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四門塔佛頭案:國寶流落臺灣,5年後回歸,案犯10年落網

2020-12-22 抱影無眠夜歸人

郎公精舍古神通,劫火燒殘五代空。唯有四門古塔下,長松九頂尚青蔥。

這是清代詩人董芸的《神通寺》,神通寺又名郎公寺,是高僧僧郎的傑作。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為神通寺。四門塔就是神通寺的主體建築之一,在四門塔中,有十六根三角形石樑,中心為石砌的塔心柱,塔心柱東壁的佛像叫阿閦佛。

四門塔佛頭案

1997年3月7日深夜,四個黑影潛入位於濟南柳埠鎮的四門塔,他們舉起鐵錘砸向塔心柱東壁的佛像阿閦佛(又名智慧之佛)的佛頭。得手後他們連夜出逃,以六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文物販子。

國寶丟失,世人震驚。山東省公安部門將此案列為文物大案,濟南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在調查過程中,專案組雖然接連破獲了數十起文物盜竊案,但是,這些案件都與佛頭被盜案沒有直接聯繫。

時間飛逝,轉眼兩個月已經過去,案件正在處於僵局之時,劉剛進入了警方的視野。在民警抓獲的幾名盜掘、販賣文物的嫌疑人口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叫劉剛的人。

破案過程

劉剛是長清本地人,曾長期從事非法倒賣文物活動,他打四門塔佛頭的主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還專門拍攝了佛像照片。1997年5月的一個深夜,劉剛在家門後被捕。落網後,劉剛承認佛像上的鋸痕是自己所為,他也曾經動過偷盜佛頭的念頭,不過被其他人搶先一步。經過調查,民警確定案發時劉剛等人確實不在案發現場,劉剛作案的可能性被排除。

1997年6月,偵查人員在濟南章丘排查時,抓獲了文物販子安某。據安某交代,他曾帶河北省寧晉縣一夥文物盜竊犯3次前往四門塔踩點。根據安某所提供的線索,警方發現寧晉縣高莊河鄉農民楊英利、李栓群、李栓輝、柳明歧等四人有作案嫌疑。但當警方趕到這四人家中時,卻發現他們早已不知所蹤。1999年,楊英利在廣州落網。經審訊,楊英利交代了他們四人盜竊佛頭的作案經過。

1996年,楊英利認識了安某。在酒桌上,從安某的口中楊英利等人得知,四門塔的佛像價值不菲,楊英利等人利慾薰心,開著車前往濟南四門塔踩點。

1997年3月7日,李栓群四人攜帶作案工具,駕車前往四門塔進行盜竊佛頭。夜晚11點左右,楊英利把車停在四門塔附近把風,李栓群、李栓輝、柳明歧來到四門塔,佛頭之前經過劉剛等人鋸過,所以輕易就被敲了下來。得手後,三人將佛頭裝進蛇皮袋,連背帶拖從四門塔下來。 100多斤,中間他們還在麥地裡休息過兩次。幾個人合力把佛頭弄上車後,用一件舊大衣包裹住佛頭,開著車一路疾馳,天亮時就趕回了寧晉。他們將佛頭轉手賣給南方文物販子,獲利6萬。

1999年和2001年,李栓群和李栓輝相繼落網。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對李栓群判處死刑,對楊英利判處無期徒刑,對李栓輝判處死刑,緩期執行。

佛頭回歸

如何追回佛頭像成為專案組的工作重點。但是不管專案組如何努力,佛頭像就像從人間消失一般,毫無蛛絲馬跡。大家都認為佛頭極有可能已經流失處境海外。

直到2002年3月2日下午,一位臺灣陳女士給山大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打電話諮詢山東佛像的情況,從陳女士口中得知她的朋友最近購買了一件佛頭像,高約50釐米左右,應該是大陸風格的佛像。這個電話引起了劉鳳君教授的警覺,直覺告訴他這極有可能是1997年丟失的四門塔內中心柱東壁的佛頭像。

臺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給劉鳳君教授寄來信件,在信中詳細描繪了佛頭像的現狀,而且給他寄來了9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這尊在臺佛頭的照片。接到林教授的信件後,大家一致認為與四門塔佛頭相似。

為了進一步確認佛頭,經與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協商,劉鳳君教授和四門塔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繼文一起前往臺灣,對這尊佛頭進行鑑定。兩位專家經過對佛頭的認真分析比對佛像的石質、神韻、雕刻刀法等各個方面的特徵,劉鳳君教授、臺灣林保堯教授和吳文成先生組成的鑑定小組最後確定,這件佛頭正是1997年濟南四門塔丟失的佛頭像。

鑑定結果出來後,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聖嚴法師深明大義,明確表示為了中華瑰寶四門塔恢復舊觀,也為中華歷史文化之保存盡一份綿薄之力,願意讓此尊佛頭像回歸泉城。同年12月13日,應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聖嚴法師的邀請,鄒衛平、崔大庸等7人組團前往臺灣迎接佛頭,雙方在臺北農禪寺舉行了隆重的佛頭回歸的捐贈儀式。

12月17日下午14:50,佛像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護送下,抵達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飛機安全降落後,由4名機場工作人員從飛機上抬下重達72kg的棕色大木箱時,迎候在停機坪前的僧眾和工作人員禁不住熱淚盈眶,飽受5年身首異處、顛沛流離之苦的佛頭終於回歸濟南。

天網恢恢

直到2007年6月12日,濟南民警在河北警方的大力支持下,對柳明歧進行追捕布控,逃犯柳明歧終在河北省寧晉縣落網。至此,十年追捕,「四門塔」佛頭被盜案4名案犯終於全部落網。

相關焦點

  • 1997年濟南「四門塔」佛頭被盜案偵破紀實
    1997年3月7日凌晨,存世1500多年的濟南市四門塔內的一尊佛頭被犯罪分子「砍下」後盜走。這一特大盜竊案件,驚動了社會各界,濟南市公安局迅速反應,組成專案組,全力展開偵破。2007年6月12日,濟南民警歷經十年,終將「四門塔」佛頭被盜案最後一名主犯柳明歧從河北省寧晉縣抓捕歸案。
  • 兩岸愛心接力,失竊五年的千年佛首回歸故裡
    聖嚴法師請來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做鑑定,確認此為國寶——山東濟南神通寺隋代四門塔的佛首,它於1997年失竊。 夜晚11點左右,盜賊將佛頭鋸開敲下,裝進蛇皮袋連背帶拖逃離四門塔。四名盜賊合力把佛頭弄上車後,用一件舊大衣包裹住佛頭,開車一路逃逸。後來,他們將佛頭轉手賣給南方文物販子,獲利6萬元。
  • 阿閦佛像前合十(十) 佛頭像回歸 送回濟南人的尊嚴
    編者按國寶四門塔佛頭回歸是近些年震動國內外文化界和宗教界的大事,作為兩岸主持佛頭回歸的重要節點人物和主要參與者,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劉鳳君教授,最近對那段令人難忘的歷史進行了深情回顧,網易新聞應邀進行刊登,系列文章總題目是「阿閦佛像前合十」,此次我們刊登的是第十篇
  • 歷盡千年滄桑的四門塔
    前段時間,在網上偶然看到了一部電影《神通佛影》,這是在濟南拍得,說的是在濟南南部山區四門塔佛頭被盜的事。本來我以為是個虛構的故事,哪成想這居然是根據真實的案例改編的。而現實中,濟南民警更是苦苦追尋數十年,跨省合力將主犯悉數抓獲。那麼被盜的佛頭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吸引盜賊如此的膽大妄為呢?
  • 被低估的濟南四門塔,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濟南是我國山東省的省會,是歷史悠久的城市, 一般來說,在濟南旅行的話,很多人會想到丁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黑虎泉等有名的景點, 其實濟南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歷史人文景點, 外國遊客不太了解,所以錯過, 比如,今天小編說的濟南四門塔是真正的古蹟,是中國現存的唯一隋代石塔,
  • 佛教藝術極品:泰山神通寺四門塔東方妙喜世界不動如來阿閦佛造像
    位於山東濟南歷城柳埠鎮的四門塔東門內供奉的是東方妙喜世界阿閦佛。「阿閦」是音譯,對應的羅馬拼音為Aksobhya,意思是「不動」。因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名為「不動」,有無嗔恚的意思。仔細看四門塔阿閦佛造像頸部有一道印痕。1997年3月8日,阿閦佛佛首被犯罪分子盜走。犯罪分子雖然很快被捕,可惜當時佛首已經流落海外。2002年春天,臺灣法鼓山文教及禪修體系創辦人聖嚴法師,收到海外弟子捐贈數年前在海外購得的一尊古石雕佛頭像。後被斷定為四門塔佛首。
  • 「中國第一石塔」之美名的濟南四門塔,四個門上不同佛像是誰?
    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方4公裡處,原來有一座山東境內最早的寺廟神通寺,該寺始建於前秦皇始元年(351年),後來廟宇毀於清朝末年的一場大火,大火雖然燒毀了寺廟,確剩下了四門塔、龍虎塔、墓塔林、摩崖造像等佛教遺址。其中尤以四門塔更為珍貴。
  • 濟南深山藏匿千年的古寺,存最早唯一的隋代石塔,卻鮮少為人所知
    山東濟南,一個以泉文化名揚天下的城市,趵突泉、大明湖、百脈泉熠熠生輝。除此之外,濟南還是龍山文化的發源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遺留有不少文化遺存,歷城區的神通寺就是其中之一,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封塵1600多年的歷史古韻撲面而來,讓人想要去一探究竟。
  • 山西寺廟佛頭被偷,臺灣富商買下後返還大陸,功德無量!
    我國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嚴重的國家,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數不清的奇珍異寶流落海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珍貴國寶被挖被盜的現象再次抬頭,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有著曲折經歷的「資壽寺十八羅漢」。    位於山西靈石縣的資壽寺始建於唐代,宋元明重修,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 山東古建築四門塔:「中國第一石塔」,1400多年歷史!
    佛教傳入中國後,佛塔也在中國各地陸續出現。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塔這種建築逐漸中國化,作用也逐漸多樣化,出現了很多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塔形。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四門塔,位於山東濟南南部山區柳埠鎮東北方4千米處,地處泰山之陰,重巒疊嶂,綠水環繞,青松翠竹,風光無限。
  • 在濟南讀大學,至少有這15種體驗.你不知道,但看了有用
    在濟南讀大學,應該怎樣體驗呢?像泉城廣場、三大名勝啥的今天就不說了,單說你很可能不知道或沒想到的。
  • 佛首歸來海內驚——從「國寶回家」看太原天龍山的藝術價值回歸之路
    讓我們在「國寶回家」的驚喜中,重新認識天龍山石窟,並回看近年來天龍山石窟藝術價值「回歸」的曲折路徑和不懈探索,感受天龍山文物人、太原文物人和山西文物人長久致力於流失文物回歸、文化記憶延續和民族文化振興的赤子之心。
  • 唐代石塔塔身流失20年後回歸山西
    →點擊設為★設置星標後,從此再也不會錯過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2017年4月16日,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入藏儀式在山西博物院舉行。鄧峪石塔是山西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晉中市榆社縣郝北鎮鄧峪村。石塔塔身於1998年不幸被盜,後輾轉流落至中國臺灣地區,由信眾捐贈給中臺禪寺。開山方丈惟覺長老得悉石塔來自山西後,遺願將其捐贈返還。
  • 濟南24條經典徒步路線
    (按:東方隊長主編的《徒步山東》,精選了濟南24條經典徒步路線,分享如下,供濟南徒步愛好者參考。春暖花開,徒步戶外,健康開懷。)
  • 老漢將「破布」掛在灶臺上10年,專家稱是國寶,花150元將其買走
    在日本侵佔中國領土的時期裡,末代皇帝溥儀在倉促離開皇宮的時候,宮內許多的寶藏就流落於民間了。為了能夠找回那些珠寶,就向全市發布消息,當地百姓們紛紛回到家中翻箱倒櫃,查看自己家中有沒有值錢的東西,一旦有的話,就需要進行上交。後來,某一天的中午,鍋灶廠當工頭的老農,在院子內進行休息,看到了三名文物專家路過,進行著探討。
  • 國慶山東遊學丨巍巍漢風:當漢畫像石遇上佛造像(10.1-10.6)
    前秦皇始元年(351年),高僧朗公第一次踏上齊魯大地,著名的孔孟之鄉第一次邂逅佛教。
  • 玉雕師,為什麼你只做了個「佛頭」?
    事情發生在2017年7月四川遂寧市安居區磨溪鎮石佛寺,一座菩薩的佛頭不翼而飛,這顆佛頭重達千斤,一個人是無法將其抱走的。 破案後,犯人如實交代作案過程:他們頭一天去踩過點,發現下午的時候寺廟沒人看守。
  • 濟南打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過程與進展是否通暢成了旁觀者的心病
    四門塔景區四門塔景區濟南南部山區是一塊大自然饋贈給濟南市的一塊風水寶地,由於地理位置地處泰山餘脈,群山逶迤都是泰山餘脈,空氣新鮮,溝壑縱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秀麗,被譽為省城後花園,南山有很多景區
  • 別小看 三通佛頭大有內涵
    什麼是佛頭? 佛頭也稱母珠,三通。 佛珠一般都有一個佛頭(三通佛頭珠),就是那個吉祥結上面那一顆,叫三通佛頭珠(有些地方也叫佛頭三通),也叫主珠,三通主珠跟其他珠子相比,有一個特點,就是被鑽有三個孔,因為讓繩子從上面還要伸出來穿住佛塔或者叫佛帽。所以,主珠也叫三通佛珠,又稱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