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依古道,講究射箭的儀容、射藝的禮節,尤其要「上達」於道

2020-12-16 禪淨密實修

古代家中生男孩,必在大門左邊設「桑弧蓬矢」,以桑木製弓,用蓬草作箭矢。三天後,命人背著孩子出門,用此弓箭射向天地四方,表示:這個男兒長成後,如蓬矢般雄飛四方。男孩年長後,如何進入政府任職?當各國諸侯王祭祀前,有「擇士助祭」的典禮,選拔優秀的士子協助祭禮,這時諸侯王會「試射於宮」,士子就可參加試射,合乎射禮者即有入仕的機會。

射時,要「形容合禮」,進退周旋有禮,節奏合樂。內在心志中正,外在體態正直,如此可以「觀德行」。然後精審穩固的把持弓矢,多能射中正鵠。一次兩個人比射,「揖讓而上,揖讓而下,而飲」,射中多者「辭爵」:請射不中者飲酒。具備射藝的德行,又能箭箭射中正鵠,如此德才兼備者就有資格「預祭」,參與祭祀,進入仕途。

射藝即是進入仕途的管道,又是男子志在四方的象徵,故孔子學射。在《論語子罕篇》,有一位達巷黨人,讚嘆說:「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孔子得聞後,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我以那個專長成名,是射箭?還是駕馭?我在駕馭上算專長。可見孔子的射藝也是出了名的。

射箭原是一樁謀生的才藝,但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習射學到何等境界,端看學者的存心。小氣量的人學射,只會搶功爭輸贏而已,如孔門弟子南宮括問:「羿善射……不得其死然」,夏朝時的后羿,憑著高超的箭術,逐走夏朝天子,自立為王,最後也「不得善終」。所以孔子教人射箭,特別提醒:「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八佾篇》)射箭貴在揖讓謙虛,合禮合樂,因古人的射藝「尚德不尚力」,不是著眼於誰有蠻力可射穿鵠皮,因每個人的力量有差異,不可一概而論。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射者不再注重威儀,「唯競取主皮之中」(見皇侃疏),故孔子教射是遵循古道,以射觀德。

孔子令及門弟子遊於藝,射藝不可不學。孔子依古道教射,講究射箭的儀容、射藝的禮節,尤其要「上達」於道。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在〈中庸〉就明白地說:「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箭矢射出去,如果沒射中鵠皮,君子不會責怪──場地、風向、弓箭或他人幹擾等因素,而是自我檢點,志是否正,身是否直,手持弓矢是否審固等個人問題。

君子由射藝的自我要求,反映在日用生活裡,凡事遵循大道而行時,但總會遇到行有不得的時候;這時君子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一味責求自己,「愛人不親則反其仁,治人不治則反其智,禮人不答則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孟子受教於子思,他依《禮記射儀》更深入探討射藝的哲理,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篇》)一位「能近取譬」的仁者,如參加射箭比賽,必先端正個人的身心,然後射發每一支箭。如射不中鵠皮,他不會埋怨其他贏家,平心靜氣的自我反省,身心未調理恰當,故射不中?當我們以親厚的仁心對待他人,如盡孝、盡忠、盡義、盡信……,卻不能讓人歡喜受益,「當反責己之仁恩,有所未至也」(見趙岐注),當反省自己施出去的仁心,或許不夠真誠故未能感人。為此,更要反躬自省,在「誠」字上惕勵用功。

君子躬自厚:孔門透過這一門上達於道的射藝,經過深入沉潛的鍛鍊後,養就一個事事反求諸己的君子。與人相處,「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對人少了許多不滿與怨恨。施政時,如孔子所言:「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何人?」(《論語子路篇》)自己若事事端正不苟,下屬自然「不令而行」。

這責己的功夫行到極處,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有人對周文王有怨言,他得知後,不會忿而亂罰亂殺,反而「皇自敬德」,大大反省自己的德行,並且增修善政,所以周文王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中庸〉,子思就引《詩經》讚嘆說:「『丕顯惟德,百闢其刑之』,君子篤恭而天下平。」周文王「丕顯惟德,百闢其刑之」,周文王德行大顯,諸侯見了紛紛效法,作為典型。君子只要恭恭敬敬地端正自己,稱職作好自己的職位,即可「無為而治」天下太平。文王如此,更早的舜王亦復如是。射藝一端,善學者上達於道,在心地不斷的磨礪改過,將射藝發揮到極致,所以孟子讚嘆:「仁者如射」。

相關焦點

  • 拙讀《論語》第五十六篇:原來射箭還能扯出那麼多東西來
    主流譯文:孔子說:「射禮比賽時射箭主要不是在於射穿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拙的譯文:孔子說:「射箭比賽主要不是比靶子上的皮是否射穿,因為射箭的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古時候的規定。」
  • 安徽省射箭(射藝)聯賽冠軍賽淮北站完美收官
    12月20日下午,為期兩天的安徽省射箭(射藝)聯賽冠軍賽淮北站在淮北師範大學相山校區第二田徑場圓滿落幕。為進一步推動射箭運動更深入開展,增進我省各市射箭運動員的交流與友誼, 此次走進我市的射箭(射藝)聯賽冠軍賽由安徽射箭(射藝)聯盟和濉溪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共吸引了來自淮北師範大學射藝隊、阿利弓箭隊、亳州傳統射箭隊、淮南市射箭運動協會隊等17支隊伍的65名運動員參賽。
  • 唐瑜凌老師陪你讀《論語講要》 57.比力量更重要的事
    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本集課程重點包括:一、運動除了技能,更要講究精神      今日有許多的運動項目,都專注於技能,但是運動家的風度,更要好好去發掘,這才是運動的重點所在。古代的大射、鄉射、賓射、燕射等射禮,除了比技能也要看風度、看禮節,從射箭中觀人之德,才能藉此找到人才,或作為國家祭祀的助祭者,或提拔為公務員服務人民,可見射禮並不簡單。二、射箭不主張貫穿獸皮做的靶      射可以分軍人的武射,以及軍人以外的文射。
  • 彎弓搭箭百步穿楊 108名箭手齊聚德州賽射藝
    108名箭手齊聚德州賽射藝賽場上的女選手格外引人注意  3月5日,山東省首屆射箭聯賽在德州市九龍灣生態園舉行,來自省內外108名業餘箭手齊聚生態園賽射藝。  彎弓搭箭,百步穿楊,這樣的場景在古裝影視劇裡經常見到。
  • 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思想,對我們有何意義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後人稱為教育的鼻祖。「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是孔子在其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具體為學要求,這句話具有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我們今天的企業行為中,亦有非常積極的指導意義。
  • 仗「箭」天涯,到康莊景區射箭場來一發,足以稱霸朋友圈
    射箭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禮儀。關於射箭禮儀,你是否有許多問號?在古代射箭是「君子六藝」之一射箭關乎品德修養關乎志向樹立那時候的帥哥型男要是不會射箭都會羞愧得不敢出門在周代,射箭是一種禮儀,射箭活動要喝酒,還要奏樂,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射箭活動了。當時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楚人善射,射技水平高超。
  • 射藝—中國人德行教化絕佳法門
    與德國的體操、瑞典的滑冰、法國的擊劍相對應,有一項傳統運動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纖縷相合,那就是射箭。射箭起源於遠古時代的狩獵,發展至周代,成為教育系統中士人必修的科目「六藝」之一,貫穿學子求學過程的始終。在學成之後,射箭又將行用於貴族生活的各種場合,而且國家也將通過比試射藝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儒家經典《禮記》中有所謂「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的話。
  •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孔子的聖人之道你懂嗎?
    昨天我們講了《學而》中的三責,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學而》中的另外三則,一起感受一下孔子心中的聖人之道。子曰:「弟子,出則孝,入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 論語簡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7-06)
    現在我們都是這樣的人,因為無明、貪愛、各種習氣,已經離開道了,要回歸到道,就要有一個依靠,正直的心,就是我們回歸本性的「拐杖」。【依於仁】仁,《說文解字》裡解釋說,仁是親的意思,這個字的構造很簡單,從人從二,這二人一個是指自己,一個是別人,不管別人是什麼樣的對象,其實也並不完全只指人,也指與自己相對的一切人事物。我與自己以外的一切人事物合二為一,這就是仁。
  • 孔子也講德智體全面發展?儒家才是「內外雙修」的中華武藝真鼻祖
    而孔子就留下了親身施教的武藝活動的記載:《禮記·射藝》中記載孔子:「與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焉」。可見他的射術很強。《孟子·萬章》記載:「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這既表明孔子「入鄉隨俗」的態度,也反映出他愛好射箭打獵。弟子們都繼承了他善射的本領,《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講鄉飲大射於孔子冢」。司馬遷曾親臨考察,觀孔子鄉射遺風。
  • 割不正不食,世人認為孔子對食物太挑剔,太矯情了
    庖丁解牛孔子以世道仁心利益大眾,所以在飲食上也是謹守禮節,不會破壞自己的仁心的修學。是不是就沒有慈悲心呢,故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要論心來說。孔子也有釣而不網,弋不射宿。就是釣魚用一桿一勾,不用網繩多勾,弋射只射飛鳥,不射棲息的鳥,這都是孔子在少貧時為養,或者祭祀,不得以而為之。所以都在仁心上講究,都是在禮上節制。
  • 【聽羽談】36:當代傳統射箭文化現實圖景田野發現
    傳統射箭愛好者是當下推動傳統射箭復興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以傳統弓箭為符號形成了所謂的「傳統弓圈」,並以「弓友」相稱。弓友們對傳統射箭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追求,由此也導致了傳統射箭名稱的多樣化,如弓道、弓矢道、射藝、中華射藝、射禮、禮射、騎射、民族弓、民族射箭等等,不一而足。
  • 從孔子的《論語》中,讀懂中國人的國民氣質
    2、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簡單翻譯,父親在的時候,看其志向,父親不在的時候,看其行動,能夠三年不改父親治家之道,可以算得上是孝順。這裡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其中的道,應該理解為父親的優秀品行,治國治家之道。從孔子生活的時代來理解,就是繼承前輩的優秀傳統。孔子生活在一個諸侯紛爭、禮崩樂壞的時代,春秋戰火連連,滅國五十二,兄弟兇殘比比皆是。孔子正是看到了孝道是處理社會矛盾的一個立足點,才鼓勵以孝為家,以達到文化和禮儀的傳承。
  • 女孩紙不學做飯,學拉弓射箭後果會怎樣?
    陳耀輝國際傳統射藝冠軍 弓東弓道體系創始人劉苡辰雲館長古語有云: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身著傳統的弓道服飾,遵從每一步的禮儀。文射,便對華夏之美做出了它的註解。文射是帶有傳統禮儀文化的射箭技藝,是用於外修自身體魄、內修品格精神,練習射箭技藝的一種方式。射者在開弓射箭過程中,每個步驟張弛有度,禮儀嚴謹,行為規範。通過長期的練習,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初識文射的我,便發現禮儀在文射中的重要性。禮永遠在射之前,見面要與老師行禮,射箭前要對草靶行禮,射箭結束後要行持箭禮。
  • 射箭&大學,山西大學首開高校射箭教練員培訓,國家隊頂尖金牌教練員到場…
    本次培訓班是由山西省學生體育協會與山西省射箭協會共同主辦的針對國內高校射箭項目專業訓練與射藝課程推廣的學術活動,邀請到了國內頂尖的國家射箭隊金牌教練員以及國內較早開展射箭項目高校的優秀教師,從射箭技術訓練、賽前準備與調控、射藝課程建設、體能康復訓練以及大學生射箭錦標賽規則解讀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與實操講授。
  • 上海市射箭協會第八屆會員大會召開,凝心聚力打造全新現代化射箭協會
    上海市射箭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在郭蓓會長的帶領下,圍繞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心任務,進一步強化了協會的服務、管理、引導的工作方針。通過完善規劃布局、壯大射箭協會組織力量,注重製度建設、促進協會規範建設,強化功能定位、提升組織服務能級,服務精品賽事、提升射箭運動影響力,實施精英培養,夯實優秀人才儲備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探索上海市射箭協會發展之路。
  • 中國.天水秦州第五屆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錦標賽在秦州區隆重開幕
    中國甘肅在線天水訊(文|圖:趙小春)9月12日,第五屆「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錦標賽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開幕。大賽的主題是「發揚李廣精神、弘揚射藝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展示名城風採,推動天水發展」。來自中國、英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國家的79支代表隊、65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 歷史上真實的孔子:身高185,出身武士世家,給一群肌肉男上課
    但其實作為古代的「文聖」,孔子和我們心裡想像的人物形象並不一樣。真實的孔子身高有185釐米,這個身高別說在古代,在現代也是非常說得過去,並且他身體孔武有力,妥妥的肌肉男。而孔子崇尚「有教無類」,所以他的弟子裡面身份差別比較大,但是有將近一半都是遊俠兒。孔子是宋國的王室後裔,父親名叫叔梁紇,是有名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