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官員:助力非洲實現經濟轉型是非中合作挑戰

2021-01-07 網易財經

路易·保羅·莫塔澤1959年出生於喀麥隆南部地區,畢業於雅溫得大學國家行政學院,隨後赴法國學習,於1985年獲得國際運輸碩士學位。莫塔澤於2015年擔任喀麥隆政府經濟部長,在他的職業履歷上是第二次擔任此職,2007年到2011他曾擔任此職,2011年到2015擔任喀麥隆總理辦公廳秘書長。在喀麥隆,他被視為政治家。

喀麥隆經濟計劃及領土整治部是喀麥隆政府最重要的職能部門,相當於中國的發展改革委員會,但職能更加寬泛,在制定國家長期投資規劃、協調國家各領域發展戰略、協調並統一領導國家各項經濟規劃的調研任務之外,還包括籌備中期財政支出規劃和公共投資預算,與財政部共同管理公共投資預算,以及與財政部共同領導國有企業、研究並協調國家及地區層次上的領土整治問題,與中國政府機構設置與職能相比,實際上該部門還擔負了相當於財政、國資委與國土資源部的部分職能。

莫塔澤部長非常忙,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喀麥隆採訪期間他在國外訪問,為此他委託經濟部對外合作總司長代他接受採訪。他在2016年10月15日回國,在記者離開喀麥隆的前一天晚上8:00,他在家中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

「喀麥隆要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

《21世紀》:經濟計劃及領土整治部是喀麥隆最重要的部委,負責國家規劃的制定與國家各項工程的實施。你有沒有與中國的國家發改委官員進行過交流?

路易·保羅·莫塔澤:是的,我們現在有不少在建的項目,因為喀麥隆目前最關心的是經濟增長。在喀麥隆人口構成中,年輕人的比例是較高的,為這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只有在經濟增長較快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滿足就業的需求。所以,喀麥隆政府希望憑藉《2035年遠景規劃》戰略,在2010-2020年間實現年均5.5%的經濟增長率;到2020年,將失業率從75.8%降低到50%,而且每年創造數千個正式就業崗位;將貧困率從2007年的39%降低到2020年的28.7%。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大力建設基礎設施,發展農業和工業生產。

之前當我還在總理辦公室工作的時候,喀中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鐵礦石開採項目,那時我們和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們見過面,因為我知道發改委是中國負責審批重要項目的機構。有時候在會議上我會遇到中國商務部的官員,2016年7月我到北京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我和中國商務部時任部長高虎城見了面,我們還一起籤署了幾個合作協議文件。

《21世紀》:2009年,喀麥隆政府公布了《2035年遠景規劃》,重點是發展農業,擴大能源生產,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努力改善依賴原材料出口型經濟結構,爭取到2035年使喀麥隆成為經濟名列非洲前茅的新興工業化國家。這個規劃已經過去了7年,你如何評價朝著實現目標的進展?

路易·保羅·莫塔澤:喀麥隆政府和公民社會、私人部門以及開發夥伴一起,制定了未來25年的長期發展規劃。這一規劃的實施工作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增長和就業戰略規劃》(Growth and Employment Strategy Paper )明確。這份文件為各項政策和政府行動,以及與技術和財政發展夥伴合作提供參考。

在基礎設施方面,尤其是發電方面,目前正在建設的各個大壩(尤其是Lom Pangar大壩、Mekin大壩以及Memve'ele大壩)。我們預計到2018年將使喀麥隆全國總裝機發電量達到1685MW,確保滿足各個行業的用電需求。港口和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大力發展中,尤其是克裡比深水港、Wouri第二大橋、杜阿拉東西入口、與剛果相連的Sangmelima- Djoum- Mintom公路以及Kumba Mamfe公路。

在農業方面,喀麥隆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棉花價格風險管控機制、可可與咖啡重振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將可可產量提高到60萬噸。喀麥隆目前還在建設一條拖拉機生產線,並致力於提高種子質量,最終提高產量,發展第二代農業。

《21世紀》:貴國總統保羅·比亞在2016年新年致辭中提到:「2016年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創造條件。」此次我在非洲調研的七個國家中,喀麥隆是在世界工業競爭力排名最高的,名列世界排名第100位,高於剛果(布)和肯亞(這兩個國家世界排名分別為102和105)。經濟學家錢納裡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劃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工業發展階段,2015年喀麥隆人均收入3100美元,應該屬於成熟的工業化時期;如果按照工業化水平劃分工業經濟體,目前非洲還沒有已經完成工業化經濟體。而喀麥隆屬於正在進行工業化的經濟體,已經跨越了不發達經濟體。我的問題是:喀麥隆目前的工業發展階段屬於什麼狀態?總統先生所說的「真正意義的工業化」目標,所指的是新興工業經濟體,還是工業化經濟體?

路易·保羅·莫塔澤:要想成為新興國家,喀麥隆必須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工業化指導計劃旨在擴大工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度,目前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預計到2035年製造業佔GDP的比重要達到23%-24%,工業製成品佔出口的比例要超過原材料佔出口的比例。喀麥隆的工業化戰略就是要大力發展可以在本地製成的產品,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同時提高對原材料的加工能力,改善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因此,喀麥隆不僅是要增加工業原材料的產量,還要通過設備的更新換代來提高工業產能。除了要保障日常的電力供應,喀麥隆還在發展工業園區,提升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同時,喀麥隆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本國製造的工業品在本地和國際市場上流通。

為推動工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21世紀》:每年的11月20日是聯合國非洲工業化主題日,這個重要的日子從1994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了22年,而非洲國家除南非之外還沒有一個國家成為工業化國家。是什麼原因造成非洲工業發展的滯後?你們都進行過哪些嘗試和努力?都遇到過哪些障礙?

路易·保羅·莫塔澤:雖然喀麥隆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來推動工業化發展,但仍然面臨下列障礙:首先是原材料供應不足,主要受制於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加工處理能力、儲存能力較低;其次是電力能源的不足,儘管我們正在修建隆潘卡爾水電站(Lom Pangar)、曼維萊(Memve l )和莫肯(Mekin)的水電站,還有克裡比和Log-Baba的天然氣廠,這些項目將使喀麥隆的發電裝機容量從2010年的974MW增加到2018年的1685MW,但是我們目前還是面臨交通能源不足的問題。此外,我們自2009年起開始實施《喀麥隆標準與質量法規》,但是在法律法規方面還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當然也缺少現代技術的運用。

《21世紀》:從喀麥隆主要製造業產值佔製造業增加值(MVA)的比重看,主要是食品和飲料、焦炭、精鍊石油產品、核燃料以及化學品及化學產品。你認為喀麥隆渴望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工業化國家?另外,請介紹一下喀麥隆目前正在編制的工業化指導計劃(PDI)進展、優先發展產業和實現的目標。

路易·保羅·莫塔澤:鑑於喀麥隆的農牧業發展潛力巨大,比如氣候、生態環境等條件較好,農業加工將是喀麥隆工業化的一個主要部分,包括提高可可豆的本地加工率,以及咖啡、茶葉、蔗糖等產品的本地加工能力。此外,為了優化喀麥隆出口結構,其他工業原材料的加工能力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木材、紡織、合金(鋁合金等)、建築材料(水泥、鋅),以及燃料、瀝青、化肥等產品的加工能力。在工業化規劃中,服務業尤其是維修保養以及電子行業是第三大重點發展領域,為其它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工業化指導計劃正在最後的編制工作階段,由相關部委負責。剛才我提到的這些重點工作也將寫入這份計劃,更好地指導我們開展相關工作。

非中合作挑戰經濟轉型

《21世紀》: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提出未來三年與非洲國家的「十大合作計劃」。這十大合作計劃中哪些能夠對接或者契合喀麥隆的發展戰略或者國家發展計劃?哪些領域是喀麥隆最優先與中國進行合作的選項?

路易·保羅·莫塔澤:在十大合作規劃中,與喀麥隆重點項目相關的包括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設備現代化、公共衛生、商貿往來以及投資和金融領域的合作。

《21世紀》: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完成了工業現代化的過程,你認為中國的哪些成功經驗是可以借鑑的?你對喀中深化合作,特別是工業化合作還有什麼希望與建議?

路易·保羅·莫塔澤:在過去四十年裡,中國企業在喀麥隆承建了多個項目,包括大壩、醫院、公路、健身設施以及光纜等等。這些項目都受到了喀麥隆人的熱烈歡迎。目前,喀麥隆正在致力於將兩國合作進一步多元化,推動在生產能力、技術轉移等方面的合作,並提高本地勞動力和本地原材料、產品在這些項目中的使用。喀中兩國在進一步深化合作時,需要考慮上述方面,並與中國一道就政策進行協調。

《21世紀》:約翰尼斯堡峰會上除了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之外,中國政府還提出未來三年(2016-2018年),中國將向非洲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在這一輪合作之中,喀中雙方目前是否已經達成合作項目或者籤署了哪些協議?這些協議的籤署是否在喀麥隆發展規劃之中?

路易·保羅·莫塔澤:2016年7月28-31日在北京召開的約翰尼斯堡峰會後續成果落實會議上,喀麥隆和中國已經籤署了價值2800億中非法郎的融資協議。其中2170億中非法郎將提供給阿達馬瓦省(Adamaoua)的比尼瓦拉克(Bini Warak)大壩發電項目建設。這一水力發電設施發電量為75MW,將很快由中水電集團承建。喀麥隆與中國達成的其他協議還包括為克裡比深水港二期工程建設提供的融資900億中非法郎,以及新的國家組裝生產線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資金支持900億中非法郎。這些融資項目都已經寫入喀麥隆發展規劃中。

《21世紀》:喀中合作已超過40年時間,你如何評價中國與喀麥隆的合作?喀麥隆需要中國給予哪方面的幫助?

路易·保羅·莫塔澤: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合作為本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如今,隨著非洲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提高,中國在該領域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技術,非中基礎設施合作進一步深化。在不少項目招投標中,中國企業提供的標書從性價比來說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受到非洲國家好評。目前,非中合作的主要挑戰在於如何使非洲經濟真正實現轉型。當前,非洲企業還處在全球產業鏈的底部,主要還是依靠原材料出口,而非工業製成品。如果全球經濟要實現共贏,非洲經濟就必須進一步發展升級。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趙憶寧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非洲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中非合作潛力巨大
    在不久前召開的非洲環境問題部長級會議第八屆特別會議上,54個非洲國家一致同意實施綠色復甦計劃,致力於推動更低碳、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經濟發展。南非環境、森林及漁業部長芭芭拉·克裡西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非洲國家更加堅定走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綠色轉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非洲國家需要在更大範圍內實施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計劃,努力推動各國實現綠色復甦。
  • 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中非綠色產業合作潛力巨大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擴大清潔能源投資 持續開展國際合作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視點)本報駐南非記者 萬 宇核心閱讀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 —在喀麥隆國民議會的演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勤勞、智慧、熱情的喀麥隆人民。多年來,在比亞總統領導下,喀麥隆人民致力於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保持了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貴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不斷擴大,成為非洲大陸和平與發展的榜樣。貴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比亞總統提出「健康的靈魂離不開健全的體魄」,喀麥隆足球就是這種理念的最好代表。
  • 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擴大清潔能源投資 持續開展國際合作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 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在不久前召開的非洲環境問題部長級會議第八屆特別會議上,54個非洲國家一致同意實施綠色復甦計劃,致力於推動更低碳、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經濟發展。
  • 非洲自貿區一周年挑戰中起步
    非洲自貿區作為非盟《2063年議程》中最具雄心壯志的項目之一,體現了非洲各國構建統一市場、堅持多邊合作的意願。根據協議,各締約國將在5至10年內逐步停止對90%的商品互徵關稅,並消除非關稅壁壘,最終實現商品、資金、人員在非洲大陸的自由流動。非洲工業產量或在10年內翻一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非洲也不能倖免。
  • 非洲大陸自貿區大步走來
    「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需要非盟成員國的參與和貢獻,也離不開中國在各方面的對接與合作。」喀麥隆駐中國大使、非洲駐華使團團長馬丁·姆帕納表示,中非需要攜手探索,在現有的如中非合作論壇和金磚國家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等合作框架下,實現更進一步的合作,形成發展合力,實現共贏。
  • 喀麥隆的非洲縮影:中國工程、中國標準、中國運營三領域全面出擊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記 者丨趙憶寧 雅溫得報導非洲是世界上使用法語最多的大洲,有24個國家確立法語為官方語言,約有1.15億非洲人講法語,喀麥隆是其中之一,雖然國家法定法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是南部法語區佔將近80%的人口。所以在喀麥隆的國歌中說到:「但願你的兒女聽令整裝,不分東西把熱心奉上,效忠祖國就是唯一的願望。」
  • 非洲自貿區正式啟動 有望增強非洲發展韌性
    分析人士認為,非洲自貿區建設雖面臨諸多挑戰,但它凸顯了非洲國家推動經濟轉型的決心,有望增強非洲發展韌性。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當天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說,非洲自貿區為非洲重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創造了契機。按相關協議安排,從2021年1月1日開始,非洲自貿區成員將依照產品類別和各自情況逐步取消例外產品之外的貨物關稅。
  • 非洲輿論積極評價中國推進抗疫合作:中非團結抗疫展現兄弟情誼
    近日,非洲多國主流媒體持續大篇幅報導中國推進援非抗疫舉措,並發表社評或刊發學者評論文章。非洲輿論普遍認為,中非團結抗疫展現了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必將為非洲各國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奈及利亞國際問題評論家薩勒在尼《領導者報》刊文,認為非中在疫情面前相互聲援,並肩戰鬥,將非中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基礎上的傳統友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賴比瑞亞大學教授努塔在《非中觀察》網站刊文強調,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堅持」和一系列援非慷慨承諾,進一步指明了中非合作未來發展方向,擘畫了中非共同打造衛生健康共同體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
  • 喀麥隆國家概況
    2017年主要經濟指標估算如下:國內生產總值:36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06美元經濟增長率:3.7%貨幣名稱: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簡稱非洲法郎)匯率:1美元約合582非洲法郎通貨膨脹率:0.6%(資料來源:2018年第2季度《倫敦經濟季評》)【資 源】 礦產資源較豐富。
  • 助推經濟復甦 增強發展韌性 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啟動(國際視點)
    截至目前,非洲聯盟55個成員中,54個成員已籤署非洲大陸自貿協定,34個成員已完成本國相關法律程序,成為自貿區正式成員。非洲國家努力克服疫情等挑戰,積極推動自貿區建設。梅內指出,非洲對外貿易過度依賴初級商品出口,非洲必須積極推進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努力實現非洲經濟結構轉型,同時提高經濟發展的韌性。非洲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海普裡特日前撰文稱,自貿區將加強非洲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議價能力,促進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更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
  • 非洲大陸自貿區1月1日正式啟動 有望涵蓋39個非洲國家
    期待AfCFTA與「一帶一路」形成合力 奧斯曼指出,非盟採取的相應行動需要世界各國的參與。中國在各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也必將會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至全球的經濟和社會格局都產生重大的影響。他表示,隨著自貿區的啟動,中國也將從非洲內部更加緊密的聯繫以及更加完善的營商環境中受益。
  • 中非合作論壇第十四屆高官會在北京舉行
    會議由論壇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秘書長、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駐華大使恩迪亞耶以及非洲駐華使團長、喀麥隆駐華大使姆帕納共同主持。論壇54個非洲成員方的駐華使節、論壇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36個成員單位的主管部門負責人近200人出席會議。
  • 喀麥隆經濟形勢總體依然良好
    據《喀麥隆論壇報》8月27日報導,喀麥隆國家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委員會於7月18日舉行了會議,由喀財政部長Alamine Ousmane Mey主持,中部非洲國家銀行(BEAC)行長Lucas Abaga Nchama和國別經理Jean Marie Benoit Mani也出席了會議。
  • 又一個山西醫生和非洲的故事……這次是在喀麥隆
    昨天山西醫療隊再啟程……國雖有界,醫者無疆援非醫生用行動詮釋了醫者對職業和人類生命的神聖承諾更用愛澆鑄起友誼的橋梁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我們「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今天他們的故事又來了主角是誰請往下看當《大中國》的東方經典旋律
  • 全方位綻放「交流合作之花」 深圳和非洲共敘友誼促發展
    活動不僅是深圳對非洲國家的一次集中防疫物資捐贈,還現場介紹了非洲的防疫情況以及深圳向非洲國家提供的支持,幫助非洲國家戰勝疫情。捐贈儀式的背後,是深圳在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穩步推進企業安全復工復產同時,一直積極關注非洲疫情動態發展、及時共享一線防控經驗;在穩妥有序推進對非捐贈工作的同時,發揮深圳企業優勢,以科技助力非洲抗疫工作。
  • 環球論壇|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的多重效應
    作為AfCFTA支持提升婦女參與經濟活動的一部分,非洲將建立《2021年非洲女性企業家名錄》。名錄將所有非洲女性企業家的個人信息等集中在同一平臺上,為各國政府、跨國公司、駐非使館等與非洲女性企業家合作提供便利。AfCFTA成立將提升非洲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非盟多次強調各成員國要用「一個聲音說話」,以便可以被國際社會聽到。
  • 喀麥隆國家金融與貨幣委員會發布近期經濟發展形勢公報
    據《喀麥隆論壇報》8月27日報導,喀麥隆國家金融與貨幣委員會會議7月18日在雅溫得召開,會議由喀財政部長阿拉明·烏斯曼·梅主持,中部非洲國家銀行(BEAC)行長盧卡斯·阿巴加·恩查瑪等應邀出席會議。會議批准通過了今年3月4日的會議紀要,並主要就當前國際、地區及喀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等進行了探討。
  • ...創新創業論壇、第六屆省國際「網際網路+」大賽非洲專場在浙師大...
    論壇以「共享創新知識•共育創業人才•共建合作平臺•共擔交流使命」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召開,來自中國以及南非、索馬利亞、喀麥隆、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埃及、奈及利亞、剛果(金)、安哥拉、加納、布吉納法索等11個非洲國家的140餘位中非雙方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學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