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年輕患者更易復發

2021-01-09 健康界

33歲的青年歌手姚貝娜的香消玉殞,讓人心生唏噓。實際上,乳腺癌是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及早發現、及早規範治療,多數乳腺癌可實現臨床治癒。

不過要提醒二三十歲的女性朋友,不要對年輕的身體太自信。其一,東方女性的第一個乳腺癌發病高峰約在中年,30多歲患者並不少見;其二年輕患者處於育齡期,治療難度較大,手術後的復發率也高於老年人。

我國發病平均年齡比歐美年輕10-15歲

中國是乳腺癌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醫學部副教授龔暢介紹說,國內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高峰年齡有兩個:一個是絕經前的青壯年;一個在絕經後。臨床上,30多歲的乳腺癌病人越來越多見,「曾經在門診收治過的年紀最小的患者僅有16歲。」雖然少女患病很罕見,但可見年輕化趨勢之明顯。國外資料顯示,35歲以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僅為1.9%,而根據我們國內的資料,30歲以下乳腺癌佔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6%。

據2014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報告表明:每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數量和死亡數量分別佔全世界的12.2%和9.6%,其增幅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歐美發達國家女性患病群以絕經後的為主,而在中國,乳腺癌發病平均年齡比歐美年輕10-15歲,對社會生產力影響巨大。

體內雌激素越高復發風險越大

和許多疾病發病人群的年輕化趨勢不同,乳腺癌患者年輕化的問題尤其讓人擔憂。年輕患者相較年長者具有這幾個特點:乳腺癌侵襲性較強,預後較差;更易出現骨髓微轉移;腫瘤細胞惡性程度高等等。

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徐兵河教授通過分析臨床資料研究發現,與年長患者相比,接受保乳手術的年輕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局部復發率。預期壽命、生育問題和化療導致的卵巢早衰風險是對年輕乳腺癌患者應關注的獨特問題,這也給治療提出較大挑戰。

要知道,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並非原發的腫瘤,而是腫瘤復發產生的遠處轉移。更高的復發風險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更高的死亡風險!更讓人痛心的是,這些面臨更高死亡風險的患者卻是一批更年輕的人。她們剛剛進入人類的「壯年」階段,有的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完青春,卻要面臨癌魔的摧殘,甚至受到死神的威脅。

為什麼說年輕乳腺癌患者復發的風險比老年患者更高。徐兵河解釋,原因之一在於乳腺癌的復發和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雌激素水平越高,復發的風險可能就越大。對於老年患者尤其是已絕經的患者,她們的雌激素主要來自脂肪和肌肉組織,通過使用阿那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劑,可以有效地將雌激素控制並且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而對於年輕患者,由於產生雌激素的主要器官是卵巢,過去臨床上往往採用手術摘除卵巢或者用射線讓卵巢永久性停止工作,以此達到降低雌激素水平的目的。

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癌治癒率可達90%以上

很多患者得了乳腺癌後非常震驚,難以接受,但其實龔暢表示,乳腺癌並沒有那麼可怕,臨床已有較完善、成熟的治療指南。歐美數據顯示,乳腺癌雖然在女性患者中發病率最高,但死亡率僅排在第五,與肝癌、肺癌等高死亡率癌症不同,乳腺癌患者中每4人不到一人死亡。

不過,高治癒率是建立在早發現、早診斷、規範治療的基礎上。臨床實踐證明,早期發現乳腺癌治癒率可達90%以上,發現一個早期乳腺癌對患者的意義遠大於目前任何治療方案。而目前我們國內,早發現、早診治方面還離歐美有相當距離。

另外,專家還提醒作為一般婦女而言,如果沒有乳腺癌家族史,不要盲目恐懼,一股腦兒地湧入醫院進行檢查,反而影響了其他真正需要治療的患者。

吸取教訓,規範治療

姚貝娜的英年早逝引起大眾對乳腺癌治療水平的擔憂。但實際上,國內目前乳腺癌治療水平與國際接軌,姚貝娜的去世有其特殊性所在。

為姚貝娜實施第一次乳腺癌切除手術的醫生、北大人民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曹迎明在採訪時曾表示:「姚貝娜這種情況復發的概率不到5%。」當姚貝娜被確認復發轉移後,並沒有選擇接受正規的抗腫瘤治療,而是一門心思撲在她的演藝工作中。為此,希望廣大女性朋友注意以下幾點:

1.乳腺癌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早期發現,可能手術單一治療就解決問題了;不必再用副作用很大的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

2.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在正規的具有國際學術水平的同一乳腺專科醫生指導下,按照國際規範,同時結合中國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個體特點的規範的治療方案和流程,並完成全程治療;不要手術找個醫生,化療找另一個醫生,內分泌治療再找另一個醫生;

3.目前國際國內乳腺癌有完整的成熟的治療規範,千萬不要相信任何的偏方,免得受騙上當,蒙受無謂的經濟損失,關鍵是延誤治療,玩笑生命。

不同年齡如何早發現?

科學地進行乳腺篩查是能夠發現絕大多數早期乳腺癌的。年輕女性能夠做些什麼?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主任廖寧教授提出,對於乳腺癌篩查,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有不同做法:

15歲以上少女:定期自檢

目前國際通用的臨床指引,都建議女性從25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乳腺的臨床體檢。但25歲以下少女也不能輕視。現在的少女,由於營養充足,性意識甦醒較早,很多在十五六歲時,乳房的大小、形狀等發育程度已基本接近成年女性,因此,她們也和成年人一樣,有患乳腺疾病的風險。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指引告訴我們,年輕少女們該在哪一個時間段開始定期檢查自己的乳腺。不過,從衛生健康的角度出發,15歲以上,月經初潮已經來臨,乳腺已經發育的女孩子,就應該學著自我檢查乳房。

25歲以上女性:自檢+定期彩超

除了乳房的自我檢查,25歲以上的女性,還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臨床檢查。

臨床檢查包括醫生的觸診和儀器的檢查。

儀器檢查方面,分為放射性鉬靶檢查和非放射性的彩色B超檢查兩大類。

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是,25歲以上的健康乳腺(注意,是乳腺),每年進行一次乳腺彩色B超檢查就足夠了。

但如果乳腺查出有異常(乳腺腫塊、結節等腫瘤性質待定的病灶),就要每半年檢查一次。

除此之外,如果有典型的家族史,比如家中曾有患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的直系親屬(母親、姨媽、外婆、姑姑、奶奶等),那麼,就要把關注乳房的時間提得更前,進行乳房檢查的時間,也相應提前。

相關焦點

  • 乳腺癌患者該如何日常調理身體?如何知道復發轉移的發生?
    乳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身體調理? 如何知道乳腺癌可能發生了復發轉移? 乳腺癌復發轉移應如何治療?作為一種具有高生存率的疾病,乳腺癌患者更需關注如何能健康生活。沈峰平護士長指出,健康生活,離不開以下五點: 1 達到並保持健康體重 與保持體重不變(
  • 乳腺癌堅持5年放療,卻還是發生骨轉移,為啥乳腺癌容易復發?
    癌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癌症轉移、復發,因為如果癌症出現轉移或者復發的情況時,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已經處於晚期的狀態。乳腺癌出現骨轉移也是一個道理,乳腺癌時女性疾病殺手之一,而且乳腺癌的治療難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女性想要自己長壽就要早早的進行預防工作。
  • 復發風險多大?預後效果如何?乳腺癌患者查次血就能搞定!
    核心提示: 作為女性的「奪命殺手」,乳腺癌已成為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更是以每年3%的速度在我國遞增,有專家預計,到2021年,中國乳腺癌的患者將突破250萬。而好消息的是,儘管在女性罹患惡性腫瘤的致死率中仍排名第一,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正持續降低。
  • 乳腺癌術後復發高峰常在2~3 年之間
    核心提示:因為乳腺癌術後復發的高峰常在2~3 年之間,在乳腺癌治療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認識的鬆懈,不能長期堅持治療,放棄定期隨訪,最終導致復發或轉移。   如今,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如何減低乳腺癌復發機率呢?
  • 同是乳腺癌,為什麼有人三年就復發,有人10年還活著?
    在生活中我們就經常會遇到,同是乳腺癌的患者,有人3年就復發,而有的人則活的時間更長,這是怎麼回事呢? 已經手術了為什麼還是會復發? JUST DO IT 一個乳腺癌的患者說:三年前,我在一次正常的體檢中,查出長了三年的乳腺結節突然變大並伴有鈣化灶。 醫生建議我動手術,我也就動了。活檢結果出來很不幸,但也算萬幸只是原位癌。
  • 「一刀切」才是預防對側乳腺癌的最好方式?
    對側乳腺癌發病風險有哪些?1.基因突變狀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如果發生致病突變,乳腺癌風險顯著增加。3.年輕乳腺癌女性乳腺癌患者在逐漸年輕化,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復發風險一直都高於年長的患者,研究表明35歲以下患者與年長女性相比,對側乳腺癌發病風險高達2.5倍。
  • 廖寧: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
    不久前,一名外院乳腺癌患者找到廖寧,訴說她的糾結:「我做了保乳術,術後要不要化療?」 這名患者很年輕,僅40歲,發現病情時,左側乳腺腫瘤直徑2釐米,二期浸潤癌,沒有淋巴轉移,於是做了保乳術,切除了病灶。她非常擔心癌細胞可能再次出現,化療能保險些但實在痛苦,因此很是猶豫不決。
  • 中國專家8年臨床研究顯著降低「最毒乳腺癌」復發率
    」復發率 5年無病生存率升至86.3%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陳靜 王懿輝)如今,乳腺癌已逐漸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三陰性乳腺癌5年內復發轉移風險卻依舊居高不下,被稱為「最毒乳腺癌」 。  記者11日獲悉,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可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 fClinical Oncology》 在線發表。
  • 赫賽萊上市記:助力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
    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的單藥治療實體瘤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HER2靶向ADC產品,赫賽萊成為我國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在新輔助治療手術後仍有殘存病灶強化輔助治療的首選,讓這部分高危復發風險的患者離治癒更近了一步。 6月6日,2020中國乳腺癌精準診療雲峰會期間,赫賽萊中國上市會成功舉行。
  • 定期運動能降低乳腺癌復發的風險
    許多研究發現,定期運動能降低乳腺癌的風險和乳腺癌復發的風險。因此,美國癌症協會和許多醫生建議那些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婦女以及那些沒有經常運動的婦女,每周約4至5小時,中等強度水平。(輕快步行被認為是中度強度運動。)這大約是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推薦的每周成人運動的兩倍。
  • 禮來阿貝西利(abemaciclib)顯著降低HR+, 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
    它可能是過去二十年來針對此類乳腺癌患者最顯著的治療進展之一。阿貝西利聯合標準輔助內分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具有高復發風險的HR+,HER2-早期男性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無浸潤性疾病生存期。如果獲得批准,它將成為此類患者的全新標準療法。」monarchE研究從38個國家的600多個中心隨機入組了5,637例HR+, 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
  • 徐兵河:女性壓力大更易患乳腺癌
    多年來,乳腺癌始終是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女性從年輕到老都需要密切注意防範的惡性腫瘤之一。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20歲後迅速上升儘管目前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五六十歲,但年輕女性對乳腺癌的防範也不能掉以輕心。
  • 蘇逢錫教授團隊研究亮相SABCS,揭示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圖譜|2020...
    研究海報蘇逢錫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簡介蘇逢錫教授團隊旨在探討中國乳腺癌的基因組圖譜特徵,利用FoundationOne CDx基因檢測技術針對141名原發性和43名復發/轉移性(R/M)乳腺癌患者進行全面基因組測序(CGP),以鑑定患者所有類型的基因組改變,包括鹼基取代
  • 乳腺癌的副作用若長期不治療,會導致患者抑鬱、焦慮
    這適用於包括乳腺癌在內的所有類型的癌症。專家估計,美國約有280萬乳腺癌倖存者,預計這一數字將大幅增加。儘管如此,全國患者,腫瘤學家和初級保健醫生調查的結果表明,在完成癌症的初級治療後,長期護理仍存在差距。這種長期護理稱為生存護理。由於他們接受了治療,許多乳腺癌倖存者的副作用可能會在初級治療結束後持續多年,包括關節疼痛,疲勞,睡眠問題和潮熱。
  • 「最難治」乳腺癌治療獲重大突破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陳鋆、文朝陽)「三陰」乳腺癌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亞型,因療效差、易復發轉移,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 上海絕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可活過5年,術後康復引入智能手環
    他呼籲,乳腺癌診治亟需推行「全程精準管理」,引入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來撬動改革。目前,一種「康復手環」應運而生,乳腺癌術後患者佩戴手環即可實現遠程監測,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專業的術後健康管理,延長生存期。「智能手環」針對乳腺癌術後患者,可實時收集患者運動和睡眠信息,並將數據反饋至醫院平臺。
  • 「節拍化療」治療三陰乳腺癌,患者5年無疾病生存率顯著提高
    #乳腺癌早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手術切除腫瘤,但對於晚期、無法切除的患者來說,如果要對症治療,還可以再細分成: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腺癌具有快速惡化、快速轉移、高死亡率及高復發的特性。通常好發於35歲的年輕女性,單身未生育者、偏好肉食皆有可能是危險因素。臨床上,三陰性乳癌的發生率約佔乳癌患者的10%~15%,帶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遺傳性乳癌,則佔所有乳癌患者5%左右。
  • 乳腺癌手術後吃什麼好 這些飲食要點你知道嗎
    得了乳腺癌,進行手術治療非常有必要。有些人做完了手術治療恢復的特別快有些人則很慢,這都和乳腺癌術後護理有關係,乳腺癌手術後吃什麼好也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乳腺癌復發呢,一起來看看文章吧。
  • 中腫乳腺癌團隊攀醫學「珠峰」,三陰性乳腺癌治療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提示: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袁中玉、王曦、王樹森等乳腺癌團隊完成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加」強化放療」後,用卡培他濱「節拍化療」作為維持治療一年,可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降低了1/3以上.
  • 乳腺癌中期能生存多久?
    乳腺並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並不致命;但由於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鬆散,容易脫落。癌細胞一旦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腫塊首診。患者常無意中發現乳腺腫塊,多為單發,質硬,邊緣不規則,表面欠光滑。大多數乳腺癌為無痛性腫塊,僅少數伴有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