古樹名木發揮更大價值和作用。

古樹的「身份證」(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攝)

去年以來,我省確認了利州區楓楊古樹公園等11個古樹公園,在省綠化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設置標識牌和科普宣傳欄、改建遊步道、修建保護圍欄、古樹復壯、打造綠化景觀等措施,拓展科普、宣教、休閒功能。

根據今年發布的《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方案》,到2022年,有條件的縣(市、區)至少應建設一個古樹公園。省綠化基金會秘書長凌林表示,基金會將持續募集資金並資助全省各地古樹公園建設。

相關焦點

  • 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 【川觀新聞】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被譽為「活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生態、經濟、文化和科研價值。  保護古樹名木,四川一直在行動。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
  • 「川觀新聞」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 【古樹名木在羅田】盤點羅田古樹「家底」 探秘如何為古樹「養老」
    保護古樹名木留住綠色鄉愁 湖北省羅田縣作為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其中古樹名木更是一張閃亮的名片,古樹數量位居全省前茅。那麼,你知道羅田擁有多少棵古樹名木嗎?它們是如何分布的?
  • 【古樹名木在羅田】盤點羅田古樹「家底」 探秘如何為古樹「養老」
    那麼,你知道羅田擁有多少棵古樹名木嗎?它們是如何分布的?羅田又是如何為古樹「養老」,讓老樁發新芽,成為一處處景觀?今天,跟著羅田全媒體一起去探秘吧!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樹種珍貴、稀有或者具有歷史、文化、科研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
  • 「長壽樹王」已1500多歲!樂山這樣保護古樹名木
    位於峨眉山黃灣鄉張山村的1500多歲的川黔紫薇 近年來,樂山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原地保護、科學管護的原則,層層壓實管護責任,實行「一樹一檔」、分級保護,深入推進古樹名木的普查、養護和復壯工作,使城市鄉村的一株株古樹名木煥發新的活力,讓「綠色名片」更加閃亮。
  • 對古樹名木實行分級保護管理
    本報訊(記者 宋金豔) 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批准,近日,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公布《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明確全州古樹名木實行分級保護管理,其中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國家級保護植物和樹齡在1000年以上的古樹實行特級保護。該《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鶴壁新發現8個新木本植物種類 近百株古樹名木
    5月19日,隨著市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在淇縣發現山白樹,我市在河南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作中已經發現了8個新的木本植物種類,統計在冊的古樹名木的也由2011年的65株上升至150株。高科技助力普查 一大批古樹名木被發現
  • 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多措並舉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
    為切實保護好古樹名木這一特殊資源,努力提高全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包河區不斷強化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責任落實,多措並舉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一、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調查為準確掌握全區古樹名木及後備資源現狀,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2020年6月以來,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
  •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2020-12-15 15:53:56   來源:安慶新聞網
  • 道縣5000多株古樹名木換發「二代身份證」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黃潛)3月24日,道縣林業園組織5個工作小組,正陸續為全縣5229株古樹名木統一換發「二代身份證」--二維碼智能信息保護牌。「二代身份證」採用不鏽鋼製作,伸縮彈簧穿孔而掛,避免直接釘入對樹木造成傷害。
  • 全省多地林業部門紮實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具有重要的人文與科學價值,據統計,目前湖南省約有23.9萬株古樹名木。近期,全省多地林業部門積極組織、迅速行動、多措並舉,紮實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省林業局
  • 賀州市大力保護古樹名木,留住綠色鄉愁
    何家寨非個例,平桂區19個古樹群1500多株古樹名木掛牌(立碑)後,當地投入9萬多元,針對香樟樹的病蟲害情況,有計劃地進行防治,讓古樹「老有所醫」。賀州市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不斷完善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鑑定評估、養護管理、搶救復壯等技術規範體系,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提供科學諮詢和技術支持。
  • 資陽共有古樹名木2267株 最高樹齡1415年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保護古樹名木是延續城鄉歷史文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資陽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目前,資陽市有古樹名木2267株,含一級古樹13株。
  •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
    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永州市有古樹名木76795株,數量居全省之最華聲在線12月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柳英)《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據悉,這是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條例》明確了責任主體、職責、公民義務、違法行為處罰措施和執法主體,讓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該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古樹名木在密雲
    從共工城到漁陽郡,從檀州到密雲,密雲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古樹名木1202株。具體分布在16個鄉鎮,6個國有單位。其中一級95株,二級1107株,其中最著名古樹為新城子的古側柏——「九摟十八杈」、巨各莊塘子小學的唐代古銀杏和新城子蘇家峪古流蘇。
  • 白雲區建立古樹名木資料庫 讓每一株古樹都有檔案和「身份證」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見證了一個鄉土的發展變遷、悲歡離合,是村落與城市獨特的文化印記。從2016年9月開始,白雲區組織技術力量對全區古樹名木進行新一輪的普查建檔。歷時近兩年,白雲區近日完成了22個街(鎮)共321株古樹、2個古樹群的數據採集和信息錄入工作,編制了《每木調查表》《普查報告》《白雲區古樹畫冊》等材料,使每一棵樹都有了獨立檔案和「身份證」。
  • 古樹名木保護又有新動作!
    最近,市市政和園林局綠化處很是忙碌,在給古樹名木敲定標識牌樣式後,馬上就要統一掛牌,年底前確保每棵古樹都能「領證」。   人們珍惜古樹名木,不僅出於思古之幽情,也因它們是「活著的文物」。近年來,園林部門為這些承載著鄉愁記憶的古樹,不斷創新保護措施,力圖讓它們頤養天年。
  • 麗江古樹名木全面掛牌保護
    雲南網訊(記者 李亞 通訊員 李梅 文圖)近日,麗江市林草局、麗江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協同玉龍縣綠化委員會開展了麗江市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啟動儀式。本次掛牌的古樹名木是位於玉龍縣魯甸鄉新主村委會的千年「鐵杉王」,樹齡已逾1600餘年,是麗江市範圍內現存最老的古樹,樹高約37米,胸徑達3.7米,樹幹古樸偉岸,雖歷經風霜侵蝕,樹冠已殘但剩餘枝條依然萌發出蔥鬱的新枝,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