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建廟始於漢明帝時期。在唐代,由於「文殊信仰」的繁榮,鼎盛時期有360多座寺廟。在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兩種特色的青、黃寺廟。五臺山是由五座臺頂圍繞的區域,稱為臺內,外圍稱為平臺外。五臺山歷經千年目前有倖存的廟宇43座,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的眾多佛教寺廟聚集在臺懷鎮。
這裡寺廟眾多,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跡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被譽為五臺山的五大禪處。臺外的寺則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中最著名的一座,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它被5座峰巒環抱,東臺名望海峰,西臺名掛月峰,南臺名錦繡峰,北臺名葉鬥峰,中臺名翠巖峰屬北嶽恆山山脈。其中北臺峰是華北最高的山脈,被稱為「華北屋脊」。
五臺山的溫度相對較低。儘管它的緯度與北京相似,但氣候特徵卻與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非常相似。年平均氣溫只有-4℃。夏季,這裡的平均溫度比山區外面的平均溫度低約10攝氏度。它一直晉西傳統的避暑勝地,因此也被稱為「清涼山」。
據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講道的地方。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以傳播佛教文化。現存有上千種珍貴文物,例如《華嚴經》等,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此外,還有傳說中的順治皇帝出走北京在五臺山後落髮為僧的故事,以及康熙五次為微服私訪的傳說,這也使的當地更有傳奇色彩。
顯通寺位於五臺山的中心地帶,在菩薩頂腳下。它是五臺山規模最大和歷史最古老的寺廟。它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菩薩峰是五臺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啊嘛教寺院,也是西藏以外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寺內有天王殿、釋迦牟尼殿、菩薩殿。東院和後院有兩座白色大理石四邊形稜柱形碑。碑身四面的銘文分別用漢,蒙,滿,藏四種語言書寫的碑文,據說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筆跡。
走在五臺山的山路上,似乎每一步臺階都可以敲出幾聲梵音清咒。那遍布於山內的佛門之地。千年來,不斷地用佛香來驅散世間的凡俗之氣。
山不在高,有佛則名,這座清涼山上的古老佛香古剎自然將這座山和佛融為一體。走進五臺山就像走進一片靈魂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