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八成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降壓不達標 張宇清和紀立農等發表...

2020-12-16 健康界

近日,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等發表的全國性CCMR-3B研究顯示,我國八成以上合併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未達標,即血壓未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研究顯示,在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59.9%合併高血壓。 在合併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6.9%接受降壓藥物治療,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的應用率分別為39.3%、26.6%、14%、13.6%。 然而,僅17.5%合併高血壓的患者血壓達標。

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中,僅17.6%血壓達標。 

西南地區的患者血壓控制率最高,東北地區的血壓控制率最低。

 進一步分析發現,正常體重、居住在城鎮、經常鍛鍊身體、堅持用藥、合併心血管病、血糖和血脂控制滿意者最有可能血壓達標。 

相反,合併慢性腎臟病是血壓控制不滿意。

 另外,在心內科治療或居住在我國北方的患者血壓達標的可能性更高。高血壓病程不足1年的患者血壓也更易得到控制。 

CCMR-3B研究是一項觀察性、橫斷面、多中心、多學科研究,從全國各地區104家醫院納入25 454例診斷2型糖尿病6個月以上的患者。 所有患者的平均血壓為133/78.8 mmHg,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平均血壓為138.4/80.4 mmHg。 

來源:

Zhang YQ, Li Y, Dong YG, et al. A nationwide assessment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9 Oct 11. 

相關焦點

  •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選擇哪種降壓藥?這種降壓藥更適合你
    高血壓已經成為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疾病,目前我國約有高血壓患者3.3億,而糖尿病已經成為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年患者既有高血壓同時又患有糖尿病,像這類人群選擇哪種降壓藥更為合適呢?
  • 關注|實現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全面管理,全程保護
    《1990-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系統分析》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病率10.8%,即我國有1.3億多CKD患者。同時,CKD患者中60%以上伴發高血壓,腎臟是高血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也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疾病,影響約67%~92%的患者。CKD與高血壓有何內在聯繫?CKD合併高血壓患者具有怎樣的臨床特點?
  • 專家:高血壓患者去醫院應做哪些檢查?降壓藥如何選擇,值得收藏
    同時還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肝腎功能情況,為節約費用,大家可以不查全套,而選擇挑項檢查,比如肝功能查ALT、AST兩個轉氨酶,腎功能查Cr、BUN、eGFR這三個指標即可。為什麼要做這些化驗呢?因為有肝腎功能損害者選擇降壓藥的種類和劑量都要仔細斟酌。高血壓患者常合併血脂異常,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較高,因此應該常規篩查。
  • 從強化降壓更多獲益的新證據,探討更積極的高血壓全程管理|全程心...
    2014年美國JNC8更為寬鬆的血壓控制目標(≥60歲人群SBP<150/90mmHg,<60歲、合併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SBP<140/90mmHg)[6]一度引發廣泛爭論。其後,2015年SPRINT研究發布,為強化降壓理念增加了重磅砝碼。
  • 高血壓15種合併症,應首選和禁用什麼降壓藥?
    因此,老年患者降壓治療更應強調收縮壓達標。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首選CCB和噻嗪類利尿劑;單藥治療未達標的患者,可選用ARB+利尿劑、ARB+CCB、CCB+利尿劑,三藥聯合使用ARB+CCB+利尿劑。
  • 世界高血壓日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訂版
    高血壓患者,尤其合併糖尿病時,應定期檢查尿白蛋白排洩量,監測 24 小時尿白蛋白排洩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大血管: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IMT) 可預測心血管事件,粥樣斑塊的預測作用強於 IMT 。而大動脈僵硬度增加預測心血管風險的證據日益增多。眼底:視網膜動脈病變可反映小血管病變情況,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鏡檢查尤為重要。
  • 高血壓26年,血壓一直穩定達標,他說降壓方法有4個!醫生:很對
    高血壓以血壓異常升高為特徵,絕大多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若血壓長期不達標,患者可出現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終末期腎病等嚴重的併發症。周大爺患高血壓26年了,血壓一直平穩達標,他說自己降壓的方法有4個!
  • 5種常用降壓藥優缺點,哪種降壓藥才是最好的降壓藥?
    長效的地平,降壓力度比較強,降壓效果穩定,適合於各種常見的高血壓,尤其是血壓比較高,也適合於各個成年人年齡階段的高血壓。地平類降壓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下肢浮腫、顏面潮紅、心慌心悸、牙齦增生等等。2、普利類常用普利類降壓藥:常用普利降壓藥: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賴諾普利 、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 、培哚普利、咪噠普利等。長效普利類降壓藥,不但能平穩降壓,還能保護血管、保護腎臟、預防心臟擴大,適合冠心病、心肌梗死、腎病初期、糖尿病、心衰等等高血壓患者。
  • 2020年ISH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解析及其對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的啟示
    重視加重和誘發高血壓的因素識別和評價。新指南特別強調,幾種藥物和一些物質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或者在某些患者中可能會拮抗抗高血壓治療的降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物質對不同個體血壓的影響可能差別較大,尤其是老年人、基礎血壓較高、正在進行降壓治療以及合併腎臟疾病者血壓增加幅度更大。
  • 高血壓不宜快速降壓,長期緩慢降壓效果更好!
    我告訴他:要馬上把血壓降到正常,也有辦法,但我們不建議這麼快把血壓降下來,我們更看重以後長期的血壓能不能正常,能不能平穩。而不是現在馬上把血壓降到正常就完事了。大塊頭說;那大概得多久,血壓才能平穩?我說:每個人不一樣,首先我們得儘快降壓,但不一定馬上達標,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幾周,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真正的達標。大塊頭說:啊!這麼久?
  • 中國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治療的困境與出路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按該比例折合,我國中重度高血壓人群約有7800萬,這一數字異常龐大,不容小覷。圖1:目前中重度高血壓藥物治療現狀若長此以往,患者一直處於高血壓狀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壓,容易導致冠心病、腦梗死、腦出血的發生。因此普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提升群眾的認知和治療,遵循指南推廣初始聯合治療方案對提高中重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標和改善長期預後至關重要。
  • 肥胖是如何引起高血壓的?肥胖相關性高血壓,首選哪類降壓藥好呢
    肥胖相關性高血壓患者,常合併多重代謝紊亂,有較高的心血管風險,血壓控制達標十分重要,應將血壓控制在小於140/90以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放寬到小於150/90以下。治療應綜合飲食調整、加強運動,藥物治療等,目標體重為6個月內使體重下降達5%,體重指數下降至28以下。
  • 李玉明教授:高血壓患者切勿擅自停藥 關注高血壓 我們在行動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中國高血壓患者達2.45億,但≥18歲成人高血壓的知曉率和控制率分別為51.6%和16.8%,治療率和治療控制率卻只有45.8%和37.5%,高血壓防治形勢仍舊嚴峻,亟待關注與解決。
  • 高血壓目前沒有根治方法?降壓治療是關鍵!5類常用降壓藥的選擇
    噻嗪類使用最多,常用的有氫氯噻嗪,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鹽敏感性高血壓、合併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合併心力衰竭和老年人高血壓有較強降壓效應。痛風病人禁用。保鉀利尿劑會引起高血鉀,不宜與ACEI、ARB合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袢利尿劑主要用於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病人。
  • 關注夜間血壓管理,改善高血壓患者預後
    以往的降壓治療較為看重診室血壓,但是近年來研究表明夜間血壓較診室血壓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事件預後,成為高質量血壓管理新的靶點,而這對降壓藥物的長效和強效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加。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18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為27.9%。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異常,他汀治療如何優中選優?
    這是一例老年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80 mg治療後顯著降低血脂、促進LDL-C達標管理,又儘可能減少了對血糖的不良影響,在療效和安全性上達到了完美平衡,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 地平類降壓藥,常和這3類降壓藥合用,協同降壓增效,減少副作用
    血壓160/110,按照收縮壓分類屬於2級高血壓,按照舒張壓分類屬於3級高血壓,根據最新版《內科學》,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出現不同的分類級別時,以較高的級別作為標準。因此,血壓160/110屬於3級高血壓,即重度高血壓,這時候一種降壓藥肯定是不能達標的。
  • 【全國高血壓日】在線發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狀態階段,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同時,對於其他疾病主要關注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我國多個學術組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各種急性病救治指南與共識,為抗疫期間我國急性病救治提供了依據和指導,使廣大急性病患者能夠獲得相對及時的治療,但在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方面仍存在嚴重不足。
  • 這些運動也能降壓,高血壓患者不妨看看
    一.快步走快步走是最容易實現、最為經濟也最為有效的一種運動方式,可以直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症。這種運動方式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進行,安全性比較高,對身體的副作用也小。有醫學研究發現,慢跑時人體的供氧量要比靜止時多八倍左右,對心臟跟血管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達到減肥以及降低血脂的效果。對於高血壓患者也有很大幫助,可以降低血壓,緩解因為高血壓帶來的頭暈失眠問題。注意事項:慢跑也不是誰都可以進行,年齡較大還有心腦腎病的高血壓患者不適宜這項運動。
  • 「全國高血壓日」來臨,關於高血壓的20個深度拷問!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被稱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據統計,2019年我國患高血壓人群已有3.58億人,患病率還在逐年攀升,而我國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偏低,分別為51. 6% ,45. 8% 和 16. 8%。而且患者對高血壓的用藥常識存在很多盲點,甚至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