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公精舍古神通,劫火燒殘五代空。唯有四門古塔下,長松九頂尚青蔥。
這是清代詩人董芸的《神通寺》,神通寺又名郎公寺,是高僧僧郎的傑作。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為神通寺。四門塔就是神通寺的主體建築之一,在四門塔中,有十六根三角形石樑,中心為石砌的塔心柱,塔心柱東壁的佛像叫阿閦佛。
四門塔佛頭案
1997年3月7日深夜,四個黑影潛入位於濟南柳埠鎮的四門塔,他們舉起鐵錘砸向塔心柱東壁的佛像阿閦佛(又名智慧之佛)的佛頭。得手後他們連夜出逃,以六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文物販子。
國寶丟失,世人震驚。山東省公安部門將此案列為文物大案,濟南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在調查過程中,專案組雖然接連破獲了數十起文物盜竊案,但是,這些案件都與佛頭被盜案沒有直接聯繫。
時間飛逝,轉眼兩個月已經過去,案件正在處於僵局之時,劉剛進入了警方的視野。在民警抓獲的幾名盜掘、販賣文物的嫌疑人口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叫劉剛的人。
破案過程
劉剛是長清本地人,曾長期從事非法倒賣文物活動,他打四門塔佛頭的主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還專門拍攝了佛像照片。1997年5月的一個深夜,劉剛在家門後被捕。落網後,劉剛承認佛像上的鋸痕是自己所為,他也曾經動過偷盜佛頭的念頭,不過被其他人搶先一步。經過調查,民警確定案發時劉剛等人確實不在案發現場,劉剛作案的可能性被排除。
1997年6月,偵查人員在濟南章丘排查時,抓獲了文物販子安某。據安某交代,他曾帶河北省寧晉縣一夥文物盜竊犯3次前往四門塔踩點。根據安某所提供的線索,警方發現寧晉縣高莊河鄉農民楊英利、李栓群、李栓輝、柳明歧等四人有作案嫌疑。但當警方趕到這四人家中時,卻發現他們早已不知所蹤。1999年,楊英利在廣州落網。經審訊,楊英利交代了他們四人盜竊佛頭的作案經過。
1996年,楊英利認識了安某。在酒桌上,從安某的口中楊英利等人得知,四門塔的佛像價值不菲,楊英利等人利慾薰心,開著車前往濟南四門塔踩點。
1997年3月7日,李栓群四人攜帶作案工具,駕車前往四門塔進行盜竊佛頭。夜晚11點左右,楊英利把車停在四門塔附近把風,李栓群、李栓輝、柳明歧來到四門塔,佛頭之前經過劉剛等人鋸過,所以輕易就被敲了下來。得手後,三人將佛頭裝進蛇皮袋,連背帶拖從四門塔下來。 100多斤,中間他們還在麥地裡休息過兩次。幾個人合力把佛頭弄上車後,用一件舊大衣包裹住佛頭,開著車一路疾馳,天亮時就趕回了寧晉。他們將佛頭轉手賣給南方文物販子,獲利6萬。
1999年和2001年,李栓群和李栓輝相繼落網。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對李栓群判處死刑,對楊英利判處無期徒刑,對李栓輝判處死刑,緩期執行。
佛頭回歸
如何追回佛頭像成為專案組的工作重點。但是不管專案組如何努力,佛頭像就像從人間消失一般,毫無蛛絲馬跡。大家都認為佛頭極有可能已經流失處境海外。
直到2002年3月2日下午,一位臺灣陳女士給山大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打電話諮詢山東佛像的情況,從陳女士口中得知她的朋友最近購買了一件佛頭像,高約50釐米左右,應該是大陸風格的佛像。這個電話引起了劉鳳君教授的警覺,直覺告訴他這極有可能是1997年丟失的四門塔內中心柱東壁的佛頭像。
臺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給劉鳳君教授寄來信件,在信中詳細描繪了佛頭像的現狀,而且給他寄來了9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這尊在臺佛頭的照片。接到林教授的信件後,大家一致認為與四門塔佛頭相似。
為了進一步確認佛頭,經與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協商,劉鳳君教授和四門塔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繼文一起前往臺灣,對這尊佛頭進行鑑定。兩位專家經過對佛頭的認真分析比對佛像的石質、神韻、雕刻刀法等各個方面的特徵,劉鳳君教授、臺灣林保堯教授和吳文成先生組成的鑑定小組最後確定,這件佛頭正是1997年濟南四門塔丟失的佛頭像。
鑑定結果出來後,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聖嚴法師深明大義,明確表示為了中華瑰寶四門塔恢復舊觀,也為中華歷史文化之保存盡一份綿薄之力,願意讓此尊佛頭像回歸泉城。同年12月13日,應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聖嚴法師的邀請,鄒衛平、崔大庸等7人組團前往臺灣迎接佛頭,雙方在臺北農禪寺舉行了隆重的佛頭回歸的捐贈儀式。
12月17日下午14:50,佛像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護送下,抵達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飛機安全降落後,由4名機場工作人員從飛機上抬下重達72kg的棕色大木箱時,迎候在停機坪前的僧眾和工作人員禁不住熱淚盈眶,飽受5年身首異處、顛沛流離之苦的佛頭終於回歸濟南。
天網恢恢
直到2007年6月12日,濟南民警在河北警方的大力支持下,對柳明歧進行追捕布控,逃犯柳明歧終在河北省寧晉縣落網。至此,十年追捕,「四門塔」佛頭被盜案4名案犯終於全部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