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起家時的功臣吳祖謀
吳毅農
李宗仁(1891——1969),這位敢扛起槍和蔣介石打蔣桂戰爭、兩次逼老蔣下野的新桂系領袖,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副總統、代總統,雖出生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卻起家於廣西糧倉玉林。吳祖謀(1890——1960)
吳祖謀,字偉略,1890年出生於廣西興業縣城隍鎮楓木村一戶小康之家,明朝景泰二年辛未科會元吳匯21世孫。吳祖謀三歲時,父親吳守敬赴省府桂林參加鄉試,在昭平縣遭遇狂風暴雨,船翻沉於桂江,不幸遇難。吳祖謀在母親和長兄的呵護下長大,在叔叔的鼓勵和支持下,先考入欎林(民國前玉林舊名)五屬中學讀書,後考入桂林法政學堂深造,畢業後任廣西宜山縣承審員、廣東懷集縣政府科員等職。1918年,經熟人推薦,到興業縣老鄉黎鳳墀任縣長的廣東新會縣任總務科科長。時李宗仁駐防新會,和黎鳳墀來往頻繁,結識吳祖謀,兩人年紀相仿,志趣相投,成為好友。第一次粵桂戰爭桂軍戰敗,桂人治粵結束,黎鳳墀捲鋪蓋回廣西興業,吳祖謀也回家賦閒。
1921年,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初秋,兵敗廣東高州的桂軍新任幫統李宗仁,不願退守防城縣(時屬廣東),在撤退途中帶領800多人脫離長官黃業興,自立門戶,毫不猶豫,選擇廣西興業縣城隍鎮為避難地。李宗仁這次「落草」城隍,已非昔日,需自己當家,面臨生存和發展兩大難題。生存,急需糧餉,發展,除了糧餉外,還急需人才和正確的發展思路。
李宗仁自立門戶、隱居城隍,梁權和吳祖謀一如既往鼎力相助,為確保李宗仁隊伍的生計,四處奔走。吳祖謀不但發動家族、朋友、親戚中的富戶捐錢捐糧,而且親自出馬,說服自己的外甥、原林虎護國軍第二軍軍需長梁重熙(城隍鎮湖村人,桂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跟隨李宗仁徵戰,升至中將,曾慧眼招錄程思遠,1930年6月奉命率部赴中原支援馮玉祥討蔣,被湘軍、粵軍夾擊,在湖南戰死)出山,任李宗仁部軍需官,輔助李宗仁。
吳祖謀舊居(興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建築)
吳祖謀主動找李宗仁,介紹興業縣的基本情況,根據匪患嚴重的現實,提出「從剿匪入手,保境安民,以解決糧餉,在興業縣站穩腳跟」的想法。吳祖謀的想法和李宗仁不謀而合,李宗仁通過黎鳳墀,找來綠林首領出身的剿匪高手、原廣東新會縣警察局局長、石南鎮韋村人覃彩先,任命為特務連連長,託以重任。覃彩先不負眾望,打、誘、逼結合,幾個月蕩平盤踞在六萬山、聖山的20多股土匪。興業人民歡欣鼓舞,李宗仁的隊伍不但威望大增,而且增加了近千人槍。更重要的是,受土匪搶掠和威脅的興業縣富戶、通匪的不良人家都給李宗仁部隊送錢送糧,政府也給予獎勵,糧餉的問題解決了。
李宗仁在興業,在黎鳳墀的幫助下,請出賦閒在家的原桂軍上將林虎的副官、辛亥革命猛將李石愚,得到林虎護國軍第二軍軍需長梁重熙,結識興業「孟嘗君」、富紳黎春三等眾多士紳,原部下俞作柏、黃旭初、伍廷颺、李明瑞、何武、鍾祖培、陸超、尹承鋼等,個個非等閒之輩,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隊伍壯大,士紳誠服,民眾歡迎,在興業縣牢牢站穩了腳跟。
1922年春的一天清晨,李宗仁帶著李石愚、梁重熙、尹承鋼專程到楓木村拜訪吳祖謀。李宗仁此行目的明確,一是想聽聽吳祖謀對這支隊伍今後發展的想法,二是想請吳祖謀出山。賓主在吳祖謀家的翠屏樓上攀談,談論國內形勢,分析廣西現狀,談至興處,李宗仁請吳祖謀談談對這支隊伍今後發展的想法。吳祖謀也不客套,把反覆思考了有些時間的想法說了出來:陸總督(兩廣總督陸榮廷,舊桂系領袖)已日薄西山,無力護桂。粵軍要統治廣西,內部矛盾複雜,實力尚欠,呆不了多久。新生力量尚未出現,廣西正期待新主。實力是平桂之本,誰有實力誰就是廣西未來的主人。德鄰兄現在的當務之急應是整軍經武、壯大力量。下一步的目標是設法佔領欎林,治理好欎林。欎林是富庶之地,佔欎林可得桂東南,佔桂東南,可得梧州,佔桂東南和梧州,廣西可期。李宗仁聽後,完全贊同。最後,李宗仁表態,邀請吳祖謀出山,為廣西共同奮鬥,吳祖謀愉快接受了邀請,待移師時跟隨。臨別時,吳祖謀從書架拿了孫中山先生著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本書送給李宗仁。
不久,李宗仁部接受粵軍陳炯明改編,番號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軍」,李宗仁任司令,吳祖謀任軍法長,離開興業縣,移防廣西橫縣。1922年暮春,粵軍撤離廣西。李宗仁捷足先登,率部回師佔領欎林,改番號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李宗仁任司令,吳祖謀任秘書。部隊抓住機遇,先後控制了欎林、北流、博白、陸川、興業、容縣、貴縣7縣,桂東南盡收囊中。黃紹竑、白崇禧率部來欎林投靠,李宗仁安排黃紹竑、白崇禧部駐防容縣。不久,黃紹竑、白崇禧擇機率部攻佔梧州。
吳祖謀隨軍從橫縣一回到欎林,即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發展欎林經濟上,和梁權通過深入調研,提出通過民間集資方式,修建貴縣(今貴港市)經興業至欎林公路,銜接西江航運,促進欎林五屬(欎林、北流、陸川、博白、興業五縣)經濟發展方案。李宗仁對該方案非常欣賞,命梁權、吳祖謀負責實施。1923年,吳祖謀掛職李宗仁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秘書,和梁權奔走於貴縣、興業、欎林三縣間,召集三縣豪紳富商商議集資修路事宜,三縣士紳商賈群起響應,共集得光洋38萬元,成立貴興欎公路股份公司,動工修路、培訓汽車司機、洽談購買汽車事宜三管齊下,工作開展井然有序。1925年底,貴縣至興業公路通車。1926年10月,貴興欎公路全線通車。貴興欎公路的通車,給欎林五屬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貴興欎公路股份公司也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1924年6月,羽翼漸豐的李宗仁改番號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李宗仁任總指揮。1924年11月,李宗仁獲廣東革命政府任命為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戎馬倥傯的李宗仁沒有忘記忙著修路的吳祖謀,速把吳祖謀召回,任命為督辦公署四大處之一——軍法處處長。1925年7月,李宗仁經過艱苦鏖戰,分別擊敗實力比自己強的前兩廣總督陸榮廷、原桂軍總司令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大業,成為新桂系領袖。
1925年夏,廣東革命政府命令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李宗仁組建隊伍,準備參加北伐。要率主力離開廣西到外省作戰,起家根據地和最大軍餉提供地欎林這個重要後院,必須找一個非常可靠的人幫看管。李宗仁任命吳祖謀為欎林縣知事(縣長)。吳祖謀放棄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軍法處處長職務,走馬上任欎林縣知事。吳祖謀不負李宗仁厚望,勤勉工作,扶持農商,發展經濟,開拓財源,穩定社會,為李宗仁北伐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持。同時,採取「招安為主,先招後剿」的辦法,兵不血刃,一舉平定大容山匪患,造福大容山周邊五縣村民、商賈,新桂系起家根據地和主要糧餉供給地桂東南更加鞏固。
1926年3月,廣西新桂系軍隊獲廣東革命政府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二萬多人啟程北伐,轉戰湘、鄂、贛、皖等省,捷報頻傳,戰功赫赫。1927年8月,因寧漢分裂,桂蔣矛盾激化,李宗仁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蔣介石瘋狂報復,採用收買李宗仁部下的手段,致第七軍潰散。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鐵哥們流亡香港。
吳祖謀老屋中的翠屏樓(清朝建築)
在香港,沒了經濟來源,梁權、吳祖謀提出,為應對以後政局變化,應給自己留條後路,在香港創辦實業,以備將來應急之需。李宗仁表態:「你們想得很周到。大家放手去幹,我全力支持」。李伯籌、龐天鈞、梁權、吳祖謀、黎庶等興業籍官員和曾任興業縣縣長的欎林籍官員陳聘玉分頭行動,在欎林五屬發起集資,在香港九龍宋王臺購地,註冊成立三光股份公司,聘請曾留學日本、紡織專業畢業的興業籍大學生譚天如,曾留學日本、機械專業畢業的興業籍官員龐天鈞任工程師,建立三光布廠。三光布廠的經理由工程師譚天如擔任,吳祖謀任常務董事兼監察。三光布廠設備先進,工程師專業,生產的花布花色品種多,質優價廉,在內地和東南亞成為搶手貨,幾乎把日貨擠出桂東南市場。三光布廠後來成為支撐新桂系官員避難的經濟支柱,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放戰爭戰敗,李宗仁及以下眾多新桂系官員避難香港,費用全部由三光布廠開支。
從1928年李宗仁回桂主持政務至1939年南寧淪陷,吳祖謀遵照李宗仁的安排,進入廣西金融界工作,先後任欎林、柳州廣西銀行行長、廣西銀行總行發行部主任。南寧淪陷,吳祖謀回到未淪陷的家鄉興業,任興業縣副參議長。1950年移居香港,1960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0歲。1988年吳祖謀的骨灰從香港遷回家鄉安葬。吳祖謀家族解放後被評為興業縣民國四大家族之一。
吳祖謀思想開放、作風民主,睿智務實、多謀善斷,辦事穩妥,為人謙恭、體察民情,嚴於律己、樂善好施,一生中還做了不少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好事。
同情和支持革命。1926年頂住壓力,釋放欎林農會骨幹李八;多次營救被捕的共產黨員吳光華等;1945年捐錢、捐糧、捐槍枝持興業縣抗日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重點村莊實行鏟村政策,火燒榜山、莫塘、寨德、萬石四個村莊,吳祖謀和黎鳳墀、梁權、覃時宜等聯名向廣西省當局控告,廣西省當局急令桂東行署制止,以敲詐勒索、濫殺無辜罪逮捕興業縣清鄉委員會副主任龍騰江,莫村、銅鑼兩村免遭燒村。
興辦實業,發展經濟。與梁權、黎協嘉、李伯籌、龐天鈞等合作,在興業縣創辦桐油樹林場和加工廠、裕民紗廠、鐵鍋廠;根據新桂系的需要,在貴縣創辦糖廠,在合山開採煤礦,在賀縣開採錫礦,在上林開採金礦。
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在家鄉楓木村創辦新學制小學至德學校;與梁權、黎鳳墀、龐偉吾等創辦興業縣興德中學;指導、引導、幫助過不少年輕學子讀書,培養造就了一批人才。
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捐款創辦興業縣醫學社(中醫院),捐款建設興業縣抗日陣亡烈士忠烈祠等,為興業的醫療事業和民政事業做出貢獻。同時經常救助有困難的村民。
本篇推文素材來源:吳氏網
本篇推文所有引用,侵刪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