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無奈輟學的李宗仁,卻為何成功跳農門

2020-12-18 民國風度

李宗仁是近代中國一位傳奇人物。他從一個農家子弟逐漸成長為桂系的領軍人物,乃至最後做了代總統,也算是做了一朝天子的人了,應該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了。

然而他晚年曾說自己「幼無天才,長無特長」。若是了解他少年的成長經歷,就會明白這並非完全是他的自謙之詞。

圖 | 李宗仁將軍

1891年,李宗仁出生於廣西桂林臨桂縣的一個農戶家。家裡有田地二十多畝,兄弟姊妹共八人,一家十口人的生活全靠地裡那點莊稼,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6歲時,李宗仁正式入私塾讀書,老師就是他的父親培英公。私塾裡教授的就是《三字經》和《百家姓》及《幼學詩》,這些課程對於年幼的李宗仁沒有絲毫吸引力,加上父親管教又很嚴厲。所以李宗仁對讀書甚感頭疼,寧願到山上砍柴,也不願去書房,還經常借去上廁所的機會溜出去放鬆一會。

就這樣,讀了幾年私塾後,由父親的一個朋友介紹,李宗仁到臨桂縣城裡新辦的一所小學就讀。

這是一所新辦的小學,除了國文課,還開辦有數學、英文等課程,而這些新學科,李宗仁在私塾根本沒學過,他學起來十分吃力,就是國文課,他也學得是囫圇吞棗,半生不熟。

在這所新式小學,李宗仁不僅功課跟不上,而且衣著寒酸,舉止言行土氣,因此他被同學嘲笑為「鄉下的傻瓜」。

在這麼一個窘迫的學習環境中,李宗仁的功課是越來越糟糕。後來,他又連續兩次「坐了紅椅子」,更是讓他難為情,索性就輟學不去了。那時學校出榜時,會在最後一名下面用紅筆一勾,於是,考最後一名的就被叫做「坐紅椅子」。

古往今來,我們看很多名人的成長經歷,幾乎都是幼時天賦極高,異於常人這些描寫。像李宗仁這般幼時資質平平的,確實不多見。

遠的不說,就說與李宗仁同為桂系首腦的白崇禧,幼時即展露出極高的天賦。5歲時,父親送白崇禧到私塾讀書,第一天講的就是《三字經》。放學回家,父親要考白崇禧的功課,想不到白崇禧竟把白天所學的課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

《三字經》順利學完後,白崇禧接著學《五言詩》《千家詩》《幼學瓊林》這些,那都是一點就通,等到後來學《四書》《五經》這些,老師發覺他自己已經教不了這名學生了,就另外請了兩名水平更高的老師來教白崇禧。

和白崇禧這個學霸比起來,李宗仁是妥妥被甩在身後的學渣。並且李宗仁少時也沒什麼大志,母親曾經問過他長大想做什麼,他的回答是:「做個養鴨的」。

那時農村養個鴨子,成本很低,平時鴨子到農田裡去吃莊稼收穫後掉落的穀子。一個養鴨的人,可以養上三四百隻鴨子,每日趕著鴨子出去覓食,倒是樁不算太累的活計。

母親比較滿意兒子的回答,送兒子去讀書,也只是希望他以後能明白事理,做個自力更生的好農民,倒沒有想著要他以讀書作為晉升之路,日後能成為人中龍鳳。

圖 | 年輕時的李宗仁

現在李宗仁輟學回家,那就在家老老實實做個農民罷,父母也沒有什麼抱怨的。

這時候,恰逢各省在施行新政,廣西省也在桂林城設立了一個「紡織習藝廠」,招收學徒,學習紡織。李宗仁父親培英公是個讀書人,思想比較開通,覺得這個行業很有前途,就把李宗仁送去桂林做學徒。

李宗仁也想著做紡織總比種田好些,於是,他高高興興地去了桂林。他那時已15歲了,也應該學一門技藝,以便以後成家立業,獨立門戶。

李宗仁一共學了半年紡織,學成歸來後,被寄予厚望。姑丈家特地買了一部織布機,讓李宗仁教表姐們織布。但沒想到,李宗仁技藝不精,漿紗時,把沙漿弄焦了,一旦上機織布,隨織隨斷。後來,鄰村也請李宗仁去家裡教織布,結果還是隨織隨斷,搞得李宗仁很尷尬。

這時的李宗仁好像一事無成。讀書呢,學不進去,出去學門技能吧,又不開竅。直到此時,在李宗仁的身上,絲毫沒看到日後那個能統領大軍的李將軍的影子,這不就是一個沒見過世面又有些笨笨的農家少年嗎?

然而這時,發生了一個改變李宗仁命運的契機。而提到這個契機,就不得不提到李宗仁的原生家庭。

現在大家都喜歡提到原生家庭這個話題,普遍認為一個人成長後的人生軌跡,都可以從原生家庭裡找到影子。農村出身的李宗仁也不例外。

李宗仁對父母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他晚年曾提到,父母對其一生的統兵從政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父親培英公是位勤勉好學的讀書人,平時在家開設學館教書育人。他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關心國家時事,富於冒險精神。

1904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年時,培英公聽說洋人在香港招募華工。於是,他懷揣著要做出一番事業的理想,毅然離家到香港,遠赴南洋打工,以為到了海外就可以施展平生抱負。

誰知,他到了馬來西亞後,發現為洋人所騙,華工被洋人資本家壓榨得抬不起頭,過得牛馬不如,十分悲慘。

在一次華工抗暴運動中,個性倔強的培英公還被推舉為華工代表,與英國人談判。後來,他被英國人解僱,遂返回家鄉依舊教書,結束了這次海外打工經歷。

由此,培英公對洋人恨徹入骨,深感由於國家貧弱,華工在海外被洋人任意欺凌,連基本的人格尊嚴都沒有保障。他回家後,經常給孩子們講起這段海外經歷,每次講起此事,都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痛徹心肺。

平日在鄉間,培英公因為易於接受新思想,為人正直,喜歡打抱不平,所以,常受到地方一些土豪劣紳的騷擾。但他卻從不屈服,每每與那些惡勢力鬥智鬥勇。所有這些,都被年少的李宗仁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父親的這些經歷,是李宗仁一生都忘不掉的記憶。他後來成為一方將領時,曾說過,希望幼年的痛苦經歷,永遠也不要再出現在中國。

後來在抗戰時期,面對日軍的強大攻勢和國民政府的搖擺不定,李宗仁自始至終都是堅定的抗戰派。主張向日本妥協的軍令部長徐永昌曾在日記裡寫道:「李德鄰主張抗戰到底,且亦不希望任何國際援助,氣勢不可一世,亦奇人也。」

因為培英公開館教學,無法下田勞作,於是,家中的農活都由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承擔,孩子們在旁幫母親打下手。

圖 | 李宗仁母親

劉太夫人是位很有見地的女性,不僅勤勞能幹,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與人處事,不卑不亢,慷慨大度,能忍能讓,這在農村婦女中是不多見的。

劉太夫人白天在田地勞作,晚上在油燈下做針線,縫縫補補,一刻也不得閒,但卻從不叫苦叫累。她還對孩子說,因為培英公是讀書人,體力勞動不是他擅長的,讀書之人自有他的作用,並且還說,她之所以能懂得一些道理,也是因為培英公是讀書人的原因。

儘管她每日勞作很辛苦, 但她總是笑呵呵的,從沒對孩子們惡言相向,因此,家裡上下很和睦。由於家中人口眾多,有時免不了入不敷出,要借貸。經常借貸的地方就是李宗仁的外公家。

一次李宗仁和母親挑了籮筐到外公家借糧,外婆是個精明幹練的女人,糧食若借給外人,還能收些利息,但若借給女兒家就不好收利息,因此,就不願借。劉太夫人情急之下,就和其母親爭吵了起來,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沒借到糧食。

劉太夫人和年幼的李宗仁擔著空籮筐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萬般酸楚。但是,劉太夫人雖然還流著眼淚,卻不忘藉此勉勵兒子長大後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努力做事,不要依賴他人,親爹娘都未必能幫到你,何況他人呢。

母親的含淚教導,深深地印在李宗仁的腦海裡。

當年李宗仁祖父母給培英公兄弟兩個分家時,房屋和田地都是平分的,因祖父母憐惜培英公這房人口眾多,所以多給他們分了幾條板凳,但是被劉太夫人拒絕了。因劉太夫人知道二房春花嬸心眼小,斤斤計較,故不願惹來口舌是非,以使祖父母從中犯難。

還有一件事,使李宗仁記憶深刻。一次秋收在田裡收割莊稼時,李宗仁和兄妹及母親把打好的穀子裝在籮筐裡,分批往家中搬運。但是,當他們搬了一趟回來時,發現放在田裡的每個籮筐的穀子都變少了,很明顯是旁邊收割穀子的鄰居偷了。

李宗仁兄妹們大聲嚷了起來,但是劉太夫人卻馬上制止了他們,說:「算了,算了,值不了多少。」日後,劉太夫人每次見到那家偷他們穀子的鄰居,依舊談笑自如,而那家鄰居倒是顯得不自然,有些局促不安。

深切體會生活疾苦的劉太夫人明白,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人的貪念可能就是一念間。若是因此計較大動幹戈,反而會招致鄰居的怨恨。在自己身邊多樹立一個敵人,對自己又有何益處呢?

由於培英公極為好客,家中常常賓朋滿座,雖則家中不寬裕,但是劉太夫人總是笑臉相迎。家中有時缺茶,劉太夫人還想方設法採摘些野生果子回來煎水喝。

後來,李宗仁家中境況逐漸好轉,本就寬宏大量的培英公和劉太夫人更加樂善好施,時常接濟別人,還熱心公益事業,如修橋鋪路,辦學堂這些。

李宗仁回憶錄裡提到,凡是向母親借貸的,母親都會說:「你將來如有了便還我,如還不出,就算了吧。我知道窮人借貸的日子不好過。」

母親的善良寬厚、慷慨豁達,都給李宗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廣西「三傑」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中,有些人覺得李宗仁才能最為平庸,但很多接觸李宗仁的人都評價說,「李宗仁比較質樸,對部下比較寬厚,不察察為明,也不使用權術。」

黃紹竑曾評價李宗仁說:「氣量寬宏,能忍人所不能忍。」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你怎麼說的,關鍵是你怎麼做的,言傳身教的意義就在於此。

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在回憶錄裡,也對婆婆劉太夫人深懷感激和敬意。她曾說,婆婆的為人處世,對她有很大的啟發,稱 「(婆婆)是我以後做人處世的開蒙教益」。

圖 | 李宗仁夫人李秀文

她還提及,在丈夫李宗仁娶了郭德潔後,她能寬容大度,不爭不鬧,默默帶著兒子另行居住,隱身於李宗仁背後,也是受到了婆婆性格的影響。

李秀文還在回憶錄裡提到,1939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到桂林視察,曾到鄉下看望婆婆。

婆婆當時接待蔣氏夫婦極為大方得體,侃侃而談,說德鄰身為軍人,應以國家、民族為重,當下只有雪國恥赴國難才能對得起國家。

此番言論使蔣氏夫婦和身邊陪同人員極為讚賞。宋美齡誇獎說,老夫人深明大義,氣度不凡,若是多念書識字,更加了不起。

由於培英公喜歡結交朋友,行俠好義,在當地很有名,鄰村的武術教練李植甫便慕名前來結交。

結果,兩人一見如故,李植甫不僅會武功,還會賦詩作詞,與培英公脾氣甚投,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感。

這個李植甫,就是那個使李宗仁命運發生重大轉折的貴人。他本是湖南人,因得罪了當地惡少,故跑到桂林鄉下來躲避追捕。

當時廣西新辦的陸軍小學裡各級辦事人員多是湖南人,是李植甫的同鄉。他因此對陸軍小學的情況很清楚,他看到李宗仁讀書不成,學紡織又失敗,遂建議培英公送李宗仁去投考陸軍小學。

培英公對李植甫非常信任,也覺得這種亂世之下,年輕男子投身軍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他就著手讓李宗仁專心在書房準備功課,以備來年投考。

經過幾個月的準備, 1907年冬天,16歲的李宗仁到桂林城參加陸軍小學第二期的招生考試。那時,陸軍小學是官費辦學,學生待遇甚好,學校不僅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服裝及書籍,每月還有津貼補助,這對於那個時代普通人家的子弟是不小的吸引力。

陸軍小學第二期報名不下千人,錄取人數只有大概一百多名,競爭可謂激烈。

在縣小學兩次「坐紅椅子」的經歷及學習紡織的失敗經歷,使李宗仁對這次投考不敢抱太大希望。

陸軍小學放榜時,正錄130名,備取10名,李宗仁以備取第一名被錄用。這對於平素讀書考試頗不順的李宗仁,那是天大的喜事!

也許,這個笨笨的農家少年終於開竅了。

與此同時,那個日後與李宗仁並肩統一廣西併合作二十餘年的白崇禧,卻以正錄第六名的優異成績榮登榜上。當然,這時兩人還不相識。

一個少時資質平平,一個幼年即天賦秉異,這樣性格迥異的兩個人日後卻在民國歷史上統領廣西大旗,及至問鼎中原,雖然中間屢次被人挑撥離間,但始終沒鬧分家,因此被世人形容「李、白實為一人」。這也算是民國史上一大奇蹟。

俗話說,好事多磨。這下終於揚眉吐氣一回的李宗仁,卻在報導那天,因為遲到了十分鐘被拒收。命運給李宗仁開了小小的玩笑,似乎是在考驗他的耐心。

那時,陸軍小學的負責人都是剛留日回來的新式軍人,要求嚴格,執法如山。

因為農村都沒有鐘錶,所以土生土長的李宗仁對時間觀念也很淡漠。當他垂頭喪氣回到家時,得知情況的培英公並沒有過多責怪兒子,而是信心滿滿地命令他繼續備課,準備來年繼續報考。

1908年,第二次報考陸軍小學的李宗仁又一次被錄取了,不同的是,這次是正錄。吸取上次的教訓,李宗仁這次早早出發,按時報到,終於成為了一位陸小的軍校學生。從此,開始了他從一個農家子弟到職業軍人的蛻變。

這是李宗仁人生生涯的重大轉折。由此,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圈子,接觸了革命新思想,使他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

人在年輕時思想往往很活躍,還沒有形成思維慣性,容易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因此,此時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往往一個決擇就會影響人的整個一生。

那時陸軍小學的教官多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回來的留學生,教官們穿著整潔的藍呢制服,腳穿長筒皮靴,腰間掛著一把明亮的指揮刀,走起路來,挺胸闊步,器宇軒昂,十分威風。特別是總辦蔡鍔將軍,儀表堂堂,文武雙全,更是被學生們奉若神一般的存在。

所有這些,都帶給農家出身的李宗仁深深的震撼。但剛進入一個全新環境的李宗仁,這時還未曾被激發出來遠大的志向。畢竟在農村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使他的接觸面和認知都很有限。

能夠進入陸軍小學,他已然十分滿意,以後能當上一個中上尉的軍官,他就覺此生無憾了。至於說成為像蔡鍔將軍那樣響噹噹的大人物,那是李宗仁這個農家子弟想也不敢想的。

李宗仁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資質平平,無甚優勢,那就老老實實地學習功課。軍校裡有文化課和軍事課,文化課是李宗仁的弱項,尤其是外語,他也極不擅長。他在學校學了三年法語,但是後來離校之後,慢慢就都還給老師了,一句法語也說不出來。

但是,軍事課程卻是李宗仁的強項,尤其是器械操中的雙槓、單槓、木馬等項目,那對李宗仁來說是十分得心應手。劈刺更是李宗仁的拿手本領,許多比他高大強壯的同學都不是他的對手。他在陸軍學校出了名,因此被同學們起了個「李猛仔」的外號。

可以說,在進入軍校之前,李宗仁的學習生涯裡無甚亮點,幾乎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一個落後生。但是,在陸軍小學裡,李宗仁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那種被人欣賞和認同的感覺是他以前從沒有感受過的。

人人都喜歡被讚賞,反過來這種讚賞又會激勵一個人更努力前行。尤其是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更容易受到這種正向的鼓舞。

李宗仁也不例外。他極為珍惜在軍校的學習機會。

陸軍小學管理極為嚴格,稍有不慎就會受到處罰。但是李宗仁在陸軍小學三年期間,卻一次處罰也沒有,並且也沒有請過一次「半休」。半休指的是,學生若有病可以請病假不出操。

因此,陸軍小學上下對李宗仁評價極好,這也為他以後帶兵打仗,進而統一廣西埋下了伏筆。

為李宗仁撰寫回憶錄的唐德剛先生曾說:「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為人渾厚,有著中國傳統農村中村夫老農純樸的美德……誅心以論之,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是個德勝與才的君子。」

當然,李宗仁也有其「政客」的一面,但是,早年的家庭出身和經歷決定了李宗仁的性格底色。

從此,以陸軍小學為起點,李宗仁開始了他在廣西的崛起之旅。

文|南國雨落

相關焦點

  •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說起李宗仁,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能屈能伸的好將軍。在軍閥混戰之時,李宗仁的桂軍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卻能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不僅沒有被其餘軍閥所吞併,反而越來越強!抗戰中,李宗仁更是大放異彩,臺兒莊戰役,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 李宗仁:一個想養鴨的農家少年,是如何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的?
    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桂林一戶普通農家,家裡總共十口人,幸虧有20畝地,否則這日子,還真的不容易過。李宗仁從小就被父親培英公送去私塾讀書,李宗仁不想去都不行,因為培英公就是私塾先生,但李宗仁壓根就對「之乎者也」沒有任何興趣,甚至有時候會通過裝病、上廁所來逃課,培英公也是倍感無奈。
  • 李宗仁為何會敗給蔣介石?
    建國之道,首需人才,這是李宗仁全力支持武漢大學建設的初衷,也是他用以爭取人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李宗仁主政湖北時期,曾是新桂系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其軍事力量之強大要遠超過蔣介石。  可是在隨後短短兩年時間裡,李宗仁就敗在了蔣介石手下,不能不退回廣西,也就此結束了由他手中統一中國的夢想,李宗仁總結自己的失敗教訓,是軍事沒有問題,但是政治不行,後者是他敗給蔣介石的主要原因。
  • 雲南男子20年前目睹父親遭鄰居殺害,小學輟學打零工追兇10年,樹林...
    這給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莫大的傷害,與此同時,家中因為缺少了父親的角色,也就一貧如洗,在小學2年級時,向某就已輟學打零工。10年以來,讓向某一直堅持的就是為父追兇。沒多久,母親與姐夫跑了出來,父親被關在門裡,只有慘叫聲。等父親出來時,已經滿身是血了,姐夫將他背到醫院,不幸的是,父親傷重過世。殺父仇人逃亡,小學輟學打工追兇網絡配圖父親遭鄰居殺害,家裡人報警處理。警方經過調查,得知當天對於向某父親施暴的一共有5人,持刀捅人的是張家的老四張某奇。
  • 管城區實驗小學:小萌新勇敢踏入「夢想門」,開啟人生第一課
    中原網訊(趙文源 通訊員 鮑真真)「當我背上書包出發,第一次離開家,不做媽媽的小尾巴,我學著長大……」伴隨著歡快的音樂,9月7日上午,管城區實驗小學隆重舉行了以「夢想」為主題的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入學的孩子們佩戴創意頭飾,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和家長一起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築夢啟航」------校園夢想文化展區,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聆聽劉洋學姐刻苦學習實現夢想的故事。學校領導為每一個孩子精心準備了一份開學禮物------一本精美的書本。希望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以夢想為馬,與書香為伴。
  • 他初中輟學半年,高考卻被5所世界名校錄取,教科書式「逆襲」
    上了小學,和他關係最好的居然不是家裡人,而是班主任。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班主任放學後每天都監督他做作業,還陪他一起看課外書,對於張杰來說,班主任樊老師就是他的第二個媽媽。然而,四年級時,樊老師不幸患上肺癌因病去世,這對他的打擊非常大。自此一蹶不振,還失去了連續幾年的「三好生」。
  • 蔣介石作弄李宗仁:就職典禮上出現尷尬一幕,李宗仁活像跟班兒
    1948年5月20日,國民黨政府在南京舉行第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典禮上出現了尷尬的一幕:當選「總統」蔣介石穿著一身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顯得儒雅而又莊重;當選「副總統」李宗仁卻穿了一身軍裝,跟在蔣介石身邊,好像是蔣介石的副官或馬弁。
  • 小學吊兒郎當,大學倒數第一,這個拿了諾貝爾獎的「差等生」走了
    他曾在諾獎發布會上,他曬出了一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讓所有人意識到,眼前的這位76歲的諾獎得主,甚至都算不上一個「好學生」。小柴昌俊出版的自傳《我不是好學生》更是記錄了他作為「差生」的往事,許多為成績單感到喪氣的年輕人在他的鼓勵下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 李宗仁的桂林老宅
    ■ 鄉間老宅故事多李宗仁一生有三位夫人,其中原配夫人李秀文和最有名的二夫人郭德潔,都與臨桂故居有過交集。原配夫人李秀文也是浪頭村人,與李宗仁同年,原名李四妹。李四妹不識字,婚後,李宗仁便教她認字,並給妻子取名為李秀文。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李宗仁迫使蔣介石辭職,為何卻無法徹底取代?
    當時蔣介石麾下有北伐軍第一軍、第七軍支持,汪精衛則有唐生智的湘軍和張發奎的粵軍支持,雙方實力不相伯仲。為了戰勝蔣介石的南京民國政府,汪精衛開始大力拉攏佔據陝甘一帶的馮玉祥,卻被蔣介石後來居上,以黃郛為使說服馮玉祥倒向南京一方。
  • 突然得知寶貝兒子,成績全班倒數第一,是種啥體驗?
    突然得知寶貝兒子,成績全班倒數第一,是種啥體驗?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單元測試語文考了全班倒數第一,只有57分。在班級微信群裡得知這個消息我完全是懵圈的。1、子涵老爸兒子全班成績倒第一,我也不擔心。我擔心的是他做人怎樣。他在班上搗亂嗎?欺負同學嗎?遵守紀律嗎?聽老師講課嗎?做人做好了,其他的都不是事。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要告訴兒子,倒數第一不可恥,可恥的是不學習,天天沒有進步。讀書是學生第一要事,雖然成績不理想,只要讀書,總有開竅的那一天。
  • 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為何大半輩子都在獨居?
    這是周總理對於李宗仁的評價。李宗仁何許人也?新桂系軍閥的掌門人,前國民政府的代總統?李宗仁曾經是國民政府翻雲覆雨的人物,在民國歷史上留下許多著名故事,如臺兒莊戰役就是李宗仁的成名之作。縱觀李宗仁一生,可以說是有功有過,一時半刻很難做出具體評價。
  • 大躍進小學成功入選2020年亞運足球夢想學校
    東北網鶴崗9月21日訊 (記者沈劍威)近日,「亞運足球夢想學校」2020年第三批名單公示,大躍進小學成功入選亞運足球夢想學校。亞運足球夢想是由杭州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和青少年足球成長公益基金共同發起的一個公益項目,計劃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到來之前,通過裝備捐贈、課程支持、公益夏令營、成長陪伴等多種形式,在全亞洲範圍內捐贈支持2022所「亞運足球夢想學校」,以公益力量點亮孩子們的足球夢想,助推青少年足球發展,實現「體育強國」的偉大夢想。
  • 刷爆家長圈的《差生》揭露成績單背後秘密:成績倒數孩子怎麼救?
    託德·羅斯曾經就是影子之一:小學的時候,他就是班裡的「問題小孩」;上中學後,又被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症」,門門功課都不及格。不僅如此,還經常有同學欺負託德。每一個成功逆襲的學渣背後,都站著永不放棄的父母。
  • 59位明星學歷五花八門,張雲雷小學輟學,吳宣儀沒有學歷?
    關於張雲雷受教育的經歷,實際情況很簡單,小學時就輟學,其中的原因應該和學藝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冷絲好奇的是,根據教育部有關學籍的規定,吳宣儀完全可以保留學籍再根據個人情況繼續完成本科學業,她為何沒有完成本科學業,這是一個疑點。畢竟,演藝事業也需要有好的文化水平,沒有好的文化修養,演藝事業也不會很順利。在眾多的明星之中,楊超越也是一個獨特的個案,她初三輟學出門打工,因為機緣巧合而出道,並迅速走紅,成為當紅明星。
  • 李宗仁的原配妻子,1949年沒有跟李宗仁逃往美國,最終結局如何?
    「廣西王」陸榮廷下野之後李宗仁與同班同學白崇禧合作,打敗了沈鴻英等人,逐漸統一廣西全境,成為了新桂系軍閥,坐鎮廣西,虎視全國,並在之後成為了蔣介石最大的政治對手。李宗仁不僅仕途順利,而且個人生活也可圈可點:李宗仁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對他事業幫助最大的應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
  • 養鴨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鴨子養殖歷史悠久,近來年鴨產量逐年遞增,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市場前景廣闊,很多人開始回鄉開展養殖,成功致富的人有,但是失敗的人更多。那麼農村養鴨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臺兒莊戰役幕後的一位英雄,曾報國無門做漢奸!
    著名的臺兒莊戰役在1938年打響,這一戰標誌著有力的打破了中國軍隊的「恐日症」,有力的激發了中國將士的抗戰信心,所以說此戰不僅僅是戰術上的成功,更是民族意義上的勝利。
  • 法學生數學成績歐洲倒數第一!頻出數學天才的法國為何不如亞洲?
    雖然法媒表示,最好還是與「和我們相似的國家」進行比較,但和其他歐盟國家相比,法國是倒數第一……在歐洲,英國一直保持相當穩定的水平(小學四年級數學分數556分),葡萄牙一直在進步,而法國自1995年卻不斷下降。它不僅遠遠落後於英國(556) 、葡萄牙和丹麥(525),甚至低於亞美尼亞(498)和阿爾巴尼亞(494)。
  • 深度分析:金州勇士為何淪落為聯盟倒數第一,內憂外患未來仍可期
    深度分析:金州勇士為何淪落為聯盟倒數第一,內憂外患未來仍可期 金州勇士,一個上賽季讓所有NBA球隊都顫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