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裡葉特氏:陪伴乾隆65年,晚年被頻繁翻牌

2020-12-16 史來賞鑑

"後宮佳麗三千人。"

這是詩人對於皇帝的描述,其中雖有些許誇大的成分,但絕不是空穴來風。

古代普通小資家庭尚且妻妾成群,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然少不得三宮六院。據史實記載,清朝皇帝平均每一位有12.4個后妃,也就是十二個女人共侍一夫。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可清朝有這麼一位妃子,家世並不顯赫,容貌也只是平平,卻陪伴一位皇帝整整六十五年,她就是乾隆的后妃之一,珂裡葉特氏。

潛邸舊人

珂裡葉特氏,南苑海子人,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雍正時,入侍寶親王藩邸,為格格。珂裡葉特氏的出身實在是極尋常,運氣卻是極好的。

家世一般,卻嫁了未來的皇帝,她一定從未想過這樣的可能。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雍正第四子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繼承帝位,二十四日,珂裡葉特氏獲封海常在。

一切都來得如此突然,陪伴多年的丈夫一朝之間便成了九五之尊,福晉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與珂裡葉特氏同在潛邸侍奉的還有富察氏,那拉氏,高佳氏,蘇氏等,位分均在珂裡葉特氏之上。由此可見珂裡葉特氏一開始在潛邸時並不受寵甚至可以說是受盡冷遇。

紫禁城的城牆真高啊,像一隻華麗的牢籠。初入宮的珂裡葉特氏不受寵愛加上位分極低,被一宮主位欺壓,連內務府也敢公然剋扣本就不多的份例。

那段日子真真算是如履薄冰,好在珂裡葉特氏與蘇氏和那拉氏關係較為親近,讓生活多了些許慰藉。

好在乾隆初登大寶秉承著雨露均沾的原則,漸漸發現了珂裡葉特氏不爭不搶,溫婉賢淑的好處來。乾隆二年,珂裡葉特氏晉封海貴人,深宮裡的日子才算好過了些。

母憑子貴

隨著後宮嬪妃的增多,珂裡葉特氏也漸漸被乾隆遺忘,好在海貴人錦鯉附體,在僅有的幾次恩澤下,懷孕了。乾隆六年二月初七,珂裡葉特氏生下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十三日封為愉嬪,從那時起珂裡葉特氏的命運被改寫。

按照皇室傳統,嬪妃的孩子本是不能自己養育的,這樣的規定是為了讓嬪妃不要過多的關注孩子更好地服侍皇帝。愉嬪自然是不願的,幸運的是,彼時的那拉氏已位至貴妃,永琪名義上是交給嫻貴妃撫養實際是兩人共同撫育這個孩子。

那拉氏出身望族文採斐然,珂裡葉特氏不喜言語卻也細緻聰慧。由兩人精心培養的永琪永琪幼聰慧學,深受皇帝喜愛。

愉嬪因此母憑子貴,雖然乾隆仍是不愛她,卻給足了她面子上的榮寵。永琪平安的長大,顯露出了更多的才能。

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乾隆對這個兒子尤為滿意。乾隆十年,珂裡葉特氏再次晉升為愉妃。

可即使永琪再如何優秀,乾隆對立嫡之事頗有執念,總是猶豫不決。嫡長子永璉早已死於乾隆三年十月,此時另一個嫡子永琮,乾隆贊其"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常",欲立其為太子。

可天不遂人願,乾隆十二年,皇七子永琮死於痘疫。禍不單行,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悲痛過甚病入骨髓,死在了東巡迴京的船上。同年,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在孝賢皇后葬禮上不夠悲痛,被多疑的乾隆嚴厲斥責並剝奪成為太子的權利。

這時的永琪,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儲君人選。而她的生母珂裡葉特氏,在那時也是有登上後位的資本的。

晚年殊榮

可珂裡葉特氏不願去爭,她只想好好撫育永琪,只願他的兒子健康平安以後做個閒散王爺已是極好。乾隆十五年,皇貴妃那拉氏登上後位。珂裡葉特氏的生活那時已極為安穩,過了好些年錦衣玉食的平淡生活。

乾隆二十八年,圓明園九州清晏殿失火時乾隆和妃嬪們正於其中避暑。突發大火之後,和親王弘晝貪生怕死,站在一旁漠視,是永琪不顧安危進入火場將乾隆救出。

乾隆大驚,弘晝的不作為讓他大發雷霆,和勇入火場的永琪形成鮮明對比,他再次動了立永琪為太子的心思。乾隆三十年,年僅二十四歲的永琪獲封和碩榮親王,這種殊榮在乾隆帝的諸子中只有三人享有。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予的厚愛的期望。

可惜的是,永琪並未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受封第二年,永琪就臥病不起,於四個月後不幸早逝,諡曰純。乾隆異常悲痛,他接連失子又痛失儲君,愉妃也整日以淚洗面。在那之前的愉妃空有安穩,在那之後皇帝反倒生出些同病相憐的情感。

愉妃開始頻繁被翻牌子,兩人互相慰藉失子之痛,倒像一對平常夫妻那樣。好景不長,即便有乾隆的長久陪伴,愉妃還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頹敗。

不會有人喜歡凋謝的花,乾隆也不會喜歡年華老去的女人。愉妃沉寂了一段很漫長的時光,直至乾隆晚年,後宮妃嬪相繼死去,乾隆也不再年輕,這時溫婉賢淑且健康的愉妃便是他的最優選擇。

兩個年過百半的人湊在一起相互取暖,或許說些年輕時候的事,或者緬懷過往,或看書作畫。在愉妃生命的最後幾年,還是頻繁地被翻牌子。

她陪伴乾隆六十五載,存在感一直不強卻勝在細水長流。乾隆五十七年,愉妃壽終正寢。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奉諭照貴妃例辦理,一應禮儀與慶貴妃同,由此可見乾隆晚年對她的喜愛程度。

珂裡葉特氏一生的興衰榮辱都系在乾隆和榮親王身上,這是所有古代女子的宿命,也是是封建時代的產物。

就連她死後,後人記載的主要成就也只是生下和碩榮親王。古代深宮女子都是如此的,在金錢堆砌的浮華裡葬送一生,一生都只能依附丈夫和兒子。

所幸我們的現代社會對於女性的地位還是相當看重的,而在人人平等的大社會條件下,以前那種情況也不會再出現了。

文/李清宇

相關焦點

  • 此女是雍正賜給乾隆的侍妾,22歲入宮,卻生下大清最有名的皇子!
    清朝雍正年間,雍正帝在眾多的秀女中,挑選了一位蒙古族女子,她姓珂裡葉特氏,將其送到了皇四子弘曆的府邸,珂裡葉特氏就此成為弘曆的侍妾,稱之為格格。 隨後,他原先府邸的妻妾便進入了大清後宮,並獲得了各自的名分,出身一般的珂裡葉特氏被封為海常在,不過第二年她就被晉升為海貴人。當時珂裡葉特氏才20多,又是潛邸舊人,乾隆偶爾也會讓她侍寢。
  • 歷史上真實的永琪,臨終前被乾隆狠心責罰,死後葬入侄媳墓中
    這段話中,乾隆所說的皇五子便是我們熟知的五阿哥永琪,誠然,永琪確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子。而且,永琪還曾在乾隆二十八年的圓明園九州清晏殿火災中救過乾隆的性命,被乾隆「屬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從一些史實來看,乾隆似乎是說謊了。
  • 乾隆:莫為永琪空嘆惋,顒琰早得朕歡心 | 話題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也就是258年前的今天,當時極受盛寵的令貴妃魏佳氏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誕下了清朝的第七位君主——愛新覺羅·顒琰。在乾隆帝齒序玉碟上,共有皇子十七個,除嘉慶帝顒琰以外,五阿哥永琪也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但同為乾隆爺鍾意的優秀皇子,為何C位勝出的是顒琰?
  • 令皇貴妃去世後,誰是乾隆後宮的執掌人?
    在嘉慶皇帝繼位後,嘉慶皇帝追封生母魏佳氏為皇后,魏佳氏由此成為了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那麼在令皇貴妃去世後,誰是乾隆後宮的執掌人呢? 令皇貴妃魏佳氏是公元1775年去世的,在宮中與令皇貴妃魏佳氏生前同等地位的人,一共有五位。
  • 乾隆皇帝的兒子們有的早逝,有的長活,真是各有千秋
    大阿哥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1750年),(劇照)他是乾隆帝的長子,生母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因為在孝賢純皇后的祭禮上表現出的傷悲不夠,受到乾隆的責備,自此失寵。於乾隆十五年去世,年僅23歲。二阿哥愛新覺羅·永璉(1730年—1738年),(劇照)乾隆帝第二個兒子,生母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曾被乾隆秘密地立為太子,但不幸的是其在九歲時因病去世,諡號「端慧皇太子」。三阿哥愛新覺羅·永璋(1735年-1760年),(劇照)乾隆帝第三個兒子,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和大皇子一樣,因表現不夠傷悲被乾隆呵責,被剝奪了繼承資格。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年僅26歲。
  • 令貴妃以後,誰執掌乾隆後宮?這個不爭不搶的女人,成了後宮之主
    乾隆四十年,執掌後宮長達10年的魏佳氏崩逝,乾隆皇帝的後宮再次出現了「後位虛懸,中宮無主」的局面。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同樣不可一日無主。即使乾隆三十一年後,「不復繼立皇后」;乾隆四十年後,不再冊封皇貴妃、貴妃;可自乾隆四十年到乾隆六十年的20年時間中,乾隆後宮畢竟還是需要一個實際上的後宮之主,統轄後宮妃嬪、執掌六宮庶務。那麼,魏佳氏薨逝後,是誰在執掌乾隆後宮?
  • 乾隆皇帝65歲生下一女兒,受到三代皇帝呵護,為何晚年悽慘?
    《少年大欽差》這部電視劇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有沒有印象,這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電視劇。如果有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裡面有個很漂亮但也很淘氣的配角兒——十公主。這部電視劇的背景是清朝的乾隆時期,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的乾隆也有一個女兒被封為十公主,而這位十公主也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
  • 清朝的衰敗並非從嘉慶開始,而是乾隆晚年,為什麼這麼說?
    乾隆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皇帝,自1736年到1795年,在位60年期間開創了乾隆盛世,並且自稱十全老人。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皇帝,後世之人對其的評價可不算太好,這是為何?清朝在經歷康乾盛世後,盛極而衰,從嘉慶開始走下坡路。
  • 「哭出天下」的後唐皇帝李從珂,如何走向滅亡?答:只需三步!
    公元934年,李從珂在鳳翔起兵造反,但兵力太弱,被王思同圍困在鳳翔城內,李從珂死守城門,但他心裡清楚已經是必敗之勢,於是登上城牆,大哭起來,《新五代史》中有記載,「從珂登城呼外兵而泣」,他訴說自己跟隨先帝二十多年,經歷大小戰事數百場,卻被奸人挑撥,痛心疾首地哭訴「我實何罪而見伐乎?」
  • 乾隆晚年唯一入選的嬪妃,入宮二十年不得寵,畫像卻價值連城
    今天我要講的是乾隆後宮一個比皇帝小47歲的小妾。循貴妃姓伊爾根覺羅氏。循貴妃出生於乾隆二十三年。循貴妃的父親桂林曾任當地總督,官職已經不小了。從出身上看,循貴妃作為八旗家族的子孫後代,無可挑剔。然而,即使循貴妃是最好的出身,循貴妃必須參加朝廷舉行的八旗選秀。否則,循貴妃不能結婚。乾隆四十一年初,乾隆又下令選秀八旗中的子孫後代。
  • 18歲少女被65歲乾隆納入後宮,日夜寵幸,卻因過生日而被嚇死
    循貴妃是乾隆晚年位分比較高的一名妃子,她姓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在冊封循嬪的冊文中記載其「毓自名家」,可見這循貴妃的出身是相當不錯的。而且,這位循貴妃的年齡也比較偏小,生於乾隆二十三年的她比乾隆小了47歲之多,也就是說,在循貴妃呱呱墜地之時,乾隆已經是一個中年人了。
  • 張廷玉晚年向乾隆討要封賞,被乾隆削爵位,45年後才發現他多高明
    張廷玉後來官至首席軍機大臣,卻沒有和吳三桂一樣的結果,全靠他晚年向乾隆索要封賞,被削爵位,45年後才發現張廷玉真高明。1644年,後金入關,無數逼著崇禎皇帝自盡的文官選擇做了皇太極、順治的「從龍之臣」,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張廷玉的家族了。不過,作為投降過來的大臣,一開始不宜做的官太大,容易被人罵,所以張廷玉的爺爺也沒有做上什麼大官。
  • 張廷玉作為輔政大臣,晚年為啥惹怒了乾隆,天子之怒威力如何
    導語: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十四歲的張廷玉辭世,作為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原本應當風光無限,然而晚年卻異常悽涼,那麼他又是如何惹惱新主乾隆的呢?不過,這也只是初期,乾隆十三年(1748年),張廷玉還是得了兩張「黃牌」,一次是由於主持出版乾隆的《御製詩集》出了錯別字,另一次則是由於給皇后的祭文「泉臺」二字不夠尊貴。也正是這一年,不知是因為備受打擊,還是年老體衰,七十六歲的張廷玉遞交辭呈,不過卻被駁回。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退位的緣由乾隆元年,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去拜謁景陵時,想起當年康熙將他留在宮中親自教養的往事,勾起了他對康熙皇帝無限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於是,他在康熙皇帝的神位前焚香默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 「顏值」的逆襲,湖北荊州這個村子,再現「夢裡老家,水鄉珂裡」
    如今的珂裡村,再次搖身一變成為「夢裡老家,水鄉珂裡」。完成華麗的轉身,往日美景重開,受人矚目,現今已是湖北省的旅遊名名村。來到這裡就可以欣賞到當地著名的「珂裡八景」,架上金盆、九十九道灣、魚市燈火、金錢吊葫蘆、五馬破漕、百步三拱橋、清寧古寺、後湖芳草等都值得期待與欣賞。發達的河運總是熱鬧。
  • 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安度晚年的
    百善孝為先,古人安度晚年基本靠兒子漢代的《王杖詔令冊》規則:70歲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雖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詔令集》規則白叟可布置護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宋代已呈現「福田院」「居養院」「養濟院」「孤老院」各類安度晚年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