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會「說話」嗎?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避免說兩種話

2020-12-16 花花媽媽談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這樣一句話:

「永遠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的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和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覷,語言作為溝通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父母的話語更是時刻影響著孩子。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父母鼓勵、肯定的話語會激勵孩子,而對孩子講一些否定、難聽的話語,很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正如心理學專家蘇珊·福沃德曾說:

當父母在用難聽的語言刺痛孩子時,是把親情做賭注,希望孩子能夠乖乖聽話,但卻會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對孩子說這兩種話。

一、你對得起我嗎?

心理學家武志紅表示:

「每一個付出者都會有一種偉大的感覺,他們覺得自己有權利向他人索取一點什麼。心理不平衡的付出者,為了要『公平』,會漸漸的變成索取者」。

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句「你對得起我嗎」也是出於這樣的心理。

生活中,如果孩子學習不好、不聽話或沒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會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孩子的做法對不起我的付出,讓孩子心理產生內疚感,達到讓孩子聽從自己,從而控制孩子的目的。

在電影《茉莉的最後一天》中,茉莉的母親經常在茉莉面前說: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碩士,要是沒有生你們,我現在也是個教授,言外之意,為了你們,我才沒有成為一個教授,我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你如果再不聽我的話,你對得起我嗎?

而母親經常說的這番話,讓茉莉有著深深的內疚感,為了達到母親的要求,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導致了茉莉不堪重負,得了抑鬱症,跳樓自殺。

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做「內疚感控制」,是指子女感到父母有恩於他們,因此無法反對他們,拒絕他們,最終順從他們的意願。

被內疚感控制的孩子,為了減輕自己的內疚感,會強迫自己聽從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完全沒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失去了自我。

心理學家說:

「無意識的內疚感能量級幾近死亡,對人的生命力有著毀滅性的打擊,無數人因羞愧和內疚而自殘、自殺」。

而孩子被內疚感控制的討好行為,並不是真正內心需求,孩子會堅持得很累,最終被壓垮。

在這個世界上,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無條件的愛"。我們應儘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愛他。而不是拿愛和付出,來綁架孩子,讓孩子的心靈禁錮在內疚中,從而失去自己的人生。

二、我是你(爸)媽,你就必須聽我的。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習慣說「我是你(爸)媽,你就必須聽我的」這樣的話、來命令孩子,來幹涉孩子的事情。他們認為自己是父母,對孩子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完全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男孩報警說父親在他房間按攝像頭,監視他,等警察到了後,這位父親面對孩子「裝攝像頭是侵犯了隱私權」的控訴,卻理直氣壯地責問孩子:「我監控監視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他表達的一個很明顯的意思是:「我是你爸,你就得必須聽我的!」。

這位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帶出了明顯的強勢,那種很強烈的表達方式流露出了對孩子的不尊重,久而久之,會帶來兩種結果。

一種就是絕對服從型,孩子會表現得膽小怕事,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沒有一絲主見,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主意。

另一種就是直面對抗型的,這樣的孩子會有強烈的逆反和對立行為,甚至會離家出走。

曾經看見了這樣一個問題,「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其中有個高贊的回答是:

父親這輩子對她傷害最大的事是他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對我說話,特別是每當他要我做事的時候,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他是父親,我就該聽他的,他可以命令我做任何事。

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當作權威,認為孩子要聽命於父母,沒有在情感上給他們公平的待遇。殊不知,每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渴望父母把他們當作平等的個體來看待。

當父母總是對孩子說「我是你父母,你就要必須聽我的」這種話時,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給孩子造成孩子傷害。

在《因為愛,所以節制》提出了:愛與尊重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保持終身的親密關係。

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提出高高在上的命令,而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寫道:

「語言極為重要,一句話可以殺死一個人,也可以救活一個人。」

語言是有能量的,要麼是賦能和祝福,要麼是詛咒和摧毀。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尊重,要滿足孩子的這種精神需求並不難。

對於父母來說,家庭語言是一門藝術,父母和孩子溝通時,要體現出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與尊重。

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語言有三種語言。教育專家仇善文建議父母要善於以下三種溝通方式:

1、善用委婉的建議性詞語。

父母用這種語言時,會使家庭氣氛融洽,還會讓孩子意識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後,父母不是用指責的話來對待孩子,而是這樣說"媽媽(爸爸)愛你,但是我不喜歡你的做法。你是不是應該這樣做....」

孩子聽了父母這樣的話,就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需要改正,而且懂得了怎樣改。

2、善用選擇性語言,

父母說得這種語言,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決斷力都有好處。

比如一句:「你自己作決定吧。」如果想讓孩子做某事或是停止做某事時,這句話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這樣說既把決定權交給孩子,以示對他的尊重,又讓孩子知道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3、善於鼓勵性語言。

父母的鼓勵的言語,會使孩子更自信。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屬於他的優點,父母要學會發現並用語言加以讚賞,這樣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不要小看語言的力量。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有時看似不經心的一句話就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也要講究語言的技巧,這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帶「口頭禪」,教育的同時,父母嘴上也要有條拉鏈!
    每個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懂禮貌、講文明,不但學習好,最好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好,可是教育孩子這條路可不是父母捨得花錢這麼簡單,有些不經意間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也不小。找到問題的根本後,我耐心地跟他講了一遍道理,當然也「批評」了他口中的同學,並告訴他,雖然他沒有刻意學,但自己也存在很大的問題,說明你潛意識裡是沒有拒絕這樣話的學習,以後再聽到這樣不文明的話,自己要堅決不聽,不要覺得好玩而去說,說著說著可能就改不回來了。
  • 若你家孩子習慣說這三類話,內心多半「漆黑一片」,父母要上心
    文|文兒如果說,長相是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那麼開口說出的話,就是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二印象。所以,會說話,情商高,對一個人太重要了。為人父母,教育孩子,也要注意教會孩子如何說話。其實,有些孩子不用父母教,就很會說話,很招人喜歡。但是,有些孩子如果父母不管,他們說出的話,會讓周圍人很厭煩,關鍵孩子自己內心也難受。所以,若你家孩子習慣說這三類話,內心多半「漆黑一片」,父母要上心。
  •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是合格的父母嗎?
    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父母,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是父母教會他們說話;當孩子開始自己吃飯時,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筷子……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孩子吃飽穿暖,更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 作為父母你是如何教育孩子學習英語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孩子學習英語的一些事情,作為父母,大家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這幾年,不少家長們都發現很多親子節目越來越火熱,成為暑期檔的霸屏綜藝。
  • 從來不與父母頂嘴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孩子看電影時,父母潛伏在停車場,跟蹤孩子的行蹤,回家後再訓斥孩子。父親呵斥道:「年輕人,不要用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母親說:「你別用那樣臉色和我說話!」「你為什麼一定要穿那兩件T恤衫呢?」「你不系上鞋帶,挽起袖子,就別出這個門!」「你說話的時候看著我!」「別那麼大聲嚼飯!」
  • 孩子常把這些話掛嘴邊,做父母的別大意,孩子開始討厭你了
    「兒子快露個臉給你爸看看,你爸想死你了!」小梅讓正在打遊戲的兒子看鏡頭,想讓兒子跟出差的丈夫視頻見面。誰知4歲半的小兒子卻不願意看鏡頭,這擺明著不願見爸爸啊。孩子一旦開始討厭父母,這份親情關係就會產生隔閡,日後挽回起來很艱難。那怎樣才能發現孩子已經開始討厭你了呢?其實從孩子嘴上常說的話就能看出來。「你很煩」當孩子經常說「你很煩」這句話的時候,說明孩子有厭煩情緒了。調查過這類孩子,他們經常說自己的媽媽話很多,明明一句話就能說完,偏偏要重複很多次。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父母打擊孩子有危害,做個「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重獲自信心!
    02 變成「會說話」的父母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面對一個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的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 以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父母必須要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 說話的方式,決定孩子聽話的程度,7招教你做個「會說話」的父母
    好的溝通方式對孩子教育至關重要,下面7個與孩子的溝通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幫助您成為一個「會說話」的父母。1、問小不問大在和孩子溝通在學校的情況時,一些家長會直接問一些大而泛的問題。比如,你今天在學校情況怎麼樣?這樣宏觀的問題讓孩子一時難以回答,所以應該學會問一些具體問題。
  • 當子女聽到父母說:為你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蔡康永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溫柔、會說話、情商高,他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到:我覺得爸爸媽媽會說我是為你好都出發點,說穿了就是他不知道人是不能改變別人。所謂的「我是為你好」,是以為我知道什麼叫做為你好,還有你要聽我告訴你怎麼做,這其實是雙重的錯誤,是誤會。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之下,大部分的年輕父母也轉向了另外一種比較盛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講大道理,可是大家也都明白,這種所謂的講大道理孩子並不一定會買帳。寶寶米亞:我家孩子別說講大道理了,現在你給他說一句話,他能頂10句嘴,有些時候明明非常正式的場合,他還能夠笑嘻嘻的給你說出來玩笑話。
  • 家庭教育|父母打擊孩子有危害,做個「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重獲自...
    簡·尼爾森博士說:「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概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02變成「會說話」的父母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面對一個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的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以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 感恩節:做父母的要學會感恩孩子,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課
    而我們父母,給孩子強加了無數的個人願望、行為規範,卻很少跟孩子說一聲"謝謝"。《卡耐基說話技巧與人際交往》一書中作者說過,想讓自己的孩子感恩,自己首先要懂得感恩。我深以為然。確實,感恩教育的本質,是「愛的教育」,它不等同於孝道。聽話、懂規矩的孩子,就是懂得感恩嗎?不見得吧?而誤讀了「感恩」和「孝順」的我們,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刷手機看到過一則很老的新聞,說的是一位單親爸爸自己穿了新衣服,沒給15歲的女兒買遭暴打。
  • 孩子經常說三句話,父母要小心,千萬別養出白眼狼!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孩子三歲看老,如果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是否孝順,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小時候說話的方式就能感覺出來,其實孩子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情,就是要靠我們大人去教育去引導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大人教育引導不好的話,就會很容易使孩子經常說三句話,那麼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很容易成長為白眼狼,下面我們給大家來詮釋一下
  • 父母對孩子要經常說的「十大金句」
    在父母的心中也許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呢?哪些話又會令孩子產生恐懼,讓孩子產生不快樂的情緒,並且影響孩子成長,是我們永遠不要說的語言呢?
  • 孩子被欺負後,最不願聽到父母說這些話,會影響娃健全人格的形成
    很可能因為這些話而影響到他們良好性格的養成。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時,不應該說這些話孩子被欺負後,最不願聽到父母說這些話,會影響娃健全人格的形成!「你做錯了什麼,就會惹事!」而這樣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和別人交流。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父母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孩子此文中,孩子被欺負後的處理方式是否合理,或是寶寶出現各式各樣的不可控的行為。每個家長都想要孩子能有擁有好性格、好習慣,但教育是一個難題。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比如進電梯的時候,孩子會有禮貌地跟人打招呼「叔叔阿姨好」;如果有人來送快遞,孩子就會主動跑到家門口說:「快遞叔叔好,媽媽有快遞!」但發生了「杭州失聯女孩」的事件之後,孩子自來熟的性格,也令月亮很擔憂:孩子跟誰都能玩得來,別人一對他好,留下一句「拜拜,媽媽,我去玩一會兒。」就跟著別人去玩了,如果遇上壞人可怎麼辦?作為家長,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孩子的安全問題值得重視。
  • 孩子進入可怕的3歲叛逆期,作為新手父母你可要準備好了
    孩子會突然間變得情緒很激動!我們作為新手父母突然面對如此的變化,孩子突然像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這有點讓我們措手不及啊!咋整?怎麼辦啊?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好吧!做為新手父母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總是充滿挑戰!面對傳說中「可怕」的三歲,你準備好了嗎?
  • 孩子無法言說的秘密,內心最大的傷痛都來自於父母
    纖雀:走路摔一跤,就用小棍拍小腿罵:走路都能摔跤,你還能幹什麼?父母不遺餘力的貶損我,說是為了讓我有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考試考了100分,告訴父母好消息時,父母說:不就考了100分嗎?怎麼這麼愛顯擺。父母的無視,說是為了讓我不要驕傲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