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泉州的張女士二寶今年2歲了,機靈又可愛,可是前不久,張女士突然發現寶寶走路的姿勢很奇怪,還出現平足。她曾在看電視劇時了解到,扁平足的人運動能力差,不能長時間走路,也容易摔倒。為此,她十分擔憂,趕忙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
泉州市正骨醫院小兒骨科學術帶頭人李炳鑽主任表示,門診中,像張女士這樣擔心孩子患有扁平足的家長還真不少。他提醒,6歲以內的孩子扁平足家長無需過分擔心,因為,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足弓6歲才能完全發育成型
孩子出現平足不必過分擔心
平足,又稱扁平足,是指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導致足弓低平或消失。平足問題是足部問題中最常見的,會影響到小孩的運動。
據了解,正常的足部是由26塊骨頭、33個關節和許多的肌肉、韌帶、肌腱和筋膜等軟組織組成。在我們負重站立及運動時,足部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足部在人體步行過程中起著承受體重、緩衝和吸收來自地面衝擊力、協調和維持人體平衡等重要作用。
「人的足弓一般要到6歲後才會完全長好。」李炳鑽說,在新生兒期和嬰幼兒期,足部脂肪多,小腳胖乎乎的,這一階段是沒有足弓的,換句話說,這階段的平足多屬於生理性的,不用擔心和處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足弓會逐漸形成,正常發育的兒童,足弓會在2歲至6歲間快速發育形成,而6歲以後還未形成正常足弓則被視為病理狀態。所以說,如果孩子在6歲以前是扁平足,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說不定,過一段時間,足弓就出現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現一些病理性的情況:剛出生即發現足內翻畸形,要考慮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剛出生就發現足底凸起,前足和後足上翹,考慮先天性垂直距骨或傾斜距骨;出生時足外翻甚至與小腿相貼,但用手輕揉地牽拉就可以恢復正常,多考慮胎位性外翻足;剛開始學會走路,站立行走時發現孩子足跟外翻或者同時家裡有扁平足遺傳史等情況,建議帶孩子到專科醫生那裡就診檢查。
肥胖 長時間穿襪子 不良坐姿
影響孩子足部發育的因素家長需注意
日常生活中,除了遺傳、先天性畸形會影響到孩子足部發育之外,這些生活中家長們的誤區往往容易被忽視。
體重肥胖是足部發育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肥胖與扁平足患病率也存在相關性。發現平足在超重兒童及肥胖兒童中的患病率明顯高於正常體重兒童(正常為16.1%,超重為26.9%,肥胖為30.8%)。這是由於肥胖導致身體負荷長期過重,導致足部舟骨和楔骨的相對解剖位置發生變化,引起兒童足內側足弓高度降低。
對兒童足部發育最好的方式是赤足,然而,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赤足會著涼,24小時給孩子穿襪子,足部被過度保護反而會使其失去正常發育的機會。李炳鑽說,在減少足部與外界接觸同時,也降低了末梢神經敏感度,影響足部肌肉韌帶的生長發育。
生活習慣中不良坐姿也會誘發平足,典型的不良坐姿為「W」坐,即小孩坐於地上時把兩腿放在身體兩側呈「W」狀的樣子。習慣「W」坐姿的兒童在單側平足兒童和雙側平足兒童中都存在較高風險。這是由於「W」坐時,髖關節內旋至極限位,同時脛骨外旋,這個體位迫使足處於外翻狀態,導致足內側縱弓高度減低,誘發平足。
他提醒,足部發育不良危害大,會導致兒童疼痛指數較高,足部功能較差,未來容易誘發足部畸形,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改變足底壓力分布,引起步態失調。如果平足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就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如退行性膝骨關節炎、跟腱炎、跟痛症、足底筋膜炎等。
如何給孩子選鞋,聽聽專家的幾個建議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鞋種類繁多,琳琅滿目,選擇一雙適合的鞋子對足部的發育確實很重要。在選擇鞋子上,李炳鑽建議:
學步期之前(一般指小於1歲)首選不穿鞋,光腳Y子讓足自由生長,不要讓鞋子束縛足部生長。學步期(1-3歲)選擇舒適、透氣、高幫硬底鞋,重量適當,尺碼選擇上大半碼最佳。此階段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有利於孩子足弓的正常發育。學齡期兒童(3-8歲)可選鞋底後跟和幫面較堅硬的鞋子,可以承託足弓,保證足弓形態的正常發育。鞋底(前足位置)蹠趾關節要易於彎曲,滿足鞋子的合腳性。這一階段孩子好動,鞋子的面料要透氣舒適。
大於13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骨骼發育基本成熟完善,他們開始有自已的審美觀、自已的喜好,在買鞋子時可以以舒適性和外觀美感結合,這一階段有的女孩子為了美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腳掌受力過重,會導致足趾變形。
所以,建議這個階段孩子不要穿高跟鞋和一些和腳型不合的鞋子。在鞋子選擇上還有一點,就是後跟鞋幫要結實,不要太軟,後跟鞋幫結實,可以對踝關節下方(就是足踝穩定的關鍵結構)起到良好的支撐保護作用。
專家簡介
李炳鑽,中共黨員,泉州市正骨醫院副院長,小兒骨科學術帶頭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第三層次)。
學術專長:率先在福建省組建小兒骨科,專門從事小兒骨科骨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熟練掌握小兒骨科(創傷性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疾患、骨關節炎、先後天骨關節畸形、骨病、骨腫瘤、疑難罕見疾病等)疾病的診治。
學會職務:中華醫學會小兒骨科學組委員;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SICOT)中國部兒童骨科常務委員;中共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分會小兒骨科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委員會常委、兒童骨科學組副主任委員。
門診時間:每周二、四上午(綜合樓301診室)
轉載自福建衛生報
編輯/泉州市正骨醫院綜合部 黃玲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