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2020-12-23 央廣網

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

古柏(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按照規定:樹齡超百年即為古樹,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即為名木。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被譽為「活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生態、經濟、文化和科研價值。

保護古樹名木,四川一直在行動。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

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查:

多輪、持續普查,給古樹「上戶口」、辦「身份證」

認識了解,是保護的前提。類似人口普查,四川對古樹名木也進行普查。

「老鄉,你家屋旁這根柏樹好多歲了?」

「我出生這根樹就長起多高了,好多歲要問我父親。」

「您父親在哪兒嘛,我們問問他。」

……

劍閣縣舉辦「我為蜀道植棵柏」活動(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給古樹安裝了支架。(川觀新聞記者 王代強 攝)

近日,劍閣縣翠雲廊古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唐天勇和同事,帶著捲尺、相機、調查表,來到劍門關鎮天橋村,對零星生長的古樹進行普查登記。

「古樹普查是一項持續性、長期性的工作。」省古樹名木鑑定和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李守劍說,我省已分別於2001年、2016年開展了兩輪古樹名木普查,但仍然存在少數樹齡不準,普查不到位的情況。今年以來,各地組織力量,對已普查古樹名木相關信息進行了再次核實,對符合條件的古樹名木進行了補充調查,以補充更新古樹名木名錄。

普查中,確定樹齡最為關鍵。李守劍介紹,一般而言,樹齡上千年的大多有史料記載,而沒有記載的樹,則主要是與周邊村民進行訪談調查,從生產生活與這株樹的生活經歷、見聞,估算出大致樹齡。

有媒體報導,可以使用一種採用生長錐,將空心鑽頭鑽入樹體抽取木條標本,進而從年輪上確定樹齡。「一般不會這麼幹。」唐天勇說,由於古樹年齡較大,年輪早已擠在一起難以辨認,且樹幹較粗不好判斷是否已鑽至樹心,同時還會對樹造成傷害。

《條例》規定,樹齡100年至299年為三級古樹,由縣級認定;樹齡300年至499年為二級古樹,由市州級認定,樹齡500年以上為一級古樹,由省級認定。根據此次公布的名錄,全省有一級古樹10720株、二級古樹6289株、三級古樹53768株。

李守劍介紹,普查要認定登記「上戶口」之外,還要掛牌,記錄樹種、編號、樹齡、保護等級等信息,相當於給每株古樹都辦了一張身份證。

劍閣縣劍門關鎮被保護起來的兩株古柏。(川觀新聞記者 王代強 攝)

工作人員給古樹實施保護措施。(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劍閣縣境內現存蜀道古柏7803株。記者看到,劍閣縣不僅為每株古柏量身定製了身份證,還建立二維碼電子身份檔案,詳細記錄了GPS位置、樹高、胸徑、樹齡、生長狀況等信息。

為了更智能地管理古樹名木,我省正與企業合作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圍繞實用性、先進性、標準化、適應性、安全性原則,建設一個數據中心,開發3個應用子系統,應用終端連接網頁、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實現對全省古樹名木的信息化管理。

省林草局生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中心主要對所有數據進行儲存、智能分析,實現各子系統間數據的交互使用,管理子系統幫助管理人員實現對全省所有古樹名木的信息化管理。互動子系統通過APP和微信公眾號等推廣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相關圖文和活動。

近日,記者登錄「天府古樹」微信公眾號看到,樹王展示、古樹分類、古樹圖譜、古樹地圖、認養捐贈等功能日趨完善。

救:

量身定製救護方案,建專家庫做技術指導

和人一樣,樹也會生病,百年、千年古樹的自然修復能力更弱,更需要及時、科學救治。

在古樹普查的同時,我省各地還對其生存狀況、病害情況也作了詳細調查記錄。今年以來,我省支持劍閣、南部兩縣開展一級瀕危古樹搶救性保護復壯試點。

幾乎每天,劍門關鎮天橋村村民王世銀,都要從漢陽鎮郵電所到天橋村的路上轉悠。作為一名生態護林員,這段路上330棵古柏樹歸他「管」。

四川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省級培訓(省林草局供圖)

工作人員給古樹掛牌(省林草局供圖)

為保護好150餘公裡的蜀道古柏樹群,劍閣縣設立了15個古柏保護管護站,安排39名生態護林員,負責日常巡護,察看是否有枝條損壞、需要修復的情況。

唐天勇拿出一本500多頁的《劍閣縣古驛道瀕危古柏樹復壯救護設計方案》,列出100餘株古柏樹的救護方案。每株樹都有一張基本情況調查表,對有無圍欄、枝幹數量、幹皮損傷、立地環境描述等作了詳實記錄,並量身定製了救護方案。

例如,對原掛牌號為「北00066號」的古柏樹就制定了樹冠整理、樹體清腐及防護、樹體輸液、全樹殺菌殺蟲、樹幹青苔防除、根系分布探根檢查、土壤改良、根系復壯、樹盤整理等10餘項措施,還明確了詳細的操作流程及規範。

在劍閣縣劍門關鎮志公村,記者看到,兩株700歲的古樹被圍上了鐵欄杆,防止人和動物進入破壞。工作人員還通過挖土將樹根露出,以便古樹更好吸收營養;對枯枝進行修剪,對修剪傷口作了防腐處理,防止繼續腐爛;樹根周邊還實施了營養土回填。

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楓楊古樹公園(省林草局供圖)

不止劍閣縣,在南充、廣安等古樹名木保護地區,類似的修復工作也在持續進行。記者看到,森林中,為了避免一些幾層樓高的古樹倒塌,工作人員給古樹安裝了幾十米高的鋼筋支架,對2300歲的名木「劍閣柏」還單獨制定了一套搶救復壯方案。

搶救復壯,技術是關鍵。目前,《四川省古樹名木管理養護和復壯技術規程》已編寫完成,即將發布實施。我省還建立了16人的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庫,為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移栽等方案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難:

項目資金需求大,古樹「致病」因素多,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

「別小看這麼一道支架,耗材、運輸、安裝都要花錢。」採訪中,省林草局生態處處長張革成告訴記者,有的古樹一年保護修復費用需要數萬元,項目資金需求大是保護工作的一大難點。為此,我省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也注意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古樹名木保護。

「叮咚。」12月4日下午,省綠化基金會募捐帳戶上又收到一筆關於古樹名木的捐款。此前,省綠化基金會建立了古樹名木保護專項基金,用於接受捐贈,定向用於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並向民政部門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

此外,明年1月1日起,《四川省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將開始施行,繼續為古樹名木保護拓展資金渠道。《辦法》規定,個人認養最低200元每株每年,認養方不得借認養古樹名木從事商業活動。

給古樹實施固定保護措施。(劍閣縣林業局供圖)

保護工作的另一大難題,是古樹「致病」原因多。多位生態護林員說,一些古樹生長在懸崖邊、山坡上,經常性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及大風大雪都可能導致古樹折枝、倒塌。而生長在人口密集區域的古樹,則更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破壞。

在具體保護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古樹名木的權屬問題上存在疑惑。「按照目前法律規定,老百姓房前屋後的樹木歸老百姓所有,可以進行處置。但如果被認定為古樹,掛了牌子他就不能自行處理了。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補償政策,所以在普查的時候問到樹齡時不願意說實話。」一位基層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說。

林業部門還發現,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古樹保護自覺性、積極性不夠,這對相關工作推進增加了難度。

有的地方護樹意識弱「針對這些難題,我們正在研究解決辦法。」張革成說,未來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更廣泛的宣傳提升公眾護樹意識,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保護,通過打造古樹公園等措施,讓古樹名木發揮更大價值和作用。

古樹的「身份證」(川觀新聞記者 王代強 攝)

去年以來,我省確認了利州區楓楊古樹公園等11個古樹公園,在省綠化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設置標識牌和科普宣傳欄、改建遊步道、修建保護圍欄、古樹復壯、打造綠化景觀等措施,拓展科普、宣教、休閒功能。

根據今年發布的《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方案》,到2022年,有條件的縣(市、區)至少應建設一個古樹公園。省綠化基金會秘書長凌林表示,基金會將持續募集資金並資助全省各地古樹公園建設。川觀新聞記者 王代強

相關焦點

  • 【川觀新聞】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  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深讀丨四川7萬多株古樹如何「安度餘年」?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 四川現有古樹名木7萬多株 「家底」如何摸清?保護遇到哪些難題?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12月上旬,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發布全省古樹名木名錄,據最新統計,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0868株,其中古樹70777株、名木91株,樹齡達到或超過1000年的有3347株。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和路徑。前不久,我省又出臺了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四川所有古樹名木的「家底」是如何摸清的?近年來,尤其是《條例》實行一年來,四川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古樹名木,效果怎麼樣?在古樹名木保護實踐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觀新聞」解局丨兩個關鍵詞帶你讀懂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四川版...
    10月22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後者相當於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四川「施工圖」,如何讀懂這份施工圖?川觀新聞記者專訪了參與起草《實施意見》的省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
  • 貫徹落實中央意見 川觀新聞舉辦了一個「開門」座談會
    目前在媒體融合中,大家都有很多困難和疑惑,而川觀新聞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取得現在的成績,我認為,川觀新聞把自己當成智媒新物種來打造,這其中有重要原因:川觀新聞不是簡單的媒體平臺,而是按照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平臺的要求來打造的。
  • 四川發佈「川臺70條」 促臺胞共用發展機遇
    2018年9月3日,四川省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川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川臺70條」),聚焦「同等待遇」,體現「四川特色」,擴大深化川臺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川臺70條」分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擴大川臺經貿合作,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有31條;第二部分是「推進川臺人文交流,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川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有39條。
  • 川普輸了,「川普主義」深植美國 | 文茜的世界周報
    古特菲德的說法與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在選後發出的評論雷同:「川普主義」已經深植共和黨內部,「華府非典型政客」川普在過去四年所帶來的改變,已經回不去了。川普造勢的最後,他跳起了70年代的經典舞曲,他也確實體力驚人,選前最後一天跑了四州共五場的造勢活動,在關鍵搖擺州鞏固選情。而選後開票也正如外界預期,在搖擺州呈現膠著拉鋸。
  • 1600餘年的「鐵杉王」你見過嗎?麗江古樹名木全面掛牌保護
    本次掛牌的古樹名木是位於玉龍縣魯甸鄉新主村委會的千年「鐵杉王」,樹齡已逾1600餘年,是麗江市範圍內現存最老的古樹,樹高約37米,胸徑達3.7米,樹幹古樸偉岸,雖歷經風霜侵蝕,樹冠已殘但剩餘枝條依然萌發出蔥鬱的新枝,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川觀新聞」全會建議誕生記:100天如何擘畫出5年、15年這篇「大...
    一份成績不容質疑:定量有數據——經濟發展「翻倍」:2019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15年底,全省尚有88個貧困縣,近400萬農村貧困人口。今年11月17日,涼山7個貧困縣摘帽,標誌著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 古樹全國選美,韶關兩株入列!
    >古樹被評為「中國最美古樹」,廣東共有6株古樹入選「中國最美古樹」名錄。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共有7700株古樹、名木,其中一級古樹188株,二級古樹1059株,三級古樹6400株,名木53株。南雄、始興、樂昌古樹株數分別以2073株、1416株、1223株排在全市前三位。
  • 道縣5000多株古樹名木換發「二代身份證」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黃潛)3月24日,道縣林業園組織5個工作小組,正陸續為全縣5229株古樹名木統一換發「二代身份證」--二維碼智能信息保護牌。「二代身份證」採用不鏽鋼製作,伸縮彈簧穿孔而掛,避免直接釘入對樹木造成傷害。
  • 【林草熱讀】11.26
    提高到62.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公園佔地面積約8畝,古樹分布錯落有致,百年以上銀杏、麻櫟、楓香古樹共15株,其中1株一級古銀杏已有500多年,雖歷經滄桑,仍生長健壯,蔚為壯觀。為了讓古樹綠起來,公園對古樹群原生環境進行了整體保護,明確了古樹名木的養護、復壯方案和日常養護責任。
  • 「潮州」全力保護古樹資源
    饒平縣錢東鎮徑口小學內木棉樹近年來,潮州以「創森」為契機,不斷加大全市古樹名木保護力度,積極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掛牌工作,籌措資金用於古樹管養復壯和建設綠美古樹鄉村,全力保護古樹資源。目前,潮州市範圍內的古樹總數為1753株,其中一級古樹(樹齡超過500年)36株;二級古樹(樹齡超過300年)191株;三級古樹(樹齡超過100年)1526株;古樹群1個39株。濱江長廊修路避讓百齡榕樹為喚起民眾的保護意識,豐富潮州「創森」文化內涵,進一步引導市民關注生態,提高「愛綠、護綠、植綠」的意識。
  • 雲南永仁:為百株古樹撐起「保護傘」
    永仁縣為百株古樹撐起「保護傘」。永仁縣政府辦供圖雲南網訊(通訊員 鄧天新 起加學 朱強雲)近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工作,對111株椴樹、山玉蘭、高山栲、黃葛榕等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讓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為其撐起了「保護傘」。永仁縣為百株古樹撐起「保護傘」。
  • 講座紀要丨蔣馥蓁「四川道教科儀傳統《廣成儀制》的歷史與儀式特色」
    2018年7月9日,西南交通大學「人文思躍」系列講座第33講「四川道教科儀傳統《廣成儀制》的歷史與儀式特色」在人文學院會議室x8210順利舉行
  • 資陽共有古樹名木2267株 最高樹齡1415年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保護古樹名木是延續城鄉歷史文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資陽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目前,資陽市有古樹名木2267株,含一級古樹13株。
  • 浮世繪丨「葛飾北齋」專刊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裡」(1829-33)「葛飾北齋」(1760-1849)「浮世絵」(うきよえ)為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繪畫類型之一,屬於吸收「大和絵」風格後形成的當代「風俗畫」。「浮世絵」多以庶民生活為題材,可劃分為「美人畫」、「役者絵」、「相撲絵」、「あぶな絵」、「春畫」、「歴史畫」、「風景畫」、以及「花鳥畫」等子類。從其名字便可以看出:「浮世」之物,皆可入繪。
  • 縣區|道縣:5229株珍稀古樹將換發「身份證」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6日訊(記者 蔣茜 通訊員 黃潛)3月24日,道縣林業局組織5個工作小組來到祥霖鋪鎮兩河口村,對該村的古樹名木「身份證」進行更換。該縣林業局森保站主任吳槐明介紹,新更換的「身份證」材質為不鏽鋼板,不但標註了古樹的編號、樹名、保護等級等內容,還特別印製有二維碼,市民只要用手機掃二維碼,便可以了解古樹的詳細信息和保護狀況。據悉,道縣林業部門自2016年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共普查登記古樹5229株,其中一級古樹141 株,二級古樹556株,三級古樹4532株。
  • 趣讀丨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在日語中圍棋叫「囲碁」或者「碁」(在中文裡面,碁讀qí時,表棋的異體字)讀作「いご」(igo)或者「ご」(go)英語正是譯自日語中的讀音「ご」從「圍棋」到「ご」再到「Go」圍棋在西方的傳播與日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