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中華民國代總統

2021-02-18 廣西李氏宗親總會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徐州抗日紀念館李宗仁雕像

  1916年5月,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系陸榮廷部,任護國軍第六軍林虎部第7旅13團排長、連長、幫辦營長、幫統,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

  1923年,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繫。1923年10月,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加入國民黨。

  1924年,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1924年9月,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1924年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1924年12月-1926年)。

  1925年7月,又擊敗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系軍閥首腦。統一廣西後,任國民黨廣西省黨務特派員和廣西省第一屆省黨部監察委員。



白崇禧與李宗仁

  北伐時期

  1926年7月,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他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終於促成北伐。在北伐時期,還兼任過左翼軍指揮官、江左軍總指揮、國民黨湖北省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1927年3月-1929年3月)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7年4月,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反共清黨」。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臺後,被任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委員(1928年4月—1929年)、主席,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1928年2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1928年4月,任國民革民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期間,還任(國民政府)禁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1928年-1929年)、(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國民政府)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1929年,回到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決心勵精圖治建設廣西。他們發展教育,懲治土豪劣紳,對行政官員進行嚴格約束。


  蔣桂戰爭

  1929年3月,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爆發蔣桂戰爭。結果桂系戰敗,逃回廣西。蔣介石以「叛亂黨國」的罪名,開除李宗仁黨籍,免除本兼各職。

  1929年秋,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

  1930年4月,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1930年7月,被蔣軍擊敗,退回廣西。

  1931年5月,李宗仁又聯合粵系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31年11月,任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


  抗日戰爭

  1937年2月-1937年8月,任第五路軍總司令。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0月,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7年8月-1938年),駐節徐州。

  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38年2月至5月,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2月-1938年9月)、保安司令。1938年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遊擊基地,堅持抗戰。1938年6月10日,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4月至5月參加隨棗會戰。

  1941年1月至2月參加豫南會戰。


李宗仁、蔣介石、白崇禧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附近戰鬥、臺兒莊戰鬥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徵、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臺兒莊戰鬥最激烈的時刻親赴臺兒莊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峰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

  解放戰爭

  1945年1月-1946年7月,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期間(1945年2月-1945年9月),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行轅北平行轅主任。

  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蔣介石)。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絕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1949年6月-1950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委員。1949年7月16日-1950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白崇禧指揮的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李宗仁與夫人郭德潔(廣西桂平人)



  晚年生活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3月,蔣介石在臺灣恢復「總統」職務。

  1954年3月,蔣介石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務。

  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間,先後五次派程思遠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回歸祖國大陸作準備。

  1965年7月,衝破重重險阻,偕妻回到祖國大陸。回國後,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在1966年7月,娶年輕貌美的護士胡友松女士為妻。

  李宗仁官邸

  是桂林市內現存的兩處最完好的名人舊居。官邸位於桂林市風景秀麗的杉湖南畔,這座被後人譽為桂林「總統府」的府邸建於四十年代,屬中西結合的別墅式建築,布局一改傳統的南北走向而坐東朝西,以威嚴、氣派的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樓、警衛室、附樓、花園、停車坪等,佔地4000多平方米。


  李宗仁官邸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市文明路16號,風景秀麗的杉湖南畔,與雙塔相傍,這座「桂林總統府」建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屬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築,坐西朝東,以威嚴、氣派的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樓、警衛室、附樓、花園、停車坪等,佔地4000多平方米。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返桂在此居住。1966年3月14日,李宗仁先生重返官邸。


  李家在桂林之泗頂公路旁,大院系古典莊園式建築,坐西向東,但大門開在北方馬路邊,大院為長方形,由青磚砌成的圍牆約9米高,院中住房為全木結構,大門口的對聯據說為蔣介石所說「山河永固,天地皆春」,橫批為「青天白日」,緊臨房屋後面是陡峭的馬鞍山。

  李宗仁在兄弟當中排行第九,從住房風水角度看,此房坐西向東,東面一片空曠良田,北面空闊良田,東北面空曠有口大魚塘,大門朝北,屋後馬鞍山為石山,雄壯威武,遠看像匹馬,石山殺氣重,主武,利出武將,東空闊,西向山,在風水上為反吟,此房周圍人家應比較清貧。從風水角度分析,房屋西南為山,東北為水,此兩方利於兄弟當中的三、六、九排行,李宗仁在家中排行第九,故此房大利於他。


  故居宅院背倚著一高一低兩座峻峭的石峰,遠遠望去,如行空天馬,當地人就叫它「天馬山」。慕名而來的遊客,面對這縱橫馳騁的「天馬」,會產生許多聯想——想到李宗仁於1925年7月率軍擊敗舊桂系,成為新桂系首領;想到李宗仁1926年率第七軍參加北伐,轉戰湘、鄂、贛、皖,立下赫赫戰功;想到李宗仁1938年指揮徐州會戰,在臺兒莊與日軍血戰,取得抗戰正面戰場首次重大勝利……


  經測,坐向為庚山甲向兼酉卯,後牆為酉山卯向兼庚甲:將軍弟院門坐向為丙午之間界縫,廳牆為酉山卯向兼庚甲,天井放水出醜。我們發現不少地方前後坐向不一致,說明施工不嚴謹。院門坐向為午山子向兼丙壬,門口正向的朝應峰與宅向成90度角,其中丙峰諸峰秀拔,即是風水所說的金馬玉堂貴人。貴人有貴氣,貴氣來自龍脈之勢和形。

  立於院牆右側的故居大門,在裝飾上很動了一番心思。三環龍脊拱簷正中鐫刻著一座大鐘,時針固定指向「9時」。當地老人說:「這是『座中(鍾)有靠』、『長長久久』的意思。」


  李家祖墳一處為犀牛地,由住房向西約1.5公裡的小山下,從地形看,此山雖只100來米高,但山勢來龍遠大,此山由北向南,自高自低一路延伸下來,來龍穿帳過峽至丘陵地帶,李家祖墳就在這山龍盡頭山凹之處,對面山龍回頭環顧墳地,百官朝拜、千軍萬馬。祖墳坐東向西,甲山庚向,書雲「甲山庚向,出文武貴人」此地葬有李宗仁曾祖母、爺爺、父親的墳墓,從祭事者落款為李宗仁來看,表明是李宗仁顯達後為報孝而重修,三個墳墓中為曾祖母李母老太夫人之墓,右側為李宗仁爺爺李仰庭之墳墓,左側為李宗仁父親李培英之墳墓。墳前明堂開闊,西北一片良田,視野遠大,西北為乾位,乾位空曠主聲名遠播,也助長李宗仁成功,墳對面良田中間起一小山約5米高,二十米寬,為案山,似印,應後人手中掌大權,對面遠處約5公裡是雄偉的天平山,遠看像一條臥龍,山青水秀,註定此地要出大貴人,有意思的是,李天佑上將軍,國民黨大將與李宗仁長期合作的白崇禧也在此地不遠處,還有清朝宰相陳宏謀,另外的趙觀文等五個狀元,均在這方圓幾十公裡之內,真是人傑地靈啊。


  李宗仁是為我們國家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人物,也是廣西李氏宗親的傑出人物,我們在此對先賢表示深切的緬懷和崇高的敬意。

業務電話:18587761759

業務微信:13321787788

業務QQ:837156312

廣西李氏QQ群:329111223

網站:www.guangxilishi.com

廣西李氏宗親會微信公眾號::gxlszqh

掃一掃或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李宗仁:一個想養鴨的農家少年,是如何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的?
    有天,母親看著調皮的李宗仁,不由得問道:「長大後你想幹什麼呀?」李宗仁想都沒想就回答:「我想養鴨子。」別以為李宗仁這是隨口一說,其實他還真的打算這麼幹,我們很難想像,立志於養鴨的李宗仁,有一天能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
  • 善乃發家之本,道乃成功之領—代總統李宗仁的祖宅故事
    近代李宗仁、白崇禧就是出自該區。李宗仁(1891—1969年),漢族,字德鄰,生於1891年(辛卯年)8月13日,卒於1969年(己酉年)1月30日,廣西桂林臨桂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於1948年4月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在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
  •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說起李宗仁,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能屈能伸的好將軍。在軍閥混戰之時,李宗仁的桂軍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卻能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不僅沒有被其餘軍閥所吞併,反而越來越強!抗戰中,李宗仁更是大放異彩,臺兒莊戰役,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 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起家的功臣!
    李宗仁起家時的功臣吳祖謀吳毅農李宗仁(1891——1969),這位敢扛起槍和蔣介石打蔣桂戰爭、兩次逼老蔣下野的新桂系領袖,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副總統、代總統,雖出生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卻起家於廣西糧倉玉林。1920年深秋,第一次粵桂戰爭桂軍戰敗,桂人治粵畫上句號。
  • 他是民國代總統,75歲娶27歲妻,此後其妻守寡39年,晚年皈依佛門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桂系」首領李宗仁在國民黨內部有著重要的位置,他曾經擔任過國民黨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曾經指揮過著名的臺兒莊戰役等重大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他被人稱為福將,屢次大難皆能化險為夷。難能可貴的是李宗仁的抉擇,幾乎每次都是明智的選擇。
  • 桂林——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其代表作品有《李宗仁回憶錄》。
  • 截止新中國成立,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8位總統,蔣介石只能排第七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第二任民國總統:袁世凱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
  • 圖說歷史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
    快速關注點擊藍色↑秦漢胡同↑微信關注即可公眾帳號ID:qinhanhutong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
  • 維基精選:【李宗仁】
    新桂系首領,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擁戴廣州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
  • 中華民國歷屆總統誓詞
    孫中山: 理想主義者的治國困局強國,孫中山誓詞「顛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在給北洋恩師薩鎮冰的私信裡,他如是表白:「誰無肝膽?誰無熱誠?誰不是黃帝子孫?豈甘作滿族奴隸而殘害同胞?洪有鑑於此,識事體之大有可為,乃誓師宣言,矢志恢復漢業,改革專制政體,建立中華民國。」此後,他也果真一力維護法統,棄專制而向共和。
  • 郭德潔:從泥瓦匠女兒到代總統夫人,60歲死於「要面子」
    1922年,李宗仁率領部下在桂平休養生息,有一天,李宗仁在城樓視察,恰巧有個女生騎車在街頭經過,這一幕深深印刻在了李宗仁的心中。此時的郭德潔,愈發有李夫人的模樣了,但在臺兒莊大捷後,她聽聞李宗仁跟一個女記者有些曖昧,於是她立馬趕過去,作為第五戰區司令員夫人的郭德潔,順道還不忘慰問下士兵,提高自己的形象分。當郭德潔趕到李宗仁住所時,已是晚上11點多,可李宗仁仍然遲遲未歸,怒氣衝天的郭德潔立刻趕去李宗仁接受採訪的客廳。
  • 中華民國8位總統書法集錦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革命軍被北洋軍接連擊敗後,孫中山決定與北洋軍的統帥袁世凱和談,希望通過給予袁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袁成為清朝垮臺的最後關鍵。最後孫與袁達成協議: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由袁接任,袁則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條件,下旨遜位,中華民國終完全取代過去的帝國體制。
  • 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的密信,首次曝光!
    李宗仁關於派員領收訂購布匹的函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 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局部李宗仁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關鍵的「福將」。福將之「福」,一是他個人歷經戰場炮火和政壇暗箭,屢次大難不死;二是在重大歷史關頭,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間力量,幾乎總是能有意無意地做出明智抉擇。他的抉擇雖然有的出於派系鬥爭,有的是迫於時勢無可奈何,但終究順應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使國家民族走向良性方向,也為自己留下「青春戎馬,晚節黃花」的身後評價。
  • 中華民國歷屆總統誓詞:馮國璋宣誓和平統一
    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袁世凱:搖擺中的共和  共和,袁世凱誓詞  以賄選上位的曹錕,試圖以頒布第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而法統重光。然而,多年之後,毛澤東反問:「憲法,中國已經有過了,曹錕不是頒布過憲法嗎?但是民主自由在何處呢?」
  • 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為何大半輩子都在獨居?
    這是周總理對於李宗仁的評價。李宗仁何許人也?新桂系軍閥的掌門人,前國民政府的代總統?李宗仁曾經是國民政府翻雲覆雨的人物,在民國歷史上留下許多著名故事,如臺兒莊戰役就是李宗仁的成名之作。縱觀李宗仁一生,可以說是有功有過,一時半刻很難做出具體評價。
  • 中華民國歷史的8位大總統,你了解幾個??
    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緝的影響,自1907年起孫中山便長期居留歐美各國。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丹佛而不在中國。初聞革命成功時,孫中山還有些訝異,但隨即在海外華人與美國的同情者間籌集資金。
  • 歷任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
    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李宗仁回國危機四伏,一場鬥智比電視劇精彩百倍
    李宗仁,國民政府代總統,沒有跟隨老蔣跑去灣灣,而是去了美國。然而,就是這位代總統,竟然選擇不去灣灣,回到了大陸。這讓老蔣情何以堪!所以,已經聞到李宗仁可能會回大陸味道的老蔣,下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決不能讓李宗仁活著踏上大陸的土地。但是,老蔣的對手並非李宗仁,而是總理。
  • 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的歷任總統(組圖)
    (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1949年1月21日,被迫發表《引退謀和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1949年敗退臺灣後,歷任「總統」與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臺北去世。
  • 李宗仁76歲時,想效仿美國人找生活秘書,周恩來:喜歡就明媒正娶
    1965年7月20日,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攜妻子郭德潔從美國回國,郭德潔在美國被確診為乳腺癌,或晚,回國半年多後,在北京一家醫院去世。妻子郭德傑因病去世後,晚年的李宗仁感到孤獨,想遵循美國人的習慣,找一個生活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