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diss重慶火鍋不用心的「食神」蔡瀾《我們的師父》收徒,贊香港...

2021-01-12 上遊新聞

05-20 16:53:2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我們的師父》裡,大張偉、劉宇寧等組成的「GSG」男團,剛剛結束了跟師父張凱麗的「童年之旅」。根據節目組給出的拜師新線索——一雙精美的「筷子」,他們前往拜師路的第五站,在香港重新集結。

《我們的師父》節目劇照

第五位師父是誰?上遊新聞記者從節目組獲悉,等待著徒弟們的新師父,正是美食界的代表人物、「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同時有著國寶級「食神」稱號的老頑童——蔡瀾。

這個把「吃」作為一件「講究事兒」的生活家,憑藉著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影響著幾代人的生活態度。在接下來的節目裡,GSG將同蔡老先生深入繁華大都市的街頭巷尾,感受人間煙火氣,品嘗舌尖上的香港。

不少人了解蔡瀾,都是從蔡先生極為講究的美食評論開始的。而不少重慶人了解蔡瀾,則更多的來自他的一番針對重慶火鍋的言論。

蔡瀾曾公開diss重慶火鍋(資料圖)

當時,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天天向上》發布會上請教蔡瀾對重慶火鍋的看法,誰知他接過話頭便侃侃而談:「我其實一向不大讚成吃火鍋。不止麻辣火鍋,所有的都不太贊成,倒不是不太健康,而是我感覺火鍋的做法其實稱不上用心。」蔡瀾說,火鍋吃法就是將所有食材都放進鍋裡去涮,是簡單的美味,但「長久下去就可能不存在大師傅這種說法了,高超的廚藝也可能不存在了,很可惜。」

其實蔡瀾的個性本就如此,從小受到母親影響,他一直認為做人不要過於安分守己、要多一點生活本領。「一件事你做到不想做了,就可以做別的。求生的本領越高,你的自信心就越強……」秉承著這種獨特人生信條,蔡瀾從小就保有一顆旺盛的好奇心。正是借著這股「敢於嘗鮮」的勁頭,讓蔡老先生前前後後尋跡於電影、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飲食的文化形態當中遊刃有餘。

和多數老師父不同的是,年近八十的蔡瀾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社交網絡「弄潮兒」。雖然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但有著豐富閱歷的他熱衷於通過自己的社交平臺和年輕人互動、答疑,引導大家積極面對工作生活,放肆追尋夢想。

與年輕人並無差別的超前理念和幽默風格,讓他頗受粉絲追捧,每到過年都會有的「微博妙答」,也屢次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正因為他恣意率性的話語風格,蔡老先生總能給面臨不同困惑的人搭配一碗最「合味」的心靈雞湯。

《我們的師父》節目劇照

徒弟們正式拜見新師父蔡瀾,吃便是重要一課。蔡瀾曾說:「我來香港五十年了,選來選去,還是這個地方比較好」。香港融合了多種飲食文化,徒弟們卻被師父店裡的一碗越南粉所折服。據說這碗吃第一口便能夠記住的粉湯,在師父嚴苛的標準下能品嘗出三種不同的味道。大師兄於曉光更是直言「這是我喝過最好喝的湯」,成為了第一個完成「光碟行動」的人。

據節目組透露,徒弟們除了品嘗各色精緻的餐點之外,在師父蔡瀾的帶領下,還將前往九龍城的菜市場一覽香港的市井風採。值得一提的是,徒弟們拜師第一天便迎來了師父發起的首個任務,那就是在師父的粉店裡當服務員。他們換上獨特的制服,套上圍裙一下成為打工仔,又將引發哪些有趣的事情?周六(5月25日)晚22:00《我們的師父》,跟著GSG一起拜見不一般的美食家師父——蔡瀾。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師父》赴港拜師 蔡瀾:做師父"最緊要好玩"
    原標題:蔡瀾:做師父, 「最緊要好玩」!   四位徒弟到香港拜蔡瀾為師   在湖南衛視《我們的師父》節目中,蔡瀾收徒啦!於曉光、大張偉、劉宇寧、董思成四位徒弟近日走到了拜師之路的新一站——香港。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如今黃沾、金庸先後作古,「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了兩個,倪業已封筆,唯有蔡瀾風光依舊,出書,代言,開飯館,上節目,做顧問……忙得不亦樂乎,也賺得盆滿缽滿。蔡瀾似乎沒有什麼代表作,不過,也不妨礙這小老頭快樂似神仙。「食神」這個稱號或許就是他的代表作,除了蔡瀾,誰還更配稱作香港的「食神」呢?
  • 「食神」蔡瀾評價火鍋應該消失,一些外國網民也不樂意了!
    火鍋在中餐裡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古人也是我們現在餐桌上喜聞樂見的一種食物。它吃起來方便而且美味,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我們都喜歡吃這種火辣辣的食物。在一檔節目中,素有「食神」美稱的蔡瀾在評價火鍋時說道:火鍋沒有文化價值,讓火鍋消失吧!很多網友不樂意了。
  • 食神「蔡瀾」的點心店來上海了!明天開業,就在新天地!
    食神「蔡瀾」的點心店來上海了!明天開業,就在新天地! 火爆深圳、廣州和北京食神蔡瀾的港式點心店開到上海了
  • 「食神」蔡瀾帶隊,去日本吃最頂級的料理!畢生難忘
    會吃會寫還能饞人的,首屈一指便是蔡瀾先生。現在有個難得的機會,讓你與食神蔡瀾共赴日本關西(大阪、福井兩地),品嘗最頂級的料理:越前蟹、河豚、和牛……食神蔡瀾,攜程美食林理事,同金庸、黃沾、倪匡齊名「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享有「食神」美稱。
  • 開吃蔡瀾!食神家的越南粉!終於開到會展中心!
    "食神"蔡瀾先生帶著他的越南粉來啦 這次安排在了福田CBD! 01 CHUA LAM "食神"蔡瀾先生的店
  • 起底蔡瀾:憑啥令金庸羨慕,讓陳曉卿尊為食神?王朔:尬吹瞎捧啥
    而我們的媒體及各界名流,諸如陳曉卿、竇文濤諸位,一貫地慷慨好施,也早急不可耐地給他老人家貢上「食神」的夥頤高帽了。遞共吹噓下,好端端的竟然封神了,就差燃一炷香供著了,真有點嚇人的架勢。
  • 食神蔡瀾好評!399元=原價2541元【小紅門】港式豪華海鮮火鍋!
    美食最能激發人的美好情感和對生活的的熱情而小紅門火鍋以精益求精的認真態度在快節奏的繁華都市中依然保持中華傳統有「食神」美譽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先生>曾蒞臨指導用餐後欣慰寫下「吃出幸福感」的點評。本以為食火鍋一定的燥熱的,總需帶著點江湖氣,但走近便迎面而來復古又清新的韻味,80年代的香港的韻味著實讓這份燥熱降下不少。你可以選擇坐在窗邊,一邊喝著清涼解暑的自製竹蔗水,一邊欣賞窗邊竹下的雅致景色,靜待美食上桌。當然除了大廳的散臺外,還能擇一處靜謐享受歡聚。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道教拜師收徒,非常繁瑣和慎重。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
  • 【吃貨腔調】蔡瀾:女人不騷,羊肉不羶,兩大憾事
    蔡瀾的身上有多少標籤,恐怕他自己也數不過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美食家,作家,旅行家,金石書法家,成功商人,電影製作人,電視主持人。。。。拿金庸先生的話來說,琴棋書畫,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麼都懂。
  • 食神蔡瀾好評!399元=原價2541元【小紅門】港式海鮮火鍋豪華4人餐!
    美食最能激發人的美好情感和對生活的的熱情而小紅門火鍋以精益求精的認真態度在快節奏的繁華都市中依然保持中華傳統有「食神」美譽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先生>曾蒞臨指導用餐後欣慰寫下「吃出幸福感」的點評。本以為食火鍋一定的燥熱的,總需帶著點江湖氣,但走近便迎面而來復古又清新的韻味,80年代的香港的韻味著實讓這份燥熱降下不少。你可以選擇坐在窗邊,一邊喝著清涼解暑的自製竹蔗水,一邊欣賞窗邊竹下的雅致景色,靜待美食上桌。當然除了大廳的散臺外,還能擇一處靜謐享受歡聚。
  •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火鍋,也被稱為「古董羹」,之所以被稱為「古董羹」,有兩個原因,一是將食物投入沸水中,會發出「咕咚」的聲音,二是火鍋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史料考證,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火鍋的出現了,當時所用的器皿,是陶罐。
  • 15年後重回鄭州,「食神」蔡瀾最惦念的竟然是「它」
    2017年2月23日,蔡瀾來到鄭州。早上七點多,看著酒店外面高高的腳手架,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鄭州,到處大興土木,與18年前完全不一樣。霧霾相同。大幹快上,日新月異的世界。蔡瀾是第三次來到這個城市了,這裡有一樣讓他惦念的美食。
  • 蔡瀾pho越南河粉正式進軍廣州 首店進駐天河萬菱匯
    蔡瀾先生追尋一生親自創立的越南河粉店,自創立以來就吸引無數老饕排隊打卡,就想吃一碗「一生難忘的越南粉」。11月8日,廣州終於迎來了首家蔡瀾pho越南河粉店,落地熙熙攘攘的天河萬菱匯。   自2018年香港中環蘭桂坊開業就迎來倪匡夫婦﹑藝人陳奕迅、陳慧琳、李嘉欣等眾多名人明星助陣的「網紅越南粉」店到底有何魔力,引無數老饕「競折腰」?
  • 香港何以也痴迷火鍋?
    親朋好友聚在火鍋旁,分享故事與美食.這是一種簡單的一道菜理念,將新鮮的蔬菜和生肉快速地煮在湯汁中,加入醬油以及新鮮香菜、蔥和大蒜等調味品來提味。所有食材都吃完之後,還有一鍋溫熱營養的肉湯。火鍋也是一種共享的用餐體驗,家人朋友聚在火鍋旁,分享故事與美食。蔣凱倫曾撰文介紹香港的火鍋「雞煲」。它從何而來?
  • 天這麼熱,來頓火鍋?
    如果說要找到一種相對統一的美食形式,把不同地區的人都凝聚在一起,想必就是火鍋了。記得在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中國學生聚會,大家說起最想吃的食物,總會說「又饞火鍋了!」,儘管我指的是北京銅鍋涮肉,而對方,說的大概是重慶牛油火鍋。於是我們就擠在一起自備火鍋——有人摸出了從箱子裡偷偷帶來的火鍋底料,有人在廚房準備著蘸料,有人從超市拎回來各式食材。
  • 相聲行業,為什麼有人愛收徒,有人不想收徒,有人不能收徒
    一、愛收徒弟傳統來講,相聲藝人收徒弟無怪乎以下三點:1、省錢和掙錢,學徒在師父家裡就是個保姆兼職碎催,自然幫師父師娘省錢。等到了學徒出師,還能給師父效力賣藝掙錢。不想收徒的原因,有不愛操心的,還有心裡有陰影的,比如楊志剛的師父白全福,他曾經因為收徒的事情和同行產生過不愉快,於是就不想收徒了,只是後來被楊志剛他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用實際行動感動了白全福才拜的師。
  • 跟著蔡瀾的步伐打卡中環!我感覺錢不夠花...
    第一天深水埗的行程之後香港深水埗各種浪…第二天要走的是蔡瀾推薦的路線前段時間看過蔡瀾的
  • 名人的火鍋批判:從毀食材到沒文化,火鍋愛好者們會虛心接受嗎?
    火鍋的料理法很粗暴,就是拿一道沒有變化的火去逼熟食材,味道不可能好。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是廣東潮州,年少成名,被媒體稱為與金庸、黃沾、倪匡等人並駕齊驅的才子(雖然他本人並不認同這種評價)。蔡瀾是風流的才子,金庸說他「見聞廣博,琴棋書畫、酒色財氣、文學電影,什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
  • 拜師收徒還是道教最嚴格!
    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子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一般情況下,拜師儀式短則半日,多則一日,可見其繁瑣異常。 說道教收徒較為慎重,多由道教的性質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