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父母,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是父母教會他們說話;當孩子開始自己吃飯時,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筷子……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孩子吃飽穿暖,更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那麼,教育方式也是關鍵,好多家長會使用「棍棒教育」,當孩子犯錯了或是不乖,便是打罵,這樣的方式的確會讓孩子安靜幾天,但是治標不治本。
其實,好孩子不是在「棍棒」底下打出來的,是教出來的,作為家長要懂得正面管教孩子:一種既不打罵孩子也不放縱孩子的管教方法。
一、肯定比否定好得多
作為父母,我們懂得稱讚和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行為。例如,當孩子喜歡跳舞、喜歡遊泳,想繼續在這方面努力,有不少家長就會說:你總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有這閒工夫不如多看點書,把學習成績提上來。這樣的話語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一旦父母總是這樣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為,會讓孩子的安全感下降、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孩子會覺得為什麼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在家長的否定教育中,孩子容易患得患失。
而在肯定教育下的孩子,會自信、想法獨特、樂觀開朗、解決問題能力強,他們不論做什麼都會果斷堅決、不會畏手畏腳。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會更加親近,會願意和父母溝通,而在這樣的親密關係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因此,肯定比否定要好得多,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二、懂得換位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受孩子的感受。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平等的,建立一個平等的親子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在和孩子對話時,家長不要總持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也不要總對孩子說:你個小孩,你懂什麼。這樣的話語也會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逐漸疏遠,孩子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儘量去做到。當孩子犯了錯時,不要記著給孩子「定罪」,聽完孩子的理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當孩子和你傾訴時,不要急著阻攔孩子的表達,聽完孩子的話,體會孩子內心究竟有什麼委屈和不滿。不要總以成年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想法。
管教孩子本就是一個值得父母不斷學習的必修課,一個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影響深遠的,作為父母我們叫竭盡所能給孩子正確、有效的管教。如果你在管理孩子方面存在問題,就去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幾十年來這本書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準則」,裡面詳細介紹了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