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義明丨幹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現狀和未來

2020-12-22 騰訊網

糖尿病是一種擁有上億病人群體的疾病,近年來患病人數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增長。根據統計, 2017年全球患病人數約為4.25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6.29億。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功能障礙引起的代謝紊亂,伴隨嚴重的腎衰竭、失明、糖尿病足、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是導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我國幹細胞領域發展如火如荼,而糖尿病作為幹細胞重要的應用方向更是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截止2020年1月19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臨床試驗網站(clinicaltrials.gov)上登記的全球目前正在開展的糖尿病相關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共計208項,其中我國註冊項目42項,主要涉及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的治療。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策略

目前針對糖尿病的幹細胞應用主要有兩種策略。

一種是直接移植成體幹細胞

2016年,一篇Meta分析對各種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評估。該文章納入了22項幹細胞相關研究,通過分析發現相當一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經造血幹細胞治療後可停用胰島素,其中58%的患者停用可達16個月以上。

研究還發現,臍帶血幹細胞對於1型或2型糖尿病的治療均無效,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對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表現不一致,對於2型糖尿病部分有效。這說明幹細胞治療效果與幹細胞來源有一定關係。

一種是移植胰島素生成細胞

移植胰島素生成細胞。將多能幹細胞(包括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具有胰島素分泌功能的胰島素生成細胞,再採用免疫隔離裝置包裹,將其移植到糖尿病患者體內,重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

2006年,有學者建立了「模擬體內胰腺發育/誘導體外胰腺分化」的研究策略,首次通過定向誘導實現了胚胎幹細胞(ESC)向胰島素生成細胞的分化,並將人ESC來源的類胰島 β 細胞移植到糖尿病鼠腎包膜下,發現糖尿病鼠血糖顯著下降,併發症發生率明顯降低。研究證實,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獲得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數量級,以及糖刺激反應性,已基本達到正常人胰島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目前,已有研究者利用將ESC來源的胰島素生成細胞,以免疫隔離裝置包裹的形式,移植於糖尿病患者體內,針對血糖波動極大的脆性糖尿病患者開展相關臨床試驗。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療效分析

就我國目前已發表的一部分臨床研究而言,在移植細胞類型、入選標準等方面差異很大。包括但不限於:自體造血幹細胞(HSC)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臍帶間充質幹細胞(UC-MSCs)治療1型糖尿病、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等。

其中,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1 型糖尿病中,18 例患者中有12例術後停用胰島素,空腹 C 肽和餐後 2 小時 C 肽水平在術後明顯上升,且可維持1年,其餘患者胰島素使用均不同程度減量。

UC-MSCs 在2型糖尿病中也表現良好。經UC-MSCs 輸注後,患者空腹及餐後血糖明顯降低,胰島素抵抗顯著改善。

在行血管形成術後,給予糖尿病足患者進行UC-MSCs 輸注,3個月後可觀察到治療組皮膚溫度升高,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跛行距離等評價指標明顯改善,新生血管明顯增加,潰瘍全部或部分癒合。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機制探討

成體幹細胞移植更多的機制是,通過其強大的旁分泌效應,實現對胰島素抵抗和受損β細胞功能的改善。

2012年,筆者團隊發表在Diabetes上的文章中首次提出,MSCs治療糖尿病的機制,不僅涉及幹細胞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改善。

研究觀察到,MSCs輸注治療對早期糖尿病模型胰島β細胞的保護效應明顯強於晚期糖尿病,但促進β細胞再生的作用有限。研究還發現,MSCs輸注可增加葡萄糖輸注率,降低肝臟葡萄糖釋放,顯著改善糖尿病動物胰島素敏感性。

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MSCs可通過分泌效應作用於包括細胞自噬、巨噬細胞極化等多個環節。

體外研究顯示,MSCs可顯著提高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胰島β細胞自噬水平,增強長期高糖環境下的胰島細胞活性。肝臟細胞的自噬也得到顯著改善,肝臟攝糖能力明顯提高,合成糖原能力增強。

MSCs輸注後,糖尿病動物模型胰島、脂肪等組織中巨噬細胞極化方向發生明顯變化,抗炎、促修復的M2型巨噬細胞明顯增多,促炎型M1型巨噬細胞比例下降,且該效應可能涉及MC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和IL-6(白介素-6)的調節作用。

進一步研究發現,與HepG2細胞共培養的ADSC(脂肪來源MSCs)可作用於葡萄糖代謝酶及胰島素信號轉導相關蛋白,提高HepG2細胞的胰島素敏感性。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

在糖尿病併發症方面,幹細胞治療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心肌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見且最嚴重的併發症。

研究證實,在糖尿病心肌病動物模型中,靜脈輸注BMSCs(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可改善實驗動物心臟功能。MSCs可通過釋放包括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AM(腎上腺髓質素)等細胞因子,促進心肌細胞增殖及血管生成,增加心肌小動脈密度,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減少心肌纖維化,抑制心臟重塑,改善心肌功能。

MSCs輸注後,糖尿病動物可出現伴或不伴有血糖水平改善的尿微量白蛋白減少,肌酐清除率升高,腎小球形態改善,繫膜增厚減輕,巨噬細胞浸潤減少。此外,動物實驗表明,MSCs在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多發神經病變、糖尿病創面癒合方面均有顯著療效。

幹細胞的總結和展望

目前幹細胞領域飛速發展,各項技術正處在突破性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幹細胞來源廣泛,但細胞製備標準和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統一。無論是幹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是治療時機、長期療效、適應人群等方面問題,均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行業內監管機制尚不健全。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領域內專家學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攻堅克難,使幹細胞治療在糖尿病領域大有所為。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一代重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療法終結胰島素注射時代,讓糖尿病治癒成為可能!
    糖尿病還影響我們的眼睛,引起眼底出血,嚴重的會引起失明。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腎臟損害,表現為尿蛋白升高,嚴重的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糖尿病還有一種併發症叫糖尿病足,也就是我們俗語所說的爛腳。糖尿病足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會導致截肢,甚至影響我們的生命。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移植和組織工程學的飛速發展,也帶來糖尿病細胞幹預的飛速發展。
  • 糖尿病併發症研究案例!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機制最新進展!
    糖尿病腎病早期臨床表現、檢驗結果不明顯,當病情逐漸地發展以後,會出現大量蛋白尿和腎功能的異常,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最後可能導致尿毒症。在糖尿病腎病的病理機制中,慢性炎症起著關鍵作用,但目前的治療手段卻很少。幹細胞治療的基礎機制和臨床研究進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曙光。
  • 幾種容易被忽略的糖尿病症狀盤點!幹細胞技術對糖尿病又有新進展
    截止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對於糖尿病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近年來,在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方面也在快速更新。糖尿病的治療從傳統的降糖藥物與胰島素注射發展到了胰島移植或胰腺移植。近年來,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有望為糖尿病的治療開闢一條新的途徑!
  • 人類糖尿病治療發展新趨勢:「超級胰島」問世
    但稀缺的胰腺供體和長期的免疫排斥反應讓這種方法在實施起來困難重重,也限制了患者的臨床受益。 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成為新方向,許多科學家試圖利用幹細胞技術來解決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併發症的問題。美國《時代》周刊將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納入改變未來十年醫療的12大創新發明之中。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也釋放出積極的態度。
  • 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是否能夠治療男性功能障礙?
    導致ED的三大原因從 病因學分析, ED 可分為器質性、心理性和混合性。器質性ED可由多種代謝條件紊亂(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等)或物理打擊(如創傷、盆腔手術等)所引起。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鬱)可以通過精神性或藥物相關性途徑抑制勃起功能從而導致心理性ED。
  • 糖尿病併發症的剋星——幹細胞
    2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注射造血幹細胞後,視力出現了改善,治療12周後眼科指標有了改善。造血幹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不過旁分泌信號被認為是可能的機制。除了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內皮祖細胞和脂肪基質細胞均被應用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中。
  • 幹細胞治療有什麼副作用?國內幹細胞技術發展得怎麼樣了?
    幹細胞治療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或許你還在爭議幹細胞的利弊的時候,別人已經利用幹細胞成功迎來新的生活了,醫羽盤點了一些幹細胞治療順利逆襲的例子,我們一起看一下吧!01卵巢早衰34歲的楊女士準備生育二孩時,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早衰。2016年9月楊女士開始接受靜脈輸注幹細胞治療。
  • NBA球星接受幹細胞注射治療!幹細胞療法令無數運動員滿血復活!
    幹細胞療法—令無數運動員滿血復活的法寶!據《太陽報》報導,幹細胞療法被廣泛用於治療諸如肌腱發炎,肌肉勞損,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甚至骨折等損傷。據統計,接受幹細胞治療的運動員從治療中受益,結果表明恢復時間要快得多。
  • 幹細胞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北聯iPS腦神經修復療法
    那麼,幹細胞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好嗎?  為何會出現腦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如果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復期相比,恢復速度及程度較慢。  腦中風後遺症主要有偏癱(半身不遂)、半側肢體障礙、肢體麻木、偏盲、失語。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在「世界帕金森病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幫助大家更多地了解這種疾病的臨床治療現狀以及未來醫學趨勢。 帕金森小科普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
  • 神雁報導丨「柯克船長」——向公眾宣布他今天接受了幹細胞的治療
    這位功成名就的88歲演員會選擇使用幹細胞療法來抵禦衰老,其實早就有跡可循。2014年,威廉·夏納特曾以私人名義訪問過霍金。這位未來星際艦隊的艦長則在幹細胞的幫助下重新找回年輕。3補充新鮮細胞幹細胞治療老年衰弱綜合症就如泰戈爾所說,人到中老年,是生命向它的黃昏下落。
  • 又一個NBA球星接受幹細胞注射治療!幹細胞療法—令無數運動員滿血復活的法寶
    恢復慢的原因之一是,肌腱、韌帶和軟骨缺乏交錯的血管網,而其他器官能夠利用這樣的血管網快速將可分泌修復與生長因子的細胞運輸到位,這些因子可以促進細胞繁殖與分裂。有了這個背景,幹細胞療法的原理就一目了然了:讓損傷部位獲得大量有組織修復能力的細胞,這樣身體會以快得多的速度自行修復。
  • 糖尿病的自我療法 糖尿病竟可以這樣自己治療
    糖尿病是如今社會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也深受它的困擾。如果不及時治療或者調理不當的話,它會引發其他的疾病,對人體的健康生命造成危害。那麼,糖尿病的自我療法有哪些?糖尿病怎麼預防?一起來看看吧。糖尿病的自我療法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異常導致的人體血糖增多,從而引起代謝異常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調理。那麼,糖尿病該如何自我治療呢?1、糖尿病知識的學習知識的學習是糖尿病治療的一種基本的特殊形式,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
  • 匯總:幹細胞治療退行性疾病
    他們是機體的工兵細胞,當其他細胞和組織、器官發生受損、炎症或體內穩態發生變化時,幹細胞就可能成為血液、骨、皮膚、肌肉等的種子細胞,進一步分化成機體所需要的細胞。根據臨床前研究和部分臨床研究,幹細胞療法有望一些難治性/退行性疾病。未來,隨著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相關技術的突破,幹細胞將惠及更多的患者。
  • 又一位NBA球星注射幹細胞,為何著名運動員都選擇幹細胞療法?
    其實,沃克並不是第一位接受幹細胞治療的著名運動員。現在,細胞療法的療效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幹細胞療法正逐漸成為他們從傷病中復出的常規計劃。幹細胞的奧秘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
  • 一周一次降糖藥百達揚上市 開啟中國糖尿病的周治療時代
    這款長效周製劑通過微球技術持續提供穩態艾塞那肽血藥濃度,發揮長效強力的降糖作用,提高患者用藥的方便性和依從性,開啟一周一次治療糖尿病的新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 1.14 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 紀立農聯手母義明宣布:糖尿病周治療時代開啟
    以糖尿病為例,作為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終身服藥問題已經成為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達標率低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這一難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近日給出了答案:「一天打三四針,確實難以堅持,但這也是患者治療的關鍵」。如果從每天打一針變成每周打一針,患者一年可以少打了313針。
  • 泰森接受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讓無數運動員滿血復活
    隨著再生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和與生物技術領域不斷的交叉融合,我們有幸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案例,比如幹細胞修復器官等,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器官損傷提供可能的治療策略,不斷造福患者。.靜脈注射(靜脈滴注)對應疾病:肝病、糖尿病使用幹細胞的再生治療是通過直接注射到關節或皮膚中進行的。
  • Open Biol:幹細胞研究或有望助力未來再生醫學療法的開發進程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Open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來自葡萄牙古爾本涅西亞研究所(Instituto Gulbenkian de Ciencia ,IGC)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指出,幹細胞或能為未來再生醫學療法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
  • 又一NBA球星接受幹細胞療法
    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現實,幹細胞技術完美地彌補了現有療法的缺陷。在治療結束後,她還說:「對於我的膝蓋,全世界的方法我都試過了。幹細胞是當下我認為最有希望的辦法了。效果如何?我會持續分享。我真的很勇敢!」為能早日治康復,2017年,吳京選擇注射幹細胞來治療膝關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