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概念開始湧入我國。隨著改革開放新思潮的蓬勃發展,現代價值觀和西方教育觀念的不斷碰撞,部分夫妻紛紛加入「丁克」這個陣營。如今,第一批丁克家庭迎來了「退休潮」,看看他們怎麼說?
曉曉和丁先生都是海歸派,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兩人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一致,為了更心無旁騖地實現自我價值,自由過二人世界,於是認準了丁克。雙方的父母知道後,雖然比較詫異,但也沒有堅決提出反對,只是讓他們倆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因為這事沒有回頭路。
回國結婚後,丁先生逐漸成為一家公司的特聘顧問,妻子成為各企業的著名講師,兩人事業風生水起,放假了就一起出去旅遊,共同制定養老計劃,過了很長一段琴瑟和諧的生活。
如今,兩人都快退休了,特別是先步入退休的曉曉,心裡頭總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平靜。她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丈夫是獨子,婆婆總說沒有孩子就沒有了傳承
雖然婆婆當初對他們倆選擇「丁克」沒有提出堅決反對意見,但曉曉知道,這麼多年來,婆婆心裡一直有個坎,每當看到別家都有孫子抱的時候,這樣的心理就更明顯了,有好幾次都在她耳邊嘮叨,羨慕別家熱熱鬧鬧的。
曉曉能怎麼辦,她也很無奈呀。現在想生,已不能了。
父母的擔憂是丁克夫妻最難受的
除了婆家偶有的流言蜚語,娘家這邊,也是曉曉的一道愁。倒不是娘家逼她生娃,但架不住別人說三道四;最讓曉曉愧疚的是,爸爸媽媽總擔心他們倆的養老問題,說沒有孩子,我們倆以後又不在了,你們倆都病倒了的話,誰照顧?
曉曉說,我們有養老的錢,哪裡不能找到人照顧。雖然這樣說,但二老依舊很擔心,還時常去網上查找信息,幫他們想盡辦法。甚至最後,還提議他們可以領養個小孩。
為了寬二老的心,曉曉也和丁先生有聊過,是否考慮領養個孩子。
丁先生卻認為,當初選擇沒有生,現在為什麼要去領養一個?當初決定丁克,父母親都是知道的,現在自己出現的各種思量和考慮,不是因為想為父母補償什麼寬慰什麼,而是我們自己後悔了。
丁克老年會後悔,原因令人唏噓
1: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難想像那些選擇丁克的家庭承擔了多大家庭和輿論壓力,可怕的還不是自身家庭,而是雙方父母的家庭,這才影響他們心境變化的重要因素。雙方父母的壓力比他們自身要大,沒有兒孫承歡膝下不說,還要特意避開身邊「帶刺」的老年人群體,這是他們感到最愧疚的。
2:在工作中,雖然夫妻倆都已經做到了生活財富自由,名利雙收,可同事們家庭孩子的話題,他們總插不上嘴,還總被調侃,作為講師的曉曉,因為沒有生過孩子,所以對生產、婦科和育兒這一塊的經驗也非常缺失,雖然有學習和理論作為補充,但總歸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3:晚年心境變化。年輕時,想著自由自在,沒有負擔,能最大實現個人價值的生活才是追求;而隨著思想成熟,心境也變了,更多想到的是家國責任,這才知道,個人價值和家國責任是分不開的。家裡雖然永遠整齊乾淨,舒適整潔,但沒有孩子的歡聲笑語,也沒有慰藉,難免要寂寞了些。
想做丁克家族,就要謹慎考慮清楚了,除了自身養老問題,還有雙方父母以及自己人生規劃,都要做好細緻的考量。雖然生娃養娃是一場長期戰役,但選擇做丁克,也未曾不是一場戰役啊。
今日話題:你們想做丁克家族嗎?關於丁克家庭的選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