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丁克家庭迎來「退休潮」,沒娃的晚年幸福嗎?哭訴悔不當初

2020-12-23 孕媽咪育兒經

文/孕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概念開始湧入我國。隨著改革開放新思潮的蓬勃發展,現代價值觀和西方教育觀念的不斷碰撞,部分夫妻紛紛加入「丁克」這個陣營。如今,第一批丁克家庭迎來了「退休潮」,看看他們怎麼說?

曉曉和丁先生都是海歸派,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兩人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一致,為了更心無旁騖地實現自我價值,自由過二人世界,於是認準了丁克。雙方的父母知道後,雖然比較詫異,但也沒有堅決提出反對,只是讓他們倆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因為這事沒有回頭路。

回國結婚後,丁先生逐漸成為一家公司的特聘顧問,妻子成為各企業的著名講師,兩人事業風生水起,放假了就一起出去旅遊,共同制定養老計劃,過了很長一段琴瑟和諧的生活。

如今,兩人都快退休了,特別是先步入退休的曉曉,心裡頭總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平靜。她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丈夫是獨子,婆婆總說沒有孩子就沒有了傳承

雖然婆婆當初對他們倆選擇「丁克」沒有提出堅決反對意見,但曉曉知道,這麼多年來,婆婆心裡一直有個坎,每當看到別家都有孫子抱的時候,這樣的心理就更明顯了,有好幾次都在她耳邊嘮叨,羨慕別家熱熱鬧鬧的。

曉曉能怎麼辦,她也很無奈呀。現在想生,已不能了

父母的擔憂是丁克夫妻最難受的

除了婆家偶有的流言蜚語,娘家這邊,也是曉曉的一道愁。倒不是娘家逼她生娃,但架不住別人說三道四;最讓曉曉愧疚的是,爸爸媽媽總擔心他們倆的養老問題,說沒有孩子,我們倆以後又不在了,你們倆都病倒了的話,誰照顧?

曉曉說,我們有養老的錢,哪裡不能找到人照顧。雖然這樣說,但二老依舊很擔心,還時常去網上查找信息,幫他們想盡辦法。甚至最後,還提議他們可以領養個小孩。

為了寬二老的心,曉曉也和丁先生有聊過,是否考慮領養個孩子。

丁先生卻認為,當初選擇沒有生,現在為什麼要去領養一個?當初決定丁克,父母親都是知道的,現在自己出現的各種思量和考慮,不是因為想為父母補償什麼寬慰什麼,而是我們自己後悔了。

丁克老年會後悔,原因令人唏噓

1: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難想像那些選擇丁克的家庭承擔了多大家庭和輿論壓力,可怕的還不是自身家庭,而是雙方父母的家庭,這才影響他們心境變化的重要因素。雙方父母的壓力比他們自身要大,沒有兒孫承歡膝下不說,還要特意避開身邊「帶刺」的老年人群體,這是他們感到最愧疚的。

2:在工作中,雖然夫妻倆都已經做到了生活財富自由,名利雙收,可同事們家庭孩子的話題,他們總插不上嘴,還總被調侃,作為講師的曉曉,因為沒有生過孩子,所以對生產、婦科和育兒這一塊的經驗也非常缺失,雖然有學習和理論作為補充,但總歸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3:晚年心境變化。年輕時,想著自由自在,沒有負擔,能最大實現個人價值的生活才是追求;而隨著思想成熟,心境也變了,更多想到的是家國責任,這才知道,個人價值和家國責任是分不開的。家裡雖然永遠整齊乾淨,舒適整潔,但沒有孩子的歡聲笑語,也沒有慰藉,難免要寂寞了些。

想做丁克家族,就要謹慎考慮清楚了,除了自身養老問題,還有雙方父母以及自己人生規劃,都要做好細緻的考量。雖然生娃養娃是一場長期戰役,但選擇做丁克,也未曾不是一場戰役啊。

今日話題:你們想做丁克家族嗎?關於丁克家庭的選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60萬「丁克夫婦」已退休,沒有兒孫的晚年,過得怎麼樣?
    在中國,很多人把「子孫繞膝」看成是晚年幸福的標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丁克」。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丁克家庭在中國悄然出現,到目前為止,近40年間,我國的「丁克一族」逐漸壯大,已經超過60萬人。
  • 我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娃的人生,真的很瀟灑嗎?
    丁克是「DINK」的音譯,英文DOUBLEINCOME NO KID的縮寫,意指「無子女雙收入的家庭」。丁克概念於八十年代流入中國,而早期的丁克,如今也過了中年。有的到老了依然過得很好,而有的則中途遭遇了變故,沒有堅持下去。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是何現狀?過來人:活出了想要的模樣
    丁克理由二:避免了家庭矛盾,老人的身體素質比旁人更好生不生和養不養,是有一定關聯性的,劉女士認為,生下來就得養,而自己不喜歡孩子,可能就會由家中長輩代為照看,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育兒分歧,影響家庭矛盾,見過太多老人又想抱孫子,又抱怨帶娃太累的家庭矛盾,她厭倦了。
  • 第一批「女丁克」已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但是近些年,有不少丁克家庭也出現了,不少夫妻選擇不生孩子。也有人說,女人未必要結婚,但一定要生孩子,否則人生不完整。那麼對於丁克女來說,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晚年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那時人們的思想比較傳統,因為結婚後劉奶奶夫婦一直沒要孩子,所以受到周圍不少人的非議。但兩人都不在乎,日子也過得挺幸福。不管家裡人怎麼催促和勸說,也改變不了兩人的決心,後來父母們便接受了現實,不再勸說了。
  • 國內首批「丁克」家庭已退休,無兒無女的晚年,他們該如何度過?
    最近幾天,著名主持人張宏民獨自坐在長椅上吃冰棍的視頻被廣泛傳播,很多人認為,無兒無女就是失敗的人生,即使這個人曾經擁有過事業,享有過讚譽,但卻不成想晚年卻遭到了嘲諷。實際上,這也和我們國家悠久的文化歷史有關,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認為「有子女」就是家業興旺的最主要表現。
  •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丁克指的是,結婚不生子的一類人,這最早來源於歐美等國家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思想觀念,但是在中國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不生子的人生的,但是當第一批丁克族人老了後,現狀卻是這樣的。
  • 第一批「丁克」退休後,沒有後代的生活過得如何?很殘酷
    而「丁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丁克」是上個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在這個丁克的觀念的影響下,如今,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了,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呢?是否如他們所願呢?
  • 國內首批「丁克族」,晚年咋樣了?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
    執筆:毛寧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丁克,指的是那些有生育能力,卻選擇一輩子不要孩子的夫妻,最早是從1960年的美國中產家庭流行起來,上世紀80年代才逐漸在我國興起。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首批丁克家庭進入晚年,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後悔過嗎?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一個家庭、兩份收入,不養小孩,似乎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60萬的丁克家庭。有些人認為,丁克在年輕時候可以是一種潮流,但等到這些人老了,勢必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那麼,那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選擇丁克的人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他們在丁克的這些年裡後悔了嗎?
  • 第一批「女丁克」道出現狀,讓人心酸
    但是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和自我認知的不同,丁克家族越來越流行。有很多女性都認為,女人不應該是為生孩子而活得,因此選擇當起了丁克。一輩子不當媽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一輩子不當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自己不需要為孩子擔憂,為家庭煩惱,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首批「女丁克」步入晚年,訴說揪心現狀
    晚年光景又是如何呢?什麼是「丁克」?丁克指的是具備生育能力而主動放棄生育的人群,丁克家庭指的是接受無子女、獨享二人世界的夫妻組建的家庭,這一文明源於西方,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悄然傳入我國,第一批丁克家庭於此悄然誕生。
  • 中國首批丁克已步入晚年,「二人世界」過得還開心嗎?答案很現實
    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傳承的國家,其中包括了大的文明文化的傳承,還有小的家庭血脈方面的傳承。有一句老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說子女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順,便是沒有子嗣傳承。而在父母眼中,子女更應盡的責任便是「傳遞香火」。
  • 「養娃的錢,拿來養老」,丁克族的晚年到底有啥不同?對比很明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當年嗎,我們當初說要是自己有孩子,就把他們一起帶來母校瞧一瞧,沒想到我家那孩子 ,自己跑去旅遊了,就是不跟我來。"有人發話,大家紛紛附和,說自己家孩子工作和家庭都很忙。
  • 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揪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是不願意結婚,甚至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成為了丁克家庭,不願意為了孩子放棄現在所擁有的舒適家庭。這部分的人都覺得有沒有孩子都是無所謂,只是一種人的選擇而已,特別是這樣家庭的女人,她們總覺得就算是不生孩子,她們自己的人生也是完整的!
  • 一輩子不生娃是什麼感受?五位過來人真實體驗,晚年生活令人揪心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丁克家庭」是指有穩定收入的夫妻二人都選擇不要孩子,從1960年的美國流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興起,算到今天,第一批「丁克族」也已經過去30多年了。根據報導顯示:中國的丁克家庭已經突破60萬,第一批丁克家庭也已經走過了30多年,我們來看一看在他們眼裡,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
  • 新一代丁克明星「李健」:我不想生娃的原因,揭露了丁克背後的苦
    音樂人李建是丁克族,之前就曾經在節目中自曝:"我沒做好當父親的準備,主要精力都在音樂上,有點自私吧。孩子真的生下來要花時間好好培養,要跟他玩,陪他成長才行。"李健的解釋,說出了大多數丁克家庭的心聲,很多人之所以選擇不生孩子,就是害怕自己承擔不起這份責任,怕耽擱了孩子的成長。
  • 中國首批丁克族退休,拿養娃錢養老,他們過得如何?
    丁克族的人生觀念,拿養娃的錢養老中國丁克族數量增加,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才開始的,當時有一批人,接受西方的思想,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一般都是一些經濟富足,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他們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兒育女,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批「丁克一族」,現在後悔了嗎?
    丁克曾經是我國第一代思想先進,追求自由的文藝青年十分崇拜的一種婚姻生活方式。雖然這種生活方式有悖於我們國家傳統的婚姻觀念,但仍然有不少人加入丁克的行列。隨著婚姻觀念越來越多樣化,我們漸漸能夠理解並包容選擇丁克的家庭。
  • 第一批丁克族現狀,真有他們年輕時說的好嗎?網友:都在逞強
    不生孩子的丁克理念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流入我國,這使得有一部分夫妻開始相信沒有孩子的家庭生活也同樣可以和諧美滿。當人們的生育觀念開始發生改變時,成為丁克族似乎也是一種可以被理解的人生選擇。第一批丁克族過得怎麼樣,是否如他們年輕時所想?
  • 「如果能重來,我想要一個孩子」當初堅持丁克的康輝,現在已經後悔
    如今距離第一批選擇丁克的家庭已經過了40年,他們現在對於丁克又是什麼態度?選擇丁克23年的康輝曾經表示,他後悔了。同樣,由於沒有時間,沒陪伴父母的最後一刻也成了康輝一生的遺憾。並不是每個丁克家庭都能夠做到為老年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雖然他們節省了養育孩子帶來的較大支出,但是節省的這部分支出並沒有在晚年的安排上得到很好的落實。這就導致了許多第一批丁克家庭在年老時發現自己出現了養老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