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對話嘉祥「 幾大家族」

2021-02-22 淘嘉祥

焦王祠,奉祀對象西周侯國焦國君王,這個角度來看,為嘉祥縣最古老的一個祠廟。家鄉人習慣稱青山寺,上學時,我曾經去過多次,最有名的一幅楹聯為「山色靄靄人間勝地,水聲潺潺世外洞天」。除了山林景觀、自然風物外,還有從晉宋元明,給焦王的各類封號:漢建寧元年稱為青山君。晉永安元年立碑加以頌揚。宋崇寧元年封為寧應侯,賜崇祐廟。宣和三年改封惠濟公,廟改稱惠濟公廟。明魯肅王因獲病痊啟奏皇帝,復封正尊。

焦王是誰?《史記•周本紀》「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據信為周武王御醫,又稱焦大王,世稱焦王,當地焦氏始祖。青山東側有「焦國故城遺址」,焦城村也因此得名,只是此村後人已無焦姓。目前,在萬張街道尚有焦坊、焦莊村等焦氏聚住區。

從秦朝到整個西漢,嘉祥縣屬於爰戚縣。漢初名相曹參曾任爰戚令,趙成曾任爰戚侯,漢武帝天漢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劉髆為昌邑王。昌邑國轄嘉祥、巨野、金鄉部分地區。可惜昌邑王只有兩代。第一代劉髆是漢武帝第五子,史稱昌邑哀王。其子劉賀為第二代昌邑王,即漢廢帝,漢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27天)的皇帝。元康三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客死他鄉。如今,巨野縣核桃園鎮金山上,還有劉賀廢棄的墓地(金山大洞)。後來,在金山南側,禹梁山漢墓(紅土山漢墓)又發現了疑是劉髆之墓。同時在金山北側,嘉祥縣仲山鎮清涼寺村東北的佛耳山上,還有未開發的尖山崖墓,同屬於漢代王侯建制。(1990年1月前,核桃園鎮屬於嘉祥縣)

嘉祥縣紙坊鎮的紫雲山、焦氏山、大鼎山,相距不到十公裡,因為三處東漢時期名人墓地的碑刻,影響了上千年的中國歷史,讓無數文人志士、金石學家震撼欣喜。紫雲山北麓的是:武氏祠,又稱「武梁祠、武家林」,是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碑、漢畫像石群,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石闕銘和武氏碑文記載,已知的武氏家族成員共有11人,其中出仕為官者四人:武梁,字綏宗,官至州從事(郡刺史佐官,相當今地市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其弟武開明,官至吳郡府丞(相當今江蘇蘇州市副市長);武開明長子武斑,字宣張,官至敦煌長史(相當今甘肅敦煌市秘書長);次子武榮,官至執金吾丞(西漢末年時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相當今京城衛戍區副司令員)。

焦氏山南側是:魯峻墓。魯峻,字仲巖,官至司隸校尉、屯騎校尉。(八校尉之一。掌騎士,秩比二千石),其祖父擔任過監營謁者(東漢謁者奉皇帝之命外出監督常備營兵者),其父親擔任過修武令(今河南修武縣)。

(魯峻碑)

大鼎山山腳下是:範式墓。清朝杜文瀾《古謠諺》收錄當地歷史一句古謠:大鼎山前十八冢,末末東頭範巨卿。以歌謠描述了範式墓的位置。範式,字巨卿,官至廬江太守。以誠信守約,美譽天下。成語「雞黍之交」的典故就發生在他身上,現金鄉縣雞黍鎮就以他殺雞煮黍米,來款待其友張紹而得名。

(範式碑)

如今,殘缺的武榮碑、魯峻碑、範式碑都珍藏在濟寧漢碑館內。

提及郗氏,當地讀Chī,經查資料顯示也是古代讀法,嘉祥縣境內有兩個地方可以佐證,一是滿硐鎮郗莊村,村史記載:建於東漢建和年間,是郗氏家族建村延續至今。二是在馬集鎮燈臺山西側,有郗家林、郗鑑墓。燈臺山就是因為郗家林門像燈臺而命名。

郗鑑,字道徽,與阮放、蔡謀等八人號稱「兗州八伯」。歷任東晉龍驤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鎮守合肥,升尚書令。封高平縣侯,位車騎大將軍,領徐州刺史,晉升太尉(相當軍委主席、國防部長),卒後追封「南昌郡公」。

在查找高平(那時嘉祥南部屬於山陽郡高平縣,古稱金鄉)郗氏資料時,發現這樣一段綜述:高平郗氏初興於漢末魏初的郗慮(官至東漢御史大夫),發展於西晉的郗隆(官至楊州刺吏,加寧東將軍),顯貴於東晉的郗鑑,興盛於郗超(官至臨海太守加宣威將軍),終於唐朝郗士美(累官工部、刑部尚書,後升昭義,忠武等軍節度使)。可以說高平郗氏對漢晉特別是東晉的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郗鑑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書法家,更重要的他的女婿和外甥,為中國書法歷史上的「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東床快婿」的典故,就發生在他的身上。如今,往事越千年,當地人已經沒有記得郗鑑是誰。

關注到「徐氏」純屬於一個巧合,一位在京的同鄉問起我,有沒有嘉祥滿硐徐氏的背景資料。我當時查找資料,僅僅發現了隋朝駕部侍郎徐敏行,夫妻合葬墓地發現於嘉祥縣滿硐鄉,出土的隋朝壁畫,填補了國內同時期的空白。再詳細查起他的籍貫,卻備註為東莞姑幕人(今山東臨沂、濰坊、日照三地交界處)。對於一個「外鄉人」,本來就心存疑惑,隨著挖掘爬梳,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家族遷徙」秘密,更是挖掘出了中國歷史上不同凡響的「御醫世家」。 

仔細查看嘉祥官方考古資料,發現在滿硐鄉和紙坊鎮發現過三處隋唐時期的徐氏墓,分別是:隋恆山太守徐之範;徐之範次子、隋駕部侍郎徐敏行;徐之範之兄徐之才的孫子、唐漢王府司馬(太子舍人)徐師謨。 

(徐之範墓誌)

除了考古發現的三位外,徐氏家族是中國歷史上最享有盛名的御醫世家,族譜記載徐氏連續七世出現12位醫學大家,而且其中徐道度、徐文伯、徐成伯、徐之才、徐之範都曾進入宮廷,有的進入太醫署任職,有的還被皇帝封為高官。徐氏研究的糖樂方,是國內最早治療糖尿病(消渴症)的傳世驗方。

至於祖籍姑幕、後寄籍於安徽丹陽「徐氏」為什麼選擇了嘉祥作為祖塋,皆因為南北朝那個動蕩的時代,據《徐之才墓誌》、《北齊書·徐之才傳》記載,徐之才歸順北朝後,「編籍高平,附籍兗州」,故其後人自然也就成為高平金鄉人了(現嘉祥縣滿硐鄉一帶)。在徐之範父子墓地北側,現有一村,為徐村。原以為徐氏後人,後查為明洪武二年建村,明宣德年間,村民徐彬官升順德府同知,遂將原村名北固村改為徐村。

(徐之範墓誌)

如果說高平徐氏家族是御醫世家的話,那麼北宋濟州晁氏,則是文學世家。代表人物則是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人(今屬嘉祥縣紙坊鎮呂村)。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神宗元豐七年進士,歷任曹州司戶參軍,禮部郎中,知泗州,北京國子監教授、著作佐郎等職。

(晁補之)

晁補之祖籍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西漢御史大夫晁錯之後,後遷至鉅野,屬於晁氏三眷(東、中、西眷)中的東眷。晁補之的高祖晁迪,贈刑部侍郎;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學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愨,官至參知政事;曾祖晁宗簡,為尚書刑部郎中、知越州,贈特進吏部尚書;祖父晁仲偃,官至庫部員外郎、通判鳳翔府;堂祖父晁仲參,官至虞部員外郎,可謂名重一時。

(晁補之半身像)

晁氏家族,到了晁補之的父輩開始逐漸衰落。族叔晁端禮,詞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進《並蒂芙蓉》詞,得徽宗稱賞,於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未及供職即病逝。父親晁端友,做過上虞令、新城令,後至秘書省著作佐郎(六品上)。堂弟晁衝之,詩人。隱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其詩「專學老杜詩」。其子晁公武,字子止,人稱昭德先生,目錄學家、藏書家,中國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書目錄。補之從弟晁詠之,少有異才,深受蘇軾賞識,著有文集50卷。其他,如其從叔晁端淑、從弟晁說之等,皆有文名。

(晁補之《迷神引》意境圖)

晁補之在當時做了大膽決定,就是將先塋「改葬(遷墳)」,他在一篇在給他的曾祖父晁宗簡撰寫的《改葬記》裡,為什麼改?如何改?改的地方?都描述的淋漓盡致。將魚山(今嘉祥縣紙坊鎮釣魚臺山)的地理形勢形容為「行視魚山,崦中若虎若牛,回抱踞眄,勢盤礡可喜」。王安石還為自己的同事晁仲參撰寫了《虞部郎中晁君(仲參)墓志銘》,文章留存於世,而碑刻依然深掩地下。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這首《村行》的作者叫王禹偁,字元之,北宋著名詩人、散文家。

(王禹偁)

距離晁補之的家只有10公裡,現位於嘉祥縣臥龍山鎮酒莊村(宋屬於濟州鉅野)。王禹偁,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贈禮部尚書。葬於故裡。王禹偁被後人稱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和晁補之的家族,成為北宋文壇的「鉅野現象」

王禹偁所在村子:酒莊村,春秋時期發生了一件事,相傳春秋時期魯哀公西取狩獵,在此獲一「麒麟」。金皇統七年(1147年),因在本村附近有麒麟臺(麒麟冢),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從此,在任城、巨野之間設置嘉祥縣,嘉祥在歷史上有了真正的地名。金末,段氏在村裡開始興旺。

段楫,官至山東行省參謀,以廉幹稱,贈中議大夫,追封巨野郡伯;段證,段楫長子,官至元奉訓大夫,柳州路治中,贈大中大夫、濟寧路總管,追封巨野郡侯。段廷珪,段證三子。字君璋,通議大夫,任鎮江路總管、饒州路總管(正三品)。段廷珪還監管元政府在景德鎮設置的「浮梁磁局」,著名的元青花瓷器,皆開始於這個時期。

李演,字巨川,任城人(今嘉祥縣馬集鎮花林村人),金泰和六年進士第一,授任應奉翰林文字。這是嘉祥縣在中國科舉歷史上,首位文字可考的狀元。後李演為父母守喪,居住鄉裡。貞祐元年(1213年),元兵侵佔任城,李演戴黑色喪服,為濟州刺史守城出謀劃策,召集百姓為兵,搏戰三天,城破被執。元將見其冠服非同一般,知其為李演。令他下跪,不肯。用好言安撫,也不聽。許以官祿,不為所動。元將大怒,打折他的腿後又拉出殺掉,時年30餘歲。贈濟州刺史。

「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雲飛。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徵鴻猶未歸」。這是元代曹元用的《塞上憶汶水》,表達了思鄉思親之情及厭戰的心理的著名詩句。汶水,就是他的出生地汶上,現嘉祥縣梁寶寺鎮。曹元用,字子貞。歷經元英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四帝,累封為翰林院國史館編修禮部主事、尚書省右司都事、員外郎、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官(從二品),死後增通奉大夫,追封東平郡公等。在其仕途生涯中,極力用儒家思想參與朝政,為維護元朝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元朝嘉祥還有一位禮部尚書,叫滿讓,字謙甫,濟寧路嘉祥人。初任戶部員外郎,升太平路同知,歷開元路總管、永平兵馬都指揮使。不久,進大司農司丞,後以正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課耕勸讀,老而不倦。明洪武初年屢召不起。卒後葬於嘉祥紙坊鎮富山前。

大明王朝,嘉祥縣歷史上至少出現了「八大家族」,影響了歷史。鄰縣的汶上縣更是在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相繼有四人出任尚書之職,被譽為「小縣不大四尚書」。

嘉祥狄氏,多為安徽鳳陽人狄崇(字世昌)後人。元末,他隨吳王朱元璋南徵北戰,戰功赫赫。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為世襲明武將軍,授任濟寧左衛指揮使。濟寧著名的故跡「太白樓」,為他重建。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息廣東起反後,積勞成疾,不治而卒。明太祖悼之,因其曾居官濟寧,遂賜御祭還梓濟寧,葬於城南。其子狄濟也官至廣東都指揮使。

《睢縣縣誌》記載:明朝燕王朱棣稱帝後,定都燕山(北京),號永樂,從南京遷都回返途中,驅逐叛逆,清除妖孽,路過梁山(宋江聚義地方)腳下,忽然蕃兵、草寇出現,驛站節度史軒轅斌奮力救駕有功,明成祖敕封為州官。此後,族人從河南老家往山東移居,墾種良田。山東族人至今傳誦宗族俚歌:「我家先祖本諱斌,睢州境內有家門。」這是嘉祥軒轅氏的歷史。

嘉祥曾氏,緣於一個明朝「全國尋宗聖曾參後裔」的國家行動。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南武城遺址在滿硐鎮阿城村北,墓地發現於滿硐鎮南武山村西),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顧鼎臣有感於「曾子傳道之功優於顏子,而孟子私淑於曾子、子思,今顏、孟子孫皆世襲博士,而曾子之後獨不得沾一命之榮」,便奏請皇帝,「照準弘治間顏、孟二氏事例,訪求曾氏子孫相應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經博士(正八品京官),世世承襲,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通過譜系,在江西找到曾子59代孫的曾質粹,詔徙山東兗州府嘉祥縣以衣巾奉祀宗聖祠墓,後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世承襲。從此,嘉祥曾質粹後裔(長支)成為了明、清貴族。

嘉祥南關曹鐸,官至州通判,生有兄弟兩人:曹玉、曹琛,均在明朝弘治年間考中進士。為嘉祥縣家族中的「兄弟進士」,在當時成為美談。長兄曹玉,字廷美,任雲南道監察御史、陝西僉事。曹為人剛直,常當面斥責別人的過錯,不避權貴,有鐵面御史之風。弟曹琛,字廷贄,任南京戶部主事,管理戶籍和錢糧。因兄長曹玉剛直得罪人而不被重用,頓而引退。

明朝中後期,還有官至太僕寺少卿的黃嘉賓,字國賢,臥龍山街道黃崗村人;戶部員外郎張綸,字宣甫,大張樓鎮前張樓村人;南京戶部員外郎杜嘉慶,字龍徵,嘉祥縣馬集鎮雲山村人。還有兵部右侍郎兼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鳳陽總督高鬥光,字劍符,嘉祥街道北關人。高鬥光在延綏巡撫、鳳陽總督任上,一直在和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在鬥爭。

宮文彩,是嘉祥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首領。明崇禎年間,滿家硐(現滿硐鎮滿硐村)周圍山上有100餘個塘口,千餘名石工靠開採磨石為生,宮文彩在山下賣餅,樂善好施,威信很高。崇禎十四年(1641年),因當地財主以採石「破壞風水」為名封山,斷了生計的石匠推舉宮文彩為首領舉義。宮文彩號稱擎天大王,他們攻破了20多處地主武裝據點和嘉祥縣城,殺死財主和武舉。以李自成大順軍旗號,聯結金鄉、巨野、鄆城、單縣、成武等地農民數萬人,依山鑿河,修築樓臺,建立據點。清軍入關後,宮文彩仍高舉大順軍旗號,攻城掠地,擊退清軍進攻,殺死了清千總卞自才,焚毀了「千總衙門」。順治二年(1645年),清肅親王豪格到濟寧對農民軍殘酷鎮壓,誘殺了宮文彩等20多人。農民軍困守洞內,誓不投降,皆自縊而死。

張丕吉,字百嶼,臥龍山街道張莊人。明末中進士,清順治元年(1644年)授內閣翰林,任國史院庶吉士。順治三年會試出任同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調秘書院任檢討,並參加纂修《明史》。順治六年授宏文院侍讀學士,奉皇帝命宣詔入閩。後不久,因父喪返回家鄉。此後不復為官,在家悉心寫作。可惜所著之書皆已失散。

現嘉祥縣孟姑集鎮嶽樓村的「嶽氏家祠」裡存有:清康熙帝為褒獎楊嶽峰秀,清正廉潔送給的半朝鸞駕、「清河岸」石碑。嶽峰秀,字鎮九,嶽飛23代孫,嶽樓村人。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初任開封府封丘縣知縣,有善政,後遷禮部給事中,刑部掌印。任京官期間,忠於職守,不謀私情,敢於同亂臣亂黨鬥爭,倍受康熙器重。

民間時期是一個血與火的歷史。我們先看兩位共產黨員抗日的先烈英模。曹志尚,字凌雲,汶上縣曹莊 (今屬嘉祥老僧堂鄉大曹莊) 人。歷任奉軍連長,國民革命軍副營長,汶上縣農民協會幹事兼汶上縣警備大隊副大隊長。後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汶上縣人民抗日自衛隊」,自衛隊曾轉戰於汶上、東平及附近十幾個縣,武裝力量不斷壯大。隊伍先後被改編,最後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八支隊,曹為支隊長(司令員),並屢立戰功。1940年春,汶上縣十區響水口村(現屬嘉祥縣孟姑集鎮)的反動道會門頭子、偽區長李建德操縱紅槍會暴亂,曹在平息暴亂中犧牲。

(曹志尚烈士墓位於嘉祥縣烈士陵園內)

杜萍(杜平),字協華,原名杜宗禹,紙坊鎮石臘屯村人。1926年考入濟寧師範,在校加入共產黨,成為學生運動的參加者和領導者。畢業後任臨清師範校長。「七·七」事變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八旅二十一團某營總支書記。1942年調任邱縣縣大隊副政委、縣委常委。他雖學生出身,但對敵作戰,堅毅勇敢,膽大心細,機動靈活,被八旅稱為「三大打家」之一。1943年8月1日,杜帶領縣大隊駐防賈寨村,因漢奸告密,夜間突然被數百名日偽包圍。與之激烈戰鬥,三次突圍未成,終寡不敵眾犧牲,時年36歲。杜萍的父親杜連雲,為嘉祥南部的豪門富家,支持兒子參加革命,在當地成為佳話。

而同一時期,紙坊鎮閻村的閻先恕則走向了另一條道路。他早年經營過中醫外科,開過酒館。1922年任來範裡民團團長。後任國民黨二區區助理員、嘉祥縣偽三區區長。1940年10月,他成立了追隨偽政權的新民會三區分會,推行「強化治安政策」。1942年4月,棄區長職務,組建了百餘人的自衛團,自任團長。1943年秋,被國民黨改編為山東省魯西專署保安第十旅,任旅長,其旅近2000人,曾一度抗日,後與中共為敵。率武裝殺害中共黨政軍人員、農村基層幹部及群眾300餘人。1947年3月9日夜,在縣城西雙鳳村被解放軍殲滅。

三位歷史人物,我摘錄的文字,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而民間的流傳的版本更為生動、傳奇,甚至鐵血、虐心,只能深藏在記憶之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嘉祥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2019年,共和國建立70周年。七十年來,嘉祥的在黨政軍方面也不乏人才。根據公開資料,軍界授銜的將軍共六位,分別是:原空軍副司令員、中將趙忠新;原解放軍陸軍參謀學院副院長、少將楊則冉;原武警部隊青海總隊總隊長、武警少將任金福;國防大學黨委常委 、科研部部長、少將蘇希勝;原蘭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張志強;原總裝部後勤部副部長、少將熊中民。

(網絡圖片)

還有在特殊年代未進行授銜的,享受正軍級、副軍級待遇的,甚至做過副大軍區職務的有七位:昆明軍區原參謀長張景華;中國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原副主任狄克東;北京軍區空軍原參謀長湯道成;昆明軍區原軍需部長郭兆峰;廣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侯顯堂;陸軍第40軍原副軍長宋憲孔;全國戰鬥英雄郝宗雲等等。

上述列舉的十三位將軍(軍級領導),有六位來自嘉祥縣梁寶寺鎮,三位來自相鄰的黃垓鄉、老僧堂鄉、大張樓鎮。如果說明代之前,嘉祥的歷史名人多集中在南部(紙坊鎮、滿硐鎮、馬集鎮),共和國時期,嘉祥的北部則成為了「將軍的搖籃」。這又不能不提,在這片土地曾經有過一個近十年的「南旺縣」(1944年9月至1953年8月)。1944年,冀魯豫第八軍分區解放這一地區600餘個村鎮,為開展這一地區的工作,冀魯豫區黨委、行署於9月9日聯合發出通令,決定設立南旺縣。隨後,這一帶成為了革命的熱土,參軍入伍成為了趨勢,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越自衛反擊戰等,都能找到嘉祥籍軍人的身影。

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現任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戴東昌,均為嘉祥籍。還有很多名人英才燦如繁星,不再一一列舉。

嘉祥還有商氏、冉氏、申氏、澹臺氏,都與春秋時期的「孔門七十二賢」有關,紙坊鎮商村傳為商瞿、商澤故裡;紙坊鎮申村傳為申棖故居地;嘉祥街道嘉祥村的山為澹臺山,傳為澹臺滅明故裡,其澹臺橋、澹臺祠已破壞殆盡;黃垓鄉黃垓村建有冉子(冉求)墓祠堂(文字可考至唐貞觀年間碑刻)並有千年古柏樹(當地人俗稱唐柏),成為當地象徵。

當代,嘉祥還有韓氏、楚氏、郝氏、張氏、梁氏、靳氏、姜氏、孫氏、賈氏、江氏、傅氏、陳氏、黃氏、田氏、金氏、袁氏等姓氏,建有不同祠堂,分支清晰,碟譜詳實,為研究姓氏文化和家族歷史的,提供了資料。


相關焦點

  • ...我的歌》拓片聲中穿越千年時空,孫伯綸與歷史對話唱出古城韻律
    人傑地靈的濱州,用拓片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用傳統紡織技術與神奇石墨烯材料結合發電;壯志凌雲衝上雲霄,用年輕表達這座城市的態度。讓我們和城市歌曲唱作人孫伯綸一起,聆聽濱州的聲音。古城街頭探濱州風韻 孫伯綸穿越千年時光與歷史對話提到濱州,這裡是兵聖孫子的故裡,也是北宋政治家範仲淹的家鄉。這裡的海瓷聞名遐邇,這座北國江南的風光妙不可言。
  • 《我的城 我的歌》拓片聲中穿越千年時空 孫伯綸與歷史對話唱出...
    人傑地靈的濱州,用拓片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用傳統紡織技術與神奇石墨烯材料結合發電;壯志凌雲衝上雲霄,用年輕表達這座城市的態度。讓我們和城市歌曲唱作人孫伯綸一起,聆聽濱州的聲音。  古城街頭探濱州風韻 孫伯綸穿越千年時光與歷史對話  提到濱州,這裡是兵聖孫子的故裡,也是北宋政治家範仲淹的家鄉。這裡的海瓷聞名遐邇,這座北國江南的風光妙不可言。
  • 我從漢朝來 穿越時空對話歷史
    而片名「我從漢朝來」對於這部紀錄片來說,似乎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方面,這似乎是片中那些斑駁、冰冷的「漢畫像石」在用第一人稱說話、召喚,告訴當代人「我從漢朝來」,試圖與今天的觀眾穿越時空來對話;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今天的漢人漢語在自敘「我從漢朝來」,從而道出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漢朝之間生生不息的內在聯繫。
  • 「我們」的嘉祥——從具體的人看嘉祥
    對嘉祥來說,這二十年,是無數個「我們」一起奮鬥而來的。教師、家長、學生,他們賦予了嘉祥多重內涵,自己也在不斷成長。而對於未來的教育變革,「二十年」是新起點,而「我們」將是更多人。2019年,北京大學化學院本科生最高榮譽「化學之星」(僅2人),頒發給了2位嘉祥學子(張睿、李家毅),他們初三時都參加了曾定軍組織的「定軍杯」化學競賽並表現突出,都參與了化學競賽早期培訓,其中,張睿高中留在嘉祥,成為了嘉祥第一位全國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冬令營金牌得主,以及第一位國家集訓隊選手。
  • 古老「敦煌樂器」穿越千年蘭州「發聲」
    距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式還有124天 從13日至15日,由中央民族樂團創排的大型民族樂劇《又見國樂》,在甘肅大劇院震撼上演,眾多由敦煌壁畫復原的古樂器及千年古譜再次以音樂的形式回到家鄉。千年古譜 在樂章中穿越千年而來13日,蘭州首演當天,從甘肅大劇院的前廳開始,就有民樂演奏者盛裝在劇院門廳各處,或抱琵琶或撫古琴深情演奏。
  • 穿越千年歷史,我看見了什麼
    進入劇場後,所有觀眾都要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引,隨著劇情的發生走動,我們一起去穿越千年歷史,見證輝煌的精彩瞬間。第一幕先是在t臺下方兩側觀看敦煌的名人,他們有的是莫高窟裡的壁畫原型,有的是與莫高窟相關的歷史人物,他們從兩邊的秀場走到中間,如同走秀一般,同時在自我介紹,我對這些人物有了了解。
  • 《忠孝嘉祥》第五期 傳承嶽飛精神 弘揚忠孝文化
    繼2017年底啟動首次尋訪之後,今年4月19日,尋訪團再次啟程,跨越滔滔黃河,走進千年古縣,近距離接觸和親身感受三百多年旅程中的嶽峰秀。本報今闢特刊,記錄並為您展示為期三天的封丘之旅。 (嶽耀祥撰稿)燈光斑駁中,我們並無倦意,思緒翩躚,穿越時空,慢慢品味著先祖在此入仕為官時的那般情形。 翌日一早,士軍、東民、新青宗親驅車到達我們駐足地,抬眼望去,「嘉祥明郡」,作為嘉祥人的我們,打心眼裡湧上一股親切感。熱情寒暄之中,久違的握手、暖心的問候,把血濃於水的親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 甲骨文裡話嘉祥
    在我所接觸到的商史資料中並未見到商王到過嘉祥的文獻,也未見過嘉祥發現甲骨文的記載,但甲骨文字中卻有嘉祥二字。且至今仍有許多商人的後裔,祖祖輩輩生活在嘉祥。帝辛失國後,其子孫族人散落各地,他們為懷念故國舊地,往往取商、殷、湯、宋、孔……等為姓。孔子就曾說過「爾丘也,殷人也」(《禮記·檀弓上》)。
  • 他穿越千年來見我——與一個蜀國「錦官」的對話
    哦,我慢慢鎮定下來,邀請他坐下來,開始了我們的「穿越千年」的對話。那你穿越這一千多年來見我,想必一定有很重要的事說吧?敏安說:是的,我看你喜讀《三國志》,想和你探討一下你對譙周這個人的看法。我說:唉,你一下子就問到了我的「痛點」上了!關於譙周先生,我的看法很矛盾。有時候,覺得他是個十足的「投降派」。你看呀,鄧艾「兵臨城下」,劉禪不戰而降,我真是「哀其不剛、怒其不戰」呀。
  • 考研政治試題玩「穿越」 孔子與馬克思對話(圖)
    作為第一個開考科目,政治試題竟一改往日嚴肅,玩起「穿越風」,看傻了眾多考生。  考試結束後,這些考題內容立即成為網絡搜索熱點,與此相關的討論高達上萬條。  穿越風  孔子與馬克思對話  12月2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試拉開序幕,跌破眾多考生眼鏡的是,政治試題中竟然出現了孔子與馬克思對話的「穿越劇情」。隨後,這篇文章火速被網友翻了出來,引來眾人圍觀。
  • 紀念曾子誕辰2525年祭祀大典在山東嘉祥舉行
    嘉祥因是麒麟發祥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現轄10鎮3個街道,總面積820平方公裡,人口78萬。悠久的歷史、綿長的文脈賦予了嘉祥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物資料和濃鬱的文化氛圍,擁有與埃及浮雕、古希臘瓶畫並稱為「世界三絕」的漢畫像石,有武氏祠、曾廟、青山寺3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有魯西南鼓吹樂、嘉祥石雕、「麒麟傳說」等國家級非遺項目。
  • 山東有這樣一個吉祥文化縣,是曾子故裡,魅力嘉祥
    春秋時期,魯哀公在「魯西」(指現在的嘉祥縣城一帶)打獵,捕獲了一隻頭上長角、身上長鱗,似牛非牛,似鹿非鹿的怪物,魯哀公請教孔子,才得知這是稀世珍寶「麒麟」。傳說中的麒麟能夠騰雲駕霧、是祥瑞之物。後人為了紀念,在魯哀公捕獲麒麟的地方,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很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去「胡山」批發市場,總會路過327轉盤路曾子相。
  • 走進嘉祥|巴適得板,這就是嘉祥的社團!
    豆豆媽:作為媽媽我不僅看重娃兒的學習成績,更關注娃兒在學校是否全面發展,不曉得嘉祥在培養娃娃興趣愛好方面做的如何?萱萱媽:同問。我娃兒喜歡畫畫,小提琴還過了八級,嘉祥能不能給他提供繼續學習和展示的平臺呢?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關心的同樣也是嘉祥所關心的。嘉祥擁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能為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同學提供學習和展示的平臺。
  •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2020-06-26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祥三章——利民讀嘉祥
    我有益友,孫氏新海者,嘉祥人也,乃濟寧名醫。他知我所好,以二石贈我,一為化石,一為石雕。前者為樹所化,亦名樹化玉。前身為樹,歷經長長歲月,樹木的有機物,漸為二氧化物所代,最終木質玉化,成為亦樹亦石之物。又經雕刻洗磨,便成玉質模樣。觀之有琉璃之澤,撫之有溫潤之膩,視之生喜愛之心,在心悟神遊之間,意味天地遂成。石雕便是嘉祥產物了。
  • 宗聖曾子誕辰2524周年祭祀典禮在嘉祥曾廟舉行
    宗聖曾子誕辰2524周年祭祀典禮在嘉祥曾廟舉行2019年11月8日,適逢陰曆十月十二日,宗聖曾子誕辰2524周年祭祀典禮在嘉祥舉行。來自湖北黃石、遼寧遼陽、江西於都、貴州遵義、濰坊臨朐和嘉祥本地宗親會的曾氏宗親近百人在嘉祥曾廟參加祭祀典禮。
  • 穿越千年的哀愁,是你在盡頭等我
    連片構成的似宮殿、瀑布、千年古堡、摩天大廈、古老歐式建築群.冰溝丹霞以其獨有的陽剛之美、形態之美、結構之美震撼著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   冰溝丹霞形成的一尊尊佛像,一座座佛宮,一個個動物,一根根石柱,一段段故事,匯成了眼前的畫面,除了驚嘆感嘆,只有深深折服於此,從西域佛教色彩到當地獨有的少數民族風情,就像捲簾一般在眼前展開,如同穿越千年的守候
  • 濟寧嘉祥嘉祥其他房價邁入「6000+」,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其中嘉祥嘉祥其他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6398元/平,環比11月下降0.50%,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07%。一、嘉祥其他二手房房價走勢嘉祥嘉祥其他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6398元/平,環比11月下降0.50%,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07%。最近一年中,4個月房價上漲,8個月房價下跌。
  • 嘉祥實業集團董事長向克堅:以晏陽初為人生坐標
    出生在前面的幾個哥哥姐姐,都接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向克堅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過年,兄弟姊妹們都在院子裡載歌載舞。其他幾家子女少、糧食更充足,便把家中吃的端出來,整個小院就一起歡歡喜喜地過年。所以直到今天,向克堅依然對音樂和藝術保有一份熱誠和喜愛。 往事重提,向克堅眼中流露出對父母親深刻的懷念與敬意。
  • 相約爛柯,穿越千年的圍棋文化~
    『王質爛柯』這個神秘的故事,像一粒冥冥之中播種的文化的種子,在柯城這片歷史久遠、文化積澱深厚的地域紮根發芽,並造就了這片神奇的圍棋仙地,秋高氣爽時節,小布帶您穿越,穿越千年的圍棋文化,傾聽➱爛柯故事~宋末著名詩人、畫家鄭思肖在《爛柯圖》中寫道:日出樵柴日落歸,幾年黑白夢紛飛。看來直待斧柯爛,始悟老仙棋外機。這首詩的意境已經跳出了棋上徵戰和一時得失,而更道出一種「欲說還休」的人生玄機;日出而樵,日落而歸,黑白紛轉,餘生了了。編輯: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