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街為外籍人士檢測採樣配愛心翻譯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1月7日,記者在瀋陽市和平區太原街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看到,這裡專門為外籍人士開闢了綠色通道,還配備上了專業的外語翻譯志願者。

當日13時,美村等外籍人士來到南京街附近一處商業大廈一樓,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他手拿護照完成登記後很快就完成了檢測採樣。而排在他後面的一家三口,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爸爸完成後,孩子怯生生地往前挪幾步,又退了回去。這時孩子媽媽和一名翻譯志願者上前安慰,小朋友才在「大白」等多位人士的鼓勵下成功完成了檢測採樣。翻譯黃瑩說:「我平時和他們都熟悉,所以做志願者有優勢。」一位外籍友人檢測完後用中文說:「中國的反應速度太快了。我們核酸檢測免費的,還安全!瀋陽加油!」

瀋陽市和平區太原街街道辦事處負責人介紹,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太原街街道全力做好轄區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工作,壓實門崗管理責任,加強對轄區全體居民的核酸檢測採樣服務。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擔任翻譯關心外籍姐弟夫妻倆前後方共同抗疫
    趙國成郭卉(左)上門為外籍人士提供健康關懷服務。80後的郭卉是湖北黃岡人,她2001年從湖北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武漢新洲一中當了三年的英語老師,2004年來到廣州,做了十多年的外貿與翻譯工作;2019年10月,郭卉來到黃埔區魚珠街,進入社會事務與計劃生育科工作,入職不久便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在近期對於街道外籍人士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她之前的經歷便派上了大用場。
  • 「國際化社區」招募疫情防控外語翻譯志願者,引來不同國籍留學生
    在廣州天河,獵德街道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積極發揮外語志願者作用,做好境外人員關愛服務工作,為科學有序做好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有的外籍人士主動到社區報到,爭當志願者,與社區「三人小組」一同奮戰到凌晨。譽城苑社區外語志願者協助上門關愛外籍人士。
  •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2020-03-2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國語言溫馨提示 成都武侯區為外籍人士送上防疫指南
    還需要韓語和日語的……」2月27日,成都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黨委書記張家蓉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我們水平有限,很多需要外籍人員配合的措施沒法通過語言表達,用肢體語言他們也看不懂,真是難倒我們了。」微信群裡很快有了回應,「我可以翻譯韓語!」「我們有一批日語志願者,放心!一定完成任務。」
  • 外籍人士打12345誰來接?他們在線翻譯
    如有外籍人士對北京防疫政策不了解,打12345諮詢電話,來電將立即轉接二外進行三方通話,教師們進行在線翻譯,對外籍人士普遍關心的「如何隔離」等政策、規定進行規範性表達,幫助外籍人士透徹理解防疫政策。此外,學校20個語種的教師還用20種語言錄製了兩版《防疫小貼士》微視頻,在機場、酒店、涉外商業樓宇播放。
  • 為了讓外籍人士安心居家隔離上海有社區配備了10國語種翻譯……
    滬上一些外籍人士集中的社區,紛紛開啟全新的疫情防控模式。閔行區華漕鎮南近虹橋機場,鎮域內居住著來自7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當地專門為他們製作了專用兩聯卡,帶領他們一起和全鎮百姓並肩戰「疫」。兩聯卡分為「居家觀察」提示卡和「健康管理」提示卡,均為英文版,方便不同國家和地區返滬的外籍人士查看和使用。
  •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 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在乘車去往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路上,張爽撥通了爸爸的視頻電話,媽媽在那一邊流下了擔心、不舍的眼淚。
  • 丈夫馳援雷神山妻子擔任社區翻譯 夫妻倆前後方共同抗疫
    ,進入社會事務與計劃生育科工作,入職不久便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在近期對於街道外籍人士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她之前的經歷便派上了大用場。打破僵局幫助南非姐弟完成檢測4月份以來,按照要求,在黃埔區魚珠街道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4月5日,街道接到指令後馬上行動,然而到達現場後,工作人員卻犯難了。「其他外籍人士多少都會點中文,然而有一對南非姐弟一句中文都不會。」郭卉說。
  • 武陵區南坪街道:英文版防疫告知書 讓外籍人士暖心又安心
    南坪街道致外籍友人的一封英文告知書。南坪街道製作的中英文版信息登記表。「Yes,Yes」、「No,No」,2月29日,從國外來常的外籍友人大衛在沙港社區登記個人信息時,由於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導致信息登記困難,也為後續隔離、宣傳、測量體溫等工作造成困擾。據了解,因南坪街道轄區內有常德外國語學校以及一些英語培訓機構,最近像大衛這樣從國外返回常德的外籍教師有三位,另外還有多少返常的人數目前還不確定。
  • 成都武侯:四種語言編寫溫馨提示 為外籍人士送防疫指南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 通訊員 胡曉梟):「能不能幫翻譯一下防疫溫馨提示?還需要韓語和日語……」2月27日,成都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黨委書記張家蓉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很多需要外籍人員配合的措施沒法通過語言表達,真是難倒我們了。」微信群裡很快有了回應。「我可以翻譯韓語。」
  • ...禮物,送給兩個小生命 寧波愛心人士同時為兩名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一份珍貴禮物,送給兩個小生命 寧波愛心人士同時為兩名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0年12月09日 04:43:20來源:浙江在線12月8日中午11時55分,經過兩個小時的採集,愛心人士裘渭在寧波造血幹細胞定點採集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他的生命禮物——15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當天下午被送到重慶,移植到一對雙胞胎血液病患兒體內。裘渭由此成為浙江省第63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受捐者為兩名患者的情況屬於全省首例。  裘渭今年32歲,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村工作。
  • ...人士核酸檢測費用由政府承擔;2人篡改核酸檢測報告從菲律賓回國
    【國家衛健委:鼓勵疾控機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鼓勵疾控機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的通知。通知提出,各級疾控機構要積極提供核酸檢測社會化服務,確保願檢人群能及時接受檢測。要按照檢測規範要求,做好實驗室質控工作,保證檢測質量。
  • 黃埔區:溫情服務近3000名入境旅客,硬核翻譯獲外籍旅客點讚
    4月6日上午,黃埔區魚珠街圓滿完成轄區內外籍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任務,一對南非籍姐弟通過微信表達了對工作人員的感謝之情。一天前,魚珠街接到對轄內兩名南非籍人士進行核酸檢測的任務。然而防疫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後,卻犯難了。原來,兩位外籍人士漢語水平很一般,無法進行順暢溝通。
  • 北京經開區「外籍人士及港澳臺胞服務保障十條」發布
    2月6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為會同用人單位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外籍人士及港澳臺胞服務保障工作,為外籍人士提供更好人文關懷的生活服務,專門制定了《北京經開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外籍人士及港澳臺胞服務保障工作措施》,從加強疫情防控服務、加強觀察治療服務、加強日常生活服務等三個方面制定了十條具體措施
  • 一外籍員工出境後檢出陽性,企業停產、封閉!已採樣3283人
    11月29日,重慶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一企業外籍員工在境外被確定為無症狀感染者的相關情況。據重慶市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高久鵬介紹,在境外被初步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的韓某某,男性,42歲,韓國籍,為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工程師。據悉,韓某某2020年2月1日從韓國仁川直達重慶,離渝時間為2020年11月26日,其間常住重慶富力假日酒店。
  • 50份愛心報 為聽障人士送去關懷
    去年的「好人有好報」愛心公益活動中,高曉波第一時間就參與到了活動中,他對晚報的信任和感情不言而喻。在他看來,晚報是主流媒體,能通過晚報的平臺為社會做點事,為有需要的人們盡點心,他感到非常滿足和開心。從去年開始,高曉波的愛心報就定向捐贈給聽障人士,這與他自身經歷及其從事的事業密不可分。高曉波聽力雖有殘疾,但他不屈服於命運,自強不息,艱苦創業。
  • 蔬菜、日用品、運動器材送上門,外籍人士在滬隔離不孤單
    在滬隔離的外籍人士不孤單。3月15日,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下簡稱「上海市友協」)和一群愛心人士為正在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送去了慰問。禮輕情意重,一箱箱慰問品儘管是一些蔬菜、生活用品,卻承載了上海人民對他們的關懷和友好。考慮到歐美人士愛好運動,這些慰問品中特別添置了飛鏢盤套裝,讓他們在家裡也能運動起來。
  • 疫情下的上海溫情:熱線962288不讓外籍人士成信息孤島
    她們服務的對象是一群在上海生活的外籍人士。上海市新聞辦的信息顯示,這條成立於2006年的「對外熱線」962288(The Shanghai Call Center),是中國大陸最早探索向外籍人士提供24小時多語種公益服務的熱線之一。運營14年來,該熱線已逐步成為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 硬核防護+暖心服務 上海國際社區外籍人士生活安心、有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到了許多普通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影響到了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約有20多萬,常住外籍人士基數大、涉外企業數量多、境內外往來頻繁,種種因素給上海防控疫情增加了難度。
  • 應對外籍人士返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英文「防控寶典」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