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七代都是明君,一個時代的雄才,這7位皇帝,你認識哪些

2020-12-23 宋看道歷史

西漢自漢高祖劉邦以來,自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共經歷210年,在這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西漢自高祖劉邦以來連續七代都是明君,這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少有的。其中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千古明君就有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洵

他們在西漢歷史上乃至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都是光耀千古的人物。其是非與功過,任人評說,但其在統治時期的作為確實是可以稱得上一代明君的。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事。劉姓能出這麼多明君,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更有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皇帝自己的努力與作為。

漢高祖劉邦,其起身於泗水亭長,小小的一個沛縣亭長。劉邦的雄才大略我們是知道的,其能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劉邦與項羽同時合力攻擊秦國,大秦滅亡後,劉邦率先進入漢中,從此就開啟了他的帝王霸業。

此時在張良和蕭何等賢臣的輔助下,劉邦入關後屯軍壩上,籍吏民,封府庫。這使得劉邦深得人心,得到天下後劉邦從一個草根皇帝也逐漸成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打天下才知道得天下的不易,劉邦經過自己和項羽以及大秦的激烈鬥爭,深知國家要交給一個有才有賢的人才可以。

因此他對自己未來的繼承人也是異常苛刻的。後來漢惠帝劉盈上臺後,他本人也是親身經歷過了秦末大的戰火,深知天下穩定來之不易。劉盈當政後,在呂后、陳平等人的指導與教誨下,更是兢兢業業不敢出格。

劉盈是十六歲繼位的,但其實劉邦死後大漢的政權就一直掌握在呂后的手裡。呂后也是一個權力欲非常大的鐵腕女人。

那麼自然劉盈就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政治風格。在這樣的背景下,寬仁的統治使得他也成為一代明君。

後來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更是推崇黃老之學,使得當時遭受大秦戰火的百姓得以迅速穩定下來,天下大治,百姓調養生息。

我們或許看《美人心計》對這段歷史了解得是比較清楚的。劉恆和劉啟上臺後,繼續遵循黃老之學,輕徭薄賦,一時間使得天下安定,百姓的生活也逐漸好轉。

迎來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得不說,這二者都是一代明君,是繼劉邦劉盈之後的賢才。這與他們所處的環境與他們自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漢文帝一生節儉,每年到了春耕時期,會親自下田與百姓耕種,一時間被傳為美談。教化百姓,勤務桑農,其母薄太后,雖然貴為太后,但也是粗茶淡飯,衣不華麗。可見整個大漢都是非常崇尚節儉的。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漢初的發展,一時間人心所向,農業得以快速的發展。到了武帝時期,劉徹更是雄才大略,壯志凌雲。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漢景帝三年,爆發了七國之亂,這使得劉徹意識到自己的皇位其實還處於極大的威脅之中。

漢武帝統治時期,在各方面都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革。思想上開始推崇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經濟上採用桑弘羊的建議,推行鹽鐵官營法、平準法等政策,一時間使得經濟得以快速的發展。政治上解決漢朝漢幾代以來藩國割據留下的隱患,酎金奪爵。

軍事上更是不用說,西漢時期我國的疆域面積在武帝時期是最龐大的,霍去病數次擊退匈奴,大將軍衛青是數次深入大漠,軍功累累。外交上派張騫等人出使西域,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是較早的。

漢昭帝是繼武帝之後的又一代明君,他是武帝最小的兒子,當時繼位時年僅八歲。昭帝時期反思了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弊端,。

帝後期的時候,大漢窮兵黷武,數次出徵邊塞。一時間使得民不聊生,因此漢昭帝此時重新採用了黃老思想休養生息。

其本人也是聰穎異常,在政治上很有作為。當時是由霍光輔政的,在霍光的輔佐下,加上昭帝的努力與天資,國家安定,國泰民安。

西漢的最後一位明君是漢宣帝劉洵,劉洵繼位後也是勵精圖治,政績頗豐。劉洵的才能和德行一直是被百姓所稱道和欣賞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霍光才支持讓劉洵繼位在這之後,大漢就基本開始衰退了,後來的幾代君主有的昏庸好色,有的沒有政治能力,最終大漢被王莽顛覆了。

總結: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時代都會因為時代的需要產生一些「英雄」,大漢的前7位君主他們都是真正的明君。

救百姓於危難之際,能夠在自己統治期內有所作為,前面父輩打下的江山不易,大漢後來的幾代君主或許也是因為缺少了一個奮鬥的環境,使得他們最終荒淫度日。

相關焦點

  • 連續7代皇帝都是明君,5000年歷史只有這一個朝代做到了
    漢朝,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又一個強大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享國405年。漢朝文化統一,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為華夏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歐洲的羅馬帝國被譽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帝國。
  • 為何漢朝明君多出自西漢,而東漢總是默默無聞,有一個重要原因
    習慣把西漢和東漢合在一起說兩漢,兩漢共計四百餘國祚,其中西漢國祚210年,東漢國祚195年,其實西漢與東漢的國號都是漢,前面的」西「與」東「那是後人為了區分方便而加上去的,在史書上叫」漢「與」後漢「,此外還有一種感覺,總感覺兩漢的明君都是出自西漢,東漢總是默默無聞一樣。先說說西漢有哪些明君?
  • 漢朝一共24位皇帝,能夠稱得上是明君的僅這8位
    漢朝一共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時間,劉邦建立了西漢。東漢的開國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只不過到了劉秀這一代,與劉邦的血緣關係就非常遠了,不過劉秀仍然是劉氏宗親的後代。那麼漢朝四百年中,出現的八位明君都是誰呢?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漢章帝劉炟,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孫子。
  • 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回顧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每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有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緣由,究其原因無非是皇帝的暴政或者外來敵患的侵略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以史為鑑,更加注重政治工作,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翻開歷史長卷,去領略歷史上那些為天下百姓的一代明君吧。
  • 西漢一朝竟出六位明君,有一皇帝名氣比開國皇帝還大,卻充滿爭議
    整個西漢王朝,竟然出了六位明君,這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來看看整個西漢王朝,都出了哪些明君吧。
  • 明君最密集的朝代,兩百多年傳12帝,有一半是明君
    而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更是經歷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統治時間不一的王朝。中國有句老話, 叫「富不過三代」 。而這句話在很多王朝的興衰史上來看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道理。很多王朝統治中國的時間很短,其實歸根來看,並不是因為這句讖語的應驗,而是沒有一個好的繼承人。
  • 兩漢26帝,導致西漢和東漢滅亡責任最大的皇帝分別是誰
    一、西漢先說說西漢的皇帝,開國皇帝劉邦應該是能力最強的,從一介亭長用了短短七年成為皇帝,這在他之前幾千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而且劉邦還打敗了千年一出的戰神項羽,更是不容易,所以劉邦也稱得上一代明君,劉邦的正式諡號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稱帝之後還活了11年,這11年劉邦基本上都在忙著平定叛亂,談不上發展。
  • 古代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的朝代,在上學的時候甚至我們都有一個口訣去背誦那些朝代——『夏商周秦兩漢.....』但是每個朝代都有結束的時候,每次都是因為皇帝昏庸無道,有的大肆勞民傷財,及其享樂,最後導致民憤怨起,朝代顛覆,這才又開啟下一個朝代。
  • 西漢歷代皇帝——劉氏文化
    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7年。   需要說明的是,漢高祖既非劉邦的廟號,也非諡號。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但自漢武帝時代的史學家司馬遷開始,稱劉邦為「高祖」,後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帝」或「漢高祖」。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終年62歲(虛歲),葬於長陵,諡號高皇帝。
  • 西漢歷代皇帝順序,漢武帝原來排第十位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 劉邦建立的西漢有多少代皇帝?都有什麼貢獻?我們來簡單的聊一下。
    劉邦和他的直系血脈所統治的王朝叫作西漢。他的旁支平民子孫劉秀以及他的直系後代統治的時代叫作東漢。我們現在就來簡單的聊聊西漢二百一十年來都有哪些皇帝,分別有什麼突出政績。開國老大哥劉邦,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說了,咱們說說他的兒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的情。自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以來,公元前202年到195年在位七年就撒手西歸了。
  • 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五位皇帝,無可抹黑,你知道幾個?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自秦始皇首創皇帝稱號以來,最後到到末代皇帝溥儀,中間經過了四百多位皇帝,有的雄才大略,有的荒淫無度,有的推進了歷史的前行,有的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在他們的身上,無論是在政治方面或者生活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汙點,比如漢高祖劉邦太無賴、明成祖朱元璋疑心病太多等。
  • 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王朝,連續7代是明君,打得外族不敢進犯
    後面又弄出來了一個焚書坑儒,導致絕大部分的儒家學子都拒不入秦。 額中國上古炎黃的後代,俱都被稱作是「漢人」也是自這個朝代起的。這是一個特殊的王朝,自劉邦於公元前202年稱漢開始,國祚綿延225年。 在這225年之間,漢朝連出了7位聖主,無一昏君。其帝位傳承可謂是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劉邦自是第一位明君,自亂世中一個地痞無賴,變為一個王朝的締造者。結束了秦末的暴政與戰亂,輕徭薄賦使百姓修生養息。
  • 西漢皇帝順序完整版
    朝臣說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在迎立代王劉恆作為新皇帝(即漢文帝)後,廢殺了劉弘及其四個兄弟。5、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
  • 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國祚210年,東漢195年,相比哪個更強
    西漢有一代明君漢武大帝,東漢有天選之子光武皇帝,西漢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東漢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總體來說,西漢顯得高調,東漢顯得低調,那麼西漢和東漢比起來,誰更強誰更弱呢?劉秀建立東漢一、比明君總體來說,西漢明君比較多,從開國皇帝漢太祖劉邦開始算起,還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六位皇帝合計執政138年,西漢國祚210年,也就是說西漢有65.7%
  • 西漢皇帝綜合實力排名,漢武帝不是第一名!
    西漢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到王莽篡漢之前,一共有12個皇帝,享國210年。是秦朝之後的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 此國有個朝代,連出十二位明君,從此國富民強,至今仍是世界強國
    一個朝代要連續出現多位明君是很難的,因為歷史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沒有任何東西能保證下一位君主是明君,這個道理在中國歷史朝代能看得清清楚楚。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西漢王朝沒有連出六位明君,因為惠帝劉盈之後是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兩位傀儡,昭帝劉弗陵之後是廢帝劉賀,所以西漢王朝絕對沒有連出六位明君,可是網絡上很流行這個說法,那是因為有些人根本不清楚西漢王朝皇帝世系。
  • 封建社會的皇帝那都是錦衣玉食,高高在上,可這幾位卻是被餓死的
    在歷史上,由於社會局勢的不斷變革,窮苦人民經常會處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因戰爭導致的窮苦人民被活活餓死的事歷朝歷代都有發生,但如果要說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有餓死的,估計會有很多人不大相信。古代皇帝大多都是錦衣玉食,山珍海味,要說吃飽撐死的還有可能,可歷史上確實有好幾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被活活的餓死了,你還別不信,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這幾位被活活餓死的皇帝。第一位、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桓公(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3年), 春秋時期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
  • 文帝——西漢第五位皇帝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恆被封為代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  後元七年(前157年),駕崩於未央宮,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葬於霸陵。漢文帝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 強大的匈奴統一北方,西漢王朝出現5位英主,天佑我華夏不滅
    值得慶幸的是在劉邦之後,漢朝出現了很多明君霸主,他們不斷的開闊國家的疆土,重振山河,最終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王朝,在歷史下留下了燦爛的篇章,同時讓人們覺得驚奇的是,無論是漢文帝,還是漢景帝,以及後來的漢宣帝,他們稱帝的路程都非常坎坷,過程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