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導,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的支持力度。此為系列報導第四十期。
中國網財經6月10日訊(記者 杜丁)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數據顯示,我國乳腺癌每年發病人數約30.4萬,且呈持續上升趨勢。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幾年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藥物的臨床應用,乳腺癌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我國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大概可以達到83%。」
規範治療可提高乳腺癌治療效果
「乳腺癌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徐兵河表示,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長、生存率的提高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早期診斷;二是規範治療。
「早期乳腺癌患者經過相關治療後,30%的患者仍會出現復發轉移。」據徐兵河介紹,乳腺癌患者出現復發轉移之後,經過合理的治療依然能夠獲得4-5年的中位生存期,部分患者可以帶瘤長期生存。早期乳腺癌患者復發轉移率較高,這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也能長期帶瘤生存。
「我國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大概可以達到83%,但十年後比例就要低一些。」徐兵河稱,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規範化做的比較好的專科醫院,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和西方國家基本一致。但是,一些中小城市、農村的五年生存率與大城市相差較大,其原因可能是在規範方面相對薄弱。在徐兵河看來,只有在規範化的基礎上,根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進行個體化和精準治療,才能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治癒更多患者。
「過去認為病人的管理就是在治療期間的管理,隨著乳腺癌病人治療手段的增多,治療時間的延長,副作用也會增多,如何管理這些副作用,降低副作用發生率、減輕副作用對患者帶來的生活質量影響,光現在手術、放療、化療期間的管理是不夠的,應該實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徐兵河表示。
乳腺癌治療新增分子靶向治療
據了解,目前我國針對乳腺癌的治療,除了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法外,現在新增了一個全新的療法——分子靶向治療。
徐兵河表示,分子靶向治療主要針對特殊的乳腺癌亞型。「乳腺癌由四種亞型組成,其中HER2陽性乳腺癌約佔20%-30%,這部分病人過去化療的效果不是特別好。現在有一些靶向藥物,像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這些靶向藥物明顯延長了患者生存期。」據介紹,帕妥珠單抗可以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使患者復發的風險能夠降低一半。「第一個靶向治療的藥物是曲妥珠單抗,也叫赫賽汀,開創了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時代。隨後,其他靶向藥也陸續問世,大幅度提高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據徐兵河介紹,現在乳腺癌新的治療手段,除了分子靶向治療外,還有免疫治療和CDK4/6抑制劑的治療。
「年輕的乳腺癌病人都是職場上的女性比較多,而且都是工作壓力比較大。」徐兵河表示,女性要學會自我放鬆,還要適當地運動,對減少乳腺癌的發生還是有幫助的。」
「如果不幸患上乳腺癌,首先不要輕信謠言。」徐兵河稱,乳腺癌是所有的腫瘤裡治癒率最高的,絕大多數患者都有治癒的希望。
出場人物:徐兵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博士後導師。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癌症中心乳腺癌早診早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監測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理事長,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療國際共識專家團成員,晚期乳腺癌(ABC)治療國際共識指南專家團成員。
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復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癒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專家:緩解壓力或能降低發病率
【第七期】腦起搏器新技術將有望攻克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難題
【第八期】我國自主研發「人工心臟」 或將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第九期】中國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專家:早診不及時耽誤治療
【第十期】我國瓣膜疾病構成中 風溼性心臟病佔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臟專家匯聚「醫生集團」「1+n」模式探索多點執業
【第十二期】中國50%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和腎病死因源於高血壓
【第十三期】李憲倫: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成為中國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第十五期】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1億 專家:針灸療法或能替代藥物治療
【第十六期】王少為:百對夫妻中約4、5對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礙」
【第十七期】皮膚腫瘤成全球最高發惡性腫瘤 專家:早治療不會危及生命
【第十八期】13家醫院成立「脊柱脊髓專家聯盟」 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
【第十九期】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 專家建議加強早查早治
【第二十期】老年痴呆治療難題或將破解 301醫院探索「腦起搏器」療法
【第二十一期】歪脖子等「肌張力障礙」疾病或能治癒 DBS治療術臨床推廣
【第二十二期】康復醫療需求遞增 專家:提前介入或能幫病人較快恢復正常
【第二十三期】我國每年30萬乳腺癌新增病例 大部分患者還採取改良根治法
【第二十四期】阜外醫院舒暢:血管上的「炸彈」—— 主動脈夾層
【第二十五期】冠心病不再是「老年病」 白領等成為高發人群
【第二十六期】2050年每3人中有1個老年人 專家提倡「團隊模式」全面管理
【第二十七期】中國有2億多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 專家已開始研究臨床特點
【第二十八期】北京中醫院劉紅旭:中醫介入治療技術與西醫達到同步水平
【第二十九期】90%以上癲癇患者可以治癒 其中60%—70%可通過藥物控制
【第三十期】精神疾病能治好嗎? 北醫六院馬弘:臨床治癒肯定可以
【第三十一期】瑞金醫院王繼光:只有15%高血壓患者把血壓降到目標水平
【第三十二期】朝陽醫院郭樹彬:慢性疼痛不及時治療或引發嚴重併發症
【第三十三期】北大腫瘤醫院邸立軍:乳腺癌早期患者90%都能治癒
【第三十四期】只有頸椎導致眩暈? 中日醫院李石良:眩暈問題非常複雜
【第三十五期】宣武醫院支修益: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第三十六期】天壇醫院王群:中國癲癇患者佔世界1/5 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高發群體
【第三十七期】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安貞醫院董建增:重視院前環節或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第三十八期】北大腫瘤醫院步召德:絕大多數早期胃癌沒有症狀 「早篩「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根本途徑
【第三十九期】阜外吳永健:結構性心臟病進入「微創」治療發展時代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