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當你看到這樣的一個題目時,是否覺得俗不可耐呢?如果這樣去理解,這篇文章就該戛然而止了。因為該話題難登大雅之堂,似乎沒什麼可談的了。但這裡要說的是一種隱喻,是一種人格本質,是一種人格特質,指的一種心理現象。
我們當中,有不少人都被圈在裡面。為了闡明這一點,先要說明三棒子與敲的關係。三棒子,指的是對一類人不斷指點與訓導,而他們總是扶不上檯面,不思進取,卻又不聽別人的正確引領,我行我素,總認為自己不錯,自我感覺良好,是一種自負表現,更是一種脫離群體的過自我意識。敲,指的是不斷影響與提醒,施於作用,最終是要發聲,要表態,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成果。而響屁,並非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生理現象的食物排空的濁氣。這裡要指的是說話。生活當中,有些人信口雌黃,無根無顛地亂說,被人們全當放屁,無用的廢話、假話。但是,讓他們在人群中說幾句能上檯面有份量的話,卻吐不出一個字,這就是三棒子敲不出一個響屁的具體再現。
那麼,這類人究竟有何表現呢?大致有這樣幾種情形:A.沒有公眾意識,不分場合,在辦公室、集會、公交車、火車等公用場合,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愛出風頭,顯得自己有能耐,明眼人一下就能識破。B.不學無術,卻要裝風雅儒士,附風雅,舉止談吐上卻很粗俗。C.極盡恭維,人前說人話,人後說鬼話,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D.虛偽,好大喜功,自認高人一等,但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卻自斂,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卻盛氣凌人。
從這四種情形來看,不思進取,生怕吃苦受累,不敢擔責,有一種膽怯卻又不安於現狀的心理。對學生而言,課堂上不認真聽課,在站隊、集會、上課私下說話,正兒八斤在課堂叫起發言時,就出現三捧子敲不出的狀態。對於單位的工薪階層來說,開會、培訓等學習上,幹私事、玩手機等,不出成績時怨聲載道,覺得自己很屈。作為教師,不從專業成長上下功夫,怪學生笨,弱智,當然生理缺陷也是有的。但大多數都是正常學生,不去關愛學生,不從自身找原因,把不利因素投射到客觀上,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人有個性差異,充許差異,可以縮少差異,但不能平衡差異,這是人發展的規律。學生成績好,能上清華北大有也可能,但那不是人生終極,只是經歷罷了。真正的贏家,是身心健康,生活恬適的人。
實際上,本質還是一個角色問題。有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不能進入狀態,不能充噹噹下的角色,是情商出狀況,不接納導致排他性,出現不自覺牴觸,與當下要進行的活動不能融入進去。這是帶一點分裂性輕度人格的痕跡。按部就班,到那山唱什麼歌,很快轉換角色,進入將要進行的活動中來,有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平衡的心理狀態,消融心理內部衝突,從而擁有健康的社會心理狀態,不許敲三棒子,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能領悟,表達自己的見解,發聲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