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界比較認可的排名
我們常常會把一些同行進行排名,不過這件事大多都是外行在操作,很少有同行來評。不過,在物理學界,還真有一位大神給自己的同行(包括他)進行了排位,這個人就是朗道。而且它的排名還有一個專有名詞:朗道標度。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朗道
朗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比較陌生的,但是他在物理學界是鼎鼎大名,是蘇聯近代物理學界絕對的大牛,而且是沒有之一。那朗道到底牛在哪裡呢?
我們都知道,上世紀初,量子力學蓬勃發展。尤其是在上世紀的前30年,量子力學的基礎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都被提出了。而朗道出生得有點略晚,他要比提出不確定性原理的海森堡和提出狄拉克方程的狄拉克晚幾年。在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時,朗道還在學校裡面學習,也就是說,朗道剛剛好錯過了量子力學最黃金的時代。
不過,朗道天賦異稟,跟隨著幾位量子力學的大咖們學習,遊學歸國後,開始嶄露頭角,取得了許許多多驕人的科學成果。不過,客觀地說,朗道的科學成果非常高冷,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朗道還十分擅長還原論和唯象理論,並且在理論物理學的其他領域有很高的建樹。在物理學界關於朗道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比如:朗道十誡。
我們先說什麼是朗道十誡。話說在1962年1月7號,朗道出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很可能是物理學史上最震動的一場車禍了。當時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因為朗道這場車禍十分痛心,著名的物理學家波爾甚至安排頂級的醫生前往蘇聯一起幫忙治療,在朗道昏迷的那些日子裡,為他治療的醫生皆是當時世界頂級的醫學專家。當時很多人擔心朗道會因為車禍而去世,尤其是諾獎委員會。因為朗道的成就實在太大,但是他還沒有拿諾獎。為了給朗道頒發諾獎,當得知朗道醒來後,諾獎委員會通過瑞典駐蘇聯大使在莫斯科代為頒發,朗道是在病床上接過諾獎的,這是諾獎史上絕無僅有的破例。
而頒獎原因更是酷炫,也是絕無僅有的,別人都是因為在某個領域的某個成就獲獎,而朗道獲獎這是因為一共是10個貢獻,這10個貢獻後來也被稱為朗道十誡。
所以,朗道其實在物理學界是十分德高望重的,那他是如何給物理學家排名的呢?
朗道標度
朗道把物理學家分為一流到五流,分別用數值1-5來表示,分值越低,說明排名越高,每差一分,水平是差10倍,比如,一流的物理學家水平就是二流物理學家的10倍,這種排名也被稱為朗道標度。在朗道標度中,我們目前已知他排過名次的物理學家人數有限,我們可以來列舉一下。
牛頓分值:0分。這意味著在朗道眼裡,牛頓是超一流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分值:0.5分。所以愛因斯坦也是超一流的,只不過略遜於牛頓。
波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1分,這幾位都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在朗道標度中僅次於愛因斯坦的一流物理學家。(其中得1分的還有玻色、魏格納、德布羅意,費曼,這幾位在量子力學領域也有傑出的貢獻。)
朗道給自己的分值是2.5分,意思是他認為自己是二流的物理學家,可以說是很謙遜了。後來,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又給自己提分到了2分。晚年,他再次給自己提分,提到了1.5分。
楊振寧應該得幾分?
按我們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朗道沒有給楊振寧評過分數。這主要原因是楊振寧其實算是朗道的後輩,朗道很少給後輩評分。雖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要比朗道還早,但朗道早早就已經是物理學界公認的大師。
不僅如此,楊振寧的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紀的後50年,很多都是朗道過世後才體現出價值或者才被提出來。總結一下楊振寧的成就,大概楊振寧在4個細分領域有10多個巨大的科學城就。
其中楊米爾斯理論、楊巴斯特方程、宇稱不守恆是最重要的成就,都屬於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前兩者上世紀70年代左右才逐漸顯現出威力來。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楊振寧是高能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類似於量子力學的奠基人的成就。因此,楊振寧的分值應該和波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差不多,但要低於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是因為前兩人是僅僅憑藉自己一個人之力就建立一個物理學理論體系。
而量子力學和高能物理則是一群人一起完成的,楊振寧只是高能物理學領域眾多奠基人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但如果沒有其他人,他的價值也顯現不出來,因此,他的分值應該略低於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們差不多,也就是1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