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屁乃人生之氣,豈有不放之理。放者洋洋得意,聞者垂頭喪氣。」關於【屁】,我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聽起來讓人很是尷尬,實則內藏眾多玄機,隨便說幾個,你可能都不知道: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平均每天都會放10-15個屁,白天約每小時會產生一個屁,晚上則每兩個小時產生一個屁,總體積可達500毫升!(但你完全不知道)屁衝出肛門的瞬間速度,可達11公裡/小時,差不多是普通自行車時速!所以當聽到屁聲的那一刻,撒腿就跑吧!說不定能躲過那「銷魂」的味道。
屁的成分,和沼氣高度一致,不瞞大家的是,火燒屁股真的存在:是可以點!燃!的!活人會放屁,一些人死後也會放屁!(永遠不要低估了屁的存在實力)坐飛機時會更容易放屁(讓屁隨著你遨遊天空),說了這麼多,我相信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憋住的屁去哪兒了?
一、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屁】屁從哪兒來?
屁,又稱為矢氣。是我們每個人的老夥伴,但大家總是對它有種偏見,希望它聽不見聞不著,沒有更好。但事實上,只要吃東西,就一定會放屁。多數屁,是食物消化過程中腸道菌群產生的副產物。還有小部分屁,是吞咽空氣形成的。屁的成分很複雜,主要分為以下這幾種氣體:① 微量氣體(1%),負責【臭】比如硫化氫(臭雞蛋氣味)、氨氣(有刺激性氣味)。② 無臭氣體(99%),負責【多】比如氮氣、氧氣、甲烷、氫氣、二氧化碳等等。
多數的屁(注意,不是所有),是食物消化階段的副產物。也就是說,人們每天攝入的食物,都會經過體內腸道菌群消化、分解、發酵,然後產生上述的氣體。要明確的一點是,經過腸道菌群加工炮製的【屁】一般量比較小,聲音也較低,可是其產生的氣味通常會很濃重,殺傷力很強。
二、臭屁是怎麼產生的呢?
從科學角度來說,當人體攝入過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肉類、蛋白質、豆和豆製品、奶和奶製品、堅果等等,就會產生導致屁臭的氣體啦!
三、響屁是怎麼產生的呢?
還有一種屁,是人們無意中吞咽空氣進入體內的和攝入過多糖類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味道倒是很「空氣」,可它的量常常比較大,容易【Bo!Bo!Bo!】地一聲,引起周圍人的「特殊關注」!
還有一種可能是,當你的腸道功能比較健康時,氣體經過時無阻礙,就會發出響聲。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為了不被「特殊關注」,避免尷尬,就會選擇緊緊的憋住【屁】。神奇的是,往往一陣腹脹甚至悶痛之後,你會驚訝的發現:屁好像消失了......
四、被憋住的屁都去了哪兒了?
實不相瞞,你辛苦憋回去的屁,最後可能會和你的呼吸一起排出來......憋回去的屁主要分為暫時性和長期性的:對於暫時性回去的屁來說它會乖乖的回到大腸內,等到蓄積到一定容量時,跟著下一個屁一起出來。而對於長期憋回去的屁來說它會經過腸黏膜被腸道重新吸收,進入血液,然後到達肝臟,繼而進入肺部,最後從嘴巴裡排出來。
知道真相後,你還敢憋屁嗎?不如,我們一起放個彩虹屁
人在江湖漂,哪兒能不憋屁,總有那麼幾個瞬間我們要把屁無情的憋回去面對這個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怎麼改善生活,讓屁更正常?
1.吃飯時,細嚼慢咽
想要少放屁,就要從根源找解決方法——減少氣體吸入量。在日常飲食時,不要狼吞虎咽,吃飯的時候要專注,不要打鬧、說話,減少空氣進入胃部。少吃過油、過涼的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
2.吃的食物很重要,如何防止屁響
響屁中的「響」主要是因為吃東西太快,並且吃了太多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食物經過分解以後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變多了,於是放出來的聲音「不同凡響」。
所以我們要儘量少吃麵條、米飯、麵包、板慄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3.如何防止屁臭
臭屁中的「臭」主要來源於硫化氫這種微量氣體的排出,這種氣體的產生和吃食有關,所以平時可以少吃肉類、蛋雞蛋製品、奶及奶製品以及堅果類食物。屁對外科醫生來說很重要,常說「一屁值千金」,外科醫生查房時,第一句話常常是問病人「放屁了嗎?」手術後及時按時排便放屁,常提示胃腸功能已經恢復,這個時候常常可以進食了。
聲明: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