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建議通過中藥、中醫外治法、食療、運動等措施趕走慢性疲勞 視覺中國圖
如果你經常感覺頭疼胸悶、焦慮煩躁、面色暗淡,每天感覺特別容易累,也許你可能已經患上了慢性疲勞症候群。你可能不太當回事,但是「疲勞」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心理、軀體、神經系統等均有異常
記者了解到,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出現慢性疲勞症狀的病症,是指尚無器質性病變,但有功能性改變的症狀,以疲勞、低熱(或自覺發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睡眠障礙和抑鬱、咽喉痛、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等非特異性表現為主的症候群。該病主要表現為長期(連續6個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強度疲勞感覺或身體不適。
據悉,目前慢性疲勞症候群在心理方面的異常表現要比軀體方面的症狀出現得早,心理方面多表現為心情抑鬱,焦慮不安或急躁、脾氣暴躁等。而在軀體方面有時可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肌肉酸痛、關節痛。如果時間較長,累積數月或數年,則表現得尤為明顯,會有重病纏身之感。此外,神經系統方面表現出精神不振或精神緊張,初期常有頭暈、失眠、心慌,後期則表現為睡眠不足、易醒、失眠。感官系統方面,視覺系統主要表現為眼睛疼痛、視物模糊、對光敏感,聽覺系統則主要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等。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表現。
目前西醫學對本病的確切發生機理尚不清楚,認為是以精神壓力、不良生活習慣、腦和體力過度勞累及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可用中醫預防與調治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通過網上查詢的簡單自測法對照,自我評估疲勞程度,如果疲勞程度過高,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或到醫院就診。
「而中醫觀點認為,疲勞的病因涉及氣、血、津液及多個臟腑,是身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體內陰陽出現失調,處於欲病而未發的階段,這正屬於中醫『未病』範疇。」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治中醫師莫鈺君介紹。
她介紹,中醫學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對慢性疲勞症候群進行辨證論治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即根據病人個體情況,採用中藥湯劑、中醫外治法(針刺、火罐、艾灸、耳穴壓豆等)、食療、運動等綜合措施。扶正祛邪,補養氣血,調理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培養精氣神,增強體質,最終促進健康。
同時,三餐不定、睡眠不足、缺乏運動是現代人的通病,也應該改變生活習慣,自我調節。
記者 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