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丁克已步入晚年,「二人世界」過得還開心嗎?答案很現實

2020-12-11 起叔讀史記

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傳承的國家,其中包括了大的文明文化的傳承,還有小的家庭血脈方面的傳承。有一句老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說子女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順,便是沒有子嗣傳承。而在父母眼中,子女更應盡的責任便是「傳遞香火」。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的開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出現了所謂的「丁克一族」,丁克一族並非不具備生養的能力,而是為了追求更有品質的「二人生活」,自願選擇不生養孩子。

一般來說,選擇做「丁克一族」的都是屬於中產階級,受過高等教育畢業之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他們的經濟條件足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但是卻難以背負或者是不願意背負起孩子的支出,因此乾脆就不生養孩子了。

尤其是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來說,生孩子幾乎意味著失去工作,而二三十歲的女性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很多外地來到大城市的,往往還背負著房貸。失去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壓力倍增。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新出生人口的總數為1723萬,而到了2019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已經下降到了1465萬人。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做「丁克一族」的情況下,我們不妨看看第一批已經步入晚年的丁克家庭如今怎樣了呢?

大家所熟悉的一位主持人康輝和妻子劉雅潔便是丁克家庭,康輝比妻子劉雅潔大兩歲,時候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一個是主持人,一個是編劇。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在朋友眼中他們的生活也十分的幸福,只是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為何會選擇做丁克一族。

康輝給出的回答是,他們想要有更多的二人世界。因為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去帶孩子,另外,雖然康輝是著名的主持人,可是以他的收入還是不足以在北京買房,如今他們住的是天使太后面的一套普通兩居室,如果有了孩子將會很擠。

就這樣「丁克」了18年的時間,一直到2018年11月15日母親去世,康輝因為出差甚至沒來得及看母親最後一眼。可康輝清楚的記得和母親最後一次談話,母親還是希望讓康輝生個孩子,不為了其他的,為了以後老了有個人照應。後來康輝在自傳《平均分》中說道:「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圓了母親的心願。」

康輝是2000年結的婚,已經算是比較晚的一批丁克家族了。第一批丁克家族幾乎都已經步入了晚年。看著同事和朋友們兒孫滿堂,如果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一旦老伴先自己一步離開,那將獨自熬過後半生,去世前還得擔憂有沒有人給自己送個終,曾經的自由和灑脫,此時都變成了後悔和煎熬,他們過得如何?答案顯而易見了。

結婚生子,繁衍後代不僅僅是對家族和父母的責任,更是自然的規律。年輕人跟隨潮流選擇做丁克一族之前,還是要慎重的考慮一下才好,畢竟人生沒有重啟鍵,到了晚年在後悔便已經於事無補了。

相關焦點

  • 60萬「丁克夫婦」已退休,沒有兒孫的晚年,過得怎麼樣?
    在中國,很多人把「子孫繞膝」看成是晚年幸福的標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丁克」。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丁克家庭在中國悄然出現,到目前為止,近40年間,我國的「丁克一族」逐漸壯大,已經超過60萬人。
  • 首批「女丁克」步入晚年,訴說揪心現狀
    晚年光景又是如何呢?什麼是「丁克」?丁克指的是具備生育能力而主動放棄生育的人群,丁克家庭指的是接受無子女、獨享二人世界的夫妻組建的家庭,這一文明源於西方,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悄然傳入我國,第一批丁克家庭於此悄然誕生。
  • 第一批「女丁克」已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但是近些年,有不少丁克家庭也出現了,不少夫妻選擇不生孩子。也有人說,女人未必要結婚,但一定要生孩子,否則人生不完整。那麼對於丁克女來說,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晚年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案例鄰居劉奶奶就是典型的丁克族,當年她是一位文藝知青,丈夫是留洋歸來的老師,兩人一見鍾情,開始了一段純粹而簡單的愛情,他們崇尚西方自由式的戀愛婚姻模式,而且對當時興起的丁克文明非常認同,所以相約兩人一輩子只過二人世界。
  • 首批丁克夫妻,30年過去了,如今晚年過成什麼樣了?現狀令人唏噓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最早在歐美盛行,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傳入國內,起初只有極少部分人能接受''丁克'',後來這種夫妻雙方有著雙收入,不打算生孩子的生活方式,逐漸在高知家庭中流行。他們還被賦予一個共同的名字:丁克族。現如今,三十年過去了,首批丁克夫妻也早已步入晚年生活,他們的現狀又如何呢?過得幸福嗎?
  • 中國80年代首批「丁克家庭」,大多已步入晚年,如今現狀讓人心酸
    但是在80年代時,中國社會中也陸續出現了一種類似於丁克家庭的思想觀念,但是距離80年代已經過去了40年左右的時間了。現在再看那些喊著要加入丁克家族隊伍的夫妻們,他們現在的生活又過得怎麼樣呢? 丁克家庭的思想,其實源自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
  • 國內首批「丁克族」,晚年咋樣了?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
    首批丁克族面對的晚年,是否和你想的一樣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首批丁克家庭進入晚年,他們過得怎麼樣了?距離第一批丁克也已經過去三四十年了,當初選擇丁克的夫妻多已經步入養老階段,時過境遷,他們過得如何呢?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張大爺:今年和老伴都退休了,想要找個養老院過點清閒日子,但好多養老院都說要送養人,沒想到現在養個老都這麼難。
  • 第一批「男丁克」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一部分夫妻選擇成為"丁克"一族,也就是夫妻兩個人攜手一生,不生孩子、 不收養孩子,y自始而終都過二人世界。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時的第一批"男丁克"步入晚年,他們的現狀如何呢?第一批"男丁克"步入晚年後悔了嗎王爺爺和王奶奶就趕上了國內第一批"丁克"潮流,王爺爺夫妻表示,當年他們覺得生孩子很麻煩,沒有自由,所以就決定加入丁克一族。起初看到周圍的同齡人因為孩子失去了自由,很是慶幸自己選擇了成為丁克一族,王爺爺也絲毫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 中國首批丁克族退休,拿養娃錢養老,他們過得如何?
    丁克族的人生觀念,拿養娃的錢養老中國丁克族數量增加,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才開始的,當時有一批人,接受西方的思想,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一般都是一些經濟富足,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他們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兒育女,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 國內首批「丁克」家庭已退休,無兒無女的晚年,他們該如何度過?
    最近幾天,著名主持人張宏民獨自坐在長椅上吃冰棍的視頻被廣泛傳播,很多人認為,無兒無女就是失敗的人生,即使這個人曾經擁有過事業,享有過讚譽,但卻不成想晚年卻遭到了嘲諷。實際上,這也和我們國家悠久的文化歷史有關,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認為「有子女」就是家業興旺的最主要表現。
  • 首批女丁克晚年唏噓:為啥沒有後悔藥
    丁克對於女性而言,意味著一輩子不會當母親,她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晚年光景又會如何呢?一輩子不當媽是啥感受?首批女丁克晚年唏噓:為啥沒有後悔藥後臺收到了讀者的投稿,50歲的劉女士是一名國企的職員,屬於丁克一族先驅者,她自述了自己的前半生,言辭懇切讓人唏噓:我和愛人結婚25年,這麼長時間的丁克下來,我越發覺得後悔,心中常常暗自遺憾,一個家庭沒有孩子,真的不完整
  • 第一批丁克家庭迎來「退休潮」,沒娃的晚年幸福嗎?哭訴悔不當初
    如今,第一批丁克家庭迎來了「退休潮」,看看他們怎麼說?曉曉和丁先生都是海歸派,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兩人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一致,為了更心無旁騖地實現自我價值,自由過二人世界,於是認準了丁克。雙方的父母知道後,雖然比較詫異,但也沒有堅決提出反對,只是讓他們倆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因為這事沒有回頭路。
  • 《安家》:丁克一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如何養老?
    昨晚更是哭得稀裡譁啦,並非我的淚點很低。而是,看著他們這樣的恩愛卻不得不面對分離——而且,還是生離死別。我真的非常難過,即便知道這不過是在演戲。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不是每個人最初也是最後的暢想嗎?可,未必如願以償。02江奶奶與宋爺爺,他們執意賣掉老洋房。
  • 第一批丁克已步入中年,他們究竟過得怎樣?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親戚朋友問:「怎麼還不要小孩啊?」但我們對這類人一來接觸不多,二來對他們的絮叨都當耳旁風,或者乾脆懟回去,比如我就會說:「要孩子幹啥,不想要。」對方就不吱聲了。我覺得丁克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人一生中有很多種失去自由的方式,要小孩就是其中一種。我們覺得沒有孩子的人生選擇餘地大得多。
  • 楊麗萍為舞蹈選擇丁克,引網友爭議,如今年過花甲的她,後悔了嗎
    可是,也有不少網友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楊麗萍老師到了如今的年齡後悔了嗎? 不過當大家看到她個人平臺上說出的一段話語時,也都有了答案,楊麗萍老師說:"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 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揪心!
    丁克家族一般都是害怕自己肩負起做父母的責任,一味地堅持丁克,到了晚年之後,人家是兒孫滿堂,一家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但是看看自己,覺得多多少少還是有一絲孤獨,和他們同齡的人基本上都是退休了,都選擇在家照看孫子,晚年非常的幸福,但是王女士卻覺得自己孤單悽慘,只能夠和老伴兒兩人在養老院過完這短暫卻漫長的下半生……
  • 國外丁克和國內丁克一族有什麼不同,步入老年後,結局不同
    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今天的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討論一下丁克一族。提到這個詞彙,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甚至有的朋友,身邊就會有這樣的家庭存在。面對丁克一族,我們總是會有很多的疑問。我們會想,沒有子女,他們的生活真的會快樂嗎?晚年有誰來養老?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後悔過嗎?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60萬的丁克家庭。有些人認為,丁克在年輕時候可以是一種潮流,但等到這些人老了,勢必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那麼,那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選擇丁克的人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他們在丁克的這些年裡後悔了嗎?不妨聽聽親歷者們怎麼說: 我跟我先生都是60後丁克族,當年是姐弟戀,我比他大五歲,現在我倆都是奔六的歲數了。
  • 丁克一時爽,養老怎麼辦?
    「丁克」,是英文簡稱DINK(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音譯,指夫妻雙方主動選擇不要孩子,用雙份收入充分享受二人世界。▎他們為何會選擇丁克?丁克族其實有主動和被動之分。還有一種丁克,是雙方主動選擇,甚至在結婚之前,就商量好不要孩子。葛優夫婦認為兩人自由自在地過想要的生活,比生孩子重要;香港的呂頌賢夫婦都信佛,也很早就商量好不要孩子,過二人世界。因為生孩子對母親影響很大,有很多女星態度鮮明地堅持不要孩子。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丁克一族,粗略解釋就是,已婚夫妻不生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甚至提出「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的標語。然而丁克一族也被很多人稱為不負責任的人,畢竟生兒育女,延續生命,是自然交付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主動選擇丁克一族的夫妻,也往往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丁克指的是,結婚不生子的一類人,這最早來源於歐美等國家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思想觀念,但是在中國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不生子的人生的,但是當第一批丁克族人老了後,現狀卻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