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政權以及爭取民心和美援,南京政府決定搞「憲政」了。補個知識點,所謂軍政、訓政和憲政三個時期,其實是孫中山提出來的,但是老蔣為了維護其獨裁統治,遲遲不肯結束「訓政時期」,而到了軍事政治形勢風雨飄搖之際,又開始拿「憲政」出來忽悠人了。
老蔣還想獨裁,還想搞虛假的民主,那就註定這個所謂的「憲政」和配套的總統選舉是個鬧劇。第一個搞笑擔當就是老蔣,大家是不是以為「總統」人選非他莫屬?錯了,最先表態他無意任職總統正是他自己,原因很簡單:根據法律規定這個「總統」是個虛位國家元首,也就是沒實權的,那老蔣當然不幹,可是他這個國民政府主席不幹,誰又敢幹?
還是老蔣的心腹張群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軍政大員們這才恍然大悟,於是緊急開會通過了《戡亂時期臨時法案》,授予總統在「特殊時期」擁有一切軍政大權,於是老蔣立馬同意了。如此唯一的總統候選人就算確定了,然後就輪到「副總統」的候選人問題,因為這事涉及到了南京政府內部所有的派系紛爭、政治陰謀和勾心鬥角,所以那真是亂七八糟外加笑料頻出。
參與所謂副總統職位競爭的其實有六人:李宗仁、孫科、程潛、于右任、莫德惠和徐傅霖,在第一輪投票中,上述所有六個人的得票數都沒有超過規定的半數,無奈之下採取臨時辦法:得票數排名前三的候選人進行第二輪選舉,其它三人算自然淘汰。於是1948年4月24日進行了第二輪投票,得票最高的李宗仁還是只有1163票(國大代表應為3045名),仍然沒有超過規定的半數:1523票。
選舉委員會也有點懵圈,只好決定舉行第三輪投票,當天下午,屬意於孫科(因為比較好控制)的老蔣開始出手了,他一邊秘密指示親信們張羅去給孫科拉票,一邊派人暗示湘軍元老程潛棄選,並且表示可以「報銷」之前的競選費用。程潛深感其辱,遂大怒宣布老子不玩了,同時也不會要老蔣的錢,而察覺老蔣在搞事情的桂系也推波助瀾,隨即宣布李宗仁也不玩了。
孫科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只好也同時「官宣」退出競選,這就意味著「副總統選舉」面臨流產,其後果是老蔣承受不起的,那就比較尷尬了。於是老蔣又出面安撫李宗仁和程潛,表示決遵選舉結果而不插手,總算讓25日的第三輪投票正常開始,結果是李宗仁1156票、孫科1040票、程潛515票,按照選舉辦法,程潛淘汰,李宗仁和孫科將進行最後一次投票,角逐副總統之位。
第四次投票時間為4月29日,在期間休息的三天時間裡,南京城裡極度熱鬧,桂系直接用軍車拉來金銀珠寶分送代表,而老蔣幕後支持的孫科也毫不示弱,銀子如流水般撒將出去。最搞笑的是雙方包下了南京所有的高檔飯店,什麼中央飯店、首都飯店、大三元、廣州酒家等等,只要持有「國大代表」的徽章就可以隨便吃,並且有專門的拉票專員站臺接待,不少代表吃完桂系再吃孫科,反正不吃白不吃。
1948年4月29日上午,最後一輪投票開始,且為「相對多數當選」原則,因此雙方都紅了眼睛,每唱到已方一票就熱烈鼓掌,等到李宗仁率先達到1400票時,支持孫科的代表立即全部退場。最終李宗仁得票1438張,而孫科得到了1295張,李宗仁勝出當選「副總統」,桂系深深出了一口惡氣。而無奈接受結果的老蔣心裡憋氣,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白崇禧踢出了南京:免除其「國防部長」職務。
鬧劇還沒有結束,面對桂系的洋洋得意,黃埔系軍官團大為不滿,陳誠代表他們公開揚言:「現在桂系軍閥極度猖獗,但我認為這是迴光返照,不過道路傳聞,他們有逼宮企圖,我現在特提出警告,如果他們不自量力地胡作非為,須放著我陳辭修不死」。在這次令人貽笑大方的選舉背後,蔣桂兩派的矛盾也達到高潮。
出席就職典禮時,老蔣又玩弄小花招,約好的軍裝換成了長袍馬褂,弄得李宗仁好像個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