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若被疾病綁住,如何才能擁有高質量的自由?
以糖尿病為例,作為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終身服藥問題已經成為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達標率低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這一難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近日給出了答案:「一天打三四針,確實難以堅持,但這也是患者治療的關鍵」。如果從每天打一針變成每周打一針,患者一年可以少打了313針。他算了一筆帳,這樣患者接受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低血糖風險少了,不吃飯也不會引起低血糖。
治療糖尿病的「新武器」來了
儘可能減少每日給藥次數、降低糖尿病患者用藥負擔,已成為全球臨床工作者關心的問題。
經過多年探索,2018年5月25日,中國生物製藥公司三生製藥(下稱三生製藥)(01530.HK)宣布,首個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周製劑百達揚®(通用名: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正式在中國上市。這款長效周製劑通過微球技術持續提供穩態艾塞那肽血藥濃度,發揮長效強力的降糖作用,提高患者用藥的方便性和依從性,開啟了糖尿病一周一次治療的新時代。
為了迎接這一時刻,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地區(IDF-WPR)主席、艾塞那肽微球亞洲III期臨床研究的首席研究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特意繫上了紅領帶,「因為百達揚®的上市,不只給了糖尿病患者治療新選擇,也給了醫生一件新武器。」
紀立農介紹,在研究中發現,採用百達揚®治療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皆有改善,並且在使用初期,一般藥物會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等,均會明顯減少。
從治療理念方面,母義明指出,對糖尿病的治療一般會有三個目標——不能增長體重、不能引起低血糖和不能導致心血管危害。「原來市場上的藥物,很多都能達到這三點」,可在考慮到療效和安全性後,患者依從性問題一直沒有好的解法,母義明認為,「一天打三四針,確實難以堅持」,但這也是患者治療的關鍵。「現在,百達揚®的到來,從每天打一針變成每周打一針,患者一年可以少打了313針。」母義明算了一筆帳,「這樣患者接受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低血糖風險少了,不吃飯也不會引起低血糖」。
母義明還重點提出,百達揚®在國內多省進入醫保,「這也為更多患者獲益成為可能」。對此,三生製藥營運長肖衛紅表示,三生製藥服務宗旨便是「產品優秀,適合中國,並且能造福患者。」
百達揚®與胰島素兩兄弟攜手制敵
「他們不是替換關係,是互補關係。」母義明反覆強調,並且用一個比喻解釋,「胰島素是『輸血』,百達揚®是『造血』。」百達揚®類藥物的作用原理是刺激機體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平穩,促進β細胞再生,也因此,對於沒有胰島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島功能不良的2型患者,便不再適用。
「不過,兄弟可以攜手制敵。」母義明舉例,如某些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常會出現增重現象,而胰島素的使用量也會隨之增多,這樣便會造成惡性循環。此時,如在使用胰島素的同時加入百達揚®,患者的體重便能得到良好控制。
紀立農介紹,從循證醫學角度,多項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在口服藥治療效果不良的情況下,加上百達揚®的療效要優於單純的胰島素治療。首先,血糖控制情況平穩;其次,患者體重未增反降;最後,患者的血壓、血脂的控制皆比單純使用胰島素治療效果好。「現在已有將兩種藥物合兩針為一針的嘗試。」紀立農說。
眾所周知,口服藥物更具便捷性,紀立農相信,將來有這一天,口服製劑生物利用度只有1%的缺點一定會被克服,到時醫生便能把更多的便捷帶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