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疲憊的轎夫,戴面紗的新娘,正妻領小妾出鏡高下立見

2020-12-17 鴻鵠志在蒼宇

這人世間的事總是以平凡居多,可所見所聞充滿儀式感的又有多少呢?文字可以細膩地展現一個場景,卻不能讓所有的人只有一種認同。當那些洋教士背著照相器材千裡迢迢來到中國也不僅僅是為了獵奇,回望那一百多年前的所拍,稱得上是尤為珍貴的歷史史料,喜歡老照片的人都深有感觸!尋來一組晚清時候的老照片,細品之下定會感慨萬千!

面對鏡頭的清朝乞丐,因為當時的照相技術還不成熟,曝光時長的問題沒有處理好,人物便會出現模糊。之前的乞丐都是史料記載,唯有清朝末年的乞丐用照片表現出來。這四個乞丐,被特意站在牆根,臉上表情淡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身後的牆上還寫著「天下太平」,「出門見喜」等字樣,卻又非常的諷刺。當時大清王朝風雨飄搖,負債纍纍,底層百姓家園盡失,很多人淪為乞丐,以乞討為生!

一群轎夫,趕了一個行程,已經疲憊不堪,幾個人坐在地上休息。這還是八人抬的官轎,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出京可以用八人抬,或者京城外的督撫才能用。由此可知,此人官職不低。轎夫很辛苦,白天黑夜都要無條件服從,沒有老爺的命令,中途是不能休息的。尤其是供職於官老爺家,主人在裡面會客聊天,轎夫在外面等候,期間辛苦冷暖自知。

戴著木枷的犯人,已經被沉重的枷刑不堪其負,一隻手拄在地面上,以此來緩解木枷的重量。在封建社會,犯人遊街示眾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有一點並不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圍觀百姓對其扔菜葉子,雞蛋什麼的。也就是劇情需要罷了,試想一下,當時的百姓吃飯都是一個問題,還捨得扔雞蛋?

清朝男子的頹廢照,抽著鴉片,拿著圓扇,沒有一點男人的精氣神。看著就嬌裡嬌氣,附庸風雅罷了。從窮苦百姓到王公貴族,鴉片是泛濫到家了。公子哥整日無所事事,抽著抽著就把自己抽廢了!

荒蕪的紫禁城,太和殿前人跡罕至,芳草萋萋。一個王朝的悲歌,而且當時國家機器還在運轉。這是八國聯軍佔領紫禁城後的一幕,慈禧早已經在西安落腳。「裱糊匠」李鴻章正在與洋人談判,聯軍洗劫了紫禁城,卻沒有將它如圓明園焚毀。因為洋人也知道,一旦那樣做,清朝就會與他們不死不休。

兩位清朝女子坐獨輪車出門,這是當時非常普遍的出行方式。因為轎子有著嚴格的限制,成本也高。馬車都是鄉紳專用,一般人家就是坐獨輪車了或者騎頭小毛驢。當然這還是家境好點的,看獨輪車夫就知道貧富差距很大。

剛舉行完婚禮的一對夫妻,女子臉上還掛著面紗,直到此時丈夫還不知道妻子長啥樣。在封建社會,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進入洞房前都不知道對方的模樣,所以洞房花燭夜才被古人稱之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街頭卦攤,一位道士在坐堂。會看相,也會測字。《玄關》熟記於心,對號入座就可以應付一氣了。

清末時候的一位地主婆,坐姿霸氣。拄著拐杖,盤著二郎腿,眼鏡下透著睥睨。她嘴裡還叼著煙,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誰若是攤上這樣的公婆,估計是不好相與的,看哪裡都不一定順眼吧!

正妻領著小妾出鏡,一坐一站,高下立見。在封建時代,有錢人,達官顯貴是可以娶妻納妾的。因為這還有很多人很羨慕,這才是人生的贏家。實際上妻妾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妻子都是要門當戶對的,明媒正娶進家門,也不是想休就休的。小妾除了年輕貌美,出身並不講究。「出身率為侍婢,入室服侍寢事」。除此之外,小妾作用有限。所以即便正妻病故,小妾也上不了位。萬貫家財也只有正妻的孩子才能繼承,小妾的兒子也只有乾瞪眼的份。今人的羨慕,不知財力如何,不知身體是否吃得消?

相關焦點

  • 清末罕見照片,地主小老婆遭正妻訓斥,打把式賣藝者「平地摳餅」
    一位年輕女子在抽大煙,竟然還有洋人出鏡。清末,朝廷財政危機日趨嚴重,為擴大收入來源,公開允許種植鴉片。彼時,煙館林立,上至官宦子弟,下到青樓女子,無不橫陳榻上,噴口成霧,揮袖成雲。精神萎靡,不能自己。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
  • 清末老照片:「丐頭」對著乞丐疾言厲色,正妻慫的小妾面如死灰
    空閒之餘,找幾張老照片,都是一百多年前的歷史碎片。殘缺不全,卻也可以拼湊起來,一睹當年的社會實情。所以每一張又是彌足珍貴,一起來看看吧!
  • 清末老照片,攤販在街頭叫賣餬口謀生,華衣女子去相館坐洋車擺拍
    搜尋一組清朝末年的老照片,拼湊起來就是一段歷史。網友們可以從裡面了解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賣糖炒慄子的商販,在街上扯著嗓子叫賣。都是小本經營,謀生艱難。攤販的經營品類也反映了一地的風土人情,最為活躍的就是小吃攤。
  • 古代正妻與妾室之分、子女嫡庶之別
    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無論是誰,哪怕貴為皇帝也只能有一個妻子——皇后。其餘的女人都不是妻,屬於姬妾。古代,子以母貴。母親是正妻,孩子是嫡子嫡女,母親是妾,孩子是庶子庶女。母親的地位決定孩子的尊貴程度。庶子女再要強,也是庶出。《紅樓夢》裡的探春,有才幹,有理想,王熙鳳都惋惜她沒託生在太太的肚子裡。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古人所說的三妻,指的就是「嫡妻」、「偏妻」、「下妻」。「嫡妻」,也稱為「正妻」,是男子第一次用轎子抬進家門、明媒正娶的妻子,又叫結髮妻子、元配、正室。就地位而言,嫡妻和丈夫平等,無論是在服制,還是其他禮儀制度方面,嫡妻均可享受同等待遇。在宋朝之前,無特殊許可,若有兩位正妻的行為,會被官府處於一年以上徒刑和相應的杖刑處分,並且會被強制離婚。另外,嫡妻也不能降為妾,無特殊情況,也不能被休棄。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這才是真實的晚清老照片,圖5訓斥小妾的正妻!
    這才是真實的大清王朝,與影視劇差別太大,圖5訓斥小妾的正妻! 圖3:大清帝國的落日餘暉,清末官員的真實影像。對內奴化百姓,對外跪舔洋人,在家妻妾成群,庶民食不果腹。
  • 清末老照片:男扮女裝的演員,巨人與侏儒合影
    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認識清朝末年的人物(拍攝於1901-1910年之間)。處在時代劇變的當口,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社會元素也較為複雜,傳統與時尚雜陳。沒過幾年,這些人親眼看到大清王朝轟然倒塌。因此,他們是朝代更替的見證者。
  • 清末老照片,新婚夫妻面對鏡頭一臉呆滯,王府女子愁眉鎖眼生悶氣
    這組清末老照片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清末河北的某一處鄉村集市,農人們將地裡出的蔬菜在村口售賣。成捆的大蔥擺在那兒,還有西瓜,都是時令蔬菜。鄉下的市井生活,只是為了變賣幾個銅板補貼家用。這村口應是南來北往之道,過路人順便捎帶,回到家中桌子上起碼有點青菜了。一位滿族貴婦人在學習騎毛驢,兩個下人一前一後在盡心服侍。
  • 清末老照片:百年前人們遊覽泰山也愛拍照
    1903年的泰山風光。中外人士在泰山山頂合影留念。一位官員坐小轎上泰山。坐轎下山的外國遊客。轎子上撐起了遮陽篷,轎夫的服務很周到。
  • 清末老照片,王爺福晉容貌敦厚俏麗,羊倌在頤和園放羊旁若無人
    喜歡歷史的人都喜歡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給人一種親切厚重之感。裡面的人都已經作古,拍攝者甚至不會想到有一天它們會藉助網絡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目之所及,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清初的「鼠尾辮」早已經無跡可尋,到了清末已經全被「陰陽頭」取代,辮子又粗又長。灰楞楞的鏡頭下,百姓的市井生活,袒胸露背,為生計奔波忙碌。拿著打狗棒討飯的乞丐,在社會的最底層,身上就裹著一塊破布。大清末年,社會非常黑暗,人口又激增,人地矛盾凸顯。天災人禍,苛捐雜稅,百姓成為流民淪為乞丐就隨處可見。後世之人應絕對警醒!
  • 都說正妻跟小妾水火不容,但她卻因為太貌美被正妻喜愛
    春風無十裡|文都說正妻跟小妾水火不容,但她卻因為太貌美被正妻喜愛如果說起古代的正妻和小妾的關係,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影視劇中正妻和小妾宅鬥的場景,對於正妻來說小妾就是自己地位的威脅,所以正妻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對付小妾
  • 人們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那麼,人們明明取得是一妻多妾,為什麼會將其歸納為三妻四妾?「三妻」和「四妾」又指的是什麼?一、何為三妻?在討論一夫多妻或三妻四妾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其存在的道理。他表示想要「取(娶)十妻」。由此可以得知,到西漢時期,四大夫階層是可以娶多位妻子的,不只是限制於天子的特權。李延壽的《北史·卷十六》就論證了這一點,認為「古之諸侯娶九女,士娶一妻二妾」。到唐代以後,「三妻」的制度已經基本形成,根據《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的記載,士當「娶三妻,曰嫡,曰偏,曰下」。
  • 大家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所以古人才說:「一夫多妻,為數千年來之舊俗……」「三妻」最早的說法來自《莊子·則陽》:「夫靈公有妻三人……「有人認為古人所說的三妻,指的就是「嫡妻、偏妻和下妻」,而「妾」這個稱呼,最早見於《禮記·曲禮》中對周天子後宮妃嬪的界定:「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妾。」
  • 老照片:晚清納妾成風,一個「納」字道出妾的辛酸
    晚清的三位小妾。 晚清一富人的四個小妾。 晚清一官員的六位妾。
  • 清末老照片,裹腳婦女抽旱菸不怯場,男子站在鼓樓上俯瞰北京城
    實際上,這些老照片當年都是無心之拍,卻讓世人真切的感到那時候的落後,貧窮,愚昧。近代史,大清是屈辱的,山河破碎,「國不知有民,民亦無國」。清末百姓的真實處境,居無定所,渾渾噩噩。當所有人還在「天朝上國」的夢中沉迷康乾盛世時,西方人用槍炮打痛了我們。走進工業文明的西方列強,通過戰爭和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讓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揭秘古代姬妾制度:姬妾只是玩物,男子有妾無妻算單身
    再往後,便正式出現了「妾」。妾在家庭中,雖然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姬妾一般都來自卑賤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戰敗方奉獻的禮品。根據身份的貴賤,正妻需要用八抬大轎 「娶 」(對於清代皇室則是大婚,娶皇后就要從大清門抬進來,這個是慈禧太后一輩子耿耿於懷的心結!)
  • 清末老照片:圖一為2.48米的巨人,圖五新娘出嫁方式很奇特
    清末巨人詹世釵,身高2.48米,後移民英國,娶了一位英國女子為妻。 清末升堂審案子的官員,堂下犯人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清末老照片,草棚看瓜的孩童形單影隻,新郎官在嶽母面前唯唯諾諾
    用一組老照片反映清朝人的生活場景,可能比文字要直白多了。置身於歷史的輪廓中,稍加拼湊就是一段歷史的畫卷。不由得感嘆一聲「逝者如斯夫」!清末理髮匠孔聖人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誰曾料到,到了滿族入主中原,一統天下後,推行「剃髮易服」。
  • 妾不如妻:宋代的妾在法律上處於邊緣地位,處境並沒有很大的提高
    宋代與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一樣,妾的法律地位並沒有像妻子的法律地位那樣明確,是因為妾始終是處於法律上和社會上的邊緣,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一點特權。在法律上,總體上塑造了一個三層的等級體系:妻高於妾,妾高於婢,而關於宋代妾的法律地位總體上沒有超出這一框架,學界也幾乎認同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