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屬於中風的一種, 是由於腦動脈硬化,導致的腦血管缺血、缺氧性壞死,
一旦出現腦梗,很大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偏癱的後遺症。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12秒就會新發一例腦梗,每21秒會有人因腦梗而喪失生命。這是一組非常令人恐怖的數據,如何做到有疾病早知道,患病後如何緩解病情,是我們要關注的。
張勇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每天工作勤勤懇懇,一年到頭也很少休息,工資還算可以,每個月還完房貸還能留下幾千塊錢。
還沒跑出租之前,張勇是菸酒不忌,為了不耽誤出車就把酒給戒了,但是菸癮卻大了很多,每次妻子說他,他都說跑車容易犯困,吸口煙就好了。
去年冬天,張勇正準備收車回家,誰知道頭暈的厲害,手腳也不聽使喚。同事發現後趕緊打120把他送到醫院。送醫後,檢查結果顯示輕度腦梗,且血脂明顯偏高。醫生反覆強調煙一定要戒,有時間就鍛鍊鍛鍊,別一坐就是一天。
最開始張勇還能忍住,但是沒過多久就又開始了,多的時候一天一包。
前幾天,還在吃晚飯的張勇,突然感覺舌頭不聽使喚,吃一頓飯咬了好幾次舌頭,最後喝水也被嗆到。等到送醫搶救時,檢查顯示腦血管已經出現大面積堵塞,經過3個小時的搶救,人還是走了。
醫生再三提醒:超過70%以上的腦梗患者會出現復發,通常在2-5年以內,若是患者不按醫囑用藥,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不及時摒棄,很容易增加復發的風險。
腦梗"催化劑"已公布,這四件事若常做,腦梗或已臨門
1、炒菜放鹽多
鹽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基礎物質,但是當鹽攝入超標卻會給人體帶來更多傷害。
在中國,鹽攝入超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世衛組織曾統計過,中國居民平均每天攝鹽量已達12.5g,遠遠超過國際標準6g。
可以說鹽攝入超標,是造成中國血管疾病人數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平時炒菜少放鹽,儘量用蒸煮代替爆炒,如蠔油、醬油、豆瓣醬等含鹽量多的配料也應少放。
2、經常抽菸
不少人還停留在吸菸傷肺的認知上,實際上,吸菸已經被列為導致血管疾病的獨立性因素。
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致癌物等通過肺部進入人體中,會刺激血管,使血管痙攣,有害物質附著在血小板上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病變風險。
不加節制吸菸,容易加快血管硬化進程,促使血栓形成,為腦梗、心梗等疾病埋下隱患。
3、久坐不動
隨著生活習慣、工作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適應室內工作,再加上飲食普遍豐盛,經常久坐不運動,容易使血液變得粘稠,促使血脂升高。
另外,久坐不運動容易導致肥胖,易增加患三高疾病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公布,每天步數與總體死亡風險成反比,步數越有利於身體健康。
4、壓力過大
生活成本不斷增加,這意味著要想生活滋潤一點,壓力將是必不可少的。
長期處於壓力中,會帶來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美國有研究顯示,長期焦慮容易增加血管疾病的風險,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雖然腦梗發病急,但是所有疾病來臨前都會有"蛛絲馬跡",平時關注身體變化,及時避免疾病發生,在源頭減少疾病發生。
身體3處出現異常,提醒你血管或已堵塞,佔一個也不能大意
①流口水
除了嬰幼兒,成年人大腦已經發育完全,睡覺時極少會有流口水情況。
若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現自己經常睡覺時單側流口水,一定要提高警惕,這通常是血栓形成後,影響腦部神經功能造成的。
②舌下脈絡
舌頭是人體中活動量最多的肌肉組織,舌苔下脈絡精細,若是發現舌下脈絡發黑,有發粗的跡象,需要留意血液循環情況,可能是血管已出現堵塞。
③面部異常
面部失控,如嘴歪眼斜、咬舌頭、言語不清等,這些情況多是面部神經受損引起的,與腦血管堵塞有很大關係。臨床上,超過70%的腦梗患者在送醫前有面部不協調的症狀。
預防腦梗,從養護心血管開始,試試常做這兩件事
1、多點營養,促進血管健康
微量元素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若提到利血管,菊甙、水蘇鹼還有類黃酮,都是很好的營養元素。
雲臺冰菊中含豐富的硒元素、水蘇鹼以及類黃酮,日常飲用對身體很不少益處。
菊甙可降低血管硬化的機率,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管堵塞的風險。
水蘇鹼有促進血液流通的作用,一定範圍上降低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液粘稠。
類黃酮在抗氧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現代預防醫學》中有提到,類黃酮在調節心血管系統上有很好的作用。
雲臺冰菊中就含有以上三種物質,熱水悶泡,每天兩杯即可。
2、常運動,提高免疫力
生命在於運動,保持每周3-5次運動次數,能夠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增強人體代謝能力,減少血管壁雜質沉積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6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選擇更為舒緩的運動類型,達到活動筋骨的目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