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宗仁曾做出一個非常偉大的善舉,待他返還大陸後得到禮遇

2020-12-27 紀布說文化

文/紀布

話說,在1965年的7月,李宗仁乘坐飛機返還祖國大陸,待飛機緩緩降落後,在他下飛機的一刻,得到了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之所以新中國會對李宗仁的返還祖國會有如此熱烈的歡迎,是因為其的歸來不僅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力外,而且還有一個極其特別的原因,那就是李宗仁在1949年時曾為新中國做出過一個偉大的善舉。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落幕,老蔣集團的敗局已成大勢,江河日下的老蔣,也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前有我黨為其定下「頭號」戰犯的罪名,後又有李宗仁等反對派的「逼宮」。

形象

再加上外交方面美國佬對其的擯棄,致使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裡默默寫下「冬日飲寒冰,雪夜渡斷橋」的悲鳴。

在1949年的1月21日,老蔣迫於壓力不得不再次「下野」,「代總統」由李宗仁擔任。不過老蔣雖宣布下野,但這只是他的緩兵之計,其集團的實際大權依然在他的手中牢牢掌握,在他「歸隱」奉化老家後,仍然身居幕後操控著前方的每一步棋。

例如,他操控行政院院長孫科,命其將諸多實權機構全都搬到廣州,甚至,就連外國的大使館也都要隨遷,在南京雖名為「當局」,但剩下的僅為一個無法正常運作的空架子罷了。

形象

但是,李宗仁何許人也?亂世之梟雄,豈能任由老蔣的擺布?於是他開始反制老蔣,做出一件令老蔣無法容忍但讓我黨極其讚賞的善舉:直接釋放了幾萬被老蔣集團關押的我黨同志,其中不乏一些將要面臨槍決的「政治犯」。

在那個時期,我黨與諸多民主黨派人士呼籲釋放這些同志,在當時時任南京司法長官的楊兆龍也對此響應積極。在他與多人的努力下,司法部長張知本在行政院會議提交提案得到通過。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楊兆龍派遣特務找到李宗仁,請他籤署文件並釋放所謂的政治犯。李宗仁當時也在與我黨竭盡全力地進行和談,對此事也是支持,直接籤字同意。而且,李宗仁還特意提出,要釋放張學良與楊虎城,在得到這個消息後,老蔣再也坐不住了。

形象

張、楊二人發動的西安事變,可以說是老蔣此生最大的屈辱,倘若不是怕影響太大,老蔣早就會除掉張、楊二人,可是,現在李宗仁竟要將他倆給放了,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老蔣即刻橫加幹涉,不讓李宗仁籤署該命令。

最終,迫於壓力張學良與楊虎城兩位將軍沒能恢復自由身,但我黨上萬名同志卻重獲自由,李宗仁將軍的此舉功德無量。

平心而論,李宗仁的此舉,雖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但無論怎麼說,對於他自己以及我黨來說,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舉,這也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他返還大陸後能受到新中國熱烈歡迎的重要原因。

形象

在新中國成立後,身在國外的李宗仁內心極為複雜,但當他看到新中國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之下,華夏大地發生了地覆天翻的巨變,中國人民徹底在世界上站了起來,心裡還是非常欣慰的。

尤其是當新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後,遠在海外的李宗仁非常激動地對記者說道:我深為我的失敗而感到欣慰,也正是因為我的失敗,才會讓一個強大的新中國誕生,身為中國人,我現在感到無比自豪!

對於故土的思念,在1965年的7月20日,李宗仁乘機抵達北京,總理親自帶隊來到機場迎接李宗仁,這可謂是極高的國禮了。

形象

時隔16年之久,李宗仁重歸故裡,百感交集,在機場講話時說道:這16年,我在海外,待罪之身,感受到了祖國的蒸蒸日上,我愈加自豪。

遂毅然決定從海外回國,期望追隨全國人民一同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

後來,在1969年的1月30日,李宗仁因病逝世,享年78歲,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形象

本文參考資料:《李宗仁傳》,《解放戰爭》,《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李宗仁,建國大業等》

相關焦點

  • 李宗仁回國時,受到了非常的熱烈歡迎,這源於他在1949年的一個善舉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回國,受到了新中國的熱烈歡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新中國之所以對李宗仁回國如此歡迎,除了有國際影響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宗仁在1949年的一個偉大的善舉。
  • 李宗仁的原配妻子,1949年沒有跟李宗仁逃往美國,最終結局如何?
    「廣西王」陸榮廷下野之後李宗仁與同班同學白崇禧合作,打敗了沈鴻英等人,逐漸統一廣西全境,成為了新桂系軍閥,坐鎮廣西,虎視全國,並在之後成為了蔣介石最大的政治對手。李宗仁不僅仕途順利,而且個人生活也可圈可點:李宗仁一生有過三段婚姻,對他事業幫助最大的應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
  • 李宗仁中國英雄人物!
    1949年1月,李宗仁終於迫使蔣介石在形式上下野,他當上了代總統,可是根本沒有實權。他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絕在我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李宗仁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李宗仁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 李宗仁流亡美國後,想回祖國但心存顧慮,曾想了一招投石問路之計
    我們都知道,李宗仁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勞,曾組織徐州會戰,在臺兒莊打了個漂亮仗。抗日戰爭勝利後,國軍在和解放軍的鏖戰中土崩瓦解。後來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擔任代總統。然而他並沒能挽救頹敗中的國民政府。眼看「大廈將傾」,他也只好自尋出路去了。
  • 李宗仁:中華民國代總統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
  • 1949年李宗仁上臺,其一心要促成和談,但北京的條件讓白崇禧憤然
    1949年1月,三大戰役過後,我軍已經收復長江以北的大多數地盤,而國民黨只暫守長江以南。雖然,主力部隊被消滅殆盡,但還有完整的空軍、海軍和上百萬陸軍。那時候,儘管老蔣擁有優勢兵力,但國民黨仍然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失去了南中國的半壁江山。
  • 蔣介石撤離大陸時說了一句話,李宗仁回憶錄中曾提及
    說完,他憤然離開。留下的李宗仁顯得非常尷尬,在座的都知道,老蔣說的是桂系。因為幾十年來,蔣桂之間一直衝突不斷。蔣介石的確不想離開,可形勢比人強,由不得他繼續身居高位。文告公開發布後,司徒雷登的顧問傅涇波打電話給李宗仁,請他用適當的形式及時「勸告」蔣介石。李宗仁有了美國人的支持,授意駐守在長江中遊的白崇禧逼蔣下臺。
  • 李秀文:從農婦到將軍夫人,數十年退讓隱忍,換來李宗仁誇讚偉大
    好在,這樣有些尷尬的日子並不長,隨著北伐開始,郭德潔隨李宗仁北上,李秀文則帶著兒子到香港讀書,從此以後,兩人再也沒有在一個屋簷下待過。即使幾年後,李秀文攜兒子回到廣州居住,那時李宗仁和郭德潔也來到廣州,雙方還是分宅兩處。
  • 維基精選:【李宗仁】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周,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臺,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次閱兵,一個徵兆預示國民黨氣數已盡
    首先年初被迫第三次下野;其次,李宗仁逃往美國扔下遷往廣州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12月3日,蔣介石剛剛從重慶逃到成都黃埔軍校隨即住進了軍校。這時成都黃埔軍校學員還正在接受培訓,蔣介石突然提出要檢閱軍校學員。
  • 李宗仁在「逼蔣抗日」中,做出了哪些貢獻,有什麼歷史意義
    我們從下面幾個事例中,來看一下李宗仁的作為:一,兩廣事變,逼迫蔣介石做出抗日的承諾李宗仁作為桂系的首腦人物,是兩廣事變最主要的策劃者。1935年華北事變之後,民族存亡之際,全國的民眾一心想讓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這個時候,蔣介石卻制定了一個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這個政策不僅遭到中國民眾的反對,在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尤其是李宗仁的桂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只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地方勢力而已,曾經於蔣介石進行了很多的明爭暗鬥。
  • 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李宗仁在美國高興得像個孩子,四處報喜
    如果要把近代中國發生的大事做一個排名,首顆原子彈的爆炸絕對能名列前茅。如今大家早已形成一個共識,如果沒有原子彈這一戰略尖端武器的存在,中國很難有如今的國際地位。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當天傍晚,周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參加音樂劇《東方紅》的3000名演員宣布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
  • 李宗仁評價蔣介石: 我兩都是失敗者, 重回大陸是不可能的
    解放戰爭結束後,李宗仁並沒有和蔣介石一樣去臺灣。而是逃到香港,然後飛往美國。蔣介石在臺灣恢復「總統」職務後,很快就罷免了李宗仁副總統得到職務。周總理得知這個消息後,一直爭取李宗仁回國,李宗仁猶豫了十年後最後還是回到了祖國。晚年在美國的李宗仁也思鄉心切,他也想回到祖國。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 他姓吳!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起家的功臣!
    吳祖謀不但發動家族、朋友、親戚中的富戶捐錢捐糧,而且親自出馬,說服自己的外甥、原林虎護國軍第二軍軍需長梁重熙(城隍鎮湖村人,桂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跟隨李宗仁徵戰,升至中將,曾慧眼招錄程思遠,1930年6月奉命率部赴中原支援馮玉祥討蔣,被湘軍、粵軍夾擊,在湖南戰死)出山,任李宗仁部軍需官,輔助李宗仁。
  • 白崇禧自詡精明,卻在一事上犯糊塗,李宗仁評價:自負而無遠見
    最終為我軍擊潰,桂系主力在1949年12月底也盡數被我軍全殲。之所以沒有答應,是因為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關係已經不像當初那麼好了。李宗仁當選為總統以後,白崇禧在一些事兒上經常與之發生分歧,特別是在渡江戰役之前,李宗仁曾想要和談解決紛爭,而白崇禧手握桂系大軍,自認為能再打一戰,於是堅決不同意和談,桂系內部分裂成兩派相互爭執,雖然後來在李宗仁的堅持下雙方還是進行了一次和談,但結果卻並不順利。
  • 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為何大半輩子都在獨居?
    其實,李宗仁的婚姻和他的仕途也是息息相關的,從他在民國時期聲名鵲起後,他的婚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想要了解李宗仁真實的婚姻情況,還要從李宗仁的聲名地位的不斷提升談起。一、起初的陪伴李宗仁從年少時期開始,就是廣西當地的青年才俊,在1911年的時候,李宗仁同比他大幾個月的原配妻子李秀文結婚。李秀文作為一個封建女子,在父母的包辦下,成為李宗仁的妻子。這種包辦婚姻在當時那個年代也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李宗仁這種相對富裕的家庭。
  • 他是李宗仁的戰將,為什麼會死在功德林監獄?他是國民軍的指揮官
    張幹,1897年出生,廣西桂林人,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他剛開始從軍時,是在陸榮廷部隊當副官的,陸榮廷是何許人也?原清朝廣西巡撫,也是"舊桂系"軍閥的創始人。後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聯合打敗舊桂系軍閥,張幹戰敗後,其部下被李宗仁吸收,於1925年成立"新桂系軍閥"。
  • 蔣介石作弄李宗仁:就職典禮上出現尷尬一幕,李宗仁活像跟班兒
    十幾年後,他還為這事兒耿耿於懷,專門在回憶錄裡寫了一筆,為自己開脫說:「這尷尬的場面與其說使我難堪,毋寧說使他自己(指蔣介石)難堪罷了。將來史家秉筆直書,勢將使蔣先生本人在其歷史上多其難堪的一筆而已。」話雖這麼說,攝影師的鏡頭卻記錄下了歷史上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 胡蝶之女7歲算命,得暗語「二十年後華蓋交」,27歲應驗嫁李宗仁
    胡友松曾在回憶中說過一件事。她7歲的時候,在南京夫子廟玩,有個算命先生送給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四句暗語:身在秦淮心自高,此生顛沛命不薄,夫子廟前結塵緣,二十年後華蓋交。暗語的前兩句好解釋,後兩句胡友松一直不明白。李宗仁知道後笑著說,這很好解釋,我當年就在南京當過代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