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傳承的國家,其中包括了大的文明文化的傳承,還有小的家庭血脈方面的傳承。有一句老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說子女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順,便是沒有子嗣傳承。而在父母眼中,子女更應盡的責任便是「傳遞香火」。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的開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出現了所謂的「丁克一族」,丁克一族並非不具備生養的能力,而是為了追求更有品質的「二人生活」,自願選擇不生養孩子。
一般來說,選擇做「丁克一族」的都是屬於中產階級,受過高等教育畢業之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他們的經濟條件足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但是卻難以背負或者是不願意背負起孩子的支出,因此乾脆就不生養孩子了。
尤其是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來說,生孩子幾乎意味著失去工作,而二三十歲的女性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很多外地來到大城市的,往往還背負著房貸。失去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壓力倍增。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新出生人口的總數為1723萬,而到了2019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已經下降到了1465萬人。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做「丁克一族」的情況下,我們不妨看看第一批已經步入晚年的丁克家庭如今怎樣了呢?
大家所熟悉的一位主持人康輝和妻子劉雅潔便是丁克家庭,康輝比妻子劉雅潔大兩歲,時候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一個是主持人,一個是編劇。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在朋友眼中他們的生活也十分的幸福,只是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為何會選擇做丁克一族。
康輝給出的回答是,他們想要有更多的二人世界。因為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去帶孩子,另外,雖然康輝是著名的主持人,可是以他的收入還是不足以在北京買房,如今他們住的是天使太后面的一套普通兩居室,如果有了孩子將會很擠。
就這樣「丁克」了18年的時間,一直到2018年11月15日母親去世,康輝因為出差甚至沒來得及看母親最後一眼。可康輝清楚的記得和母親最後一次談話,母親還是希望讓康輝生個孩子,不為了其他的,為了以後老了有個人照應。後來康輝在自傳《平均分》中說道:「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圓了母親的心願。」
康輝是2000年結的婚,已經算是比較晚的一批丁克家族了。第一批丁克家族幾乎都已經步入了晚年。看著同事和朋友們兒孫滿堂,如果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一旦老伴先自己一步離開,那將獨自熬過後半生,去世前還得擔憂有沒有人給自己送個終,曾經的自由和灑脫,此時都變成了後悔和煎熬,他們過得如何?答案顯而易見了。
結婚生子,繁衍後代不僅僅是對家族和父母的責任,更是自然的規律。年輕人跟隨潮流選擇做丁克一族之前,還是要慎重的考慮一下才好,畢竟人生沒有重啟鍵,到了晚年在後悔便已經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