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
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正軌,
你們儘管在歧路徘徊,
失足,
犯錯誤,
但是總應當做個正直的人。
——雨果
如今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遠遠甩開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速度。
人心浮躁、社會複雜,舍本逐利……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依然懷揣希望,原因之一是人們堅信「正義」一定會到來,人們依然會為一個正直的人、一件正義的事而感動。
今天就用歇後語,看看古今是如何看待正直的吧!
一個正直的人,內心是坦然無畏的。
半夜打雷心不驚 —— 問心無愧
半夜敲門心不驚 —— 不做虧心事
人們相信英雄。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無私無畏
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後來用來比喻同惡勢力做鬥爭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人們相信規則。
開封府裡的包公 —— 鐵面無私
包公,北宋清官包拯,又稱「包青天」。包拯性情嚴峻、剛正不阿,其出任公職時,務求忠誠厚道、廉潔公正、鐵面無私,「不愛烏紗只愛民」,深受百姓敬仰。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也可以用來比擬正直。
蠟燭一生 —— 損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丈二燈臺 —— 不自照
桌子上放碗水 —— 坦平
直率而平正。就像俗話說的一碗水端平,比喻處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木匠的刨子 —— 愛打抱不平
刨子的推刮木料等使平滑的工具。
比喻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路燈照明 —— 公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