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打12345誰來接?他們在線翻譯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介紹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師生服務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在市委統戰部的支持指導下,學校第一時間承接12345市民熱線外語服務工作,迅速組建了一支涵蓋20個語種、由27名中青年教師參與的抗疫語言服務工作團隊,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外語服務部門對接。

如有外籍人士對北京防疫政策不了解,打12345諮詢電話,來電將立即轉接二外進行三方通話,教師們進行在線翻譯,對外籍人士普遍關心的「如何隔離」等政策、規定進行規範性表達,幫助外籍人士透徹理解防疫政策。

此外,學校20個語種的教師還用20種語言錄製了兩版《防疫小貼士》微視頻,在機場、酒店、涉外商業樓宇播放。

通過參與此類工作,學校和老師們深切體會到,二外作為北京市屬唯一一所外國語大學,在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進程中,必須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必須要肩負好立足北京、服務首都的使命、責任。

相關焦點

  • 外籍人士如遇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該去哪救治?12345外語坐席是這樣...
    來電的是一名日本籍女士,外語坐席的接線員簡單英語溝通後,立即啟動三方通話機制,現場連線日語翻譯志願者,這才明白:原來,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數不斷增加,該女士對於外籍人士如遇感染該去哪救治等問題不太了解,特地撥打12345諮詢。在日語志願者的幫助下,接線員將疫情相關的信息悉數告知,解決了日籍女士的疑問。近日,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類似的外籍人士撥打電話諮詢的案例還有不少。
  • 在滬外籍人士的防疫抗疫:上海對疫情管控很嚴,相信上海政府
    和阿福一樣,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大量的外籍人士生活、工作於此,他們的防疫抗疫,同樣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後,為更及時地讓在滬外籍人士了解第一手防疫信息,上海不僅將每天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發布內容,用5種語言編譯後公布在市外辦官網,還在12345市民熱線專設外語坐席,7種語言實時回應諮詢。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他們主要為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服務,同時配合完成物資發放、數據統計和文案處理等工作,平均日工作時長10小時。起初幾天人手不足,有的同學接連上了3天夜班,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最晚的一次,直到凌晨一點半才下班。截至今日,二外志願服務隊累計服務時長2703小時,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語種翻譯。
  • 來自12345外語坐席的故事
    對上海有滿滿信心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有20多萬。和王小姐一樣,不少「洋居民」在這座城市的防疫抗疫,同樣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在滬外籍人士有訴求,怎麼辦?撥打上海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記者了解到,今年元旦,上海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開通了外語坐席服務。
  • 太原街為外籍人士檢測採樣配愛心翻譯
    1月7日,記者在瀋陽市和平區太原街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看到,這裡專門為外籍人士開闢了綠色通道,還配備上了專業的外語翻譯志願者。當日13時,美村等外籍人士來到南京街附近一處商業大廈一樓,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他手拿護照完成登記後很快就完成了檢測採樣。
  • 疫情下的上海溫情:熱線962288不讓外籍人士成信息孤島
    她們服務的對象是一群在上海生活的外籍人士。上海市新聞辦的信息顯示,這條成立於2006年的「對外熱線」962288(The Shanghai Call Center),是中國大陸最早探索向外籍人士提供24小時多語種公益服務的熱線之一。運營14年來,該熱線已逐步成為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滬外籍人士24小時疫情防控諮詢求助電話涵蓋7語種
    市外辦主任張小松介紹,目前本市常駐外籍人士約20萬,為了讓在滬外籍人士安心、放心、有信心,理解配合本市各項防疫措施,市外辦從2月1日起,在官方網站上開通了疫情防控信息多語種發布專欄,用中、 英、法、日、韓5種語言,每天發布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內容,並通報最新疫情防控動態及防護提示。截至目前,共發布多語種信息及提示近450篇。
  • 上海:手語翻譯在線服務,聽障人士社區辦事不再難
    聽障人士劉先生在辦理殘聯業務的服務臺坐下後,工作人員用平板電腦撥通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手語專席。「手語老師您好,請您問一下這位先生今天來辦理什麼業務?」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手語專席的話務員通過屏幕用手語將這一問題傳達給劉先生。隨後,劉先生再通過手語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這位先生今天是來辦理殘疾證換證的。」
  • 上海:手語翻譯在線服務 聽障人士社區辦事不再難
    聽障人士劉先生在辦理殘聯業務的服務臺坐下後,工作人員用平板電腦撥通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手語專席。「手語老師您好,請您問一下這位先生今天來辦理什麼業務?」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手語專席的話務員通過屏幕用手語將這一問題傳達給劉先生。隨後,劉先生再通過手語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這位先生今天是來辦理殘疾證換證的。」
  • 為了讓外籍人士安心居家隔離上海有社區配備了10國語種翻譯……
    滬上一些外籍人士集中的社區,紛紛開啟全新的疫情防控模式。閔行區華漕鎮南近虹橋機場,鎮域內居住著來自7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當地專門為他們製作了專用兩聯卡,帶領他們一起和全鎮百姓並肩戰「疫」。兩聯卡分為「居家觀察」提示卡和「健康管理」提示卡,均為英文版,方便不同國家和地區返滬的外籍人士查看和使用。
  •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2020-03-2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籍人士感受北京「國際範」
    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首都北京落戶的國際組織機構以及工作、學習生活在北京的外籍人員持續增多。舉辦系列面向在京外籍人士的迎新年演出、足球賽、籃球賽等文化體育類活動,增強在京外籍人士的歸屬感和融入感,積極營造宜居宜業的「類海外」環境,是北京市加快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縮影。
  • 四國語言溫馨提示 成都武侯區為外籍人士送上防疫指南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3日訊(胡曉梟 記者 戴璐嶺)「能不能麻煩誰幫我們翻譯一下防疫溫馨提示?還需要韓語和日語的……」2月27日,成都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黨委書記張家蓉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我們水平有限,很多需要外籍人員配合的措施沒法通過語言表達,用肢體語言他們也看不懂,真是難倒我們了。」微信群裡很快有了回應,「我可以翻譯韓語!」「我們有一批日語志願者,放心!一定完成任務。」
  • 應對外籍人士返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英文「防控寶典」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成都武侯:四種語言編寫溫馨提示 為外籍人士送防疫指南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 通訊員 胡曉梟):「能不能幫翻譯一下防疫溫馨提示?還需要韓語和日語……」2月27日,成都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黨委書記張家蓉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很多需要外籍人員配合的措施沒法通過語言表達,真是難倒我們了。」微信群裡很快有了回應。「我可以翻譯韓語。」
  • 00後機場翻譯志願者 為外籍人士帶去第一份溫暖
    「爸爸,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去首都機場防疫翻譯志願者的工作。老師也為我們進行了防疫培訓,現在國家有難,我是個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前。」在乘車去往順義新國展集散點的路上,張爽撥通了爸爸的視頻電話,媽媽在那一邊流下了擔心、不舍的眼淚。
  • 方便外籍返京人士,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
    「請出示出入證」「您是否去過疫情高發國」「請測量體溫」……進入北京市海澱區曙光街道煙樹園小區的外籍人士發現,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隨著境外疫情高發,嚴防境外輸入成了當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硬核防護+暖心服務 上海國際社區外籍人士生活安心、有序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明天起,居委幹部、衛生院工作人員將與翻譯志願者一起,對已經登記過信息的外籍人士一一上門再次核對信息。若外籍人士還未隔離滿14天,便會請他籤署承諾書。這份承諾書由閔行區請專人進行多語種翻譯,明天也將正式投入使用。而針對虹泉路、紫藤路、老外街等近年來夜市經濟比較興旺的區域,虹橋鎮加大了夜間巡查力度。
  • 在滬外籍人士的抗疫戰:從不解到感謝,這群人架起了溝通橋梁
    2月2日,來自英國的漢娜在小區外籍人士服務微信群裡,用英文寫下自己的疑惑。漢娜所在的這個微信群,有20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常住浦東新區聯洋社區的外籍人士。如果將這個微信群放大,可以看到千千萬萬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他們該怎麼應對疫情?如果在上海被隔離,他們擔心嗎?「會有情緒波動是人之常情。
  • 武陵區南坪街道:英文版防疫告知書 讓外籍人士暖心又安心
    南坪街道致外籍友人的一封英文告知書。南坪街道製作的中英文版信息登記表。「Yes,Yes」、「No,No」,2月29日,從國外來常的外籍友人大衛在沙港社區登記個人信息時,由於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導致信息登記困難,也為後續隔離、宣傳、測量體溫等工作造成困擾。據了解,因南坪街道轄區內有常德外國語學校以及一些英語培訓機構,最近像大衛這樣從國外返回常德的外籍教師有三位,另外還有多少返常的人數目前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