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母親看著調皮的李宗仁,不由得問道:「長大後你想幹什麼呀?」
李宗仁想都沒想就回答:「我想養鴨子。」
別以為李宗仁這是隨口一說,其實他還真的打算這麼幹,我們很難想像,立志於養鴨的李宗仁,有一天能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
那麼這位普通的農家少年,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呢?
為什麼他會被長子怒斥「讓母親守了70年活寡」?三任妻子又都是怎麼回事?
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桂林一戶普通農家,家裡總共十口人,幸虧有20畝地,否則這日子,還真的不容易過。
李宗仁從小就被父親培英公送去私塾讀書,李宗仁不想去都不行,因為培英公就是私塾先生,但李宗仁壓根就對「之乎者也」沒有任何興趣,甚至有時候會通過裝病、上廁所來逃課,培英公也是倍感無奈。
不過培英公的經歷告訴他,如果想改變命運,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所以他又強制把李宗仁送去讀小學。
本來私塾那些知識,李宗仁就學的夠嗆,到了新的學校,他還要學英文、數學,這就讓他更加頭疼了,按照今日的用詞,李宗仁就是個「學渣」。
學不會,所以不想學。
不想學,所以學不會。
李宗仁的成績每次都是墊底,他的夢想就是養鴨,你可別笑話養鴨這份活,李宗仁幻想著以後只要每天把鴨子趕出去覓食,下午到點了再趕回來,中間就全都是休息偷懶的時間,況且養鴨子也能賺些錢,如此輕鬆的差事,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李宗仁索性就輟學回家了,李母對此倒也沒什麼意見,學不成就學不成吧,反正那會十裡八鄉能把書學會的也沒幾個。
當時桂林正在興辦各種廠房,所以長輩就把李宗仁送去紡織廠當學徒,幹些時日有個一技之長,也算將來能讓兒子混口飯吃。
就這樣,15歲的李宗仁開始了紡織廠學徒生涯,半年後「學成歸來」的李宗仁,頓時受到了村裡人的熱捧,原因無他,就是希望李宗仁能將學會的紡織技術傳授給十裡八鄉的鄉親們!
結果李宗仁在傳授紡織技巧的時候出了不少洋相,原來他自己都沒搞懂……
讀書不行,學技術也不行,完全是幹啥,啥不行!
這時候兩口子就愁了,到底該讓李宗仁幹嘛去呢?
其實李宗仁有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法跟他父親有著緊密聯繫。
當年培英公遠離家鄉去南洋打工,結果到了馬來西亞才發現被洋人給騙了,於是他就組織華人展開曠工抗暴運動,顯然,這些人的力量在洋人的槍炮面前,顯得太過孱弱,培英公作為華人代表,當即就被洋人給炒了。
回到老家後,每當培英公想起國人被壓迫的場景,他都心生怒意,而且每當看見有不公平的事情時,培英公就喜歡站出來伸張正義。
由於培英公經常給孩子們講在國外的經歷,以及自己伸張正義的光輝形象,所以李宗仁在潛移默化中也受到了影響。
他為什麼討厭讀書?
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於父親身上,在他想來,父親即便學富五車但還是失敗了,所以他思考著,要麼就這麼碌碌無為,輕輕鬆鬆的過往一生,要麼就通過槍炮去改變國人的地位。
當時在培英公的眾多好友之中,有一個叫李植甫的鄰村教練,李植甫在跟培英公暢聊的過程中知道了李宗仁的窘境,所以就建議把李宗仁送到陸軍小學堂去試一試,沒準成了呢?
培英公回去跟妻子商量了一下,想想在這亂世之中,讓孩子投身於軍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16歲的李宗仁就跑去了報名,當時報名的人大概有1000多人,可學堂最後只錄取十分之一。
就在培英公已經做好接受兒子失敗的準備時,李宗仁卻通過了!
可還沒高興多久,李宗仁就被開除了……原來正式報導那天,李宗仁遲到了10分鐘,對於嚴厲的軍校來講,無法接受沒有時間觀念的學生,且不接受任何理由。
父母倒也沒多責備,畢竟李宗仁能考上一次,就能考上第二次,於是在1908年,李宗仁第二次考入了陸軍小學堂,並且這次沒有遲到……
看著威風凜凜的教官們,李宗仁不由得羨慕起來,在學校裡,李宗仁的文科很差,但軍事課程卻強的離譜,無論是體能還是槍械,都是他的強項,所以他在學堂中被同學們稱為「李猛仔」!
1911年畢業以後,父母眼瞅著兒子都這麼大了,也該找個老婆了,於是就替兒子包辦了婚姻,雖說是包辦婚姻,但李宗仁跟李秀文的感情確實很不錯。
那會李宗仁只要一到休息日,就會趕幾十裡路回家找李秀文,而李秀文因為不知道丈夫什麼時候回來,所以每天都會在村口望著遠方,此情此景,不得不說兩人的愛情真的很甜蜜。
1916年,李宗仁參加了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粵桂戰爭,他的職位也由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上升到任護國軍第六軍林虎部第7旅13團排長、連長、幫辦營長、幫統。
1919年,恰巧李宗仁奉命率兵駐紮在離老家不遠處的新會縣,思妻心切的他果斷把老婆接了過來,並且在那一年,李秀文成功懷有身孕。
一年後,李宗仁抱著剛出生的李幼鄰,別提有多高興,但由於局勢原因,李宗仁不得不率部隊離開新會。
1921年,李宗仁順利整合10多個連隊,並且改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軍,由他擔任司令。
1922年,李宗仁的部隊轉移至桂平時,他被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校花郭德潔給迷住了,並且很快就跟郭德潔正式結婚。
得知此消息的李秀文儘管很悲痛,但即便她反對又有什麼用呢,這就是悲哀之處。
在1924年,李宗仁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人,成立了「定桂討賊聯軍」,由他擔任總指揮,最後順利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隨後一年,聯軍又擊敗了沈鴻英,順利完成廣西大一統的任務,而他也成為了新的國民黨桂系軍閥首腦。
此後李宗仁參加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值得一提的是,在1948年,李宗仁憑藉自身能力以及郭德潔對各方勢力的拉攏,使得李宗仁順利擊敗孫科(孫中山之子),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副總統,在蔣介石下野之後,李宗仁順利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
此時此刻,誰都沒有想到,當年那個立志養鴨的少年,有一天會成為中華民國的代總統。
在解放軍攻破南京之後,李宗仁率部退到桂林廣州一帶繼續負隅頑抗,但在白崇禧大軍被殲滅後,李宗仁也成了強弩之末,敗局已定的他以看病為藉口,從香港中轉後逃到美國,從此開始了流亡生涯。
1965年,在外流亡了16年的李宗仁,帶著妻子郭德潔重新回到了祖國,1年後郭德潔因乳腺癌逝世,就在此時,李宗仁長子李幼鄰本以為75歲的李宗仁會回歸家庭,但李宗仁卻在郭德潔去世後幾個月就娶了27歲的女護士胡友松,雙方整整差了48歲。
別說在思想保守的60年代,就是放在當下,老少戀都是備受爭議的對象。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肺炎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如果要說誰對李宗仁的意見最大,我估計非李幼鄰莫屬,因為他在母親李秀文的百歲壽宴上,朝著滿堂賓客悲憤的說道:「我母親已經到100歲了,可她卻守了70年活寡啊,上天對她怎麼如此不公?」
縱觀李宗仁的一生,經歷過無數次炮與火的考驗,但卻能屢次大難不死,所以他在近代史中,也被譽為「福將」。
雖然最後桂系站在了國民黨的一方,但是桂系也變相穩住了廣西的經濟發展,相對於其他窮困省份的老百姓來講,廣西人民的生活還算好那麼一些。
但李宗仁就是這個配偶方面,確實有些備受爭議,幸虧原配李秀文有一個孝順兒子,否則她這輩子,還真的不容易過!
——END——
感謝您的點讚與關注。
如有偏差,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