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是合格的父母嗎?

2020-12-12 湖北衛視天生我財

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父母,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是父母教會他們說話;當孩子開始自己吃飯時,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筷子……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孩子吃飽穿暖,更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那麼,教育方式也是關鍵,好多家長會使用「棍棒教育」,當孩子犯錯了或是不乖,便是打罵,這樣的方式的確會讓孩子安靜幾天,但是治標不治本。

其實,好孩子不是在「棍棒」底下打出來的,是教出來的,作為家長要懂得正面管教孩子:一種既不打罵孩子也不放縱孩子的管教方法。

一、肯定比否定好得多

作為父母,我們懂得稱讚和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行為。例如,當孩子喜歡跳舞、喜歡遊泳,想繼續在這方面努力,有不少家長就會說:你總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有這閒工夫不如多看點書,把學習成績提上來。這樣的話語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一旦父母總是這樣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為,會讓孩子的安全感下降、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孩子會覺得為什麼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在家長的否定教育中,孩子容易患得患失。

而在肯定教育下的孩子,會自信、想法獨特、樂觀開朗、解決問題能力強,他們不論做什麼都會果斷堅決、不會畏手畏腳。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會更加親近,會願意和父母溝通,而在這樣的親密關係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因此,肯定比否定要好得多,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二、懂得換位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受孩子的感受。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平等的,建立一個平等的親子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在和孩子對話時,家長不要總持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也不要總對孩子說:你個小孩,你懂什麼。這樣的話語也會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逐漸疏遠,孩子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儘量去做到。當孩子犯了錯時,不要記著給孩子「定罪」,聽完孩子的理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當孩子和你傾訴時,不要急著阻攔孩子的表達,聽完孩子的話,體會孩子內心究竟有什麼委屈和不滿。不要總以成年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想法。

管教孩子本就是一個值得父母不斷學習的必修課,一個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影響深遠的,作為父母我們叫竭盡所能給孩子正確、有效的管教。如果你在管理孩子方面存在問題,就去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幾十年來這本書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準則」,裡面詳細介紹了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壞孩子是慣出來的,好孩子是「管」出來的
    於是,就有了一系列熊孩子讓人鬧心,父母不作為的例子。比如高鐵上,孩子追逐打鬧,影響其他乘客休息,有人提醒時,家長卻回懟乘客:孩子小,愛鬧是孩子的天性。飛機上,因為孩子吵鬧,不僅不阻止,反而和其他乘客大打出手的父母。餐廳裡,大聲喧譁的孩子,而旁邊卻一直抵頭看手機的父母。
  •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深度好文)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父母很喜歡打麻將?多數教不出上進的孩子,你家是這樣的嗎
    俗話說得好,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話確實沒有錯!當孩子出生之後和他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平時父母的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變成和父母一樣的習慣。
  •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同學小劉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我們同學幾個聚會吃飯,小劉的孩子在吃飯時不光用筷子亂攪,而且放下筷子後居然用手抓著吃,那麼大的孩子還用手抓菜,我當時的感覺是這個小孩挺沒有教養的,而接下來的事情更離譜。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結果,話風是這樣的:黃老師:不要浪費啊!妹妹:我知道。黃老師:為什麼不能浪費呀?妹妹:不知道。黃老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浪費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從地裡種出來的,你現在浪費的東西,將來你長大了就吃不到了。妹妹:那我就一直吃糖,因為我從不浪費糖。
  • 從來不與父母頂嘴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孩子看電影時,父母潛伏在停車場,跟蹤孩子的行蹤,回家後再訓斥孩子。父親呵斥道:「年輕人,不要用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母親說:「你別用那樣臉色和我說話!」「你為什麼一定要穿那兩件T恤衫呢?」「你不系上鞋帶,挽起袖子,就別出這個門!」「你說話的時候看著我!」「別那麼大聲嚼飯!」
  • 孩子要中考了,作為父母,你該怎麼做?畢業班老師告訴你該做什麼
    ,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中考,所以,中考過程中,父母的怎麼做,對孩子來說舉足輕重!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這裡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成績優秀的孩子中考前突發疾病,情況非常嚴重,只有住院治療。孩子、家長努力三年就此放棄考試不太甘心!家長焦急萬分,反覆找班主任、找學校教務處商量對策。
  • 你想要好孩子,孩子想要好媽媽,你清楚孩子對好媽媽的定義嗎?
    想教出這樣的一個孩子,也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做好一個好媽媽的角色了嗎?一個優秀的媽媽,對自己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母親的言傳身教,可以說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影響著他們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那些在學術事業上比較成功的名人,母親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 「養不教,父之過」,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教育孩子的12種好方法
    「養不教,父之過」——《三字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教育從家庭開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和學習成績方面。在孩子的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限於家庭還參與學校活動。為了培養更加優秀的孩子,父母可以採用如下幾種方式來幫助孩子接受教育。
  • 孩子、父母、妻子,把誰放在第一位?老公的回答堪稱人間清醒
    文丨福果媽媽「老公,你覺得我、兒子、爸媽,誰在你心裡是第一位的?」「這麼說吧,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男人呢,都離婚了;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人呢,都單身了;只有把老婆放在第一位的男人,過得都很幸福。因為父母老了需要老婆的照顧,孩子需要媽媽的呵護,只有老婆幸福了,家才是完整的。」
  • 高中老師孩子成績差?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教不好自家娃?
    分析:以上三種家庭的孩子更易考上985大學,但是很多人對於第三種家庭保持疑問,為什麼是特定的「初中老師」,而不是更懂得高考規則的高中老師?高中老師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卻教不好自家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個學習階段,小學除了學習外還要樹立行為規範,所以小學老師不僅要抓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經常會去到學生家裡家訪,就一位小學老師講,從多次家訪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父母都是高中老師的孩子,行為習慣非常差。」
  • 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不好都是教育的問題嗎? 不是的,自控力必須依賴於神經的發育,很小的孩子幾乎沒有自控力,因為他神經還沒有成熟。孩子自控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作為父母並不應該對孩子要求太高,要求孩子在這一時期就能夠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應該幫助孩子去培養孩子自控力。
  • 都說沒開學前別給孩子壓力,可作為親生父母,敢讓孩子假期放空嗎
    這段時間都在討論停課不停學,不少人認為沒開學前,應該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寒假,不談學習!可是,作為父母,真到自己孩子身上,又有多少真讓孩子過個毫無壓力,徹底不學的假期呢?少!太少了!絕大多數孩子到了假期,都會有線下輔導班或者線上課程。補課,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到了甚至不補就不正常的地步。然爾,作為一線老師,說文寫作老師想說的是,為何很多學生,從小到補到中學,一直補著,成績一直中等或者下遊呢?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終於被父母逼瘋!
    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可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卻總是被父母各種嫌棄、打罵和不理解,最終,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的精神崩潰了!
  • 6年級寫300字震驚全校,閱卷老師潸然淚下,這孩子誰教出來的?
    哦對了,還得說一聲,這場並不是語文考試,而是英語考試,這不是命題作文,而是孩子自動自覺地有感而發。用的就是試卷背後的空白,所以沒有格沒有線,字寫到最後都快飄起來了。如果我是這個孩子的父母,我會倍感自豪。
  • 作為父母,你會「說話」嗎?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避免說兩種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的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和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覷,語言作為溝通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父母的話語更是時刻影響著孩子。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你還教「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你這孩子!真笨,明天記得告訴老師,讓老師給你做主!」雷雷聽到媽媽的話後,重重地點頭。第二天,第一堂課前。雷雷就把昨天放學後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班主任李老師。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案件時,許多家長都會把解決問題的途逕寄託給老師。「告訴老師」,是大部分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尋求的解決方法。然而,它的效果真的明顯嗎?
  •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嗎?聽聽李玫瑾的建議
    君君是一個善良且害羞的小男生,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十分溫柔。他很細心,在別人難過或受傷時,總是第一個衝上去安慰別人。他也很有原則,老師和父母不讓做的事,他從來不越線。但是有一天,班主任張老師目睹了一件事:班上另一個調皮的男生,正坐在君君的身上,還有拳頭打君君的頭。
  • 孩子是父母的「替罪羔羊」?父母要持證上崗,你合格嗎?
    「神化」父母的孩子,只會單向接受父母的憤怒、抱怨和指責,並且父母也不會給孩子任何反饋。在單向、被迫中,孩子慢慢成長,將父母的「理所當然」當作生活規則。在這種「不健康」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是「被遺棄的」,是自卑的,最終將導致人類共有的悲劇「活著卻不知道自己是誰」。
  • 幫助孩子檢查作業是孩子學習致勝的法寶!不是便宜了老師!
    昨天,有個數學老師的兒子在辦公室裡寫作業!他寫著寫著遇到了一道不會的題目,就跑過來向當數學老師的媽媽請教!他媽媽思考好一會沒幫他解出來!我走過去一看,很快就幫他解出了這道難題!孩子大吃一驚說:「你怎麼教語文的也會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