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蒙古人世系知多少?

2021-03-05 蒙古圈

蒙古人的先民


東胡(?~前3世紀末),分布於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流域,敗於匈奴冒頓單于,分解為烏桓和鮮卑。

烏桓(前3世紀末~207年),分布於今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部至河北北部,亡於曹操。

鮮卑(前3世紀末~6世紀),最初分布於大興安嶺北部「嘎仙洞」,即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裡,後來南遷大漠,割據中原,除一部分融入漢族外,其餘分解為下述各部。

1.檀石槐的鮮卑部落聯盟(2世紀中葉~181年),王庭位於彈汗山,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附近,檀石槐死後聯盟瓦解。

2.慕容氏的前燕帝國(337~370年),首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市,後遷鄴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亡於氐人的前秦。

3.拓拔氏的北魏帝國(386~534年),首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附近,後遷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又遷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分裂為東、西魏。

4.北周帝國(556~581年)首都長安,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亡於隋朝。

除了前燕、北魏、北周外,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各部在中原還建有西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代、東魏、西魏等政權。

柔然(4世紀前期~8世紀末)


1.柔然汗國(402~555年),王庭位於今蒙古國北部、鄂爾渾河東側一帶,亡於突厥。

2.阿瓦爾汗國(568~805年),王庭位於今匈牙利多瑙河畔,亡於法蘭克王國。

吐谷渾汗國(329~663年)首都伏俟,位于于今青海省共和市、青海湖以西7公裡處,亡於吐蕃。

室韋(4世紀後期~9世紀末),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北部、黑龍江和嫩江流域,後世繁衍成為蒙古人。

契丹(4世紀後期~14世紀)


1.遼帝國(916~1125年),首都臨潢,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古城遺址,亡於金朝。

2.西遼帝國(1131~1218年),首都巴拉沙袞,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楚河上遊南岸、託克馬克東約18公裡的布拉納廢墟,1211年為乃蠻所滅,1218年亡於蒙古。

3.庫特盧克蘇丹國(1222~1304年),首都古瓦失爾,位於今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的克爾曼,亡於伊爾汗國。

大蒙古國及北元時期蒙古人


蒙古部(9世紀後期~1206年),12~13世紀之交,完成了蒙古高原諸部的統一,形成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

大蒙古國(1206~1271年),首都哈剌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鄂爾渾河上遊東岸的哈爾和林,<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271年12月18日加漢語國號「大元」。

大元帝國(1271~1368年),首都大都,位於今北京市,亡於明朝。

北元—東西蒙古的分立(1368~1635年),重返漠北草原,回到遊牧行國狀態,雖困於內部紛爭不斷,但黃金家族的大汗尚傳承不輟。16世紀末形成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拉特蒙古三部分。

窩闊臺汗國(13世紀60年代~1309年),統治中心在伊犁河與塔拉斯河流域,亡於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1225~1348年),首都阿力麻裡,位於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約13公裡的古城址,後遷卡爾希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卡什卡達裡亞省卡爾希附近, 1348年後分裂為東、西二部。

東察合臺汗國(1348~1680年),先後以阿力麻裡、別失八裡即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伊力八裡即今新疆伊寧市為首都,1514年又定都葉爾羌即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亡於準噶爾。

帖木兒帝國(1370~1507年),由西察合臺汗國演化而成,首都撒馬爾罕即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省撒馬爾罕,亡於烏茲別克汗國。

金帳汗國(1240~1502年),首都拔都-薩萊即今俄國阿斯特拉罕州阿斯特拉罕市北面約105公裡處,阿赫圖巴河東岸塞利雷諾耶村所在廢墟,後遷別兒哥-薩萊即今俄國伏爾加格勒州伏爾加格勒市附近、伏爾加河正流與北支回流阿赫圖巴河交匯處的列寧斯克小鎮所在廢墟,14、15世紀以後分裂為下列小汗國,其主支亡於克裡米亞汗國。

1.弘吉剌-蘇非王國(1360?~1388年),首都烏爾根齊,今土庫曼斯坦北部塔沙烏茲州的庫尼亞-烏爾根齊,亡於帖木兒帝國。

2.諾蓋帳(15世紀初~18世紀後期),起先分布於薩萊-楚克,今哈薩克斯坦西部裏海岸烏拉爾河口、即阿蒂烏拉省阿蒂烏拉附近,17世紀前期退往黑海東北岸,後併入俄國。

3.西伯利亞汗國(1400?~1608年),首都秋明,今俄國秋明州秋明附近,後遷伊斯克爾,今俄國秋明州額爾齊斯河東北岸、距託博爾斯克約16公裡處,亡於俄國。

4.烏茲別克汗國(1428~1510年),先以蘇格納克,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克孜勒-奧爾達省、錫爾河北岸託緬-阿雷克村以北6公裡的蘇納克-庫爾幹為首都,1501年奪取撒馬爾罕做為新首都。其主支發展為布哈拉汗國,旁支分別建立希瓦汗國和浩罕汗國。

5.克裡米亞汗國(1430~1783年),首都巴赫奇-薩萊,今烏克蘭南部半島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的巴赫奇-薩萊村,1477年承認土耳其蘇丹為宗主,後亡於俄國。

6.喀山汗國(1438~1552年),首都喀山,今俄國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亡於俄國。

7.阿斯特拉罕汗國(1459~1556年),首都阿斯特拉罕,今俄國阿斯特拉罕州,亡於俄國。

8.哈薩克汗國(1480~18世紀初),分布在從七河流域到奇卜察克(欽察)草原的廣大地帶,大體與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相符,17世紀以後分裂為三部分。

伊兒汗國(1258~1355年),首都大不裡士,今伊朗西北部東亞塞拜然省大不裡士市,主支亡於金帳汗國,旁支建有下列政權。

1.脫合帖木兒汗國(1337~1409年),統治中心在戈爾甘,今伊朗東北部戈萊斯坦省一帶,亡於帖木兒帝國。

2.札剌亦兒蘇丹國(1340~1432年),首都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亡於帖木兒帝國。

3.阿魯渾王國(14世紀末~1590年),統治中心起先在古爾即今阿富汗中部古爾省、巴米揚省、瓦爾達克省一帶,後退往信德今巴基斯坦南部沿海信德省,即印度河下遊河谷和三角洲,亡於莫臥兒帝國。

清朝時期蒙古人(1593~1911年)


1.漠南蒙古察哈爾部(16世紀初~1675年),名義上的全蒙古大汗駐蹕該部,遊牧於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流域。1632~1634年,在清軍追擊下,察哈爾主力潰敗。1636年四月,以察哈爾部為首的漠南蒙古各部歸附清朝。1675年,察哈爾王公反清失敗,清朝乘機斷絕蒙古大汗傳承世系。

2.漠北喀爾喀蒙古(16世紀初~16世紀末),從東方的哈拉哈(即喀爾喀)河起步,逐步擴展至高原中央,遊牧地域與今蒙古國大體相當,後分為三部:


土謝圖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色楞格、達爾汗烏拉、中央、中戈壁省等地。

車臣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東方、肯特、蘇赫巴託省等地。

札薩克圖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扎布汗、戈壁阿爾泰、庫蘇古爾、烏布蘇省等地。

1691年5月,喀爾喀三汗投降清朝。1725年,清朝從土謝圖汗部中分出一部分,1766年授予汗號,組成賽因諾顏汗部(1725~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後杭愛、前杭愛、巴彥洪戈爾、南戈壁省等地。

3.漠西衛拉特蒙古(16世紀後期~1757年),遊牧於從青海向西直達伊犁河與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建有下列強權:

準噶爾汗國(1635~1757年),汗廷位於伊犁,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惠遠城,亡於清朝。

和碩特汗國(1637~1717年),汗廷位於拉薩,今西藏拉薩市,亡於準噶爾。

土爾扈特汗國(1651~1771年),汗廷位於今俄國伏爾加格勒州、伏爾加河西岸卡梅申縣一帶。1771年大部分土爾扈特人回歸中國,留在伏爾加河畔的卡爾梅克即土爾扈特汗國政權立即被沙皇廢除,當地被納入俄羅斯帝國行政區域中,現為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4.清朝實現對全蒙古的統治(1757~1911年)。

哈薩克三帳(16世紀60年代~19世紀前期)

1.大帳(16世紀60年代~1809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七河、塔拉斯河、楚河流域,1809年在浩罕汗國侵襲下解體,浩罕汗國滅亡後併入俄國。

2.中帳(16世紀70年代~1822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中部,北至額爾齊斯河、伊希姆河、託博爾河,南至錫爾河下遊北岸,併入俄國。

3.小帳(17世紀上半葉~1824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西部烏拉爾河與阿克託別,今哈薩克斯坦阿克託別省阿克託別市一帶,併入俄國。

烏茲別克三汗國(1510~1920年)

1.布哈拉汗國(1510~1920年),首都布哈拉,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布哈拉省布哈拉市,1867年淪為沙俄附庸,1920年被蘇維埃政權推翻。

2.希瓦汗國(1512~1920年),首都希瓦,今烏茲別克斯坦花拉子模省、阿姆河下遊西岸、距阿姆河約43公裡的希瓦舊城。1873年淪為沙俄附庸,1920年被蘇維埃政權推翻。

3.浩罕汗國(1709~1876年),首都浩罕,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費爾幹納省、距錫爾河南岸約25公裡的浩罕縣,亡於俄國。

沙俄對北方亞細亞的徵服和統治(1472~1917年)


從1472年徵服彼爾姆即今伏爾加河東岸支流卡馬河上遊、俄國彼爾姆州一帶開始,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國一刻也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相繼兼併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布裡亞特地方(貝加爾湖周圍,今俄國伊爾庫茨克州、布裡亞特共和國、赤塔州諸地,17世紀後期被沙俄吞併)、卡爾梅克汗國、諾蓋帳、克裡米亞汗國、哈薩克三帳、烏茲別克三汗國等。

莫臥兒帝國(1526~1858)


1.巴布爾建國(1526~1540年),巴布爾是跛子帖木兒的四世孫,1526年進佔德裡今印度首都新德裡北部, 但巴布爾之子胡馬雍即位10年後遭阿富汗人驅逐失國。

2.蘇爾王國(阿富汗人)的隔斷(1540~1555年),首都德裡,亡於莫臥兒帝國復僻。

3.胡馬雍復國延續統治(1555~1858年),首都德裡,亡於英國。

伊朗卡賈爾王國(1786~1925年),突厥化的卡賈爾人的祖先卡賈爾,是伊兒汗時代一位蒙古官員,卡賈爾的後代統一伊朗,定都德黑蘭,從此成為伊朗首都,後亡於伊朗巴列維王朝。

20世紀以來的蒙古人


蒙古國(1911年以來)

1.自治蒙古(1911~1919年),1911年蒙古民族革命,建立獨立政府,定都庫倫,今蒙古首都烏蘭巴託。

2.中國佔領和白衛軍的侵擾(1918~1922年)。

3.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1~1924年),1921年蒙古民主革命,驅逐中國佔領軍和各支白衛軍,成立君主立憲政府,定都庫倫。

4.蒙古人民共和國(1924~1992年),首都烏蘭巴託。

5.蒙古國,1992年2月12日改現國名,首都烏蘭巴託。

中國內蒙古(1911年以來)


1.盟旗與省縣分置,抗墾與革命鬥爭(1911~1931年)。

2.抗日戰爭時期(1931~1945年)。

偽蒙疆政府,1936年成立「蒙古軍政府」,1937年改為「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為「蒙古自治邦政府」,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1945年覆滅。「首府」先後設在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張家口(今河北西北部張家口市)。

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1938~1945年),1938年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主力插入偽蒙疆心臟,活動在以內蒙大青山(陰山的東脈)為中心,東到灰騰梁(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北),西到包頭、固陽,南到黃河、長城,北到四子王旗的廣闊地域。

3.自治運動的發展和勝利(1945~1947年)。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9月~1945年11月),由前偽蒙高級官員、蒙古知識青年等發起成立於西蘇尼特旗,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後解散。

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1645年10月~1946年5月),由前偽滿官員、偽興安北省省長額爾欽巴圖等發起成立於海拉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被撤銷。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1月~1946年5月),由蒙古革命人士、開明上層、知識青年等發起成立於葛根廟,今內蒙興安盟政府駐地烏蘭浩特市附近,被撤銷。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945年11月~1946年5月),由烏蘭夫任領導人,辦公地先後設在張家口、貝子廟(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和烏蘭浩特,1946年「四-三」會議後撤銷上述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統一領導內蒙古自治運動,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

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9月~1948年1月),由前述額爾欽巴圖等再次發起成立於海拉爾,表面上接受中共領導,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後被撤銷。

內蒙古自治政府,即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成立於烏蘭浩特,烏蘭夫當選為主席。

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8月~1949年9月),由前述德王拼湊成立於定遠營,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在解放軍迫近時瓦解。

西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9月~1949年10月),上述蒙古自治政府餘部在德王西逃後改組成立,10月初向解放軍投誠。

4.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49年首府遷至張家口,1952年遷至呼和浩特。1962年2月內蒙古區域的劃分調整完畢,形成現在內蒙古的地理範圍。1969年出於對北部邊疆戰略的擔憂,將內蒙古東部三盟劃歸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西部三旗劃歸寧夏、甘肅,1979年劃出去的盟、旗、縣又重新劃回內蒙古,恢復了自治區的行政區域。

中國境內蒙古及其他相關的民族區域自治政府

新疆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庫爾樂市,成立於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博樂市,成立於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和布克賽爾,屬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成立於1954年9月10日。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德令哈市,成立於1954年1月25日。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優幹寧,屬於黃南藏族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10月16日。


甘肅省隸北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黨城灣,屬於酒泉市,成立於1950年7月29日。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大城子,屬於朝陽市,成立於1958年4月1日。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阜新,屬於阜新市,成立於1958年4月7日。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前郭,屬於松原市,成立於1956年9月1日。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泰康,屬於大慶市,成立於1956年12月5日。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圍場,屬於承德市,成立於1990年6月13日。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翰爾自治旗,旗所地尼爾基,屬於呼倫貝爾市,成立於1958年8月15日。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縣駐地鎖南壩,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50年9月25日。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縣駐地吹麻灘,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81年9月30日。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縣駐地威遠,屬於海東地區,成立於1954年2月17日。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駐地大通,屬於西寧市,成立於1985年11月10日。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駐地民和,屬於海東地區,成立於1985年12月10日。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駐地紅灣寺,屬於張掖市,成立於1954年2月20日。


新疆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州駐地伊寧市,成立於1954年11月27日。


新疆木壘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木壘,屬於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7月17日。


新疆巴裡坤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巴裡坤,屬於哈密地區,成立於1954年9月30日。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博羅轉井,屬於酒泉市,成立於1954年4月27日。

從前蘇聯到俄羅斯(1917年以來)


1.烏茲別克斯坦(1917年以來)。

浩罕自治政府(1917年11月~1918年2月),白衛分子成立於浩罕,在蘇俄紅軍攻擊下滅亡。

外裏海臨時政府(1918年7月~1920年2月),反布爾什維克分子成立於阿什哈巴德,今土庫曼斯坦首都,在紅軍攻擊下潰敗。

突厥斯坦蘇維埃自治共和國(1917年11月~ 1918年5月),以布爾什維克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塔什幹,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18年5月~1924年11月),1918年5月改名並加入俄羅斯聯邦,首都塔什幹,1922年12月加入蘇聯,1924年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花拉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年4月~1923年10月),與布爾什維克合作的青年希瓦黨人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希瓦。1921年3月俄國共產黨將希瓦青年黨人排斥出局。1923年10月改名花拉子模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4年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年10月~1924年9月),以布爾什維克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布哈拉,1924年9月改名為布哈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4年10月~1991年8月),首都撒馬爾罕,1925年3月加入蘇聯,1930年遷都塔什幹,1956年行政區劃最後確定,形成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範圍。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1991年8月31日宣布獨立並改現國名,首都塔什幹。


2.哈薩克斯坦(1917年以來)。


阿拉什政府(1917年12月~1920年3月),由白衛分子、封建貴族、宗教上層和資產階級民族知識分子發起成立於奧倫堡,今俄國奧倫堡州的同名首府,1918年1月白軍主力被蘇俄紅軍擊敗潰走,阿拉什政府殘餘最後向蘇維埃政府投降。

吉爾吉斯(即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0年8月~1925年4月),首都奧倫堡,成立之初加入俄聯邦,1924年10月完成民族劃界。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5年4月~1936年6月),1925年4月改為現名,首都克孜勒-奧爾達,今哈薩克斯坦南部邊境克孜勒-奧爾達省的同名省會,1928年遷到阿拉木圖,後遷至阿斯塔納。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相關焦點

  • 【蒙古歷史】世上最完整的世界蒙古人世系
    ◆ ◆ ◆蒙古人的先民東胡(?室韋(4世紀後期~9世紀末),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北部、黑龍江和嫩江流域,後世繁衍成為蒙古人。契丹(4世紀後期~14世紀)1.遼帝國(916~1125年),首都臨潢,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古城遺址,亡於金朝。
  • 韓氏英豪知多少——大遼玉田韓氏家族世系考證
    筆者通過對已出土的玉田韓氏家族16方漢字、契丹小字墓志銘及其他史料、文獻的對比研究,參考一些專家及研究者的學術成果,為大遼玉田韓氏家族考證、梳理出一份涉及十二代、130人的《玉田韓氏家族世系圖》(只限男性子嗣,女性未列入),並就各代人物分別逐人考釋史料來源,以求有助於讀者對玉田韓氏家族成員的了解。一、《玉田韓氏家族世系圖》(以下簡稱世系圖)。
  • 俄羅斯人有多少蒙古血脈?俄羅斯人真的是「白色蒙古人」嗎?
    既然被蒙古人統治如此之久的時間,再加上行事作風和性格與蒙古都頗為類似,又有許多名人佐證,那麼,是不是代表俄羅斯人中蒙古血統很多呢?並不是,雖然俄羅斯有不少名人體內確實有蒙古人的血統,但是,普通俄羅斯人體內其實並沒有多少蒙古人的血統。
  • 關於徐氏若木世系與聯譜對接
    我是若木多少代子孫?為了解開這個困擾徐氏宗親數千年之謎,我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究,寫出《用大數據思維破解若木世系及聯譜對接難題》的文章,在九州宗親的幫助下曬網徵求意見,又是兩年過去了,現修改如下,定名為《關於徐氏若木世系與聯譜世派對接》,再次徵求廣大宗親的修改意見,使之更加完善可用。
  • 【阿啟泰】喀山汗國世系
    境內有韃靼-蒙古人、馬裡人、楚瓦什人、烏德穆爾特人、巴什基爾人和莫爾多瓦人等,大都信奉伊斯蘭教。146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利用喀山汗國的內訌,曾奪取喀山城。1487年莫斯科公國再度佔領喀山,並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為首的傀儡政府,汗國成為莫斯科公國的屬地。1504年阿明擺脫了俄國的控制,1521年汗國同克裡木汗國和諾蓋汗國結盟,並起兵包圍了莫斯科。不久,汗國依附奧斯曼帝國。
  •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1-90世、跨約2800年)世界梁氏家族世系(代)排列表(梁金河考證)
  • 蒙古人對舊大陸的徵服和西方人的大航海,一起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
    地球村一詞,用來形容科技的發展縮小了當代世界各地時空的距離。我們知道,世界並非一直如此,世界史也同樣如此,人類最初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世界上有多少個文明體存在。世界史並非與生俱來,而是文明發展的結果。
  • 【原創】蒙古人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評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原蒙古人與非蒙古人種居民體質人類學界通常將人類分成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和褐種人。白種人又稱之為高加索人種,主要分布於歐洲;黃種人又稱之為蒙古人種,主要分布於東亞。
  • 關於編輯《中華徐氏若木統一世系名錄》的倡議書
    雖然國無二徐,卻世序紊亂,致使後人難以釐清自己到底是若木多少代傳人。    魯、蘇、豫、皖四省385個徐氏宗支,在光緒十五年開始聯譜,先後有六次。聯譜機構撰寫的《徐氏源流考》,提出了「天下徐氏統一世代」的響亮口號,從而邁出了徐氏一統的第一步。現在安徽省的宗親利用大數據破解了若木世系源流及聯譜對接兩大難題。
  • 蒙古帝國四大家族:釐清四大汗國的關係,淺析蒙古大汗的世系傳承
    因為察合臺和窩闊臺的良好兄弟關係,察合臺世系一度和窩闊臺世系走得非常緊密,但是卻和朮赤世系的欽察汗國關係緊張。窩闊臺世系的貴由大汗死後,汗位傳承到了拖雷世系的蒙哥手上,因為察合臺世系是窩闊臺世系的支持者,察合臺汗國在河中地區的領地直接被已經身為大汗的蒙哥剝奪,並賞賜給了朮赤世系的欽察汗國。蒙哥死後,蒙哥的兩位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大汗的兵戎相見。
  • 蒙古人統治下的波斯和旭烈兀家族
    阿瑟林繞道經過梯弗裡斯,在這裡(因為自1240年起,該城已有一座多米尼各會修道院)另一位修道士、克裡莫納的吉查德加入了他的旅行。1247年5月24日,他抵達駐紮在阿拉斯河北岸和哥克察湖[塞凡湖]東岸阿蘭草原上的拜住營地。他有些不符合外交禮節地規勸蒙古人禁止屠殺和服從教皇精神上的統治;還拒絕向汗的代表拜住三鞠躬。拜住怒不可遏,威脅要將這些修道士處死。
  • 王氏世系—一駁明以來之論
    所以審知公被尊為「王氏閩臺祖」。  新安世系的介紹 新安王氏出自江左王氏之後,導公後裔褒公為王氏鹹陽祖,褒公四傳至綝,綝公生十子,其中第三子曰曒;曒公又五傳至璵,為唐肅宗宰相;璵公二子,長曰及,次曰又,又生釒歲,釒歲公生璧,是為新安王氏始祖。  璧公字大獻,好騎射任俠。時值唐季,天下大亂,民無寧日。璧公率眾戢民安境,民所賴之。時楊行密為宣歙觀察使,聞璧公名,歷補軍職。
  • 俄羅斯人中有多少蒙古人後代?說出來別不信,連領袖也有蒙古血統
    除了目前的內蒙古和外蒙古之外,俄羅斯境內生活著大量的蒙古人,僅次於外蒙古和內蒙古的人口數。那麼在俄羅斯國家中有多少個是蒙古族的後代呢?根據官方所公布的數據來看,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達到了100多萬。但在俄羅斯人基因中蒙古人基因含量很高,因此歐洲其他國家將俄羅斯人又稱之為「白蒙古人」。包括俄羅斯歷史上有很多的領導都有蒙古族的基因,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俄羅斯人也算是蒙古人的後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現在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蒙古人。
  • 中華大祖譜世系史鑑
    春秋末年孔子增刪「五經」,為中國第二次建史,中華大祖譜世系——伏羲、炎帝、黃帝、堯、舜、禹。漢代第三次建史,中華大祖譜世系——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后氏,法典記之傳之,漢以降至明清2000多年來,不論如何改朝換代,世代相襲,堅如磐石。
  • 古代的遊牧帝國這麼多,為啥只有蒙古人成了「世界徵服者」?
    編者按:成吉思汗麾下蒙古鐵騎擁有著「世界徵服者」的赫赫威名。但也有很多人好奇一件事情:如果說蒙古人是憑藉著遊牧民族馬快弓強的優勢做到了這一點,那麼為什麼其他那麼多的遊牧帝國,如匈奴、柔然、突厥人卻沒有實現這一點呢?
  • 蒙古人是匈奴後裔 已被國際學術界證實
    結果表明,古匈奴和當代蒙古人為延續世系。  匈奴國末期被自然災害、內鬥折磨得逐漸衰敗,此時四周長期受匈奴欺辱的鮮卑、漢朝、烏孫、丁零、烏桓熱火朝天地進行反攻清算,鮮卑成為攻擊匈奴的主力。公元46年,由於鮮卑和其他民族長年地進逼,加上內亂不斷災荒不絕,曾經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敗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和阿爾泰山地帶。
  • 三國蜀相蔣琬世系的爭議,你知道多少?
    爭論之論點,再看看其他相關聯琬公世系如何?如湘鄉西陽蔣氏世系族譜,安化蔣氏世系族譜,兩支世系記載基本相同,橫公第四子輝生於西漢元壽元年已未(公元前2年),世系記載從橫公—琬公,世系是:橫公—輝公—和公—志公—昕公—佐公—琬公。
  • 常見的世系斷代情況,多出現在什麼時期?
    「上必有祖宗所創起,下必有子孫所傳承」,正是因為先輩們的代代傳承,才使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先祖的追思,對根的追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我們的血液裡記錄著先祖的信息,那我們的祖先是誰,本支氏族是從哪裡遷徙而來的?我們的根在何處?我們又源自何方?
  • 13世紀,世界大戰:蒙古人是如何徵服世界的?
    蒙古人需伴隨季節移動,為在不同牧場之間生活,發明了可移動拆卸的帳篷「蒙古包」,通過牛車和馬匹運輸,縱橫馳騁於蒙古高原,如此高效的安營紮寨,在冷兵器時代就是一支天生的軍隊。 為了狩獵與掠奪,蒙古人自小就要學習騎馬,四五歲就會使用弓箭,其日積月累的騎射技能成為後來徵戰四方的致命武器。
  • 〖蒙古歷史〗蒙古人與蒙古帝國2
    蒙古人與蒙古帝國2    二、蒙古人 蒙古人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和北部、蒙古和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