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縣的李德財在「我向書記省長說句話」網友建言平臺上的留言說:「當地花不少資金建了個強排站,一旦耕地出現積水可啟動泵站排水,防範水澇。可建了這麼多年,排水功能沒發揮,現在快成了羊圈,村民瞅著都心疼,跟鄉鎮反映多次也沒人管,太浪費了。關於強排站建成,卻不能正常使用的事,我們之前也有過類似問題的報導:
點擊回顧:記者調查丨耕地常年出現積水 強排泵站動作遲緩
為什麼投資建設的惠民工程會成為擺設?建成後的強排站誰來進行管護,來看記者調查。
聲音來源 村民
土地整改(理)工程的項目,建的強排站。大夥都瞅瞅啊,這強排站,看看這強排站裡頭,現在設備都讓人(弄沒了)空殼了,變成羊圈了。
通過畫面看到,一棟二層樓的房子已經沒有門,窗戶上的玻璃也破亂不堪,房子裡還有幾隻羊。
集賢縣興安鄉精神村 村民 王可彬
2009年建的強排站是土地整改(理)工作,建的強排站。建完強排站剪完彩就放這兒了,就沒工作過。
集賢縣興安鄉精神村 村民 李德財
原來這塊有三個泵,現在這泵都沒有了,原來有個農戶在這兒養羊了,後來我們為了這事,找不少相關部門,也沒人管,後來我們把這事發到網上去了,後期不知道什麼相關部門,把這個養羊的給清走了。
正常情況下,強排站在耕地出現積水時起到強行排水或是抗洪的作用,以免地勢低洼的地塊受到洪澇災害。村民說,看到這座強排站已經成了空殼,他們實在是心疼。去年就發生了澇災,很多農戶都損失慘重。
集賢縣興安鄉精神村 村民 王可彬
受災我最嚴重。我種了四十多垧地苞米,收了二十多噸。
集賢縣興安鄉精神村 村民 王慶陽
你有這個東西你得工作啊,一旦雨水大了,我們不能瞅著地被淹了啊,我們農民一年就指著這些地呢。
前段時間趕上颱風,就有人拍攝了一段農田附近的視頻,眼瞅積水危及耕地,這邊的強排站卻只能袖手旁觀。
強排站為什麼建了無法使用?從去年開始,村民們就一直在尋找管護單位,希望泵站能啟用。
集賢縣興安鄉精神村 村民 李德財
縣國土(自然)資源局說移交給興安鄉了,興安鄉說沒收著,又推到國土(自然資源)局,國土(自然資源)局又說移交給興安鄉。
關於強排站無法正常運轉的事,村民們多次反映給相關部門,集賢縣自然資源局回復是:「項目於2003年12月開始申報,2010年完成全部工程量,同年9月由項目領導小組正式下發文件將項目管理養護工作交與興安鄉政府」。但當村民們找到興安鄉政府尋求解決辦法時,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答覆。
集賢縣興安鄉政府 副鄉長 杜朝三
給歷任的這些管農業的、管水利的都打電話了,都知道有這麼個事,就是蓋這強排站都知道,但是交接和移交這些地了,這些都不知道,因為當年在咱這兒蓋這麼大個工程不可能誰都不知道,肯定都知道,但是都說是啥呢,當時就是他們自己弄的,跟鄉裡就打聲招呼,我們要幹活了,有可能要軋地,到時候跟村裡打聲招呼,那個軋地了別找我們,整完之後,啥時候這東西沒的,啥時候蓋完的,咱都不知道。
集賢縣興安鄉政府杜朝三副鄉長說,強排站的工程建設,大家都知情,但強排站的管護權到底交沒交給鄉裡,並不清楚。
集賢縣興安鄉政府 副鄉長 杜朝三
我上那個檔案局,因為這個年頭多,檔案都移交了,到那兒去查去了,都沒有。這些東西如果這個事真移交的話,那些東西應該是永久留存的,那個東西因為好多錢好多地,那是永久留存的,到那兒一查就能查到,沒有。
在村民提供的一份文件上也明確寫了,集賢縣興安鄉土地整理項目全部竣工,項目後期管理養護工作由興安鄉政府具體承擔,其中「後期管理養護內容中提到:泵站、農用井、噴罐設備和輸電線路。按有關文件規定,定期進行保養和養護,保證正常使用,設備完好率要達到100%。如果發生設備損害,及時報項目區管委會。」可現在連用都不能用,更別提養護了。那麼集賢縣自然資源局到底有沒有把這處強排站移交給興安鄉政府,誰移交的,又移交給了誰,帶著疑問,記者來到集賢縣自然資源局。
集賢縣自然資源局 門衛人員
上去沒有領導,你找哪個領導啊,(村民:有一個領導就行。)都沒在(記者:都去哪兒了?)出門了(村民:星期一都不上班啊,得有值班的吧,不可能都出門吧。)信訪,上信訪那屋吧。
門衛稱領導不在,可村民來到信訪接待室卻發現這裡大門緊鎖。村民隨後又找到集賢縣自然資源局局長辦公室,發現賈繼仁局長並未外出,只是見到有人來反映情況,態度讓人意外。
集賢縣自然資源局 局長 賈繼仁
你不用錄那玩意,再錄給你摔了,你正常辦事,你來說事,你錄那玩意幹啥(記者:老百姓反映一年多了,這事一直沒處理。)誰沒處理(記者:這個強排站在那兒荒廢了怎麼辦?)荒廢了,你去找鄉政府了,移交給鄉政府了(記者:移交給誰了?)我不接待,你別錄那玩意聽沒聽見,你憑什麼錄(記者:幹嘛呀?)憑什麼錄(記者:鬆手鬆手,你幹啥呀,別動手)你給我出去。
面對這種情況,村民只好把問題反映給集賢縣信訪局。
集賢縣信訪局 宋局長
我們有國土(自然資源)局的,有興安鄉的,然後把兩個答覆意見拿回去,我們跟縣領導做匯報,聽明白了吧,完了你們就等信吧。
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相關單位的做法都是把村民支開,沒有人主動出面幫著村民溝通協調解決問題,尤其集賢縣自然資源局的態度,讓村民體會到了門難進,臉難看。最近接連出現強排泵站建成後成了擺設,百姓尋求幫助,多個部門相互推諉,管護責任主體又成謎團的問題。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花著大筆資金建成的泵站就一直荒廢著,任由這樣的浪費卻沒人過問嗎?這件事我們還將繼續關注。
「我向書記省長說句話」
網友建言平臺開通以來,
我們會梳理出大家集中反映的問題,
反饋給相關部門,
並由相關部門及時做出答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網友留言辦結回復情況。
留言
哈爾濱網友李先生:哈爾濱群力第五大道上有積水,好幾個小區的垃圾車壓縮的垃圾水都在那兒,臭氣燻天,自己是環衛工人,已經掃不了街了,希望關注。
哈爾濱市道裏區政府:經了解,該處為先鋒物業公司在轉運民生尚都小區居民生活垃圾過程中滲液灑落對路面造成的大面積油汙及異味。先鋒物業承諾將不在此處進行垃圾轉運。同時,區城管局組織保潔人員與機械化清掃車輛對該點位進行清理及人工衝洗,並使用84消毒液對此處進行消殺。目前,該處已清理完畢。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