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姓吳!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起家的功臣!

2021-02-17 世界吳氏宗親

李宗仁起家時的功臣吳祖謀

吳毅農

李宗仁(1891——1969),這位敢扛起槍和蔣介石打蔣桂戰爭、兩次逼老蔣下野的新桂系領袖,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副總統、代總統,雖出生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卻起家於廣西糧倉玉林。
1920年深秋,第一次粵桂戰爭桂軍戰敗,桂人治粵畫上句號。桂軍營長李宗仁帶著四百多號殘卒剛倉皇潰退至廣西蒼梧,司令部一紙命令,命其率部火速趕至廣西興業縣城隍鎮駐防。人地兩生,沒有營房,困難重重,李宗仁愁眉緊鎖。突然他想起兩位城隍籍好友,頓時憂消愁散,提筆修書,命副官何武率警衛快馬前往聯繫。第五天下午,當李宗仁率部風塵僕僕趕到城隍圩時,鑼鼓喧天,鞭炮轟鳴,城隍鎮士紳悉數到場夾道歡迎,部隊駐地安排妥帖,洗塵宴酒菜豐盛,李宗仁懸了幾天的心終於放下。李宗仁的城隍鎮好友,一位叫梁權,另一位叫吳祖謀。


吳祖謀(1890——1960)

    吳祖謀,字偉略,1890年出生於廣西興業縣城隍鎮楓木村一戶小康之家,明朝景泰二年辛未科會元吳匯21世孫。吳祖謀三歲時,父親吳守敬赴省府桂林參加鄉試,在昭平縣遭遇狂風暴雨,船翻沉於桂江,不幸遇難。吳祖謀在母親和長兄的呵護下長大,在叔叔的鼓勵和支持下,先考入欎林(民國前玉林舊名)五屬中學讀書,後考入桂林法政學堂深造,畢業後任廣西宜山縣承審員、廣東懷集縣政府科員等職。1918年,經熟人推薦,到興業縣老鄉黎鳳墀任縣長的廣東新會縣任總務科科長。時李宗仁駐防新會,和黎鳳墀來往頻繁,結識吳祖謀,兩人年紀相仿,志趣相投,成為好友。第一次粵桂戰爭桂軍戰敗,桂人治粵結束,黎鳳墀捲鋪蓋回廣西興業,吳祖謀也回家賦閒。
    1921年,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初秋,兵敗廣東高州的桂軍新任幫統李宗仁,不願退守防城縣(時屬廣東),在撤退途中帶領800多人脫離長官黃業興,自立門戶,毫不猶豫,選擇廣西興業縣城隍鎮為避難地。李宗仁這次「落草」城隍,已非昔日,需自己當家,面臨生存和發展兩大難題。生存,急需糧餉,發展,除了糧餉外,還急需人才和正確的發展思路。

    李宗仁自立門戶、隱居城隍,梁權和吳祖謀一如既往鼎力相助,為確保李宗仁隊伍的生計,四處奔走。吳祖謀不但發動家族、朋友、親戚中的富戶捐錢捐糧,而且親自出馬,說服自己的外甥、原林虎護國軍第二軍軍需長梁重熙(城隍鎮湖村人,桂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跟隨李宗仁徵戰,升至中將,曾慧眼招錄程思遠,1930年6月奉命率部赴中原支援馮玉祥討蔣,被湘軍、粵軍夾擊,在湖南戰死)出山,任李宗仁部軍需官,輔助李宗仁。


吳祖謀舊居(興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建築)

    吳祖謀主動找李宗仁,介紹興業縣的基本情況,根據匪患嚴重的現實,提出「從剿匪入手,保境安民,以解決糧餉,在興業縣站穩腳跟」的想法。吳祖謀的想法和李宗仁不謀而合,李宗仁通過黎鳳墀,找來綠林首領出身的剿匪高手、原廣東新會縣警察局局長、石南鎮韋村人覃彩先,任命為特務連連長,託以重任。覃彩先不負眾望,打、誘、逼結合,幾個月蕩平盤踞在六萬山、聖山的20多股土匪。興業人民歡欣鼓舞,李宗仁的隊伍不但威望大增,而且增加了近千人槍。更重要的是,受土匪搶掠和威脅的興業縣富戶、通匪的不良人家都給李宗仁部隊送錢送糧,政府也給予獎勵,糧餉的問題解決了。
    李宗仁在興業,在黎鳳墀的幫助下,請出賦閒在家的原桂軍上將林虎的副官、辛亥革命猛將李石愚,得到林虎護國軍第二軍軍需長梁重熙,結識興業「孟嘗君」、富紳黎春三等眾多士紳,原部下俞作柏、黃旭初、伍廷颺、李明瑞、何武、鍾祖培、陸超、尹承鋼等,個個非等閒之輩,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隊伍壯大,士紳誠服,民眾歡迎,在興業縣牢牢站穩了腳跟。
    1922年春的一天清晨,李宗仁帶著李石愚、梁重熙、尹承鋼專程到楓木村拜訪吳祖謀。李宗仁此行目的明確,一是想聽聽吳祖謀對這支隊伍今後發展的想法,二是想請吳祖謀出山。賓主在吳祖謀家的翠屏樓上攀談,談論國內形勢,分析廣西現狀,談至興處,李宗仁請吳祖謀談談對這支隊伍今後發展的想法。吳祖謀也不客套,把反覆思考了有些時間的想法說了出來:陸總督(兩廣總督陸榮廷,舊桂系領袖)已日薄西山,無力護桂。粵軍要統治廣西,內部矛盾複雜,實力尚欠,呆不了多久。新生力量尚未出現,廣西正期待新主。實力是平桂之本,誰有實力誰就是廣西未來的主人。德鄰兄現在的當務之急應是整軍經武、壯大力量。下一步的目標是設法佔領欎林,治理好欎林。欎林是富庶之地,佔欎林可得桂東南,佔桂東南,可得梧州,佔桂東南和梧州,廣西可期。李宗仁聽後,完全贊同。最後,李宗仁表態,邀請吳祖謀出山,為廣西共同奮鬥,吳祖謀愉快接受了邀請,待移師時跟隨。臨別時,吳祖謀從書架拿了孫中山先生著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本書送給李宗仁。
    不久,李宗仁部接受粵軍陳炯明改編,番號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軍」,李宗仁任司令,吳祖謀任軍法長,離開興業縣,移防廣西橫縣。1922年暮春,粵軍撤離廣西。李宗仁捷足先登,率部回師佔領欎林,改番號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李宗仁任司令,吳祖謀任秘書。部隊抓住機遇,先後控制了欎林、北流、博白、陸川、興業、容縣、貴縣7縣,桂東南盡收囊中。黃紹竑、白崇禧率部來欎林投靠,李宗仁安排黃紹竑、白崇禧部駐防容縣。不久,黃紹竑、白崇禧擇機率部攻佔梧州。
    吳祖謀隨軍從橫縣一回到欎林,即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發展欎林經濟上,和梁權通過深入調研,提出通過民間集資方式,修建貴縣(今貴港市)經興業至欎林公路,銜接西江航運,促進欎林五屬(欎林、北流、陸川、博白、興業五縣)經濟發展方案。李宗仁對該方案非常欣賞,命梁權、吳祖謀負責實施。1923年,吳祖謀掛職李宗仁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秘書,和梁權奔走於貴縣、興業、欎林三縣間,召集三縣豪紳富商商議集資修路事宜,三縣士紳商賈群起響應,共集得光洋38萬元,成立貴興欎公路股份公司,動工修路、培訓汽車司機、洽談購買汽車事宜三管齊下,工作開展井然有序。1925年底,貴縣至興業公路通車。1926年10月,貴興欎公路全線通車。貴興欎公路的通車,給欎林五屬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貴興欎公路股份公司也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1924年6月,羽翼漸豐的李宗仁改番號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李宗仁任總指揮。1924年11月,李宗仁獲廣東革命政府任命為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戎馬倥傯的李宗仁沒有忘記忙著修路的吳祖謀,速把吳祖謀召回,任命為督辦公署四大處之一——軍法處處長。1925年7月,李宗仁經過艱苦鏖戰,分別擊敗實力比自己強的前兩廣總督陸榮廷、原桂軍總司令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大業,成為新桂系領袖。
    1925年夏,廣東革命政府命令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李宗仁組建隊伍,準備參加北伐。要率主力離開廣西到外省作戰,起家根據地和最大軍餉提供地欎林這個重要後院,必須找一個非常可靠的人幫看管。李宗仁任命吳祖謀為欎林縣知事(縣長)。吳祖謀放棄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軍法處處長職務,走馬上任欎林縣知事。吳祖謀不負李宗仁厚望,勤勉工作,扶持農商,發展經濟,開拓財源,穩定社會,為李宗仁北伐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持。同時,採取「招安為主,先招後剿」的辦法,兵不血刃,一舉平定大容山匪患,造福大容山周邊五縣村民、商賈,新桂系起家根據地和主要糧餉供給地桂東南更加鞏固。

    1926年3月,廣西新桂系軍隊獲廣東革命政府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二萬多人啟程北伐,轉戰湘、鄂、贛、皖等省,捷報頻傳,戰功赫赫。1927年8月,因寧漢分裂,桂蔣矛盾激化,李宗仁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蔣介石瘋狂報復,採用收買李宗仁部下的手段,致第七軍潰散。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鐵哥們流亡香港。


吳祖謀老屋中的翠屏樓(清朝建築)

    在香港,沒了經濟來源,梁權、吳祖謀提出,為應對以後政局變化,應給自己留條後路,在香港創辦實業,以備將來應急之需。李宗仁表態:「你們想得很周到。大家放手去幹,我全力支持」。李伯籌、龐天鈞、梁權、吳祖謀、黎庶等興業籍官員和曾任興業縣縣長的欎林籍官員陳聘玉分頭行動,在欎林五屬發起集資,在香港九龍宋王臺購地,註冊成立三光股份公司,聘請曾留學日本、紡織專業畢業的興業籍大學生譚天如,曾留學日本、機械專業畢業的興業籍官員龐天鈞任工程師,建立三光布廠。三光布廠的經理由工程師譚天如擔任,吳祖謀任常務董事兼監察。三光布廠設備先進,工程師專業,生產的花布花色品種多,質優價廉,在內地和東南亞成為搶手貨,幾乎把日貨擠出桂東南市場。三光布廠後來成為支撐新桂系官員避難的經濟支柱,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放戰爭戰敗,李宗仁及以下眾多新桂系官員避難香港,費用全部由三光布廠開支。
    從1928年李宗仁回桂主持政務至1939年南寧淪陷,吳祖謀遵照李宗仁的安排,進入廣西金融界工作,先後任欎林、柳州廣西銀行行長、廣西銀行總行發行部主任。南寧淪陷,吳祖謀回到未淪陷的家鄉興業,任興業縣副參議長。1950年移居香港,1960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0歲。1988年吳祖謀的骨灰從香港遷回家鄉安葬。吳祖謀家族解放後被評為興業縣民國四大家族之一。
    吳祖謀思想開放、作風民主,睿智務實、多謀善斷,辦事穩妥,為人謙恭、體察民情,嚴於律己、樂善好施,一生中還做了不少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好事。
    同情和支持革命。1926年頂住壓力,釋放欎林農會骨幹李八;多次營救被捕的共產黨員吳光華等;1945年捐錢、捐糧、捐槍枝持興業縣抗日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重點村莊實行鏟村政策,火燒榜山、莫塘、寨德、萬石四個村莊,吳祖謀和黎鳳墀、梁權、覃時宜等聯名向廣西省當局控告,廣西省當局急令桂東行署制止,以敲詐勒索、濫殺無辜罪逮捕興業縣清鄉委員會副主任龍騰江,莫村、銅鑼兩村免遭燒村。
    興辦實業,發展經濟。與梁權、黎協嘉、李伯籌、龐天鈞等合作,在興業縣創辦桐油樹林場和加工廠、裕民紗廠、鐵鍋廠;根據新桂系的需要,在貴縣創辦糖廠,在合山開採煤礦,在賀縣開採錫礦,在上林開採金礦。
    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在家鄉楓木村創辦新學制小學至德學校;與梁權、黎鳳墀、龐偉吾等創辦興業縣興德中學;指導、引導、幫助過不少年輕學子讀書,培養造就了一批人才。
    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捐款創辦興業縣醫學社(中醫院),捐款建設興業縣抗日陣亡烈士忠烈祠等,為興業的醫療事業和民政事業做出貢獻。同時經常救助有困難的村民。


本篇推文素材來源:吳氏網

本篇推文所有引用,侵刪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說起李宗仁,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能屈能伸的好將軍。在軍閥混戰之時,李宗仁的桂軍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卻能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不僅沒有被其餘軍閥所吞併,反而越來越強!抗戰中,李宗仁更是大放異彩,臺兒莊戰役,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 李宗仁:中華民國代總統
  • 李宗仁:一個想養鴨的農家少年,是如何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的?
    那麼這位普通的農家少年,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呢?為什麼他會被長子怒斥「讓母親守了70年活寡」?三任妻子又都是怎麼回事?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桂林一戶普通農家,家裡總共十口人,幸虧有20畝地,否則這日子,還真的不容易過。
  • 善乃發家之本,道乃成功之領—代總統李宗仁的祖宅故事
    近代李宗仁、白崇禧就是出自該區。李宗仁(1891—1969年),漢族,字德鄰,生於1891年(辛卯年)8月13日,卒於1969年(己酉年)1月30日,廣西桂林臨桂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於1948年4月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在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
  • 他是民國代總統,75歲娶27歲妻,此後其妻守寡39年,晚年皈依佛門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桂系」首領李宗仁在國民黨內部有著重要的位置,他曾經擔任過國民黨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曾經指揮過著名的臺兒莊戰役等重大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他被人稱為福將,屢次大難皆能化險為夷。難能可貴的是李宗仁的抉擇,幾乎每次都是明智的選擇。
  • 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為何大半輩子都在獨居?
    這是周總理對於李宗仁的評價。李宗仁何許人也?新桂系軍閥的掌門人,前國民政府的代總統?李宗仁曾經是國民政府翻雲覆雨的人物,在民國歷史上留下許多著名故事,如臺兒莊戰役就是李宗仁的成名之作。縱觀李宗仁一生,可以說是有功有過,一時半刻很難做出具體評價。
  • 郭德潔:從泥瓦匠女兒到代總統夫人,60歲死於「要面子」
    但在一段時間後,郭德潔懷孕這事,遲遲沒有反應,甚至郭德潔連「大仙」都已經問過了,不孕對於李宗仁來說,顯然不是大問題,畢竟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但對一心想「完美轉正」的郭德潔來說,絕對是個「致命要害」。就在她洋洋得意時,李宗仁卻因為蔣介石的追捕,逃到了上海,更令郭德潔氣憤的是,李宗仁為了掩人耳目,將她留在了南京……幸運的是,蔣介石還要一些面子,所以沒把郭德潔抓回去。經此一事,郭德潔明白自己力量有限,要想不被李宗仁再次拋棄,除了要幫他提高政績之外,還得有個孩子!
  • 27歲女子嫁給75歲民國總統,晚年女子道出婚姻真相,著實令人敬佩
    但是在民國時期,廣西人形成的「桂系」,同樣影響巨大,其中「桂系」首領李宗仁在民國政壇,影響力更是巨大。李宗仁早年間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小學,1906年底到1907年春,在桂林城省立公費紡織習藝廠當學徒。真正改變李宗仁是在1908年,這年他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並於1911年畢業。在此之前,李宗仁加入了同盟會。
  • 讀書長見識 勳猷白將軍‖讀白先勇《民國與父親》
    近讀作家白先勇先生一書《民國與父親》,見識多多。《民國與父親》是白崇禧將軍的兒子白先勇的又一傾心力作,揭開了廣西民國時期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提起民國時期繞不開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合稱「李、白」,並與黃紹竑合為「廣西三傑」,李宗仁曾任民國代總統,白崇禧官至民國政府國防部長,外號「小諸葛」,曾是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和白將軍可謂同鄉。
  •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開啟了北洋政府時代,各地湧現出大批的軍閥。直到日本人炸死張作霖,舊軍閥時代宣告結束,出現了一批新時代的軍閥。其中,以桂軍的李宗仁、白崇禧、晉綏軍的閻錫山、滇系的龍雲、川軍的劉湘、粵軍的陳濟棠最為有名。那誰是民國時實力最強的軍閥呢?那就是李宗仁。李宗仁幼年時讀過幾年私塾,文化底子還不錯,後來進入陸軍速成學堂讀書,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好,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
  • 兩廣事變,李宗仁反蔣,此人來調和:他若真心抗日,我願下跪磕頭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主要以直系、桂系、奉係為主,也有雜牌馬家軍、晉系、新疆系等軍閥,如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這等人物名聲比較大,湘軍在當時並不出眾,但程潛確實是湘系中比較出眾的幾位悍將之一。程潛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在聯合唐繼堯等人反袁之後,很多人才知道原來還有程潛這麼一個厲害人物。
  • 桂林——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其代表作品有《李宗仁回憶錄》。
  • 李宗仁回國時,受到了非常的熱烈歡迎,這源於他在1949年的一個善舉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萬般無奈之下,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擔任「代總統」。 當時,在我黨和社會民主人士「釋放政治犯」的呼籲下,南京司法行政部刑事司長楊兆龍積極響應,在他的努力下,司法行政部部長張知本在行政院會議上正式提交提案,得到了通過。 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節外生枝,楊兆龍又特地找到李宗仁,敦請他立即籤署釋放政治犯的命令。
  • 李宗仁回國危機四伏,一場鬥智比電視劇精彩百倍
    李宗仁,國民政府代總統,沒有跟隨老蔣跑去灣灣,而是去了美國。然而,就是這位代總統,竟然選擇不去灣灣,回到了大陸。這讓老蔣情何以堪!所以,已經聞到李宗仁可能會回大陸味道的老蔣,下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決不能讓李宗仁活著踏上大陸的土地。但是,老蔣的對手並非李宗仁,而是總理。
  • 民國三大佬的結局:白崇禧因美女而死,馮玉祥死的不明不白,只有他得善終
    不過他主政山西38年,醉心於建設,山西的教育、民生、農業等等在他治下成績斐然,山西也和陸榮廷治下的廣西成為民國大名鼎鼎的兩大模範省,有的書說那個時候的山西人恨閻錫山,純屬扯淡。1930年9月9日,北平反蔣派決議組織國民政府,推閻錫山為政府主席。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 維基精選:【李宗仁】
    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周,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臺,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代總統。
  • 李宗仁76歲時,想效仿美國人找生活秘書,周恩來:喜歡就明媒正娶
    1965年7月20日,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攜妻子郭德潔從美國回國,郭德潔在美國被確診為乳腺癌,或晚,回國半年多後,在北京一家醫院去世。妻子郭德傑因病去世後,晚年的李宗仁感到孤獨,想遵循美國人的習慣,找一個生活秘書。
  • 李宗仁中國英雄人物!
    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揮了徐州會戰,其中臺兒莊戰役是他一生輝煌的頂點,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首次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鬥志。隨後的武漢會戰,李宗仁名義上是會戰長官之一,實際上已無實權。1943年9月,李宗仁從第五戰區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明升暗降。抗戰勝利後,又被任命為北平行營主任。一代名將從此基本與沙場絕緣,走上了權力鬥爭之路。
  • 1949年李宗仁曾做出一個非常偉大的善舉,待他返還大陸後得到禮遇
    文/紀布話說,在1965年的7月,李宗仁乘坐飛機返還祖國大陸,待飛機緩緩降落後,在他下飛機的一刻,得到了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在1949年的1月21日,老蔣迫於壓力不得不再次「下野」,「代總統」由李宗仁擔任。不過老蔣雖宣布下野,但這只是他的緩兵之計,其集團的實際大權依然在他的手中牢牢掌握,在他「歸隱」奉化老家後,仍然身居幕後操控著前方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