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本學生》:聆聽青春的心跳

2021-01-19 中國青年網

  在《我的二本學生》中,黃燈最可貴之處在於她的姿態,有她的自述為證。讀過學生的習作《風》之後,黃燈寫下這樣的話:「其坦率的文字,悄然照亮了我內心忽略的角落,瓦解我內心的偏見,並通過彼此的赤誠相見,一點點卸下我早已淤積的虛空,讓生命的姿勢一點點下蹲,並在具體的生命觀照中,找到內在的充盈。」

  批閱學生的作文,對黃燈來講不只是教學任務的完成,還可以因之心生觸動,調整生命前行的方向。生命的在場與精神的不缺席,是這本書之所以厚重、深邃的根本原因。在生命與精神面前,專業水平之重要性應退居次席。

  充滿主見不被婚姻和房子套牢的素婷、對考試和面試套路了如指掌的黃晚秋、對獨立空間與精神需求尤其強烈的子然……都給黃燈提供觀照當下青年、關注當下時代的契機。課堂的複雜與學生處境的多元,牽引著黃燈的心。畢業後僅僅半年,年輕的朱潔韻因腦瘤離開人間,「她的課堂作業,始終放在我最重要、最珍貴的角落」。讀到這,我瞬間淚溼眼眶,為生命戛然而止的哀傷,為師愛的簡單與純粹。

  茫茫人海中,他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芸芸眾生之一。然而在黃燈的世界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黃燈說:「我有幸見證一個生命、見證一顆心靈,曾經沉默而又毫無保留地在我眼前呈現,這是屬於一個老師的踏實和幸運。」

  於日常教育實踐中,黃燈主動拓展出教室之外的「第二課堂」。有時候,它在學生家鄉的祠堂裡,聽幾位耄耋老人講述過去的往事,是師生共同聆聽歷史回音的良機。此時此刻,用心聆聽的不只是學生,還有黃燈本人。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為師者之幸福就在於見證生命之河的多樣性,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觀察者、記錄者。

  黃燈遇見的是恰如其分、正當其時的青春。不是單薄的,是厚重的;不是一類的,是多元化的;不是單調的,是豐富的。她說:「這種光芒讓我牽掛,也讓我著迷。」用師德水平或專業素養來圈定黃燈是偏狹之舉,牽掛與著迷的產生必然源於師生之間的共鳴。

  當然,光芒並不都是耀眼的,青春無法一直璀璨,也有黯然苦澀的時刻。在不同工作之間交替、在定居與租房之間游離、在廣州與家鄉之間徘徊,年輕生命的不確定性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確認著。恰恰是這些在城市底層掙扎、浮沉的學生,時刻牽連著黃燈的心。在成長履歷的展示中,平實的敘述中多有將心比心的體貼。許多時候,黃燈早已在不覺間擺脫師長的身份,代之以同行者的角色。

  在學生程序化、應付式的作業中尋找生命氣息,借期末考試作文命題了解學生的社會認知與自身認知,聽學生們講述自己被裹挾於大時代變遷中的年少往事,在沒有利益追求的前提下自願成為五十多名學生的「導師」,造訪學生的家鄉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蛛絲馬跡,皆是同行者的必然之舉。這些習見之物,在黃燈眼中,因為寄託了生命的溫度而變得不平常。在他人看來,是漸趨麻木與疲倦的工作瑣碎,在她這裡卻偏偏可見普通、平凡中的不普通與不平凡,值得她審視與深思。

  於個體的敘述中,不難瞥見國家發展、社會變遷、時代變革中的某些側影。如黃燈這樣的70後和她的同樣畢業於地方本科院校的同學,就業多選擇穩定的體制內單位。而她教過的90後學生則許多傾向於獨立創業。就業的選擇與家庭環境、地區環境、時代環境均有密切關係。從個體出發回歸家庭,從這一代出發上溯至父輩祖輩,伴隨其中的冷峻、深刻思考,是生命溫熱記錄之外的另一面。它使黃燈的書寫具有社會學的價值。對歷史的審視、對改革的感受、對長輩處境的理解,皆指向個體之外的廣闊空間。

  這本書的寫作之意義還在於拓寬了寫作維度。這些在作者看來只是「教學札記」的文字,無疑是獨特且重要的生命場域。青春是其底色,未來是其方向。札記之中有豐富的精神維度,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有濃鬱的成長悲傷,這些要素的集中呈現是整本書獨具魅力的緣由。

  張家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二本學生「逃離」雙選會
    她舉了一個反例,「我朋友他們在輕化工大學,雖然也是二本類,但因為專業突出,也有很多很好的企業來招聘,並且專業大多也對口。」總的來說,由於實體企業偏多,所以在二本院校的校園招聘裡,大部分崗位薪資水平偏低;上升空間狹窄,專業成長路徑也不夠清晰,再加上部分企業的工作環境也實在算不上友好。與這種現實相反,在大學生活中,二本院校的學生對職場的期望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其實沒什麼兩樣。
  • 通過我的二本學生,發現了什麼?
    最近,很多人在《我的二本學生》這本書裡,發現了高等教育中的諸多問題。其實,寫作這本書,本來就是我的學生推動的結果。對我而言,十幾年的從教生活,學生毫無疑問是和我最靠近的群體,也是佔據我生命內存最多的群體。面對他們,就是面對自己。
  • 黃燈:領讀《我的二本學生》|青苑線上書友會
    這一次,黃燈在新作《我的二本學生》這本書中,關注的是數量眾多又聲音細弱的群體,中國最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這些學生相對於重點高校的學生而言,是一個面目相對模糊的群體。他們的學習、生活、奮鬥和出路,在黃燈的筆下,被真切呈現在了讀者面前。2020年12月18日晚上八點,青苑書店&同光計劃第三季特邀請黃燈為大家領讀其新作《我的二本學生》,歡迎大家到時收聽!
  • 浮沉在二本院校的學生們 第A10版:主打 20201011期 濟南時報
    在二本院校任教的非虛構作家黃燈,近期出版了《我的二本學生》,聚焦和關注她所教過的二本院校的學生。這些學生雖然算不上社會上的精英群體和中流砥柱,卻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非虛構視角下的二本學生  黃燈是近幾年非虛構寫作領域中備受關注的作家之一,目前她任教於廣州市的一所二本職業院校。
  • 二本學生:站在人生的節點上
    十四年後翻看學生名單時,她驚訝地發現所教的學生已有四千五百餘名。 2018年,黃燈開始寫作《我的二本學生》。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對學生畢業後境況的跟蹤,黃燈深刻意識到,二本院校的學生折射出中國大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以及最常見的成長路徑。
  • 熊丙奇、黃燈:「二本學生」怎麼啦? | 1月6日直播預告
    來源: 文化縱橫 舉報   過去這一年裡,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焦慮;新一年裡,我們希望,你我都可以過得好一點點
  • 黃燈:我的二本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黃燈在廣東F學院教了十多年文學類課程,她發現,自己教過的學生多達四千多名。這些年和學生大量的瑣碎的交往,以及對他們畢業後的跟蹤,讓黃燈意識到,二本院校學生的經歷,其實折射了中國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以及最常見的一些成長路徑。
  • 為什麼好多985和211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
    最近有學生在社交平臺提問了一個問題,引發同學們熱議:某211學校獎學金獲得者,拿了各種比賽獎項,卻沒有考過一眾雙非跨考學生,故而作問:為什麼好多985,211的學生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某學生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下這件事兒,從考研具體情況來看,應該有以下幾個情況。情況一:很多985,211的同學被保研了眾所周知,考研成功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為保研成功,二為考研成功。
  • 985、211院校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與二本的學生?
    在考研中,考研學生的本科學歷背景的影響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點。目前很多關於985、211院校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二本的現象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這個現象存在嗎?存在!那這個現象普遍嗎?不普遍。
  • 二本學生想考研到211、985學校困難嗎?有機會保研嗎?
    也有可能看當時面試的心情,也可能當時的導師自身需要用到某一方面能力較好的學生,畢竟導師也要發論文做研究。若然真的不要二本的學生,那麼多的三本/專科是不是不用考研了?普通二本生考研能上985大學嗎?二本大學考研學校上是沒有限制的,沒有任何985大學有相關規定說不要普通二本大學學生的,二本大學學生在考研的時候可以正常報考自己想要去的985院校或者211院校,考研的話任何985大學或者211大學上對於普通二本生都是沒有限制的,正常報考的。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
    《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人》等十本品質文學好書上榜,其中《晚熟的人》成為「年度推薦」大眾最喜愛的一本圖書。同時,現場還揭曉了年度致敬譯者彭倫、年度致敬作者馬識途、年度致敬出版人臧永清、年度致敬出版機構: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和年度特别致敬圖書《為什麼是深圳》等獎項。
  • 線上讀書會|「二本學生」怎麼啦?
    「二本學生」怎麼啦?時間:1月6日(周三)19:00-21:00地點:Remix計劃微信公眾號嘉賓: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黃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本次講座,兩位嘉賓將圍繞《我的二本學生》這本新書,探討以下幾個主題
  • 二本學生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安娜·伯恩斯|作家|...
    《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0-081995年,黃燈畢業於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劃分,算是二本院校的學生。十年後,她博士畢業,進入廣東F學院當教師,又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見證了八零後、九零後兩批年輕人的成長。黃燈的個人經歷和她對年輕一代的觀察,使她開始反思二本學生在這二十多年間發生了什麼變化。
  • 普通的二本大學一年學費大概是多少?新二本與舊二本差異大!
    那麼,二本大學的學費每年大概多少錢呢?二本大學不是官方的定義,是民間的一種通俗稱謂,通常是指以前高考第二批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本科生。目前的二本大學分為兩類,一是公辦的「舊二本」大學,二是由原來的三本大學改成的二本大學,又稱為「新二本」。這兩種二本學費存在不小的差異,「新二本」學費比較高昂,可能是「舊二本」的2-5倍。
  • 對二本學生來說,考研、考公務員意味著什麼
    我們今年出版了黃燈《我的二本學生》,黃燈老師在廣州某二本院校任教十餘年,對多達數千位學生都有長期觀察,乃至跟蹤走訪,書裡還有近100名學生現身說法,黃燈以此向讀者描摹了一群年輕人的生活剪影、磨礪與辛酸。
  • 二本大學生「飽和」了?二本學歷到底有沒有價值,老師:有價值
    二本大學生「飽和」了?先說一個非常真實的數據吧,很多人都說我本科的同學月薪最少5K,但是在中國只有5%的人每個月的薪水能高於5000元。那麼是這些人說謊了嗎?其實並不是的,我國的本科人數僅佔總人口的3%,所以本科生每個月薪水高於5000元是非常正常的,特別是去一線城市發展的學生。看過上面的數據之後,你還覺得二本大學生「飽和」了嗎?
  • 適合二本學生的5所師範大學,實力強勁,畢業生認可度高!
    很多學生希望能夠在將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獲得鐵飯碗工作。但是很多學生分數並不是很高,只能上「二本」院校。下面筆者就為大家推薦5個適合「二本」學生的師範大學。這些學校的實力同樣強勁,並且畢業生的認可度也很高。
  • 普通二本學生出國留學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其實不然,每年都有很多二本甚至專科的同學成功留學,留學雲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一些二本學生出國留學的申請條件,看看你能不能達標? 因為現在申請留學的同學特別多,二本不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背景,所以均分必須越高越好。如果不確定自己想選的專業,可以去Chase Dream或者一些論壇,看看別人怎麼選的,他們的標化+軟實力如何。如果確定了dream school和future career,就去學校的官網找到對應的要求,然後準備就完了。
  • 二本院校的學生如何考上985大學的研究生:要麼做夢,要麼做事
    網友原話:我是四川人,就讀於廣西本科二本院校,打算考四川大學的研究生,我爸說只給我一次機會,我開始懷疑自己,怎麼辦?一位已畢業學長的真實經歷:我是川大15級的研究生,我講下我的切身經歷。我本科讀的是重慶郵電大學,也屬於二本院校,只是收分高,基本就沒有一本線以下的專業(重慶本地的生源除外)。
  • 二本學生如何擇校?這4所工科高校讓你感受高「性價比」
    但是我國排名靠前的那些工科名校,對於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面對工科名校的超高錄取分數線,也只能是「忘線興嘆」,根本沒有辦法報考。這樣的情況下,這類學生可以另尋他路。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普通二本學生適合考取的4所「性價比」很高的工科類高校。這些高校都是地區性知名度比較高的學校,如果自己的分數在二本分數線以上,就可以重點考慮,適合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