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Angew報導生物正交反應增強腫瘤前藥活化的研究進展

2020-12-16 騰訊網

抗腫瘤藥物通常伴隨著較為嚴重的副作用,高效、低毒一直是腫瘤納米藥物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前藥策略是通過將腫瘤微環境響應化學鍵鍵合到抗癌藥物上,從而有效降低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毒性,到達腫瘤組織後通過內源性的腫瘤相關刺激響應釋放出原藥,恢復藥物的治療作用。然而,通過內源性刺激響應激活的前藥面臨著腫瘤異質性等問題,而利用外源的生物正交點擊化學反應來激活前藥有可能解決該問題,但是目前用於標記腫瘤中點擊化學反應基團的策略大多數仍然依賴於內源性的靶向受體或過表達的酶等。

針對這一問題,華南理工大學王均教授和袁友永教授研究團隊將腫瘤普遍存在的酸性微環境與生物正交點擊化學反應相結合,提出了一種生物正交反應活化前藥的通用策略。該策略首先利用包含四嗪的腫瘤酸度敏感聚合物對腫瘤進行點擊反應基團標記,其中的四嗪基團在血液循環中被包裹在膠束中,不會發生反應,膠束在腫瘤組織對腫瘤酸性響應而解離並激活四嗪,實現四嗪對腫瘤組織的標記。含乙烯基醚基團的螢光分子模型前藥(CyPVE)可以與四嗪基團特異性的發生生物正交點擊化學反應,並同時激活螢光分子的螢光和恢復其光毒性,實現了腫瘤組織特異性成像和光動力學治療,該研究為腫瘤酸性微環境介導的生物正交反應活化前藥提供了一種通用的策略。

研究成果以「A General Strategy for Macrotheranostic Prodrug Activation: Synergy by Tumor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and Bioorthogonal Chemistry」為題發表於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並被該雜誌選為VIP論文。論文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董巖松同學,華南理工大學王均教授和袁友永教授是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來源 華南理工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全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913522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前言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免疫系統恢復或增強對腫瘤的自然防禦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治療通常針對癌細胞表面的特定生物分子,如腫瘤相關抗原(TAAs)。抗腫瘤活性是通過將宿主免疫系統導向TAAs來實現的,從而建立或誘導針對癌細胞的適應性免疫反應。
  • 信達生物、輝瑞、BMS等都在研發 OX40成為腫瘤免疫治療新希望?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十餘款OX40抗體邁入臨床階段,研究進展較快的已經進入2期臨床。據悉,與傳統的二價或四價OX40抗體相比較,ES102具有很強的免疫激活能力,並且已經在臨床前顯示出顯著的單藥及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抗腫瘤藥效,同時在臨床前安全性評價中也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特徵。
  • 腫瘤靶向藥可能會引起皮膚不良反應?不要慌快來看一看!
    原創 中山醫院皮膚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靶向藥相關皮膚病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進展,腫瘤治療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可以根據腫瘤中檢測到的特異分子異常,研發出靶向性治療藥物。
  • 施劍林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該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類芬頓催化反應協同老藥新用的腫瘤治療通過將納米催化劑引入腫瘤微環境中或者癌細胞內引發的原位催化反應(尤其是產生活性氧物種羥基自由基·OH的芬頓反應)會使得癌細胞受到劇烈的氧化損傷而發生凋亡。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一、類Fenton催化反應協同老藥新用的腫瘤治療 通過將納米催化劑引入腫瘤微環境中或者癌細胞內引發的原位催化反應(尤其是產生活性氧物種羥基自由基·OH的芬頓反應)會使得癌細胞受到劇烈的氧化損傷而發生凋亡。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為了生物合成目的而分流TCA循環中間體產生了碳補充的需要,以使TCA循環繼續起作用,即回補過程。腫瘤細胞利用多種回補反應進行生物合成,包括逐步將穀氨醯胺氧化以生成TCA循環中間體α-酮戊二酸,支鏈胺基酸分解代謝為琥珀醯-CoA,以及利用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醯乙酸。 圖1.
  • 《科學》:突破腫瘤內給藥局限 兩項研究發現創新STING激動劑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消除腫瘤對T細胞的抑制,增強T細胞的抗癌免疫反應。然而,對於腫瘤周圍沒有自發T細胞反應和T細胞浸潤的癌症患者來說(俗稱的「冷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效果並不好。因此,免疫療法研發的重心之一是開發能夠刺激患者先天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特異性T細胞募集的抗癌療法。被稱為STING的信號通路能夠激活抗體呈遞細胞和炎性細胞因子的生成,從而促進T細胞激活和募集。
  • 華南理工大學進入ESI農業科學領域全球前千分之一
    廣州日報訊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繼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後,農業科學也成功進入這一行列,至此,華南理工已有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千分之一行列,在全國高校並列第5,位居廣東高校首位。在國際上,華南理工農業科學主要引領食品科技、農學交叉、營養飲食、生物技術應用微生物學等熱點研究方向,比肩美國「十大」盟校中理工科排名第1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以及工程科學類本科專業排名全美第1、農業工程類本科專業排名全美第2的康奈爾大學。
  • 盤點中國TOP10生物類似藥
    此外,還有5款處於臨床三期、1款處於臨床二期、2款處於臨床一期、1款臨床前研究階段的藥物,具體信息如下表所示:表2. 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其中復宏漢霖的HLX-02是首個進行頭對頭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並獲得申請受理的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並且有望成為該公司在中國獲批上市的第2款生物類似藥。除了2款BLA申請的藥物,還有5款處於臨床三期、6款處於臨床一期、9款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藥物,具體信息如下表所示:表3. 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例如,腫瘤固有代謝中的六胺生物合成途徑(HBP)或穀氨醯胺代謝,就可以促進免疫反應並使腫瘤獲得對免疫檢查點封閉的敏感性。 隨後的體內研究表明,與暴露於環境O2張力(20%)的小鼠相比,暴露於低於大氣O2張力(8%)的小鼠中CD4 +和CD8 +脾T細胞的活化更弱。其他研究表明,體外低氧暴露會導致代謝物(S)-2-羥基戊二酸(S-2-HG)在細胞內積聚,從而深刻改變CD8 + T細胞的活化和分化,抑制細胞因子的分泌和溶細胞能力。但有趣的是,在小鼠模型體內轉移後增強增殖,長期生存和抗腫瘤反應。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2.2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腫瘤內的巨噬細胞被稱為TAMs,而這些細胞是腫瘤微環境中研究最廣泛的免疫細胞,是免疫浸潤的主要細胞,與不良預後相關。在小鼠模型中,TAMs已被證明通過支持血管生成和細胞外基質重塑來促進腫瘤進展,這增強了腫瘤細胞的運動型和侵襲性。
  • 福建物構所遠程選擇性碳氫鍵活化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調控配體的配位模式,獲得金屬催化劑在碳氫鍵活化中新的催化活性的策略,是金屬有機催化領域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當前,碳氫鍵活化反應的研究是一個前沿研究領域,被認為是有機化學研究的一個聖杯。然而,由於有機化合物中活性類似的碳氫鍵的普遍存在,選擇性活化其中的一個碳氫鍵是一大難點,尤其是離配位原子遠程的碳氫鍵的位點選擇性活化控制更加困難。
  • 高山/高福團隊發現,PD-1、PD-L1普遍在腫瘤細胞同時表達
    這種臨床反應被稱為假進展(pseudoprogressive disease,PPD)有些患者即在使用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腫瘤反而生長加快,病情惡化,這就是超進展(hyperprogressive disease,HPD)。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首先,它的一個關鍵功能是通過增加抗氧化劑穀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來控制氧化應激。第二,PERK–eIF2α軸減弱整體轉錄並增強自噬作用,以促進MYC驅動的淋巴瘤中的細胞保護性UPR功能。第三,PERK和GCN2都被MYC激活以磷酸化eIF2α並誘導ATF4。
  • 消化道腫瘤、乳腺癌最全精華研究搶先看!
    前 言 今天凌晨5點(北京時間),2020ASCO年會公布了會議摘要,除了LBA外,大部分研究的摘要都已經出爐。今年大會將於2020年5月29號至6月2號正式召開在線虛擬會議。大會上報導的研究琳琅滿目,新方案屢見不鮮,許多我們期待的研究都公布了具體數據。
  • 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快來了解下腫瘤領域的「借毒殺癌」理念
    神奇的是,四個月之後,PET/CT複查發現他體內的腫瘤大部分都消失了(見上圖右邊的圖像,黑色區域消失),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究竟是何原因?目前研究人員對這種現象並沒有明確的結論,比較主流的猜想是,新冠病毒感染意外激活了患者體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不僅幹掉了病毒,還順便消滅了癌細胞。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化學療法有許多缺點,如藥物不良反應、治療指數低、藥物耐受性和靶向性差等原因,使其在應用上受到許多限制。近年提出了新的藥物遞送方法,例如納米技術,它可以通過被動和主動靶向途徑實現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選擇性積累,但它具有爆發釋放,生物粘附性差和不可逆轉形變的缺點,因此不適合長期給藥。
  • 漢鼎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預測治療反應...
    強有力的研究結果表明,Multi-omics生物模擬是胰腺癌患者治療反應的更好預測指標,它有望通過在治療前驗證治療決策,來提高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體生存期(OS)。  該研究主要負責人、全球知名癌症中心——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腫瘤專家Eileen O』Reilly博士表示:「目前,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亟需新的治療選擇。
  • 藥聞速遞 | 山西與中國生物共建疫苗聯合研究開發中心
    1、 山西與中國生物共建疫苗聯合研究開發中心 28日晚,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生物」)籤署框架協議,共建疫苗聯合研究開發中心和疫苗臨床研究基地。山西省副省長吳偉表示,近5年來,山西與中國生物合作開展了10餘項疫苗Ⅲ/Ⅳ期臨床試驗。
  • 快看,華南理工發生了哪些大事?
    根據國內專業智庫——裡瑟琦智庫發布的「2018年全球大學四大排行榜綜合榜」,華南理工大學位居內地高校第17位,綜合排名世界第356位,較2017年提升40位,進步明顯。此外,根據11月15日的ESI最新數據,華南理工「社會科學總論」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這是學校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發展取得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