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件事兒在加州華裔社區裡鬧得沸沸揚揚:
當地時間6月24日,加州參議院以30:10的票數二讀通過了一項名為「ACA 5」的憲法修正案,其不出意外將進入今年11月的公投,甚至最終立法。法案的主旨一句話就能概括,允許公立機關在公校招生、公職招聘和籤訂公家合同時,考慮種族、性別和族群因素。這或將意味著,如果以族裔人口的比例為依據,亞裔找工作、考大學都會受到嚴重限制。
當地多數華人非常不滿,反對的請願籤名已經超過13萬,更有華裔議員痛批其為「排華法案」。但另一方面,法案卻獲得了部分華人組織的背書,投贊成票的議員裡也有好幾個華裔……
加州參議院ACA 5投票結果 直播視頻截圖 下同
既然ACA 5是憲法修正案,那麼我們就先來談談它所針對是哪條法案。那是通過於1996年11月的「209號法案」,旨在禁止加州州政府基於種族,性別、膚色、民族或原籍等因素,在公共就業、公共教育或籤約政府項目等三個方面「歧視」或「照顧」任何個人或團體。
在這條法案的支持下,加州一度以「人才優先」為第一考慮因素,吸引了不少高素質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也鑄就了矽谷的崛起。
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一直都有。2012年,加州參議員愛德華·埃爾南德斯(Edward Hernandez)曾經提出「SCA 5」法案,想要將「公立教育招生不得考慮族裔因素」這一條單獨抽出來廢除。但因為亞太裔社區的反對,最終「胎死腹中」。
這一次,加州眾議院議員雪莉·韋伯(Shirley Weber)又提出了ACA 5,即全面廢除「209號法案」。當地時間6月10日,ACA 5通過了加州眾議院的三讀,現在參議院也已經二讀通過。外界有不少人開始猜測11月的公投結果,認為ACA 5順利立法的可能性很高,可謂是最接近「推翻209法案」「恢復平權法案」的一次。
雪莉·韋伯
據南加州公共廣播電臺旗下「LAist」新聞網報導,參議院二讀時,議員們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民主黨參議員史蒂夫·布拉德福德(Steve Bradford)表示,「我們已經看夠了,是時候去做正確的事情,結束加州存在的種族主義了。」
但共和黨華裔參議員張玲玲(Ling Ling Chang)認為,ACA5才是打著「合法化」之名,行「種族主義」之實,還將ACA5與1882年針對華裔移民的《排華法案》相提並論,「ACA5的問題在於,讓我們用更多的『歧視』來反對所謂『歧視』。」
張玲玲還透露,很多華裔民眾都對ACA5持反對態度,截至當地時間24日,已經有近13.2萬人在請願書上簽名。
但民主黨參議員霍莉·米切爾(Holly Mitchell)又反駁道,與籤署請願書的人數相比,現在數百萬人都將有機會投票決定「平權法案」的命運。
最終的投票結果為30:10,29名民主黨人全員支持ACA-5,共和黨中只有一個叫吉姆·維爾克(Jim Wilk)表示支持。
這件事情在華裔民眾間引起了軒然大波,相對爭議較小的是公職招聘和公家合同,最大的問題還是公立學校招生。ACA 5並沒有提及關於人口比例和招生人數比例的具體關係,就算ACA 5公投通過,加州政府以及各公立大學也將制訂新的招生準則,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還不得而知。
網上有不少關於「人口配額」的傳言,但根據最高法院在1978年的判例,對於某個種族實行「配額」是違憲的。所以就算會考慮族裔因素,公立學校其實也不會有具體的「配額」。現在只有幾個參考數據: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最新數據,亞裔人口佔全美的5.4%左右;而如果是加州種族比例,亞裔則佔到了14.3%左右。
不少華裔擔心,他們往後進入美國名牌大學會越來越難。畢竟以前包括斯坦福、南加大等加州私立名校,招生時就會考慮種族因素,這在常春藤中也是普遍現象。而本身亞裔的入學分數就比其他族裔要高,亞裔在校生的比例也遠高於亞裔人口的比例。
普林斯頓大學早在2009年就出書討論過所謂「亞裔稅」:分析10所美國名校的9000名學生入學申請數據,非裔學生ACT低3.8分,或SAT低310分,依然可以享有同等的錄取機率;而要達到同等錄取機率,亞裔學生平均卻需要在ACT上高出3.4分,或在SAT上高出140分。
另一頭,也有部分華人組織在為ACA 5背書。「華人權益促進會」執行主席、「所有人都能享有機會」聯盟共同主席潘偉旋(Vincent Pan)早在SCA 5時期就為促進該法案通過而活躍著,這次他又呼籲應該有更多人站出來支持ACA 5,「結構性種族歧視是當今社會存在的嚴重問題,我們需要去改正它……(通過ACA 5)說明非裔的生命也被珍視了,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成功。」
「華人權益促進會」支持ACA 5 圖源:美國《世界日報》
此外,華裔議員的態度也是針鋒相對。早些的眾議院投票中,三位華裔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丁右立(Phil Ting)及羅達倫(Evan Low)齊刷刷地投出贊成票。但一位叫朱感生(Kansen Chu)的眾議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ACA 5將對華裔族群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邱信福、丁右立和羅達倫 圖源:《南華早報》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朱感生表示雖然ACA 5名為幫助少數族裔、加強社會多樣性及代表性,但從他多年前擔任舊金山貝律耶沙的學區委員開始,就明白很多結構性的問題並非是給「門票」就能解決的。
朱感生記得,當時曾要求家長儘可能參與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因此多次舉辦家長活動。但許多西語裔家長直接表明,他們忙於生計,不在乎孩子教育,也沒有打算讓孩子念大學。他由此分析,許多西語裔、非裔族群因為結構性的經濟、教育問題未解決,並沒有辦法勝任或有能力繼續往上升學,這部分要從「翻轉教育」做起,否則是沒用的。
所以他認為,即便ACA 5通過,也沒有辦法解決學業成就及種族差異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反而因為限制了比例,對本來就擅長於學業、就業的華裔來說,更為吃虧。
朱感生最後呼籲,華人民眾不僅要登記投票,更要把社交圈擴大,並進一步影響到其他族裔的人士。華人要積極參與政治,才有辦法表達自己的聲音,不會被其他聲音埋沒。
(本文部分綜合自《世界日報》)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