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
可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卻總是被父母各種嫌棄、打罵和不理解,最終,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的精神崩潰了!
愛面子的父母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故事是在爺爺的生日會上開始,爺爺的生日會成了阿衍的伯伯和叔叔們的擺秀會,他們迫不及待的把自家孩子的優秀成績拿出來顯擺。
在這樣一個愛攀比的大家庭裡,國衍的爸爸自然也是個極愛面子的人,他覺得阿衍的成績關乎到自己的面子,阿衍考到好成績,他就能揚眉吐氣,相反考不到好成績,他就會很沒面子。
阿衍的爸爸他雖看重孩子的成績,卻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被阿衍媽媽質問知不知道兒子讀幾年級時,他是這樣回答的:
(知道)他幾年級有什麼意義你告訴我,他把成績交出來這才是重點,書讀得不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到五年級,關我什麼事?
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只關心成績,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有個動不動就把成績掛嘴邊,卻從不關心自己的爸爸,孩子有多傷心無助可想而知!
爸爸很少會陪伴國衍和媽媽,可難得陪母子倆吃一次飯也會因為阿衍的成績而不歡而散。阿衍被同學欺凌時出手反抗重傷了同學,爸爸選擇相信兒子,並維護了自己的兒子,可他說出的一席話卻讓人絕望:
這個世界就這樣,學歷是最基本的,想要贏,說話大聲後臺要夠硬,後臺我已經給你了,說話大聲要自己練習,最重要的是學歷……
鍾國衍下次的模擬考,我希望考得滿級分,否則我很沒面子!
聽了爸爸的話,阿衍不知所措。
阿衍的媽媽是個懦弱的女人,她習慣了聽從丈夫的「指令」,所以阿衍爸爸認為阿衍考不到滿級分會讓自己沒面子時,她自然而然的也認為兒子考不好成績就是丟自己的臉。
所以她也跟著一起逼迫、打罵兒子:我付出那麼多,可不可以請你加把勁,你拼個滿級分嘛,你明明可以的……
可憐的阿衍除了哭,就只能一遍遍地跟媽媽說:對不對、對不起……
家教老師發現阿衍有學習障礙後提醒阿衍媽媽,可阿衍媽媽卻十分激動,還一直反駁老師,以證明阿衍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家庭老師發現阿衍的心理出現問題,建議媽媽帶阿衍去看心理醫生,可媽媽卻憤怒地懟老師:念過書就可以說我們家阿衍有病?如果你不教他就不要去打擾他。
媽媽的這些衝動的行為無不顯示,她也極愛自己的面子,也怕孩子的「缺陷」和問題被「曝光」後讓自己丟臉!
好面子的父母真的會把孩子逼瘋!
在父母的打罵、逼迫下,阿衍每天的生活都如履薄冰,他每天都生活在悲傷、恐懼和懊悔中,他害怕爸爸媽媽的責罰打罵;他害怕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好,爸爸會打媽媽,甚至跟媽媽離婚,他更害怕媽媽的抱怨:都怪你、都怪你……
可是他卻無法改變這一切,因為不管他怎樣努力,他都考不到好成績,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生活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阿衍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沒有自信心。
在父母的逼迫和同樣成績差心理出現問題的同學阿志的「提示」下,迫切希望自己能考到好成績的阿衍的精神出現了問題。他把家裡的貓一隻一隻的殺死,因為他認為他每殺死一隻貓,就能考到一次好成績。
直到這時,阿衍的媽媽哪怕看到了兒子的異常,可在「面子」的作崇下,她始終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面對兒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她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終於,阿衍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較,「面子」不值一提!
阿衍的的兩個家庭老師,一個說他不願意努力學習,一個說他有學習障礙,其實在我看來,阿衍是個非常勤奮努力的孩子,只是長期被責罰打罵,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下而越來越自卑和害怕,繼而對自己喪失了自信心。
如果,阿衍的爸媽一開始就不會因為所謂的面子而對孩子各種逼迫,或許阿衍的成長會是另一種結果。
從阿衍哭著質問媽媽愛不愛他,有沒有想過他的感受;用自殘來引起媽媽關注來看,阿衍是個缺愛的孩子,他渴望得到媽媽的關心和愛護,他渴望得到理解。
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孩子的正常需求!
這整個故事讓人感到很壓抑難受,可故事的結局讓人舒了一口氣:阿衍媽媽終於想通了,她接受了兒子有學習障礙的事實,她不再為了面子而逼迫兒子。
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較,「面子」真的不值一提
真的希望所有的爸媽都能夠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是被父母所謂的面子束縛得喘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